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霞
(山西省晉城北公路管理段,山西 晉城 048000)
半剛性基層路面出現反射裂縫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溫度型裂縫,即所應用的半剛性基層在溫度梯度以及溫度應力影響之下發(fā)生收縮,當收縮產生的拉應力超過其抗拉強度時就會開裂,裂紋逐步向上反射到瀝青路面形成裂縫。二是荷載型裂縫,即在車輛荷載的持續(xù)性作用下,導致半剛性基層開裂,裂紋反射到路面形成裂縫。經過總結發(fā)現,半剛性路面結構的反射裂縫多數是由溫度型裂縫引發(fā)的。
該類型的裂縫主要有兩種:其一,基層結構發(fā)生開裂后,在其表面鋪設一層瀝青罩面,在環(huán)境溫度突然降低的情況下,基層結構的裂縫因為溫度收縮變化而持續(xù)擴大,造成結構位移,產生拉應力,當拉應力超出瀝青罩面層的抗拉強度時,就會造成面層開裂,形成低溫收縮裂縫。其二,在晝夜溫度相差較大的區(qū)域,基層結構的裂縫在熱脹冷縮的持續(xù)交替影響下向上擴散,導致瀝青罩面出現裂縫,形成溫度疲勞裂縫[1]。
瀝青面層出現的反射裂縫會進一步擴展而導致路面嚴重損壞,其擴展模式包括縱向擴展與橫向擴展。
從斷裂力學的角度分析,按裂縫的受力特點和位移特點,將其抽象化為三種基本類型,即張開型、剪切型、撕開型。溫度應力導致的裂縫屬于張開型,而車輛荷載導致的裂縫屬于張開型與剪切型。當車輛行駛到接縫、裂縫正上方時,造成的是張開型裂縫,在接縫、裂縫的前后部位時,造成的是剪切型裂縫。在實際情況中,撕開型裂縫比較少見。在瀝青面層厚度較大且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張開型相對應的溫度型裂縫一般都是出現在罩面層底部,然后逐步地擴展到罩面層頂部,形成對應裂縫。對于正荷載影響之下所產生的張開型反射裂縫,通常發(fā)生在罩面層底部,并且經過荷載作用垂直向上擴展。偏荷載影響下,剪切型反射裂縫在罩面層按照45°角向上擴展。在車輛荷載以及溫度應力同時作用下,裂縫擴展的路徑會相對比較垂直[2]。
裂縫的擴展過程通常是在道路表面某些位置出現裂縫,然后快速向兩側橫向擴展。在實際情況中,反射裂縫主要是在輪跡位置出現。同時,水分浸入、氧化、車輛荷載等環(huán)境因素常常會加速反射裂縫的橫向擴展,在反射裂縫產生初期,即使裂縫擴展到整個路面寬度,也不會影響行車的舒適性。
某公路項目長度為8 km,路幅寬度為52 m,設計為雙向六車道。隨著通行量持續(xù)增多,尤其是近年來很多大型、重型車輛上路行駛,導致路面結構發(fā)生嚴重的病害問題,尤其是裂縫發(fā)生率較高,對路面結構的性能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經過對該路面進行全面檢查,決定在原瀝青路面上鋪設瀝青罩面層,以滿足道路運行要求。
灌縫:灌縫通常用來修補線狀裂縫,在施工中,主要是通過灌縫機、高壓熱空氣、吹風機進行灌縫施工。其施工材料為瀝青、乳化瀝青等。
挖補:在塊狀裂縫、龜裂問題處理時,將損害部位挖除,然后制備符合要求的瀝青混凝土填補并壓實。
罩面層是工程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改善罩面層性能,可以保證罩面層抗變形能力與抗拉強度合格,從而及時將車輛荷載消散。而有效地控制罩面層變形問題也是提高工程質量的關鍵。在中間夾層結構的設置中,需要重點考慮其力學性能,目前可以選擇的結構形式較多,應用比較普遍的是SAMI層和土工織物夾層。中間夾層結構的關鍵是保證舊路面與瀝青罩面層充分黏結,從而提升罩面層的承載性能與穩(wěn)定性,延長其使用壽命。
(1)SAMI中間夾層
狹義的SAMI中間夾層主要是指橡膠瀝青薄層,廣義則是指應變吸收薄膜。在橡膠粉材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瀝青材料,將大幅提升瀝青薄層的軟化點,從而保證其回彈性能符合工程要求。在SAMI的配置環(huán)節(jié),需要綜合分析水平應力參數,同時還要保證豎向荷載可以及時向下傳遞,防止瀝青薄層發(fā)生嚴重變形的問題。
幼兒信息化教學一直強調傳統(tǒng)教學具對教學的積極意義,樹立了不擯棄傳統(tǒng)教學具、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如何與教學融合的思想。信息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具協(xié)同互補,共同服務于幼兒教學。傳統(tǒng)教學具和信息技術的整合有助于增強師幼的自主性、提高師幼互動質量、使幼兒獲得直接與間接經驗。整合方法有將二者“按類型和主題進行整合、按教學要素進行整合、圍繞教學組織形式進行整合”[4]。
(2)土工織物夾層
土工織物夾層的組成部分主要是土工材料與瀝青,而瀝青對于材料性能的影響較為直接。如果想要提升結構性能,可以采用聚合物瀝青材料制作,既能夠保證結構性能和指標得到提升,還能夠降低項目成本,尤其是在現場條件較為特殊的情況下,比如環(huán)境溫度比較低時,應用改性瀝青材料可以全面提升抗凍效果。同時,土工織物的上下都鋪設瀝青材料,可以提升舊路面和罩面層的黏結效果,促進整體性能提升[3]。
防裂結構層采用級配碎石或者瀝青碎石材料,一是可以促進基層水分排出,二是可以預防半剛性材料基層出現反射裂縫,三是可以提升結構強度,四是可以降低項目成本。
一是根據裂縫損害的情況,選擇灌縫施工方式,一種是開槽灌縫,另一種是直接灌縫。如果裂縫在10 mm以上,且邊緣部位沒有任何變形、散落、支縫,可以先進行內部的清洗處理,再直接灌縫施工。對于裂縫寬度在10 mm以內的情況,則需要先應用開槽機完成擴縫處理,再應用灌縫機往內部灌入膠液材料,將裂縫完全封閉。二是應用設備在縫槽內灌入密封膠材料,然后進行碾壓施工,并且根據路面坡度,自高到低進行灌縫施工,然后采用密封膠噴灑其表面,讓密封膠充分滲入裂縫。如果裂縫寬度在10 mm以上,灌縫后需要進行密封處理。裂縫寬度在10 mm以內,則采用多次間隔灌注的方法,施工時間相對較長。
一是非擴展性表面裂縫如果寬度在0.5~10 mm之間,可使用開槽機擴縫,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調節(jié)開槽機鋸片,保證切入深度在1.5~2 cm之間,且應沿著裂縫走向進行切割,確保槽口整齊規(guī)則。
二是開槽擴縫工作結束后,及時清理現場,使用鋼絲刷和吹塵機將裂縫內部的雜質、灰塵清理干凈,保證裂縫兩側50 cm范圍內干凈整潔,黏結力滿足要求。
三是膠液灌注施工中,必須嚴格控制灌縫機的走向,在第一次灌注5 min后,進行灌縫找平處理,且確保密封層結構合格。同時,確保膠液灌注的高度達到工程的施工標準。
四是對于非擴展縫局部寬度超過10 mm的情況,應用沖擊鉆沿著裂縫擴寬縫口,形成寬度為1.5 cm的溝槽,工作人員按照裂縫深度確定槽深,其深度應該小于板厚?;炷了樾急仨毴媲謇?,并采用壓縮空氣吹凈處理,再采用砂漿灌入施工,并且振搗密實,然后抹平處理,最后需要對表面進行封閉處理[4]。
五是路面裂縫養(yǎng)護施工環(huán)節(jié)。灌封膠必須滿足防水性、耐老化、環(huán)保性的要求,且具備較高黏結性和彈性。此外,還要保證溫度適應性好,以適應不同環(huán)境的應用需要,在冬季灌縫施工中,灌縫膠不會出現斷裂的現象。
六是開放交通。在工程施工結束后,需要在30 min內開放道路通行,可以在路面均勻地鋪撒一層砂子或者石粉,能有效預防輪胎帶動灌縫材料[5]。現場人員需要充分考慮天氣情況,以確定具體的開放交通時間,從而保證道路通行的質量與安全。
反射裂縫是影響公路工程性能、關系公路交通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反射裂縫的產生多數是因為半剛性基層的干縮裂縫受到溫度應力、車輛荷載的連續(xù)作用,導致其不斷向上擴展。面層結構厚度以及基層結構的溫縮性都會影響反射裂縫的擴展速度。一般來說,通過增加厚度,并且加入SAMI層或者級配碎石的方式,可以提高半剛性結構的性能,從而保證公路路面性能滿足運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