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薇 _ 北京匯文中學
如果把教育看作一段旅程,那么,慢的教育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時間:允許一粒種子從容地扎根,等待一棵小樹點滴地葳蕤,陪伴一朵蓓蕾漸漸地打開。
作家畢淑敏曾感慨道:“凡是自然的東西都是緩慢的。太陽一點點升起,一點點落下?;ㄒ欢涠溟_,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啊。那些急驟發(fā)生的自然變化,多是災難。如火山噴發(fā)、颶風和暴雨。一個孩子要長大是很慢的?!?/p>
所以,慢的教育,并不意味著低效、延宕,而是基于對自然之道的認同與敬畏,遵循教育的本質規(guī)律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路徑,重視每一名學生作為個體的天賦才能和學習過程,關注其現(xiàn)在,亦著眼于其未來,以豐富精神、提升素養(yǎng)為訴求,引導其自主生成、內(nèi)化、建構的育人過程。對“慢”的認同背后,是對成長的深切關懷和對教育的深刻理解——你可以慢,我愿意等。
慢的教育應該是純粹的。排除一切功利的意圖,以培養(yǎng)真正的、完整的、幸福的人為終極目標。教學生求真、向善、愛美,讓他們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悅納自己,最終解放自己。這個目標無關分數(shù),“超越”校園。慢的教育應該是寬容的。成長從來都不是直線進階,而是在迂徐曲折中、在錯誤與正確的交織中一點一點完成的。承認學生有不足,容許他們犯錯誤,相信他們能改進,鼓勵他們向前走,耐心等待屬于每一名學生獨有的“花期”。
“慢”將成就深度。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農(nóng)業(yè),不是工業(yè)?!蔽覀儾皇且庸ち魉€上統(tǒng)一標準的產(chǎn)品,而是要深耕細作,進入到學生的個體生命深處,去體察、去關懷、去引導,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奥睂頊囟取_@是一個滋養(yǎng)血脈和潤澤精神的過程,也是一個讓素養(yǎng)扎根、讓文化沉淀的過程,我們所呼喚的諸如愛與忠誠、責任與擔當、勇氣與堅持等美好的品質,其實都是在“慢”的時光通道里潛滋暗長而成的。
在“慢”的理念下,我們必然踏上這樣的道路:教育教學目標契合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重視對思維的培養(yǎng)而非局限于知識的積累;教師致力于創(chuàng)設具體而真實的、富有意義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認知、理解、運用、反思;評價方式趨于多元,更注重考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tài)度與表現(xiàn)……
在“慢”的理念下,我們必然收獲這樣的生態(tài):“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是兩千多年前的曾點對自己志向的描繪,也是我理想中教育應有的模樣:如此的從容不迫,如此的舒緩優(yōu)雅。
讓我們放慢腳步,成就教育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