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鋒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同時語文的學習也決定了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質(zhì)量,在小學語文中,識字占據(jù)了一大部分,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同時也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開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識字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樣才可以充分發(fā)揮其自主學習能力,打下良好的語文學習基礎。
一、創(chuàng)設趣味識字情景氛圍
處于小學這一年齡段中的學生,性格具有不定性,只有提升了學生對識字的興趣才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學質(zhì)量。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進行重點的培養(yǎng),并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并尊重學生個人個性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識字、認字能力,并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在這一基礎上建立更具針對性的識字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下可以對識字產(chǎn)生學習興趣,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日月明》這一課中,教師首先需要將“日、月、明”這三個字給學生進行講解,待學生掌握后,即可讓學生來朗讀《靜夜思》中的片段,來更好地對這三個字進行分辨,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互動性較高。
二、開展趣味故事識字教學
很多漢字都有其特殊的意義,而我國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發(fā)展歷程,也為漢字教學提供了較多的依據(jù)和規(guī)律。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漢字的傳統(tǒng)概念和結(jié)構特點進行充分的掌握,同時結(jié)合漢字的內(nèi)涵來創(chuàng)作一些具有學習意義的小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更加直觀的理解漢字的表面以及深層含義,從而通過小故事對漢字的字形和意義有更加深刻的記憶,進而提升其教學的質(zhì)量。小學生正是愛玩的年齡,因此對學習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恐懼和厭惡的情緒,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生掌握漢字的數(shù)量不夠,而對其進行灌輸性的教學,為其講解更多其他的漢字,也會導致學生對語文課程更加具有畏懼心理。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漢字加入趣味故事的元素,可以讓漢字的內(nèi)涵更加有趣,更好地吸引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講解“坐”這一漢字時,教師可以將這一漢字講解得更加具有記憶點,根據(jù)其字形進行分解:“‘土’是地,地上長了一棵樹,兩個人路過此處靠在樹上休息就形成了‘坐’。”這樣的趣味故事講解可以使?jié)h字更加具有記憶點和趣味性,不僅讓學生在講解過程中保持注意力,還可以提升其對漢字學習的學習興趣。
三、豐富趣味識字教學形式
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喜歡新鮮事物,對一些新鮮的事物可以一直保持求知心態(tài),且其精力也比較旺盛,一旦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就會有效的提升其學習質(zhì)量。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將自己所喜愛的圖片收集起來,做成相冊或畫冊,然后讓其和同學進行分享,說出自己為什么喜歡這張圖片,然后將這張圖片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介紹,在交流后,小組成員寫出自己對圖片的感受,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學生對漢字的應用能力和書寫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給學生呈現(xiàn)出圖文并茂的圖片給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文字來對圖片有更好的理解和認識。
四、通過趣味歸類識字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認字和寫作,這一階段中學生需要學習的漢字非常廣泛,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所采取的學習方式不合理就會影響到其學習效果,從而在后續(xù)的寫作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中也難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在對學生進行教學過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對漢字的規(guī)律充分掌握,并通過形聲字的教學方式來對漢字進行歸類。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給學生講解聲旁和形旁,讓學生可以對形聲字的具體意義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從而也可以在遇到形聲字時更準確地進行分辨。
例如在講解“情、清、晴”時,讓學生對同一聲旁的不同結(jié)構進行掌握后,可以更加直觀地分析出不同偏旁下相同聲旁的不同含義,從而提升學生的漢字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這一階段,語文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科目,而識字是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需要為學生采取有效的識字教學方式才可以提升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353850033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