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悅
(廣州番禺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廣東廣州 511483)
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quán)也得到顯著提升。與此同時,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仍然面臨著新挑戰(zhàn)。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行的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quán)”[1]。加強對外政治話語體系建設是提升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中央編譯局范大祺指出“凡是有利于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凡是有利于將中國特色與共同價值融通為一體的對外話語,凡是有利于傳播中國智慧和中國價值觀的對外闡述,都應該歸屬于對外政治話語的范疇”[2]。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保護工作。當前,我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對外宣傳我國文化遺產(chǎn)及其保護工作,講好有關(guān)文化遺產(chǎn)的中國故事,能夠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國情和中國發(fā)展道路的了解,助力我國對外政治話語體系建設。
目前,國內(nèi)關(guān)于“文化遺產(chǎn)的對外宣傳”的研究多集中于分析文化遺產(chǎn)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尚未有研究探討文化遺產(chǎn)外宣和政治話語傳播的關(guān)聯(lián)性。該文以南粵古驛道為例,嘗試探討文化遺產(chǎn)外宣中的政治話語翻譯和國際傳播策略,以期為我國政治外宣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南粵古驛道是指古代廣東境內(nèi)用于傳遞文書、運輸物資、人員往來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陸路,官道和民間古道,是歷史上嶺南地區(qū)對外經(jīng)濟往來、文化交流的通道[3]。南粵古驛道不僅是古代嶺南地區(qū)“海上絲綢之路”的組成部分,也是當今“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線性文化遺產(chǎn),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2016年出臺的《廣東省南粵古驛道線路保護與利用總體規(guī)劃》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以南粵古驛道為紐帶,整合串聯(lián)沿線歷史文化資源,促進各地區(qū)的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五年多來,南粵古驛道保護和利用工作推動文化、旅游、體育等資源要素的融合發(fā)展,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9年10月,約30 個國家及地區(qū)近300 名定向運動員齊聚廣東佛山參加“南粵古驛道定向世界杯決賽”。在對外宣傳南粵古驛道文化遺產(chǎn)的同時有機地融入相關(guān)政治話語的介紹,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讓外國朋友了解中國國情,有助于提升我國國際形象,對外構(gòu)建政治話語體系。
南粵古驛道網(wǎng)(http://www.infonht.cn/)是詳細介紹和對外宣傳南粵古驛道的官方網(wǎng)站,包括戶外運動、驛道活化、文化之旅、驛道講堂、驛道旅游、電子地圖、Global Sharing 七大欄目。其中,Global Sharing是面向外國讀者的全英文欄目。目前該欄目下共有51 篇英語文章,涉及南粵古驛道各線路文化遺產(chǎn)的介紹、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以及其他文化、體育、科技活動相關(guān)報道。
美國傳播學家拉斯韋爾曾提出傳播五要素理論,又稱“5W 模式”,即傳播者(who)、傳播內(nèi)容(what)、傳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傳播受眾(to whom)、傳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布雷多克又在5W 模式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兩個傳播要素,分別是傳播目的(why)和傳播情景(where),即傳播學7W 模式。該模式可用于指導南粵古驛道文化遺產(chǎn)中政治話語的國際傳播,將傳播目的設定為“外國讀者能通過閱讀南粵古驛道文化遺產(chǎn)的相關(guān)文章了解和認識中國國情”,并據(jù)此制定具體的國際傳播策略。
政治話語是傳播的內(nèi)容,由于它們在意識形態(tài)上往往不易于外國讀者理解,因此可嘗試采取“自然融入”策略,即避免生硬嫁接,而是在合適的時機將政治話語合適地融入文化遺產(chǎn)的對外宣傳。
例:①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 was the trail constructed before 1913 within Guangdong Province,which was used for transferring of documents and letters,goods and people.②Originated in Qin and Han Dynasty and developed through Song and Yuan Dynasty,the Trail reached its peak time of developmen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③A developed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ail network was established,with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nts and of grea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④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revive the heritage exhibited in the vast area of land in China”propose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in recent years,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projects to protect and utilize the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aiming at lining the sections of the trail dispers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Guangdong and exploring unique trail culture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different regions of Guangdong and their geographical features,to eventually revive the Trail.⑤To carry out the protection of the Trai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grat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regions along the Trails,enhan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Guangdong Province to the“One Belt and One Road”Initiatives,to exhib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gnan Culture,to promote the sou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ies,to better implement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and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people in rural area.
這篇文章是Global Sharing 欄目中關(guān)于南粵古驛道的一段英文介紹,共5 句話,從內(nèi)容上看可將其分為3 個層次。第一層次由第①句話和第②句話組成,分別向外國讀者簡要介紹了南粵古驛道的概念和歷史沿革。第二層次由第③句話和第④句話組成。第③句話說明“多年來已形成了一個蘊含豐富歷史文化價值的南粵古驛道網(wǎng)絡”,指出了南粵古驛道具有的“文化遺產(chǎn)”屬性,因此需要開展南粵古驛道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起到了承前啟后的過渡作用,接著自然地引出了第④句話,“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 ‘保護文化遺產(chǎn)’ 工作以及廣東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近年來所做的保護南粵古驛道文化遺產(chǎn)相關(guān)工作”。第三層次由第⑤句話獨立構(gòu)成,強調(diào)了保護和活化利用南粵古驛道文化遺產(chǎn)對于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精準脫貧”戰(zhàn)略的重要意義。3 個層次形成了“遞進”的邏輯關(guān)系,如圖1所示。
圖1 南粵古驛道遺產(chǎn)介紹中的三個層次
各句聯(lián)系緊密,承接自然,后續(xù)的3 個政治話語(“一帶一路”“鄉(xiāng)村振興”“精準脫貧”)的引出也合乎邏輯。從“南粵古驛道遺產(chǎn)簡介”到“南粵古驛道保護”再到“南粵古驛道保護中的政治話語”,外國讀者對南粵古驛道的認知也形成了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并通過南粵古驛道了解當下中國國情。這為對外介紹我國文化遺產(chǎn)的同時融入政治話語的宣傳提供了一種實際可操作的思路,如圖2所示。
圖2 對外介紹文化遺產(chǎn)時融入政治話語的宣傳思路
傳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看重的是傳播受眾在認知、情感和行為層面能對傳播內(nèi)容做出什么樣的反應。原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副部長郭業(yè)洲指出“政治話語對外傳播中要把剛性的國內(nèi)政治話語轉(zhuǎn)變成柔性的學術(shù)話語,轉(zhuǎn)化成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實際做法和生動故事,讓外界更容易理解進而接受”[4]。文化遺產(chǎn)宣傳中的政治話語包含許多“概念性”詞匯,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由于中西方在語言、文化、思維層面存在較大差異,這些中國特色的政治詞匯在外國受眾眼中往往只是符號化的抽象概念,他們難以真正理解這些政治詞匯背后蘊含的中國理念。因此,通過向外國受眾講述與這些詞匯相關(guān)的真實生動故事,營造良好的傳播情景,觸及他們的心靈,引發(fā)共鳴,能實現(xiàn)更佳的傳播效果。
例如,Global Sharing 欄目中有一篇文章,題目是That Ancient Trail Passing by Grandma’s Courtyard(那條流經(jīng)祖母家庭院旁的古運河),講述了作者回憶兒時在鄉(xiāng)下祖母家生活的美好經(jīng)歷。在故事中,年幼的“我”與祖父母交談,多次提到這條古運河對村落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運河改變了村民的命運,是通向外面世界的生命之路。作者在講述這個故事時使用了許多描述性語言,如“see the green trees,farmlands,villages and those strokes of thin smokes coming from the farmland house”,生動地勾勒出一幅古運河旁的村落田園生活畫卷,外國讀者能對故事中的古運河和古村落產(chǎn)生美好的想象,即在情感層面被觸動,做出積極正面的反應。作者在故事的最后呼吁“我們應保護古運河”,這能使外國讀者了解當今中國注重保護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理念,促進他們對中國國情的認識。
傳播者是傳播五要素中的第一個要素,它是一次信息傳播的開啟者。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其政治話語的國際傳播主體不應局限于政府部門,還應依靠大眾傳播手段。除了中國政府和民眾,國際友人也可成為對外介紹和宣傳中國的重要力量。2019年定向世界杯決賽在廣東省佛山市舉行,Global Share 欄目詳細撰寫了大賽開幕的新聞報道。國際定向越野聯(lián)合會主席Leho Haldna 在為大賽致開幕詞時稱贊道,“Historical Road events have also celebrated the culture of the local societies and integrated orienteering into that culture.The Guangdong Historical Road Orienteering Championship is a good example of a project that supports the IOF values.(在廣東佛山舉行的南粵古驛道定向世界杯大賽弘揚當?shù)匚幕?,并且將定向比賽融入了當?shù)匚幕_@次比賽是彰顯國際定向越野聯(lián)合會倡導價值觀的一個典范。)”從2016年開始,廣東省政府便積極推動文化、旅游、體育等要素有機地融入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工作,有效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全民健身計劃(National Fitness Plan)、生態(tài)保護運動(Ecological Protection Campaign)。Haldna 主席對于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的盛贊便是一個展示“正能量中國”的有力證明。不少來華參加比賽的外國選手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deeply amazed with the achievements that China had made through these years(驚嘆于中國近些年取得的成就)”。通過這些國際友人的親自發(fā)聲將積極的中國形象傳播出去,讓更多的外國朋友了解真實的中國,巧妙地借“他山之石”來“傳我之聲”,是提升我國政治話語對外傳播效力的有效途徑。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特色詞匯不斷涌現(xiàn)。這些別具特色的中國原創(chuàng)詞匯無不彰顯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lǐng)域的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成了我國對外宣傳的重要內(nèi)容。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王銀泉教授曾指出“政治話語翻譯中采取‘以我為主’來翻譯中國文化特色詞匯,利于堅定文化自信和自覺,打破西方文化的話語霸權(quán)”[5]。因此,對于中國特色政治詞匯的翻譯,在“以我為主”原則的指導下應采取異化翻譯策略。
例1:……提升廣東省歷史文化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發(fā)揮的影響力……
譯文:...enhan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Guangdong Province to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Initiatives...
例2:隨著中國文化遺產(chǎn)日的到來,以“文化遺產(chǎn)和‘一帶一路’倡議”為主題……
譯文:With the coming of the China Cultural Heritage Day with the theme of“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在介紹南粵古驛道時提及“‘一帶一路’倡議”能夠讓更多外國受眾知曉這一中國理念。然而,南粵古驛道官網(wǎng)的Global Sharing 欄目中卻出現(xiàn)了“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s”和“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兩種不同譯文,多種版本的譯文并不利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對外宣傳[6]。因此,應采取統(tǒng)一的英語譯文,以便加深外國讀者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印象。例1 和例2 都采用了直譯法,堅持異化翻譯策略?!耙粠б宦贰背h的官方英文翻譯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縮寫形式為BRI。Global Sharing 欄目面向的外國受眾可以是任何人,比如,2019年來廣東佛山參加定向世界杯決賽的各國運動員,“一帶一路”倡議對他們而言恐怕是一個陌生概念,因此先直譯為“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另外通過加注釋的方法補充說明,在括號內(nèi)增加釋義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以便外國受眾了解“一帶一路”倡議。
例3: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是融合全民健身計劃、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生態(tài)保護運動、弘揚紅色文化的全面發(fā)展典范。
譯文:The Guangdong Historical Road Orienteering Championship serves a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Plan,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Ecological Protection Campaign and Red Culture Promotion.
打造驛道紅色旅游,弘揚紅色文化也是南粵古驛道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重要內(nèi)容。例3 將“紅色文化”直譯為“Red Culture”,考慮到大多數(shù)的外國讀者并不了解我國的紅色文化,因此該詞的翻譯也需要增加注釋補充說明??稍诙温渫鈱Α凹t色文化”進行釋義:Red Culture(Red Culture refers to the legacies and spirits formed in China’s pursuit of national independence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Leninism and Mao Zedong Thought.)。通過括號內(nèi)的解釋,外國讀者便能明白什么是中國的“紅色文化”。
除了“一帶一路”“紅色文化”等中國特色政治詞匯外,政治話語中還包含其他非政治性詞匯。對于這類詞匯,翻譯前應準確理解它們的真正內(nèi)涵,避免望文生義式的機械翻譯[7]。
例4:總結(jié)了南粵古驛道保護和利用工作在促進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方面的創(chuàng)新經(jīng)驗和顯著成績……
Innovative experience an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were summarized i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
“Experience”在英語詞典里的釋義是“knowledge or skill in a particular job or activity that you have gained because you have done that job or activity for a long time”,而原文中的“創(chuàng)新經(jīng)驗”指南粵古驛道保護和利用工作實施中的“新做法”,兩者在含義上有一定差別。在翻譯時不能簡單地照搬字面意思進行直譯,譯者應準確理解詞匯的真正含義。此處,將“創(chuàng)新經(jīng)驗”意譯成“new approaches”更加合適。
例5:①要為公眾提供南粵古驛道沿線的優(yōu)質(zhì)生態(tài)產(chǎn)品,②讓青少年體驗戶外活動的樂趣,感受綠色生活的方式,③體現(xiàn)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理念。
We should provide the public with high quality ecological products alongside the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and let the teenagers experience the fun of outdoor activities and feel the way of green life,and reflect the social governance concepts of co-construction,co-governance and co-ownership.
對于“共建”“共治”“共享”3 個詞語,此處進行了直譯,使用了“co+名詞”結(jié)構(gòu),試圖在形式上與原文實現(xiàn)對等,屬于異化策略。然而,3 個譯文在語義上沒能正確傳達出“共同參與社會建設”“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共同享有治理成果”的理念。“Co-construction”的意思是“合作學習或結(jié)成伙伴的學習方式”;“co-ownership”是法律術(shù)語,指“共同所有權(quán)”;英語詞典里沒有“co-governance”一詞,這樣的譯文嚴重誤導外國讀者。黨的十九大報告官方英文版對于3 個詞的翻譯分別是“collaboration”“participation”“common interests”,屬于意譯,能夠使外國讀者正確理解我國提出的社會治理理念[8]。
從語篇的角度看例5 整個段落的翻譯,漢語重“意合”,語句之間即使存在各種邏輯關(guān)系也不一定使用連詞;而英語重“形合”,講究使用連詞來說明語句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該段中的第①句話與第②句話之間是目的關(guān)系,第①、②句話與第③句話是順承關(guān)系。譯文中3 個句子之間的連接詞均為表示并列關(guān)系的“and”,無法正確表明句子間的邏輯關(guān)系。整段譯文可改為:
We should provide the public with high quality ecological products alongside the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 so that our teenagers are able to enjoy the fun of outdoor activities and experience the way of green life,which is a reflection of the social governance model based on collaboration,participation and common interests.
在第①句話與第②句話之間增譯了表示目的關(guān)系的連接詞“so that”,在第②句話與第③句話之間增譯了非限定性定語從句引導詞“which”,即在語篇層面采取歸化策略,將原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準確地向外國讀者傳達,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譯文。
當前,我國建設對外話語體系仍然任重道遠。在對外宣傳文化遺產(chǎn)中有機地融入政治話語,為加強我國政治外宣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該文以南粵古驛道文化遺產(chǎn)中政治話語的對外宣傳為例,提出應堅持異化策略,采用直譯法翻譯政治話語中的中國特色政治詞匯,并進行必要的注釋,幫助外國讀者更加準確地了解這些中國概念。對于非政治詞匯,切忌機械直譯,可采用意譯法,要將詞匯的真正含義翻譯出來。在語篇層面,應先厘清各句子間邏輯關(guān)系,再增譯相應的連接詞,作歸化處理。對于文化遺產(chǎn)中政治話語的國際傳播策略,可將傳播學7W 模式作為理論指導,不斷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我們需要根據(jù)傳播目的,在合適的時機將政治話語以自然融入的方式傳播給外國受眾。通過“講故事”等形式生動地展示政治話語,營造良好的傳播情景,力圖獲得更佳的傳播效果。我們還需要推動政治話語傳播主體多樣化,借助國際友人的力量傳播中國聲音,讓世界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