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清平 何麗玲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并概括了偉大建黨精神,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偉大建黨精神孕育于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偉大斗爭,源自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的偉大實踐,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追求、初心使命、政治品格,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源頭的最新概括和提煉,是中國共產黨立黨、興黨、強黨的精神原點和思想基點。偉大建黨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表現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求真精神、“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踐行精神、“不畏犧牲、勇于斗爭”的斗爭精神、“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無私精神。偉大建黨精神具有先進性、實踐性、革命性、政治性等鮮明特征。偉大建黨精神對真理的追求與理想的堅守,表現持續(xù)的先進性;偉大建黨精神在實踐中產生并在實踐中發(fā)展,體現鮮明的實踐性;偉大建黨精神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發(fā)展、在斗爭中壯大,彰顯徹底的革命性;偉大建黨精神旗幟鮮明講政治,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體現突出的政治性。偉大建黨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價值,是新時代育人的精神武器、強黨的精神之源、強國的精神動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發(fā)展階段,偉大建黨精神鑄就了中國共產黨人理論與理想之真、初心與使命之善、品格與德性之美,是新時代育人的精神武器;偉大建黨精神讓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不變質、永不變色、永不變味,是強黨的精神之源;偉大建黨精神為救國、興國、富國提供精神支撐,是強國的精神動力。新時代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應以“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為立足點,從認知上堅定理想信念;以“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為連接點,從情感上促進愛黨愛民;以“不畏犧牲、勇于斗爭”為著力點,從意志上錘煉風骨品質;以“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為落腳點,從行動上強化使命擔當;知、情、意、行協(xié)同發(fā)力,真正實現偉大建黨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關鍵詞:偉大建黨精神;習近平;內涵特征;“七一”重要講話;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知、情、意、行
中圖分類號:D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5831(2022)01-0012-11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并概括了偉大建黨精神,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1],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最新概括和提煉,是中國共產黨立黨、興黨、強黨的精神原點和思想基點。系統(tǒng)闡釋偉大建黨精神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本質特征、時代價值和實踐要求,弘揚光榮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建黨精神, 成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新課題、新要求、新使命。
在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前,關于建黨精神的內涵尚未形成共識。一些學者認為“紅船精神”就是建黨精神[2];另一些學者認為建黨精神是一種總體精神,不僅僅局限于紅船精神[3]。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后,學界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概括進行了深入的理論闡釋。認為,民族復興歷史任務是偉大建黨精神形成的時代背景,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偉大建黨精神形成的理論來源,偉大建黨活動是偉大建黨精神形成的實踐基礎[4];從理想信念、行為遵循、精神風貌、崇高情懷等四個方面闡釋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5];求真精神、踐行精神、斗爭精神、奉獻精神及自我革命精神構成偉大建黨精神嚴整的邏輯體系[6-7];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源和本、根和魂[8],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構建的歷史性與適應性[9],更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實踐性、斗爭性、人民性特質[10],為新時代黨的建設提供了歷史依據和重要借鑒,是改革開放再出發(fā)的精神財富,為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動力支撐,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必須保持強大定力、增強內生動力、提高實干能力、增強創(chuàng)新活力等[11]。此外,華東師范大學齊衛(wèi)平教授從定位、特征、功能、價值四個研究視角對偉大建黨精神進行思考,從不同側面呈現了偉大建黨精神的歷史承載和思想沉淀[12]??傊瑢W界對偉大建黨精神多維度、多角度且較為詳盡的理論闡釋,為本研究的開展提供了理論借鑒。
一、偉大建黨精神的基本內涵
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之源,跨越時空貫穿于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之中,集中表現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求真精神、“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踐行精神、“不畏犧牲、勇于斗爭”的斗爭精神、“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無私精神。
(一)“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求真精神
真理鑄就信仰,理想指引方向?!皥猿终胬?、堅守理想”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和共產主義理想,是偉大建黨精神之求真精神的集中彰顯?!皥猿终胬怼保紫仍谟趫猿忠择R克思主義真理武裝全黨。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從俄國革命勝利體悟到了馬克思主義救國強國的真理力量,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建黨,以馬克思主義思想強黨,百年來堅持在批判反馬克思主義或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或思潮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皥猿终胬怼?,其次在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真理指導實踐。馬克思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同時強調,“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13]8。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真理區(qū)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皥猿终胬怼钡慕h精神貴在百年來一以貫之以馬克思主義真理指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皥猿终胬怼?,還在于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真理?!榜R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fā)展”[14]。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史是一部堅持真理、發(fā)展真理的歷史,從以俄為師到以蘇為鑒,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實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確立了思想旗幟和行動指南?!皥允乩硐搿币庵笀允毓伯a主義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現實理想不動搖,無論中國革命處于低潮還是高潮,無論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面臨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多大的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無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面臨多大的困境和壓力,均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這是中國共產黨戰(zhàn)勝一個又一個困難,走向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根本精神動力。
(二)“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踐行精神
踐行初心即弄清為什么出發(fā),擔當使命就是認清向何處去。中國共產黨的首要奮斗目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在這一目標實現后,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則成為延續(xù)奮斗目標,因而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踐行這一初心,并自覺履行擔當之責,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擔當境界,“敢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歷次黨的重要會議報告顯示,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中國共產黨始終能自覺肩挑使命擔子,主動回應人民期待[15]?!佰`行初心、擔當使命”,首先表現在擔當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大任,領導中國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實現中國人民從卑躬屈膝中“站起來”。中國共產黨毅然抗擊外敵入侵,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以解放全中國為重要歷史使命,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佰`行初心、擔當使命”,其次表現在擔當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重任,帶領中國人民開展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國人民從一窮二白中“富起來”。從經過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到作出改革開放偉大戰(zhàn)略決策,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佰`行初心、擔當使命”,還表現在擔當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使命,凝心聚力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在世界競爭中“強起來”。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為人類發(fā)展和世界前途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三)“不畏犧牲、勇于斗爭”的斗爭精神
百年前,10多名全國代表冒著敵人搜查、封鎖、破壞的危險,召開了中共一大,完成了締造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不畏犧牲、勇于斗爭”是我們黨自誕生起就具備的精神品格,貫穿于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不怕犧牲,是指為了正義事業(yè),勇于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的獻身精神。有斗爭就會有犧牲,偉大建黨精神蘊含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無數共產黨人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慷慨捐軀、舍生取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英勇犧牲并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達370萬人;為保家衛(wèi)國,19.7萬名中國人民志愿軍獻出了寶貴生命;在脫貧攻堅斗爭中,1 800多名同志獻出了生命。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怕犧牲不僅指犧牲生命,更多指向犧牲個人利益、興趣愛好、休息時間,舍“小我”鑄“大我”,用個人“舍得”換人民“獲得”。勇于斗爭,是指為了救國救民,不畏強暴、不避艱險,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英雄氣概。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16]12,無產階級要獲取自己的利益和政權,必須與資產階級斗爭,“我們一貫強調階級斗爭,認為它是歷史的直接動力”[17]。列寧認為,無產階級斗爭包括“經濟斗爭、政治斗爭、理論斗爭”三種基本形式[18],并以斗爭實踐取得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伊始就秉承馬克思主義的斗爭精神,“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發(fā)展、在斗爭中壯大”[16]225。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與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作斗爭,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與落后思想和生產力作斗爭,改革開放時期與資產階級自由化和封閉僵化思想作斗爭,進入新發(fā)展階段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一切阻礙中國發(fā)展和崛起的敵對勢力作斗爭?!岸窢幨且婚T藝術,要善于斗爭”[16]227。中國共產黨勇于斗爭的建黨精神強調,既要有敢于斗爭的意識,還要遵循斗爭原則,提升斗爭本領,講究斗爭策略。
(四)“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無私精神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是偉大建黨精神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tǒng)一,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無私奉獻的為民情懷。“對黨忠誠、永不叛黨”,是黨章對黨員的基本要求,“把一切獻給黨”是共產黨員無私的莊嚴承諾,無私才能做到忠誠、干凈、擔當。中國共產黨百年來之所以能攻堅克難、書寫輝煌,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黨忠誠,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有條件的而是無條件的,必須體現到對黨的信仰的忠誠上,必須體現到對黨組織的忠誠上,必須體現到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忠誠上”[19]。對黨忠誠首先是忠誠于黨的信仰,“只有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定了,對黨忠誠才能有牢靠的基礎,才能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如果理想信念不堅定,遇到一點風雨就動搖,那盡管平時表面上看著忠誠,但最終也是靠不住的”[20]。其次,忠誠于黨的組織。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任何條件下與黨中央保持絕對一致,強化“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最后,忠誠于黨的偉大事業(yè)。在工作中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忠于職守,愛崗敬業(yè)?!安回撊嗣瘛笔遣回撊嗣裰赝?,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充分彰顯建黨精神的人民性。中國共產黨從創(chuàng)建之日起,就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確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利益,“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1]??咳嗣穸?、因人民而興,為人民利益而奮斗,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這也是黨之所以能得到人民擁護與支持的關鍵所在。在各個歷史時期,黨把握時代脈搏,傾聽人民呼聲,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
二、偉大建黨精神的鮮明特征
偉大建黨精神在百年前形成,并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得以淬煉。對真理的追求與理想的堅守表現出偉大建黨精神持續(xù)的先進性;在實踐中產生并在實踐中發(fā)展體現偉大建黨精神鮮明的實踐性;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發(fā)展、在斗爭中壯大彰顯偉大建黨精神徹底的革命性;旗幟鮮明講政治,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體現偉大建黨精神突出的政治性。
(一)持續(xù)的先進性
偉大建黨精神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其思想的先進性,集中表現在堅持對真理的追求和理想的堅守。在人民蒙難、民族蒙辱、文化蒙塵的時代,各種思想、各種方案輪番上場。無論是太平天國運動“有田同耕,有糧同食,有衣同穿”的天下大同思想,還是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以及倡導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的辛亥革命,均沒有改變中國的命運。實踐證明,簡單地從器物層面或制度層面效仿西方都不能為中國尋求到救國方案。偉大建黨精神的先進性首先表現為堅持對馬克思主義這一真理的追求,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把握規(guī)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以馬克思主義的磅礴偉力推進中國革命實踐,從此,中國命運開始改變,逐步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偉大建黨精神的先進性還表現為中國共產黨堅守理想信念的先進性。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之初,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確立為共同理想,與歷史上其他登上政治舞臺的力量相比較,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沒有任何特殊的利益,這種理想以其無與倫比的先進性吸引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追隨,并為之拋頭顱、灑熱血。“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就是一個理想”[21]。新中國成立后又堅定不移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把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為現實理想,全面推進現代化強國建設。偉大建黨精神始終以其對真理追求的先進性、對理想堅守的先進性,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孕育和繁衍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滋養(yǎng)中國共產黨人的心,強健中國共產黨的體,涵養(yǎng)中華民族的性。
(二)鮮明的實踐性
偉大建黨精神鮮明的實踐性特征集中表現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實踐過程。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征,中國共產黨自建立即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發(fā)展史就是一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歷史。馬克思說:“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盵13]544人們不可能脫離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實際,去憑空虛構出一種超越現實的集體精神,卻可以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變革,在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中形成特有的集體意識。偉大建黨精神作為反映時代境遇和發(fā)展需要的思想觀念體系,無論體現的是理性認識還是非理性的意志與情感,都是社會實踐的產物,都根植于時代發(fā)展的客觀實踐中。建黨伊始,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成為建黨精神的實踐基礎,中共二大通過的《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提出,“我們共產黨,不是‘知識者所組織的馬克思學會’也不是‘少數共產主義者離開群眾之空想的革命團體’,‘應當是無產階級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眾組織起來為無產階級之利益而奮斗的政黨,為無產階級做革命運動的急先鋒’”[22]162。為“無產階級之利益而奮斗”是建黨精神的初心,亦成為建黨后不斷履諾的實踐?!皬氖瘞扉T到天安門,從興業(yè)路到復興路,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23]?!佰`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偉大建黨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各個發(fā)展階段的歷史實踐中得到檢驗、堅持和發(fā)揚,并被賦予全新的、豐富的精神內容,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日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開放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等。偉大建黨精神鮮明的實踐性,讓其生命力延續(xù)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實踐主題中賡續(xù)不絕、綿延相傳。
(三)徹底的革命性
偉大建黨精神具有徹底的革命性特征,集中體現在“不畏犧牲、勇于斗爭”的革命品格。中國共產黨是革命型政黨,它的成立源于早期共產黨人的革命自覺性,在中國革命運動中呈現出徹底性與頑強性?!吨袊伯a黨第一個綱領》規(guī)定,“本黨承認蘇維埃管理制度,把工農勞動者和士兵組織起來,并承認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中國共產黨徹底斷絕同黃色知識分子階層及其他類似黨派的一切聯系”[22]1?!包S色”是針對“紅色”而言的,“黃色知識分子”就是指有資本主義傾向的知識分子,是危險的知識分子,共產黨人要想保持徹底的革命性,“黨應在工會里灌輸階級斗爭的精神。黨應警惕,不要使工會成為其他黨派的傀儡。為此,黨應特別機警地注意,勿使工會執(zhí)行其他的政治路線”[22]4。艱巨的歷史使命決定了中國共產黨人必須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他們堅信“犧牲永遠是成功的代價”,“大凡新命之誕生,新運之創(chuàng)造,必經一番苦痛為之代價”[24],只有經過頑強的革命與斗爭,黨才有可能生存、發(fā)展與前進?!安晃窢奚⒂掠诙窢帯钡母锩裨谕品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的社會革命中成為激勵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動力,“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無論是小米加步槍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洋槍洋炮、國民黨的美式武裝,還是百廢待興的中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抑或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西方國家對我們
的全面打壓,中國共產黨人都不畏強權,不怕犧牲,勇于斗爭。偉大建黨精神的徹底革命性還表現為勇于自我革命,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以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使黨始終充滿生機活力,無論是革命時期歷次整黨整風運動、“三反”“五反”運動,在“十年動亂”之后刮骨療傷全面推進改革開放,還是在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后全面從嚴治黨、高壓反腐和整治四風,均體現了共產黨人不但勇于與外部之敵斗爭,亦勇于進行自我斗爭、自我革命。
(四)突出的政治性
偉大建黨精神具有突出的政治性特征,集中體現在“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政治態(tài)度?!皩h忠誠”是黨員的政治態(tài)度,核心是講政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講政治是突出的特點和優(yōu)勢”[25]。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要求共產黨員忠誠于黨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場、政治原則,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每一個黨員只有對黨絕對忠誠,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不斷增進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zhí)行力,才能發(fā)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安回撊嗣瘛笔屈h對人民負責的政治態(tài)度。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一直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靠人民打江山、為人民守江山,為人民謀解放而革命、為人民謀幸福而發(fā)展;一直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作奮斗目標,不辜負人民重托、不辜負人民期待,把積貧積弱的中國帶領到世界第二的強國;一直堅持時代是出卷人,我們黨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把人民群眾擁不擁護、滿不滿意、贊不贊成、答不答應作為黨開展各項事業(yè)的最高評判標準,歷史和實踐均證明中國共產黨沒有辜負中國和中國人民。
三、偉大建黨精神的時代價值
“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13]207。偉大建黨精神不但是“掌握群眾”“說服人”的思想武器,也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物質力量。偉大建黨精神曾經指引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兒女實現建國大業(yè)、興國大業(yè)、富國大業(yè)、強國大業(yè),在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思想引領、價值導向和精神動力作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發(fā)展階段,以偉大建黨精神武裝全黨,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依舊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一)偉大建黨精神是育人的精神武器
偉大建黨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的真理追求,反映著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信仰,彰顯著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品格,鑄就了中國共產黨人理論與理想之真、初心與使命之善、品格與德性之美,是鑄魂立心、固本培元的精神武器與滿足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精神養(yǎng)料,成為鼓舞斗志、激勵士氣、團結人民、凝聚人心的精神武器,激勵千千萬萬共產黨人為了革命殺身成仁,為了勝利向死而生,為了人民嘔心瀝血?!稗k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26]。以紅色文化教育人,以紅色精神鼓舞人,傳承好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成功的制勝法寶。在新時期,少數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奮斗精神不足、流行“佛系”“喪系”“躺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27]。一些黨員干部腐敗墮落,“根子還是理想信念這個‘壓艙石’發(fā)生了動搖”。偉大建黨精神是以往中國共產黨人前仆后繼的精神火種,也是新時代武裝廣大黨員鑄魂強筋的精神武器,以其“思想的閃電”“徹底擊中”中國共產黨員這塊“樸素的園地”,有助于每一位共產黨員牢記“國之大者”,心存“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價值追求、牢記“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奮斗主題、厚植“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勝利之本、養(yǎng)成“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品格情操,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二)偉大建黨精神是強黨的精神之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從復興路到興業(yè)路、從石庫門到建國門,從五四精神、紅船精神發(fā)端,孕育出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等等,這些精神讓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成為人民解放和民族復興的主心骨和領導者。偉大建黨精神是作為百年歷程“一面公開樹立的旗幟”,使中國共產黨“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以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的人民立場;形成了“有一個新的科學的世界觀作為理論的基礎”[28]的理論綱領;并在革命實踐中成為“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29],具有“十分無情地嘲笑自己的初次行動的不徹底性、弱點和拙劣”[30]和“到處都支持一切反對現存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31]的自我革命精神。但“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歷史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也不等于永遠先進。當前,面對“四大危險”和“四大考驗”,黨內出現“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32]等現象嚴重損害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形象。強黨必先治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不斷歷經艱難困苦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黨始終重視思想建黨”[33]67。偉大建黨精神是建黨興黨過程中加強思想建設的重要法寶,也是實現強黨目標的精神之源,有助于中國共產黨人從中汲取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和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斷提升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確保黨永不變質、永不變色、永不變味,始終成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
(三)偉大建黨精神是強國的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fā)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1]。但是在新的歷史時期,遇到的“問題不比不發(fā)展時少”,而且“問題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隨時都會出現新問題”[34]。一方面,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深入發(fā)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同時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頭浪”,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甚囂塵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外部環(huán)境的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我國進入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階段,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chuàng)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fā)展要求等各種風險挑戰(zhàn)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同困難作斗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在諸多問題面前,卻出現后勁不足、精神動力不夠的“肌無力”現象。精神動力即“思想、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對人從事的一切活動及社會發(fā)展產生的精神推動力量”[35],具有凝聚、激勵等功能。如何“保持過去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36]成為強國新征程亟待解決的關鍵一步。偉大建黨精神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決定了其能為救國、興國、富國提供精神支撐,也能為實現強國目標提供精神動力。因此,將繼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作為前置性要求,有助于為統(tǒng)籌“兩個大局”、謀求新發(fā)展、打開新局面、取得新勝利提供精神動力。
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實踐路徑
“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實現什么東西。思想要得到實現,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37]。偉大建黨精神的精神武器、精神之源和精神動力等價值功能要通過人的實踐行為才能得以發(fā)揮和體現,達成“現實本身應當力求趨向思想”。人的思想行為受知、情、意、行影響,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要素是思想形成的發(fā)端、條件和動力,知情意三者統(tǒng)一為意識,對行為產生深刻影響,行為受到知情意的控制和調節(jié)的同時也反作用于知情意,四者相互影響,綜合決定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行為狀況[38]。新時代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應圍繞知、情、意、行發(fā)力,以“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為立足點,從認知上堅定理想信念;以“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為連接點,從情感上促進愛黨愛民;以“不畏犧牲、勇于斗爭”為著力點,從意志上錘煉風骨品質;以“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為落腳點,從行動上強化使命擔當;知、情、意、行協(xié)同發(fā)力,真正實現偉大建黨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以“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為立足點,從認知上堅定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33]35。弘揚“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偉大建黨精神,首先是堅持學習真理的理論,以理論的邏輯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耙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39]。深刻領悟只有用“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才具有“能”的領導力;只有“能”的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建設“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有“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邏輯?!爸袊伯a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1]。以嚴密的理論邏輯建立科學信仰的基礎,從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其次是堅持傳承紅色基因,以歷史的邏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深刻理解為什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還要知其所必然,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最后是堅持學用結合,以實踐的邏輯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把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政理”內化為個人道德規(guī)范、消化為立場觀點、深化為信仰信念;把理論的“學理”內化為價值認識,把理論之“真”轉化為思想之“善”;把價值規(guī)范的“道理”內化為情感意志,以持久的情感意志推動個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斗。
(二)以“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為連接點,從情感上促進愛黨愛民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是偉大建黨精神的根本要求,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勝利的根本保證。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要從情感上涵養(yǎng)對黨忠誠的深厚情感,堅守不負人民的初心情懷。首先,涵養(yǎng)對黨忠誠的深厚情感。既要做到思想上緊隨,任何時候都始終堅定不移地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還要做到政治上忠誠,不斷強化黨性意識,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求對黨一心一意、表里如一,牢記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更要做到行動上捍衛(wèi),將“忠誠”二字,發(fā)自內心、落于行動,把許黨報國、履職盡責作為人生目標,以實際行動為黨分憂、詮釋對黨的忠誠。其次,堅守不負人民的初心情懷。不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基因、立場、公德、傳統(tǒng)。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踐行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切實把造福人民作為最根本的職責,不負人民信任,不負人民依靠,不負人民支持,不負人民期待。共產黨人要始終同人民風雨同舟、命運與共,勇于擔當、積極作為,以人民之樂為樂,以人民之憂為憂,維護好共產黨人與人民的魚水之情,堅持不懈為人民辦實事做好事,切實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一以貫之的奮斗目標。
(三)以“不畏犧牲、勇于斗爭”為著力點,從意志上錘煉風骨品質
從意志上錘煉風骨品質,即錘煉不畏犧牲之政治風骨,錘煉勇于斗爭之政治品質。首先,錘煉不畏犧牲之政治風骨。不怕犧牲是革命時期與建設時期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得勝利的成功法寶,這種犧牲精神不僅沒有過時而且必須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發(fā)揚光大。不畏犧牲要求共產黨人既要做好準備犧牲的打算,“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詞是對共產黨員無私奉獻、不畏犧牲的要求。在沒有硝煙炮火、槍林彈雨的新時代,同樣要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兩不怕”精神,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決不退縮、敢于犧牲,重大災難與困難面前共產黨員應挺身而出,主動作為,作維護國家和人民安全與利益的急先鋒,奉獻自己的一切乃至寶貴生命。不畏犧牲還要求共產黨人自覺將集體利益、人民利益和國家利益擺在個人利益之前,發(fā)展好、實現好、維護好集體利益、人民利益、國家利益,當個人利益同集體、人民、國家利益發(fā)生沖突時舍“小我”、?!按蠹摇?。其次,錘煉勇于斗爭之政治品質。斗爭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屬性,也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基因。勇于斗爭就要秉持堅定頑強、昂揚向上的斗爭精神,直面困難和挫折,面對改革發(fā)展中的“深水區(qū)”“無人區(qū)”時,要敢于迎難而上、絕不低頭、絕不屈服。同時也要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始終居安思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統(tǒng)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zhàn),要豁得出去、頂得上來,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四)以“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為落腳點,從行動上強化使命擔當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不僅是一道“理論題”,更是一道“實踐題”,從本質上來說,使命擔當是一種行為,只有落實在行為實踐上才有意義。因此,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要以“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為落腳點,從行動上強化使命擔當。一是要勇于擔當,即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從行動上貫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場,自覺把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責任扛在肩上,尤其是面對風險挑戰(zhàn)和困難時,時刻做好準備,用自己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擔當,實實在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二是要善于作為,即在強化使命擔當的行動實踐中不拘泥于成規(guī),不囿于定律,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突破,不但有擔當的寬肩膀,還有成事的真本領。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我們會碰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zhàn)、遭遇難以想象的艱難和挫折,必須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善于不斷從困難與挑戰(zhàn)中找到新方法、新出路,才能有新作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
[2]嚴愛云.從建黨精神看中國共產黨永葆年輕的紅色基因[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8(4):5-8.
[3]高福進.紅船精神與建黨精神的內在邏輯關聯[J].人民論壇, 2019(36):110-113.
[4]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偉大建黨精神: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J].求是, 2021(14).
[5]吳潛濤.永遠繼承發(fā)揚偉大建黨精神[N].中國教育報,2021-07-08.
[6]楊金海.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N].河南日報,2021-07-07(5).
[7]白顯良.論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品格的百年鍛造[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1-11,227.
[8]曲青山.弘揚偉大建黨精神[N].人民日報,2021-07-08(9).
[9]上官酒瑞.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構建:歷史傳承與適應性變遷——基于系列精神的圖譜分析[J].理論與改革,2021(6):9-20.
[10]艾四林.偉大建黨精神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N].延安日報, 2021-07-15(7).
[11]王凡.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N].重慶日報, 2021-07-08(7).
[12]齊衛(wèi)平.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四個視角[J].理論與改革,2021(6):1-8.
[1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4]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
[15]李忠杰.新使命: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擔當[N].人民日報,2018-01-03.
[1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62.
[18]列寧.列寧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8.
[19]新中國70年大事記1949.10.1—2019.10.1(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759.
[20]習近平.辦公廳工作要做到“五個堅持”[J].秘書工作,2014(6):4-8.
[2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16.
[22]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23]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2020年1月8日)[N].人民日報, 2020-01-09(2).
[24]李大釗全集(全五冊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54.
[25]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guī)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6:23.
[2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1009.
[2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2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528.
[2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31.
[30]列寧.列寧全集(第5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20.
[3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
[32]吳林龍.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4):30-34.
[3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年譜 一九七五——一九九七 (下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1364.
[35]駱郁廷.“精神動力”范疇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498-504.
[36]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5.
[3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38]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
[3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00.
(責任編輯 彭建國)
340550033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