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白當黑
在英語、拉丁語和俄語中,用“soybean”表示大豆,發(fā)音源自中國的“菽”。
《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為:“大豆是中國文化基礎的五谷之一?!贝蠖乖a(chǎn)中國,營養(yǎng)豐富,用途廣泛,已有5000多年的種植史。
豆腐發(fā)明后,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曾品嘗過,對它的喜愛超越了地域和品味的限制,得到了全球食客的認可,有“國菜”之譽。
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鞠五種,撫萬民,慶四方?!编嵭⑨專骸拔宸N,黍稷菽麥稻也?!闭f明黃帝時期已經(jīng)開始種植大豆了。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認為:“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毕鄠骰茨贤鮿矡捴崎L生仙丹時,發(fā)現(xiàn)了豆乳可凝的特征,從而發(fā)明了豆腐。
李時珍熟識豆腐的制作:“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造法:水浸、鎧碎、去渣、剪成、以鹽鹵汁或山礬葉酸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內(nèi)以石膏末收之。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斂耳?!?/p>
研究表明,大豆富含蛋白質(zhì),其表面附著羧基和氨基。在水的作用下,蛋白質(zhì)顆粒表面形成一層帶有相同電荷的水膜膠體。
鹽鹵中集聚著以鈣、鎂等離子為主的電解質(zhì),在水中電解質(zhì)分成帶電的正負離子,通過水化作用,這些離子剝奪了大豆蛋白質(zhì)的水膜,以致沒有足夠的水溶解蛋白質(zhì),而金屬離子抑制了蛋白質(zhì)表面的電荷斥力,造成蛋白質(zhì)溶解度降低,生產(chǎn)顆粒沉淀,形成豆腐。豆腐味美可口,價廉物美,是它廣受好評的主要原因。
“豆腐”之名,首次出現(xiàn)于五代文人陶谷的《清異錄》中:“日市豆腐數(shù)個,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碧展葘⒍垢脱蛉庀嗵岵⒄?,并不過分?;瘜W分析證明,大豆含有蛋白質(zhì)、氨基酸、植物性脂肪、膽黃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以100克為單位,豆腐蛋白質(zhì)含量為8.1克,羊肉蛋白質(zhì)含量為14.6克,人體對蛋白質(zhì)的消化吸收率只有65%,而豆腐的消化吸收率達到了92%以上。正因如此,豆腐被人們稱為“植物肉”。
大豆蛋白質(zhì)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可有效預防結(jié)腸癌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大豆中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必需的,是糧食中唯一接近全價蛋白的優(yōu)質(zhì)蛋白。大豆氨基酸中的賴氨酸能夠增進食欲,促進兒童生長發(fā)育。
此外,研究證實,豆腐中含有皂苷,能夠清除體內(nèi)自由基,具有抗癌、抗血栓的功效。豆腐中的大豆異黃酮有益于抗氧化、抗急性心肌缺血、抗溶血等。其中,三氫基異黃酮能在惡性腫瘤孕育過程中,阻滯血管增長,延緩或阻止腫瘤惡化。而大豆異黃酮和大豆蛋白共存時,還可以起到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
中醫(yī)認為豆腐味甘性涼,具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效果。明朝醫(yī)書《食物本草》記載著豆腐醫(yī)治飲酒過度的偏方:“飲燒酒過多,遍身紅紫欲死,心頭尚溫者,熱豆腐切片,滿身貼之,冷則換,蘇醒乃止?!倍垢B(yǎng)生保健的功效,是它長期受寵的根本動力。
人們愛吃豆腐,還注重它的文化。北宋文豪蘇軾嗜食豆腐,有詩贊曰:“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他創(chuàng)制的“東坡豆腐”享譽一時。
南宋詩人陸游也喜食豆腐,常用它待客,他贊美豆腐:“濁酒聚鄰曲,偶來非宿期。拭盤推連展,洗酺煮黎祁?!?/p>
元朝詩人鄭允瑞寫有《豆腐》詩一首:“種豆南山下,霜風老莢鮮。磨礱流玉乳,煎煮結(jié)清泉。色比土酥凈,香逾石髓堅。味之有余美,五食勿與傳?!睆纳?、香、味、美等角度夸贊豆腐。
明初學者謝應芳好禪,古稀之年通過豆腐悟得“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的禪機,由此豆腐得了“素醍醐”的美名。
明末名儒劉宗周以豆腐修身,克己寡欲,“日給不過四分,每日買菜腐一二十文”,為人卻清廉果敢,屢次抗疏之言,時人稱“劉豆腐”。
清初文學家褚人獲在《堅瓠集》中稱頌豆腐:“水者柔德,干者剛德。無處無之,廣德。水土不服,食之則愈,和德。一錢可買,儉德?;罩菀粌梢槐D,貴德。食乳有補,厚德??扇ス福宓?。投之污則不成,圣德。建寧糟者,隱德?!惫糯迨坑兄视谇遑?,潔身自好,不畏強權的精神追求,與純潔的豆腐產(chǎn)生了共識,并以食豆腐磨礪意志,踐行理想。豆腐跨界成為文化,影響力自然與日俱增,加深了人們對豆腐的喜愛之情。
宋朝時期,豆腐傳入朝鮮。天寶十年(公元757年),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將豆腐制作技術帶到了日本,深刻改變了當?shù)氐娘嬍辰Y(jié)構,鑒真也被奉為豆腐制作的祖師。
1782年,曾谷川本出版了《豆腐百珍》,介紹了100多種豆腐烹飪食譜。18世紀,豆腐傳入歐美和非洲。如今,豆腐在日本、韓國、泰國和越南等國成為主要食物之一。豆腐有了國際范,變成了中華美食的響亮名片。
豆腐做的是方便,吃的是美味,看的是悅目,說的是典故,難怪清朝名醫(yī)汪汲在《事物原會》中感嘆:“腐乃豆之魂?!?/p>
責編:馬京京
331350033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