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劍輝
《頤和園》和《七月的天山》寫景都很有特色。綜合看來兩篇文章在寫景上有相似之處。
一、開門見山點主題,寫作結構總分總。
寫景作文不知道如何開頭?開門見山就好。文章開頭,簡簡單單一句話,便交代清楚作者要寫的景以及總體感受。讀到這樣開門見山的句子,讀者就能知道文章的寫作重點。接下來寫景,每寫到一處,就描寫一幅畫卷。寫完之后,還不忘再次贊美。總分總結構,讓文章的寫作脈絡一清二楚,真好!
二、移步換景寫美景,一步一景入人心。
無論是《頤和園》還是《七月的天山》,作者不約而同地選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景。
《七月的天山》這樣交代寫景順序: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不知不覺間,我們就跟隨作者的腳步,深入天山,看到了那里的美景。有山有水有森林,山美水美花更美。
《頤和園》的寫景順序: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巧先f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獜娜f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漫步頤和園,處處皆美景。站立位置不同,眼前美景各異。交代清楚賞景位置,很有必要。
三、有什么+怎么樣,寫景清楚又美麗。
作者寫景,先交代有些什么景物,然后具體描寫景物怎么樣。這樣一來,作者仿佛引導著我們站到景物前,然后詳細介紹,還不忘用上修辭。
且看《頤和園》第四段?!笆[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鳖伾r艷,和諧美麗?!罢懊?,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連續(xù)兩個比喻,寫出昆明湖的特點:平靜、光滑、清澈、碧綠?!坝未嬼吃诤媛鼗^,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動靜結合,景色更美。
《七月的天山》第四段。第一句交代行蹤和整體感受,中間寫看到的景物,最后給人物一個特寫鏡頭。最有特色的是寫花海的句子?!霸谳p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一句整體描寫之后,連用三個比喻寫花海的美,突出花海的綿延不絕、閃亮耀眼和鮮艷絢爛。每一個讀著它的人都會忍不住去想象那花海是怎樣壯麗的景色。
賞景景入心,寫景景在前。
352450033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