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肯 武云鵬 彭冬秀 張若緯
摘? ? 要: 花雷3號是以高代自交系HJM為母本、高代自交系BX為父本經雜交選育而成的早熟薄皮甜瓜1代雜種。果實筒形,成熟時果皮黃綠色且覆暗綠色斑塊,果肉白色,肉厚2.0~2.2 cm,肉質清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6%,單株可連續(xù)坐果3~5個,單瓜質量700~800 g。春季大棚栽培果實發(fā)育期約29 d,全生育期約87 d,商品率可達96%,植株長勢健壯,抗白粉病和霜霉病,平均667 m2產量4000 kg,適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春季設施栽培。2018年通過農業(yè)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
關鍵詞: 薄皮甜瓜; 新品種; 花雷3號
中圖分類號: S65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673-2871(2022)02-105-04
A new melon F1 hybrid Hualei No. 3
LI Ken1, WU Yunpeng1, PENG Dongxiu2, ZHANG Ruowei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ble Germplasm Innovation/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ble Genetics and Breeding/Tianjin Kerun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300381,China; 2.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381, China)
Abstract:Hualei No.3 is an early maturing F1 hybrid melon developed by crossing inbred line HJM as female parent and BX as male parent. The fruit is long tubular with yellow-green pericarp and dark green patches at maturity. The white pulp is 2.0-2.2 cm thick and crispy. Soluble solid content reaches 16%. One plant can set 3-5 fruits and average fruit weight 700-800 g. The fruit development period is about 29 days and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is about 87 days in greenhouse. The marketable fruit rate reached 96%. The plant grows vigorously with resistant to powdery mildew and downy mildew. The average yield is about 4000 kg per 667 m2. It is suitable for protected cultivation in spring in most parts of China. The variety has been registered under non-major crop varieties by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2018.
Key words: Melon; New cultivar; Hualei No. 3
1 選育目標
甜瓜(Cucumis melo L.)是葫蘆科甜瓜屬一年生蔓性植物,因其具有濃郁芳香、口感甘甜、營養(yǎng)豐富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是目前我國市場最為暢銷的果品之一。近年來,我國設施蔬菜種植業(yè)快速發(fā)展,甜瓜作為其中的高效益經濟作物,在三農創(chuàng)收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栽培面積也逐年增長[1],目前我國甜瓜栽培總面積約53萬hm2(800萬畝)[2],年產量可達1800萬t,占全球總產量50%以上[3]。在山東、河北及東北三省幾大薄皮甜瓜主產區(qū)中,花皮甜瓜是最為常見的種植類型之一,其中主栽品種包括地方常規(guī)種八里香、花豹點等[4-5],這些品種大多存在一些問題,如含糖量低、著色不均勻、坐果性不穩(wěn)定、商品率低、抗性差等[6],因此筆者所在研究室以適于春茬設施及露地栽培、早熟、豐產、含糖量高、抗性強為育種目標,培育出花皮類型薄皮甜瓜新品種花雷3號,在河南、河北、山東、遼寧、吉林等地已應用推廣。
2 選育過程
母本HJM是于2009年春季引進的山東地區(qū)常規(guī)品種黃金脆,經7代自交選育,于2012年春季純化而成的穩(wěn)定自交系。果實短筒形,成熟時果皮呈黃色,果肉白色,肉質硬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5%,單瓜質量600~700 g。果實發(fā)育期約30 d,全生育期約90 d,植株長勢健壯,綜合抗性強,子蔓結瓜為主。
父本BX是于2009年秋季引進的東北地區(qū)常規(guī)品種八里香,從中篩選出的變異株,經6代自交選育,在2012年春季純化而成的的穩(wěn)定自交系。果實梨形,果皮黃綠色且覆暗綠色斑塊,果肉白色,肉質酥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6%,單瓜質量500~600 g。果實發(fā)育期約28 d,全生育期約85 d,植株長勢中等,坐果性強,孫蔓結瓜為主。
2012年秋季于天津市農業(yè)科學院武清創(chuàng)新基地進行雜交組合配制,2013年春季進行雜交組合種植試驗,組合共計286份(Z-1~Z-286),其中花皮類型薄皮甜瓜新組合Z-224(HJM×BX)植株長勢健壯、整齊一致、坐果性好、商品率高、產量突出、田間綜合表現(xiàn)優(yōu)異,通過果實性狀調查,肉厚、口感、含糖量等性狀表現(xiàn)良好,為入選組合。2013年秋季再次種植,經過田間長勢和果實性狀調查,Z-224表現(xiàn)仍比較優(yōu)良,抗病性尤為突出。2014年春季、秋季在天津市武清區(qū)進行品比試驗,2015—2016年春季在天津市以及山東、河北、東北等地進行區(qū)域試驗,2017年春季在山東、河北進行生產試驗,Z-224綜合表現(xiàn)突出,定名為花雷3號。2018年通過農業(yè)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甜瓜(2018)120725。
3 選育結果
3.1 品種比較試驗
2014年在天津市農業(yè)科學院武清創(chuàng)新基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以八里香為對照品種,設施條件為塑料連棟大棚,采用穴盤育苗,春茬于2月底播種,3月底定植,夏秋茬于7月中旬播種,7月底定植。試驗采用3次重復,平畦雙行隨機區(qū)組排列設計,小區(qū)面積10.2 m2,每小區(qū)種植30株,行距0.8 m,株距0.4 m,采用吊蔓栽培方式,后期按照成熟度分批進行采收、測量。調查結果顯示花雷3號植株長勢健壯,2季平均商品率96%,較高于對照品種;果實平均發(fā)育期為28.5 d,較早于對照品種;平均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5.8%,較對照品種增加3.7個百分點;平均單瓜質量0.735 kg,較對照增加0.19 kg,平均667 m2產量約4220 kg,較對照品種高36.1%,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表1)。
3.2 區(qū)域試驗
2015年春季在天津市靜海區(qū)七堡、山東聊城、河北青縣,2016年春季在遼寧北鎮(zhèn)、黑龍江富錦進行區(qū)域試驗示范,選用八里香為對照品種,試驗設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山東聊城設施條件為日光溫室,其余地區(qū)均為塑料大棚,育苗移栽,栽培面積均為667 m2,667 m2種植約2000株,采用單蔓吊蔓栽培,其余田間管理措施與當?shù)胤N植管理一致。調查結果顯示花雷3號平均商品率95.8%,略高于對照品種;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2%,較對照高3.3個百分點;5個試點平均單瓜質量0.74 kg,較對照增加0.19 kg;平均667 m2產量為4115 kg,較對照增加33.9%,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表2)。
3.3 生產試驗
2017年春季在山東聊城和河北青縣進行生產試驗,選用八里香為對照品種,不設置重復,山東聊城設施條件為日光溫室,河北青縣為塑料大棚,栽培面積均為667 m2,種植約2000株,采用單蔓吊蔓栽培,其余管理模式因地區(qū)而異。調查結果顯示花雷3號平均商品率96%,高于對照品種;果實發(fā)育期略早于對照品種;平均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9%,較對照增加3.2個百分點;平均單果質量0.770 kg,較對照增加0.195 kg,平均667 m2產量4 195.12 kg,較對照高31.5%,差異極顯著(表3)。
3.4 品質分析
2017年春季在蔬菜遺傳育種企業(yè)重點實驗室(天津),以八里香為對照品種,進行果實品質比較分析。利用MCR 72質構儀(Anton Paar,中國)和DU 800核酸蛋白分析儀(Beckman Coulter,美國)進行質構指標測定(咀嚼性、內聚性)、理化指標測定(空腔率)、生化指標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維生素C含量、含水量、纖維素含量、淀粉含量),每品種選取20個成熟果實作為供試樣品,測定結果取平均值。分析結果顯示:花雷3號咀嚼性與內聚性低于對照,表明花雷3號果肉質地較八里香更為清脆;花雷3號空腔率顯著低于對照,果肉更加寬厚,產量也隨之提高;花雷3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維生素C含量、含水量均高于對照,纖維素與淀粉含量低于對照,進一步表明花雷3號果肉脆,口感更佳(表4)。
3.5 抗性鑒定
2017年春季在蔬菜遺傳育種企業(yè)重點實驗室(天津),對花雷3號和八里香(CK)進行苗期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人工接種抗性鑒定,試驗方法采用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科技成果(主要病害病原菌致病性測定和抗病性鑒定技術)[7]。每品種選取500株樣品進行接種,接種10 d后進行田間調查,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調查4株,每小區(qū)調查20株。調查每株的全部葉片,每片葉按病斑數(shù)目統(tǒng)計病級,計算病情指數(shù)。結果(表5)表明,對于霜霉病,花雷3號表現(xiàn)高抗(HR),八里香表現(xiàn)為中抗(MR);對于白粉病和枯萎病,花雷3號表現(xiàn)為抗(R),而八里香表現(xiàn)為中抗(MR)。
4 品種特征特性
花雷3號為薄皮甜瓜早熟雜交1代新品種,果實筒形,橫徑約7.0 cm,縱徑約15.0 cm,果肉厚度約2.0 cm,成熟時果皮黃綠色且覆暗綠色斑塊,果肉白色,肉質清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子蔓、孫蔓均可結瓜,單株可坐果3~4個,單果質量700~800 g。果實發(fā)育期約29 d,全生育期約87 d,植株長勢健壯,抗白粉病和枯萎病,高抗霜霉病,平均667 m2產量約4000 kg,適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春季設施栽培(見彩插4)。
5 栽培技術要點
花雷3號栽培方案因各地區(qū)氣候、環(huán)境、設施而異。直播在種植區(qū)10 cm地溫穩(wěn)定在15 ℃以上時進行,育苗則向前推25 d左右,如河北地區(qū)1月中旬播種,2月中旬定植,山東地區(qū)12月中旬播種,1月中旬定植,播種前用55 ℃溫水浸種4 h,然后放置于30~35 ℃條件下催芽20 h[8]。667 m2施廄肥3000~4000 kg、復合肥30 kg作為底肥,磷酸二銨、硝酸鉀各20 kg作為追肥;667 m2單蔓整枝定植約2200株,雙蔓整枝定植約1500株,主蔓3~4片真葉摘心,留2條健壯子蔓吊蔓栽培,10~12片葉的孫蔓作為結果枝保留1葉摘心,每株可留4~6個瓜,主蔓頂端要保留3條健壯的孫蔓,以保證植株長勢,防止早衰[9-10]。當果實雞蛋大時及時澆膨瓜水,追膨瓜肥,促果實膨大。當果皮轉為黃綠色、伴有香味溢出時,即可采摘,采摘時應選在上午進行[11]。
參考文獻
[1] 彭冬秀,張若緯,武云鵬,等. 甜瓜新品種天美63的選育[J]. 中國蔬菜,2020(9): 88-90.
[2] 王娟娟,李莉,尚懷國. 我國西瓜甜瓜產業(yè)現(xiàn)狀與對策建議[J]. 中國瓜菜,2020,33(5): 69-73.
[3] 楊念,王蔚宇,曹春意,等. 我國甜瓜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趨勢分析[J]. 中國瓜菜,2019,32(8): 50-54.
[4] 陳浩天,齊紅巖,葉雪凌. 我國東北三省西瓜甜瓜栽培模式發(fā)展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 中國瓜菜,2019,32(8): 45-49.
[5] 錢桂艷,王學忠,劉秀杰,等. 薄皮甜瓜育種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 北方園藝,2003(3): 15-17.
[6] 張若緯,彭冬秀,武云鵬,等. 薄皮甜瓜新品種‘花蕾’[J]. 園藝學報,2014,41(3): 603-304.
[7] 翁祖信,呂淑珍,鄔樹桐,等. 黃瓜主要病害病原菌致病性測定和抗病性鑒定技術與應用[R].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成果報告,2005:210.60,S436.421.1.
[8] 彭冬秀,張若緯,武云鵬,等. 甜瓜新品種‘天美55’的選育[J]. 中國瓜菜,2019,32(7): 44-46.
[9] 華和春,劉海英. 薄皮甜瓜綠寶日光溫室高效栽培技術[J]. 農業(yè)科技通訊,2020(11): 289-290.
[10] 王國東,林高玉,姜洪甲. 冬季日光溫室薄皮甜瓜生產技術[J]. 上海蔬菜,2004(5): 69-70.
[11] 武云鵬,彭冬秀,李肯,等. 薄皮甜瓜‘天美55’嫁接栽培技術要點[J]. 南方農業(yè),2021,15(25): 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