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彥希
凝固了時間,放緩了腳步,裝點了歲月。
——題記
靛染五彩,染盡千年旖旎風(fēng)華。暑假,我去體驗了非遺文化——蠟染。
蠟染是用蠟將花紋點繪在麻、絲、棉、毛等織品上,然后再將織物放進染缸浸染,有蠟的地方染不上色彩,浸染完成以后再將織布上的蠟清洗掉,那些美麗的圖案、花紋就會顯現(xiàn)出來。
聽罷解說員的講解,我激動不已,攢緊了手中的白細亞麻布。
接著,我領(lǐng)到了一把銅刀和一鍋滾沸的液態(tài)蜂蠟。刀是扁平的,蠟是滑膩的。我急著用刀去挑蠟,結(jié)果噼噼啪啪滴了一桌子。我看著瞬間被搞得一塌糊涂的布,宣告放棄。
這時,剛才還在和講解員談話的苗族老人注意到了我。她緩步走到我的桌前,看看我,看看我的布,接著把自己挎著的米白色帆布袋鋪到桌上。她捻起了那柄銅刀,像詩人拿起毛筆,將它從蠟油里提起來,停一下,又放進去攪一會兒,往復(fù)四五次,刀口上的蠟油漸漸地變稠了,也不再向下滴蠟。接著,那一只飽經(jīng)歲月的手,捻著刀,穩(wěn)穩(wěn)地,慢慢地,移到帆布袋上——一切仿佛凝固了,窗外亂跑的風(fēng),裝蠟油的鍋底叫囂的火焰,就連我怦怦直跳的心,都凝固了。當(dāng)她的刀口一挨上布料,就起舞一般紋起圖畫來,像一曲中世紀的音樂,神圣、悠揚。她的手法并不快,拉出的蠟線卻勻稱細長,像是在低吟、詠嘆。蠟一點點凝固,隨著它一起凝固的,還有時間。
我守在她身邊足有兩個多小時,只為享受她攜帶的那原始的、舒緩的節(jié)奏。
不覺間,黃昏已至,夕陽像一團凝固的火,炙熱而莊重。此時,一朵淡黃色邊框的牡丹已然綻放在白布上,似有幽香縷縷。遺憾的是,成品我是等不來了,染布需三染三曬,那是需歷經(jīng)數(shù)月才換得來的苗青色啊。每一幅蠟染的出世,都有驚艷靈魂的美。
也許,中國文化骨子里滲透著的是五千年的悠然,而匆匆的腳步是留不下足跡的,只有當(dāng)你慢下來、靜下來時,才能得到來自時間的禮物。
‖湖南省華益實驗學(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