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文秀
欲成大器,得養(yǎng)大氣;若沾霸氣,難免“斷氣”。故,大氣可有,霸氣不可有。涵養(yǎng)大氣,一靠讀萬卷書,二靠行萬里路,三靠交八方友。
人應(yīng)涵養(yǎng)一種大氣。凡大氣者,皆有大氣象、大格局、大境界,亦能挑大梁、干大事、成大器。大氣之人讓人舒服、舒心和舒暢,讓人敬重、敬佩和敬畏。
大氣之人往往語氣不驚不懼、氣勢不張不揚、性格不驕不躁,靜得優(yōu)雅、動得從容、行得穩(wěn)健,為人豁達(dá)、胸襟寬闊,光明磊落、氣宇軒昂,陽光敞亮、豪氣爽氣。大氣之人,有一種納百川、懷日月的氣概,一種成熟寬厚、包容大方的氣量,一種胸有成竹、從容淡定的氣度,如大山一般渾厚、似大海一般淵博。大氣之人,往往縱橫捭闔、舉重若輕,瀟灑飄逸、收放自如,臨危不懼、從容不迫,拿得起放得下,他們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自信,有“宰相肚里能撐船”的胸懷,有“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眼界。
縱觀大氣之人,大都志存高遠(yuǎn)、深謀遠(yuǎn)慮,站得高、看得遠(yuǎn)、想得深,踱著方步、仰望星空。他們有一種家國情懷、擔(dān)當(dāng)精神,是有大格局的人,是頂天立地的人。然而,大氣者不一定位高權(quán)重,大氣并非大人物的專利。不論職位高低、權(quán)力大小,即便小人物,也可以說“大話”;即便身處一隅,也能以一隅而觀世界。
古往今來,大氣之人似繁星點點,熠熠生輝,照亮人類歷史的長河。手搖羽扇,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孔明;高歌“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荊軻;吟誦“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李白;喊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面對鍘刀大義凜然的劉胡蘭……漫步歷史人物長廊,這些人都是響徹云霄的大氣之人。毛澤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讓大氣酣暢淋漓、無以復(fù)加。
大氣可有,霸氣不可有。霸氣貌似大氣,實則大相徑庭。霸氣之人往往自以為是、剛愎自用、唯我獨尊,逞一時之強?!傲Π紊劫鈿馍w世”的西楚霸王項羽,雖氣吞山河,卻霸氣十足,終因霸氣而“別姬”,兵敗垓下,烏江自刎,讓后人無不為之惋惜。因此,人要大氣不霸氣。人一旦霸氣上身,便似“土皇帝”,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霸氣必定變得霸道。霸道者必“橫行”,我行我素,唯我獨尊,霸道倘若一再任性,勢必說一不二,主宰或左右一切。凡霸道者皆伴有“狂妄癥”“囂張病”,染上戾氣、匪氣、痞氣,有時還有殺氣。霸氣絕不是豪氣,絕不可把“敢說話”“敢亮劍”等同于霸氣,霸氣說白了是一種江湖氣。霸氣的人,會讓人遠(yuǎn)之、厭之,最終落得個眾叛親離、孤家寡人的結(jié)局。
欲成大器,得養(yǎng)大氣。然而,若沾霸氣,難免“斷氣”。故,做人得大氣但不可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