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冉
清朝雍正皇帝是位不折不扣的眼鏡迷,宮中無論采購還是自制眼鏡數(shù)量都非常龐大,多數(shù)時間一下單就是十副。每一副眼鏡有不同的功用和適用時辰,有老花鏡,也有近視鏡,此外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申時、亥時各一副,后來午時、未時、酉時、戌時也各加做一副。這還不夠,此后卯時和子時又添做一些,光是與時辰有關(guān)的眼鏡最后就湊夠了24副。皇帝對眼鏡的要求也很嚴格,造辦處做的眼鏡度數(shù)不明確或是不合規(guī)格的,一律打回重新“收拾”。
雍正朝時,西洋進獻眼鏡一次就不下百副,都是玻璃鏡片,而清宮內(nèi)務(wù)府到古玩市場采購的眼鏡大多是中國自制,鏡片是水晶。宮中仿制的西洋眼鏡也都使用玻璃材質(zhì),再加上有中國特色的吉祥裝飾。因為皇帝需求特別大,內(nèi)務(wù)府一般都會提前把后幾年的眼鏡都做出來,放在庫房里存著,皇帝一旦需要,立刻奉上。
醉心工科知識的康熙是否戴眼鏡并沒有確鑿記載,但他經(jīng)常賞賜臣下眼鏡。而寫詩如寫日記的乾隆皇帝留下的海量詩作中,有專門寫給眼鏡的,他在詩中說,眼鏡“或以水晶成,或以玻璃制,玻璃云害眼,水晶則無害。水晶貴艱得,玻璃賤易致”。不過乾隆帝并不是眼鏡愛好者,即使年逾七十古稀之年,眼睛老花閱讀困難時,也不愿意依靠眼鏡,大概是從心底里不服老。
清代宮廷收集的這些眼鏡,很多流散不見,只有百副留存,大小不一、樣式靈巧、做工精良,有平光鏡、近視鏡和老花鏡,以老花鏡最多。宮藏自制的水晶眼鏡,鏡架有黃銅的、玳瑁和象牙柄等,此外還有一副金絲鏡架玻璃鏡片的眼鏡,上面刻有14k的含量標志,是為末代皇帝溥儀專門定制的。
1921年,溥儀患上嚴重的近視,在莊士敦以及當時在華的外籍眼科醫(yī)生的建議與要求下,溥儀配上了眼鏡。起初端康太妃強烈反對,她說皇上正當春秋鼎盛,怎么就像老頭一樣戴上“光子”(眼鏡)??梢姰敃r的清宮里所見,以老花鏡居多,近視鏡較少。溥儀視力水平為近視425度,散光75度,配的幾副眼鏡均為當時流行款式,包括圓形深茶色克羅克斯鏡片,金屬折角鏡框,此后他的大多數(shù)照片中,都是佩戴眼鏡的。
摘編自《國家人文歷史》
267950078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