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 好
(上海市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上海 201209)
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zhàn)略地位。然而,長三角流水域污染仍是我國亟待管理的環(huán)境污染之一?!笆奈濉鄙鷳B(tài)環(huán)境規(guī)劃強調將凸顯科技創(chuàng)新,為決策、管理和治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本文秉持上述理念,基于長江三角洲水域——以太湖流域為例進行調研分析,構建有利于“防患于未然”的水質評估預測體系,為有效控制流域水體富營養(yǎng)化,維護生態(tài)平衡,保障人體健康,促進沿岸地區(qū)社會經濟和環(huán)境的協調發(fā)展。
太湖是我國第三淡水湖泊,共占面積為36895km2,河網如織,湖泊星羅棋布,水面總面積約5551km2。地跨江蘇、浙江、上海兩省一市,是長江三角洲的核心區(qū)域,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大、工農業(yè)生產發(fā)達、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增長最快的地區(qū)之一。自20世紀末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入湖污染負荷總量的不斷增加,太湖水質污染與湖泊富營養(yǎng)化問題日益突出。2007年,太湖大規(guī)模暴發(fā)由藍藻引發(fā)的嚴重供水危機。2008年,太湖流域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方案啟動實施。近年來,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太湖流域水環(huán)境質量穩(wěn)中趨好,入湖河道水質明顯改善,入湖污染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氮、總磷總量也大體呈下降趨勢。但是,太湖流域水質治理仍任重而道遠。因此,本文通過比較分析采取治理措施后的2009—2018年江蘇省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負荷狀況,預測2022—2028年太湖河流污染負荷入湖趨勢,為相關部門采取精準防治措施提供參考。
模糊綜合評價是模糊數學的一種具體應用,從多個因素對被評價事物隸屬等級狀況進行綜合評價。模糊綜合評價通常有以下步驟。
1.1.1確立評價指標和等級
評價指標U={U1,U2,…,Um}表示被考察樣本的m種因素指標的實測值;評價等級V={V1,V2,…,Vn},集合中Vj是與Ui中因子相對應的評價標準集合。
1.1.2構造模糊綜合評價矩陣
對評價指標Ui給出其能被評為等級Vj的隸屬度rij,則對所有評價指標Ui(i=1,…,m)進行的模糊評價構成的矩陣:
1.1.3權重確定
確定權重通常有主觀和客觀2種方法。主觀法主要為層次分析法,客觀法是根據各指標間的聯系,利用數學方法計算出個指標的權重,如質量分析法、變異系數法。
根據《太湖流域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2013年修編)》內容可知,太湖流域水質控制指標為高猛酸鹽指數、氨氮、總磷和總氨。為更詳盡地描述指標數值的波動情況,本文選取變異系數法來對影響水質的4種主要因素賦權。
指標分辨能力可定義為:
(1)
1.1.4模糊合成
將評價矩陣R和權重矩陣W兩者合成進行模糊運算,構成模糊綜合指數:
F=WRT
(2)
式中,F—模糊綜合指數,可以對水質進行綜合評價。
基于太湖流域中入湖污染負荷的變化規(guī)律是一個不確定的復雜非線性系統,本文采用灰色系統理論中的GM(1,1)模型來預測太湖流域2022—2028年未來5a的水污染趨勢。
1.2.1建立GM(1,1)灰色預測模型
灰色預測來源于我國學者鄧聚龍?zhí)岢龅幕疑到y理論,即根據客觀事物的普遍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把分散在時間軸上的離散數據看成一組連續(xù)變化的序列,采用累加或累減的方式,將未知因素弱化、強化已知因素的影響程度,構建灰色微分方程,然后通過對數據序列的擬合,確定方程中的參數,從而實現預測目的。因其可運用于“小樣本、貧信息”的不確定系統中,在生態(tài)系統、工程控制等復雜多變的系統中具有廣泛運用。
對xi(1)建立一階一元微分方程GM(1,1):
(3)
式中,a—發(fā)展灰數,常數;u—內生控制灰數,常數,是對系統的常定輸入。
此方程滿足初始條件:當t=t0時,xi(1)=xi(1)(t0),解得:
對等間隔取樣的離散值(t0=1),則為:
k=1,2,…,n-1
(4)
(5)
k=1,2,…,n-1
將上述結果累減還原,得預測值:
1.2.2模型精度檢驗
殘差檢驗,分別計算:
殘差:
(6)
相對殘差:
(7)
后殘差檢驗,分別計算:
(8)
(9)
(10)
殘差的方差:
(11)
(12)
小誤差概率:
(13)
表1 灰色預測模型擬合等級
太湖流域地處長三角中心區(qū)域,是中國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chuàng)新能力最強的區(qū)域之一。太湖是流域內最大的湖泊,也是流域洪水和水資源調度中心。推進太湖流域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與保護,不僅關系到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也關系到長三角一體化的高質量發(fā)展。
本文通過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官方網站上的相關資料,結合充分調研,首先對2009—2018年的太湖水質狀況以及影響因子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分析評價,再基于已知信息,對2022—2028年太湖流域未來水域進行預測。
依據以高錳酸鹽、氨氮、總氨、總氮為指標的江蘇省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負荷變化,采取模糊綜合評價法給出了2009—2018年太湖流域在江蘇省內的污染程度的綜合評價。綜合得分越高就說明污染越嚴重,排名越靠后。見表2。
表2 2009—2018年環(huán)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負荷及污染程度綜合排名
根據上述指標數據,建立灰色GM(1,1)模型及求解,并且引入修正因子來調節(jié)誤差,使得擬合模型基本符合要求。由此,可將模型應用于江蘇省環(huán)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負荷變化預測研究,預測周期為2022—2026年。GM(1,1)模型預測結果見表3。
表3 2022—2026年GM(1,1)模型預測結果
由表3可知,每年高錳酸鹽、氨氮、總氨和總氮入湖負荷現穩(wěn)步減少的趨勢。實際上,最近數十年來,太湖流域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成效明顯,預測結果與實際情況大致相符,說明模型具有一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能夠對未來進行合理預測。
太湖流域水質面臨的風險可分為點源污染風險和面源污染風險。
點源污染主要來自工業(yè)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染廢水。針對點源污染風險中的工業(yè)廢水污染治理,可采取提高工業(yè)企業(yè)清潔生產水平、優(yōu)化調整產業(yè)結構等措施進一步削弱污染物排放量。而就城市生活污染廢水而言,更需進一步加強污水管理機制、完善污水處理及循環(huán)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環(huán)境容量。
對于以農業(yè)污染水為主要面源的面源污染風險,可統籌實施生產過程清潔化、廢物處理資源化、畜禽養(yǎng)殖生態(tài)化,構建農業(yè)生產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綠色綜合循環(huán)體系。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和變異系數法的評價模型,2009—2018年的太湖流域水質健康狀況雖有一定波動,但大致趨于好轉。該模型全面考慮了4種指標對水質的污染程度,反映了歷年來的水質狀況,是一種合理的水質污染評估方法。
此外,本文通過構建GM(1,1)灰色預測模型對2022—2026年江蘇省環(huán)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負荷進行預測,所選指標經修正因子調節(jié)后通過級比檢驗達到建模要求,使得模型擬合結果能夠較為理性、科學地模擬和預測研究對象在時間序列上的動態(tài)變化。盡管預測結果顯示污染負荷呈逐年下降趨勢,但太湖流域的水質狀況受多維因素影響,生態(tài)系統并不穩(wěn)定,單一考慮評定水質的4個指標仍是本文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