聶三苗
(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江蘇 南京 210000)
本文選自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單元主題是想象,編者選取了童話、詩歌、神話和寓言等富有想象力、引人遐思等不同文體,本文屬于詩歌。本單元的目標是調(diào)動自己的體驗,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把握作者思路從而理解課文。在教學的過程中需注意詩歌和想象的結合。
七上的學生的思維偏向于形象思維工于想象但缺少邏輯理論知識,如詩歌文體知識以及理解賞析詩歌的具體方法等,且距離詩歌的時代較遠,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在教授本首詩的時候,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力、基本感覺,以形象易懂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品味本首詩的詩畫與詩意。
(1)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語言的音韻美。
(2)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感受作者筆下的美好世界。
(3)知人論世,感受作者想象背后的情感,對光明、對理想的憧憬。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從詩歌當中我們既可以感受畫面,又可以體悟詩意。今天我們一起去品味郭沫若老先生詩中的詩畫與詩意。
自由朗讀,結合課下注解解決字音字義,再齊讀。
聽老師朗讀,閉上眼睛想象。
聽老師朗讀,發(fā)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顏色?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diào)去朗讀?
(1)聽讀第一段,你看到什么顏色?展開畫面想象。
明確:
A.“明”“點”,黃色;“閃”“現(xiàn)”,金色。
“街燈”“明星”,“明”“點”“閃”“現(xiàn)”當在一片藏藍色的天空中,出現(xiàn)這一點點燈光,這一片片昏黃,作者的心情應該是驚喜的,對于這樣的詞語我們應該稍微重讀。
B.“遠遠的”,霧蒙蒙的半透明色。
這些詞語,給人一種朦朧飄忽,若有若無的感覺,當我們在讀這些詞語時應有些遐想,有些朦朧。應緩慢,悠遠地讀。
C.“好像”,作者在遐想。一種不確定。讀出緩慢,悠遠。
第一小節(jié)我們看到了暖黃的街燈,金燦燦的明星,因為“點”“閃”等動詞,所以要用驚喜重讀出“閃亮”,但文中又有“遠遠的”“好像”等詞,所以要用不確定的語氣緩慢、悠遠地讀出一種“朦朧”感。
(2)聽讀后三小節(jié),閉眼想象畫面,你還能看到什么顏色,并說明怎樣來讀。
明確:A.“美麗”“珍奇”五彩斑斕重音
B.“淺淺的”銀白色淺藍色粉色輕柔
C.“牛郎織女”“朵”“燈籠”白色,輕柔,輕柔,輕輕的
本首詩主要是有以暖色調(diào)為主的畫面組成,讓人到溫暖、美好。朗讀時要稍微緩慢,輕柔。
(3)再次朗讀,帶著我們的感受與情感整體朗讀一遍。
在本詩中,作者寫天上的街市,街市上有哪些東西?這些與地上的有何不同?
明確:物品(珍奇)、燈籠、牛郎織女、街市。
(1)物品(珍奇):世上所沒有的,罕見的,珍貴的;店鋪多。
思考:現(xiàn)實生活中街市上會有哪些東西?那天上會有哪些?同學們向不向往?
(2)燈籠:如流星般的,明亮而又給予祝福語希望的光亮。
思考:南京每一年一度的秦淮河燈會,有什么感覺?(明亮,美麗,溫暖,喜慶)。
(3)牛郎織女:
思考:現(xiàn)實中的牛郎織女,王母娘娘讓他們隔海相望,每年只能見幾次面?
4.產(chǎn)前15 d投服“金多西(50%鹽酸多西環(huán)素粉)”和“金泰妙(45%泰妙菌素預混劑)”喂5~7 d,凈化呼吸道的致病菌提高機體抵抗力。
若換成:你看,那茫茫的天河,定然是無限寬廣。那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只能夠隔河相望。
明確:幸福美滿:不甚寬廣的天河;自由自在:沒有王母管控;悠閑舒適:沒有辛苦的勞作。
(4)美麗的街市:明亮溫暖;繁華而又富庶;美好和諧自由;光明幸福。
請同學們思考:作者為什么描繪這么美好的一個街市?
明確:向往。美好的東西總是令人向往的,因為沒有,所以才向往。
作者為什么會向往?那作者自身處于一種什么境地呢?我們結合背景來看:
資料連接:創(chuàng)作背景是20世紀20年代初期,當時中國人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明確:“定然”,指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前兩個“定然”作者堅定地相信這樣美好理想世界一定存在,含蓄地表達出一種對現(xiàn)實世界的失望和不滿情緒。后兩個“定然”,表現(xiàn)詩人對理想生活的無限追求。
同學們,帶著這份想象和肯定一起朗讀后三段。
總結:作者通過對天上的街市的想象,改變了牛郎織女的故事,表達了自己對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
作者是怎樣想到牛郎和織女的呢?(重點看第一小節(jié))
明確:街燈——明星——天上的街燈——天上的街市——牛郎織女天街閑游
(1)聯(lián)想:“街燈”和“明星”都是可以看得見的東西,是客觀存在的,且兩者具有相似性,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是聯(lián)想。(2)想象:由“明星”到“天上的街燈”但“天上的街燈”是不存在的,這是虛構的,是想象。(3)聯(lián)想和想象都基于生活基礎。
這首詩就是以奇妙的聯(lián)想和想象編織出一幅天上的美景,把讀者帶進了神話的境界。
請運用聯(lián)想或者想象,接著第二小節(jié),仿寫詩歌。
【設計目的】想象是本首詩最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通過詩文的具體例子讓同學們了解什么是聯(lián)想與想象,并且強調(diào)想象是要基于客觀事實的。在此基礎上同學們運用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
今天,我們學習了《天上的街市》,這首詩,有聲色,通過朗讀,我們不僅感受到了畫面的溫暖與美好,還掌握了朗讀的方式和節(jié)奏;這首詩,有意味,通過品析天街上的物品,我們了解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首詩,有創(chuàng)造,分析手法,我們學會了聯(lián)想和想象。
本節(jié)課基于學情與能力培養(yǎng)。首先,尊重學生獨特的朗讀感受、體驗和理解,尊重學生的學習階段,倡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發(fā)揮雙方在課堂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次,通過學生能接受的方式,帶領學生體會聯(lián)想和想象在詩歌中的藝術魅力,通過帶領學生分析詩歌中所聯(lián)想和想象的意象來對想象有大概的了解,接著具體明確地講想象這一概念,最后通過仿寫詩歌這一練筆訓練來發(fā)展學生能力,激發(fā)想象力。語文教學不僅要注意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還要注意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
所以,學生上完這節(jié)課后,應該獲得以下收獲:(1)更加重視自己的讀詩后的體驗;(2)讀詩要善于想象和聯(lián)想,探究意象背后的含義,結合寫作背景讀出作者的主旨情感;(3)知道什么是想象聯(lián)想以及如何運用聯(lián)想想象。
但也有待改善之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文本的賞讀應該帶給學生情感價值的熏陶,本文還可以引領學生結合現(xiàn)時生活來談談本詩帶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