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順剛,康 寧,胡紅英
(新疆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新疆生物資源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烏魯木齊 830046)
【研究意義】黃伊克跳小蜂屬(XanthoectromaMercet,1925),隸屬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總科(Chalcidoidea)、跳小蜂科(Encyrtidae)、四突跳小峰亞科(Tetracneminae)。黃伊克跳小蜂屬體型較小,整體呈黃色,可寄生粉蚧科的害蟲,使用其控制害蟲具有較大的發(fā)展前景。同時,本次的新紀錄種采集于新疆阿爾金山高海拔無人區(qū),對于豐富世界跳小蜂科的物種數(shù)據(jù)具有重要意義?!厩叭搜芯窟M展】目前,世界已知黃伊克跳小蜂屬僅1種,分布于古北區(qū),無跨區(qū)分布[1-2]。黃伊克跳小蜂屬由Merect[3]于1925年建立,Merect描述了其屬征以及新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的形態(tài)學特征,但沒有報道該種的雄性個體和生物學等信息。Trjapitzin[4-5]將黃伊克跳小蜂屬編入古北區(qū)跳小峰科分屬檢索表中,并整理出該屬的其他分布?!颈狙芯壳腥朦c】近年來,新疆大學昆蟲實驗室對新疆阿爾金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采集的跳小蜂標本進行形態(tài)鑒定時,首次發(fā)現(xiàn)黃伊克跳小蜂屬、種在中國有分布,查閱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數(shù)據(jù)庫發(fā)現(xiàn)沒有關于該物種的任何分子數(shù)據(jù)?!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對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進行形態(tài)特征鑒定描述,同時獲取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的細胞色素氧化酶輔酶I(COI)序列并上傳到NCBI,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分析該屬在跳小蜂屬中的親緣關系。研究結果豐富了中國跳小蜂科的物種信息,提供的分子數(shù)據(jù)有助于后期輔助鑒定及系統(tǒng)發(fā)育相關研究。
標本材料:5頭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
儀器設備:捕蟲網(wǎng)、體視顯微鏡、PCR儀;電泳儀;凝膠成像儀等。
試劑:木餾油、丁香油、加拿大樹膠、蛋白酶K、NP-40裂解液、Tween-20、PCR mix等。
1.2.1 標本采集與處理 2020年7月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若羌縣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沙子泉以西10 km處通過網(wǎng)掃和黃盤的方式獲取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標本共32頭,其中雄性25頭,雌性7頭,取其中的5頭分別編為1、2、3、4、5號,其中1號標本為雌性,2、3、4、5號標本均為雄性。先對5頭標本的主要特征拍照,然后參照王琦等[7]的DNA無損傷提取法提取DNA,最后將已提取過DNA的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制成玻片標本。
1.2.2 目的片段擴增、檢測及測序 本研究選用線粒體基因(COI)的部分基因片段,通用引物J1718/N2191作為擴增該片段的引物,上游引物堿基序列:5′-GGAGGATTTGGAAATTGATTAGTTCC-3′,下游引物堿基序列:5′-CCCGGTAAAATTAAAATATAAACT TC-3′[8]。
PCR反應體系總體積為25.0 μL;上、下游引物各0.5 μL(引物濃度10 μmol/L),2×PCR Mix預混液12.5 μL,DNA模板5.0 μL,用滅菌雙蒸水補足體積至25.0 μL。擴增程序:94 ℃ 預變性2 min;94 ℃ 30 s,45 ℃退火90 s,72 ℃ 1 min,循環(huán)5次;94 ℃ 30 s ,51 ℃ 90 s,72 ℃ 1 min,循環(huán)35次;725 min,4 ℃保存[9]。PCR產(chǎn)物均用2%的瓊脂糖凝膠進行電泳,電泳儀的電壓設置為110 V ,電泳時長為20 min,待電泳結束后,將瓊脂糖凝膠置于凝膠成像系統(tǒng)的紫外燈下觀察,并拍照。PCR產(chǎn)物委托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進行PCR產(chǎn)物雙向測序。
1.2.3 目的序列拼接與確認 利用DNAStar 7.1.0的SeqMan Pro軟件查看序列峰圖質(zhì)量并進行人工校對,將校對后的正、反向序列進行序列拼接,拼接后的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COI基因序列在Genbank數(shù)據(jù)庫中進行相似度比較。
1.2.4 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從NCBI中下載跳小蜂科13個屬的COI蛋白序列,同時選擇刻腹小蜂科中刻腹小蜂屬(Ormyrus)作為外群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10],分析黃伊克跳小蜂屬在跳小蜂科系統(tǒng)發(fā)育中所處的位置。
1.2.5 玻片制作和保存 首先將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標本放入小皿中,用無水乙醇清洗 3 遍,每次 5~10 min。然后將清洗干凈的標本放入 10% KOH 中,在 50 ℃恒溫加熱板上解離,每隔1 h觀察標本的體色變化,直到標本的肌肉和體內(nèi)組織完全解離,腹部變得透明。解離后的標本再用無水乙醇清洗 5 遍,每次 5~10 min。將清洗干凈的標本移入木榴油中脫水20~30 min。將脫水后的標本放入丁香油中以備制片。制作玻片標本時,在體視顯微鏡(Nikon SMZ 745T)下,首先將標本從丁香油中取出,放在載玻片上。用濾紙吸取多余的丁香油,再滴一小滴中性樹膠,用極細的解剖針進行整姿,并將該標本一側的觸角、翅、足解剖下來,按順序放好。解剖好的標本放在 45 ℃恒溫培養(yǎng)箱中烘3~4 d。待稍微烘干后蓋上蓋玻片并用加拿大樹膠封片;每天檢查玻片,若發(fā)現(xiàn)標本位置側移,需進行修片處理,以便觀察和鑒定[11]。
中國新紀錄屬(XanthoectromaMercet,1925,rec. nov).XanthoectromaMercet,1925:146,模式種:XanthoectromaaquilinumMercet,1925。
屬征:全身體色黃色;上顎具兩齒,單眼夾角為鈍角;觸角柄節(jié)細長,長大于寬的5倍;索節(jié)6節(jié),明顯長大于寬;中胸背板較平,中胸盾片具完整的盾縱溝;前翅痣脈明顯長于后緣脈和緣脈;腹部明顯長于頭胸和,產(chǎn)卵器明顯伸出。
分布:我國新疆,捷克共和國,匈牙利,哈薩克斯坦,蒙古,烏克蘭,西班牙。
寄主:可寄生粉蚧科(Pseudococcidae)[3]。
中文名詞源:新紀錄屬中文名取自其屬名前綴Xantho-,意為“黃色”,-ectroma中文屬名為伊克跳小蜂屬,結合前后綴給予中文名。
中國新紀錄種(XanthoectromaaquilinumMercet, 1925, rec. nov.X.aquilinumMercet,1925:148)。雌性:體長1.60~1.90 mm,整體呈黃色(圖1-A),單眼所在位置為淺棕色;觸角索節(jié)到棒節(jié)顏色逐漸由黃色變?yōu)楹谧厣?;胸部背面具白色剛毛,前胸背板兩側以及中間具棕色斑點,中胸側片為黃色;除前中后足第5跗節(jié)為棕色外,其余均為黃色;產(chǎn)卵鞘端部呈紅色。
頭部寬為長的1.12~1.18倍,前額寬為頭寬的0.44~0.47倍(圖1-B),單眼形成的夾角為鈍角(約為100°),復眼上有較短的毛,復眼長為顎眼距的1.95~2.04倍;觸角柄節(jié)長為寬的6.50~6.81倍,梗節(jié)明顯長于寬,索節(jié)6節(jié),第1節(jié)到第6節(jié)長度逐漸遞減(圖1-C)。
胸部與頭部處于同一水平面;前胸背板與中胸盾片相接處向頭部呈深弧形彎曲,達翅基片;中胸盾片寬為長的1.69~1.72倍,具明顯的盾縱溝,且與三角片、小盾片處于同一平面;三角片之間靠近,但不相接,與小盾片之間形成的溝向腹部呈弧形彎曲;小盾片長寬相等(圖1-D);前翅透明且較窄,長為寬的3.44~3.48倍,翅端部略超過腹部的1/2,翅長為899~924 μm,后緣脈與緣脈等長,均短于痣脈,緣脈、緣后脈和痣脈的長度比為3∶2∶2(圖1-E);中足距明顯短于第1跗節(jié)。
腹部明顯長于頭胸之和;尾須板位于腹部中間位置;肛下板及產(chǎn)卵鞘明顯伸出腹端,產(chǎn)卵鞘較寬(圖1-F)。
A:整體側面觀;B:頭部正面觀;C:觸角;D:中胸背面觀;E:前翅翅脈;F:腹部背面觀A: Lateral view of body; B: Frontal view of head; C: Antennae; D: Dorsal view ofthorax; E: Forwing veins; F: Dorsal view of abdomen圖1 雌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的形態(tài)特征Fig.1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Xanthoectroma aquilinum
雄性:體長1.40~1.50 mm,明顯短于雌性(圖2-A);頭頂部為棕色;胸部背面為深棕色(圖2-B),腹部末端具明顯的三角狀黑棕色斑點(圖2-C);觸角具許多輪生剛毛,各索節(jié)等長,棒節(jié)1節(jié),明顯長于各索節(jié)(圖2-D);其他特征與雌性相似。
A:側面觀;B:中胸背面;C:腹部端部;D:觸角A:Llateral view of body; B:Dorsal view of thorax; C:The end of abdomen; D:Antennae圖2 雄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的形態(tài)特征Fig.2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Xanthoectroma aquilinum
檢視標本:7♀/3♂,新疆若羌縣阿爾金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沙子泉以西10 km,黃盤,2021.VII.20,N:37°15′15.42″,E:90°21′19.56″,3858.59 m,新疆大學胡紅英團隊采集。
寄主:可寄生粉蚧科(Pseudococcidae)[3]。
分布:我國新疆,捷克,匈牙利,哈薩克斯坦,蒙古,烏克蘭,西班牙,土耳其等[12]。
中文名詞源:本種中文名取自新種模式標本采集地西班牙。
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的COI基因片段大小為517 bp,堿基平均含量分別為:A 43.1%、C 14.3%、G 12.9%及T 29.7%;序列中G+C含量為27.2%,A+T含量為72.8%,表現(xiàn)出明顯的A/T偏向性,將序列上傳NCBI數(shù)據(jù)庫(序列號:MW581663.1)。通過軟件對該DNA片段進行序列比對分析,結果顯示5頭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的基因序列相似性達到100%,說明5頭標本(♀:1, ♂:4)均屬同一物種(圖3)。
圖3 5頭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的COI基因序列對比Fig.3 COI gene sequence comparison among five Xanthoectroma aquilinum
基于黃伊克跳小蜂屬同NCBI跳小蜂科中不同屬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從系統(tǒng)發(fā)育樹中可以看出,長索跳小蜂屬(Anagyrus)和班氏跳小蜂屬(Aenasius)[13]聚為一支,置信度為99,再和黃伊克跳小蜂屬(Xanthoectroma)聚為一支,置信度為51。說明,黃伊克跳小蜂屬(Xanthoectroma)和其他13個屬相比,親緣關系與長索跳小蜂屬(Anagyrus)和班氏跳小蜂屬(Aenasius)最近(圖4)。
圖4 基于黃伊克跳小蜂屬的NJ系統(tǒng)發(fā)育樹Fig.4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Xanthoectroma
本研究采自阿爾金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的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標本雌雄比近似1∶3,雄性遠大于雌性,與小蜂總科常見的性比偏雌現(xiàn)象相反,造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極端的低溫環(huán)境[14-15]。研究表明,高海拔的昆蟲為了吸收更多的熱量,其體色更黑,并通過縮小體型適應在稀薄的空氣中飛行,體型變小更多是為防止天敵的捕食,并以翅的退化來應對高海拔地區(qū)的強風[16-21]。溫度-體型規(guī)律表明,變溫動物在較低的溫度下體型更大[22],本研究中記錄的標本在前胸背板兩側具淺棕色橫形條帶,而原始記錄種并未提到該特征;其次前額寬為頭寬的0.44~0.47倍,略大于原始描述(0.33倍),同時本研究標本翅長明顯短于原始描述中的翅長(原始翅展為950~974 μm),推測是由于阿爾金山高寒、強紫外線和大風所造成的,較深的體色有利于較快的吸收紫外線中的熱量而維持正常生命活動,較短的翅有利于該物種更好的適應該極端環(huán)境。
跳小蜂科雄性和雌性存在明顯的雌雄二型現(xiàn)象,近2/3跳小蜂只能通過雌性標本鑒定到種,而對于雄性特征以及其他相關數(shù)據(jù)鮮有報道,導致實驗中采集的很多雄性跳小蜂很難鑒定到種[23]。至今為止,未發(fā)現(xiàn)有關雄性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的相關報道[3-6],本文首次詳細描述了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的雄性標本,并且附完整的形態(tài)特征圖,為全面研究該物種奠定基礎。
在阿爾金山國家自保護區(qū)采集點共40個,其中主要植被為刺葉柄棘豆(OxytropisaciphyllaLede)[24]的有13個采集點,但僅在一個采集點網(wǎng)掃到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另外在阿爾金山其他采集點采集的標本中發(fā)現(xiàn)有約400頭長索跳小蜂,其外部形態(tài)特征與黃伊克跳小蜂十分相似,但長索跳小蜂的中胸背板無盾縱溝,而黃伊克跳小蜂則具明顯的盾縱溝。黃伊克跳小蜂屬也與跳小蜂科中的細角跳小蜂屬(Leptomastix)、擬細角跳小蜂屬(Leptomastidea)、美麗花翅跳小蜂屬(Callipteroma)、Gyranusa和伊克跳小蜂屬(Ectroma)等屬形態(tài)較為相似。除伊克跳小蜂外,其它屬觸角長度大于或者等于體長,中胸盾片沒有盾縱溝,而黃伊克跳小蜂觸角短于體長,中胸盾片有盾縱溝。伊克跳小蜂與黃伊克跳小蜂觸角均短于體長且中胸盾片具盾縱溝,但是伊克跳小蜂屬的頭和胸背面具有光澤,且觸角棒節(jié)為淺色,緣脈均長于痣脈與后緣脈,而黃伊克跳小蜂屬頭和胸背面淺色,觸角各節(jié)顏色均一,痣脈均長于緣脈和后緣脈,翅端部略超腹部1/2[3]。Munro等[14]通過線粒體DNA 16S和18S對小蜂總科中19科343屬649種進行系統(tǒng)發(fā)育樹分析,雖然在該系統(tǒng)發(fā)育樹中沒有黃伊克跳小蜂屬,但是其系統(tǒng)發(fā)育樹中的長索跳小蜂屬、細角跳小蜂屬、擬細角跳小蜂屬的親緣關系與本研究所建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符合。
本文首次報道了發(fā)現(xiàn)于中國的新紀錄屬新紀錄種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并且詳細描述了雄性標本和附完整的形態(tài)特征圖,同時提供了西班牙黃伊克跳小蜂的COI基因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