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機
摘 要:新課改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了新的發(fā)展要求,為了達到更高質量的教學效果,需要切實地做好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改革工作,推動其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向生活化教學的方向轉變。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本知識,讓生活本身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途徑,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生活化教學可以讓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立體,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可以輕松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擁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前言
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數(shù)處于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學生經(jīng)歷著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對外界充滿好奇的同時會感到迷茫,這個階段也是學生逐漸建立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階段,由于心理還不成熟,這個階段的學生需要堅定且有效的引導,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和道德觀,道德與法治課程就肩負著這一使命。目前,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已經(jīng)被納入了中考考察內容,由此可見國家對于初中生道德法制教育的重視性,學生個人的道德法制素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格的建立。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面臨著積極地改革和優(yōu)化,生活化教學模式被提出并在廣泛實行,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解決許多阻礙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提升的問題,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還能得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
一、創(chuàng)設相關真實情境
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來豐富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模式。在情境選擇上,建議教師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真實情境,可以根據(jù)課本知識內容對真實情境進行適當?shù)馗木?,形成具有生動有趣情?jié)的劇本。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劇本進行熟悉,然后通過角色扮演地方式來完成特定的情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對故事情節(jié)中蘊含的知識具有深刻地理解和感悟,又十分豐富的情感體驗。例如,在“遵守社會規(guī)則”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以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交通事故 ”作為情境創(chuàng)設的基礎,將課本內容與情境進行融合,按照知識內容進行角色劃分,保證不同的角色個性鮮明,代表的知識內容也不相同。學生對劇本情節(jié)進行熟悉之后,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進行演繹,當學生代入到角色中之后,他們可以對自己扮演的角色產(chǎn)生情感體驗,“酒駕司機”會讓扮演者體會到自身的錯誤以及酒后駕駛給社會和他人帶來的危害,“交警”會讓扮演者感受到自身擔負的職責和使命。這種真實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快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深化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并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從而優(yōu)化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構建的過程中,可以從教材內容里挖掘可用的生活素材,從這些生活素材出發(fā)將生活中發(fā)生的真實故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例如,當進行“親情之愛”這一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以聯(lián)系課程內容,為學生講述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家庭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精神得到了集中,在聆聽故事時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和道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故事內容進行一定的思考和體會,讓學生認識到家庭的意義和親情的重要性,這對于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可以產(chǎn)生積極正面的促進作用。
單純地對課本教材內容知識進行講解,會讓學習過程單調乏味,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不到提高,也不達不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師需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將有價值的生活小故事與課本內容進行融合,突出生活小故事中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讓學生在一邊聽故事的同時一邊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消化。通過這一方法,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解也會逐漸趨向于生活化,養(yǎng)成生活化學習思維,自主探究課本內容與生活實際中的聯(lián)系,通過不斷地思考深化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達到更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該積極融入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通過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更加優(yōu)質的生活化情境。教師首先需要做好教學觀念的轉變,從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轉變成多媒體信息化教學,讓教學方式更加生動有趣、教學內容更加多元化,在這種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更快速地融入到生活化的場景中,并對課堂教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其次,教師需要對生活化教學的內涵有著明確的認識,正確把握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性和重要性,從而了解生活化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教學設備之間最適合的聯(lián)合方式。
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和掌握從而應對考試,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從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的,生活化教學必須做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工作,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檢驗出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才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是理論學習的良好評價手段,通過實踐結果,教師可以掌握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對于較為普遍的問題進行收集,據(jù)此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針對性的改良。學生在投入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對自身產(chǎn)生較為清晰的認知,了解自身對于知識掌握的不足和問題,從而有方向地進行調整。實踐可以讓學生深化自身對于知識的理解,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讓自己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實現(xiàn)自身綜合素質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真正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
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切實地實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的優(yōu)化和提升,必須做好生活化教學,積極地將生活化教學元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建生動有趣的生活化場景,讓學生更加投入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教師需要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讓生活化教學與信息化教學充分融合,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認識得到轉變和優(yōu)化。此外,還需要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都得到培養(yǎng)和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袁世強.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 山海經(jīng):教育前沿, 2021(9):1.
[2][妥小娟.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 當代家庭教育, 2021(21):119-120.
[3]秦長會.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 華夏教師, 2021(6):2.
314250033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