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佳敏
(冀中能源段王煤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晉中 045400)
井工煤礦在開采過程中易受斷層、 陷落柱構造影響導致巷道頂板完整性差、圍巖承載能力低,巷道開挖后變形大、后期維護成本高。眾多學者[1-6]對構造區(qū)巷道的變形機理及控制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較多研究成果。本文以冀中能源段王煤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某礦9714 工作面為工程背景,研究注漿加固技術應用于斷層構造影響區(qū)的巷道圍巖變形控制效果。
9714 工作面開采9#煤層,工作面區(qū)段標高+724~+756 m,煤層埋藏深度+359~+460 m。工作面設計走向長度約1 200 m,傾向長度220 m,采用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采高控制在5 m。工作面北部為9713 工作面,東鄰七采區(qū)運輸大巷,南靠9715 設計工作面,西部為采空區(qū)。
9714 工作面切巷及順槽揭露多條斷層,其巷道掘進過程中存在頂幫破碎、頂板超高、巷道變形嚴重等問題,影響巷道的正常掘進和后期的安全使用。9714 工作面回風巷揭露了F2正斷層、F3正斷層、F4正斷層,其斷距分別為5.5 m、2.1 m、3.5 m。上述斷層影響范圍沿工作面走向長達800 m。本次注漿加固區(qū)段為距回風巷開口位置較近的F4斷層影響區(qū),如圖1所示。
圖1 工作面內斷層分布
巷道寬度5 m,設計注漿孔排距3 m,每排3個鉆孔,鉆孔間距1.8 m,中間鉆孔居中布置,兩側鉆孔往兩側偏角5°,孔深均為4 m,孔徑均為75 mm,如圖2所示。頂板注漿的巷道長度共計50 m,預計實施鉆孔50 個,鉆孔工程量累計200 m,封孔長度1~2 m,采用兩堵一注方式,鋼管兩端包裹棉紗,中部灌漿。
圖2 回風巷頂板注漿鉆孔布置剖面
根據(jù)9714 工作面地質資料,F(xiàn)4斷層影響區(qū)煤層傾角平均為4°,破碎帶影響范圍為50 m。在綜合考慮注漿擴散半徑的基礎上幫部注漿孔采用單排布置,鉆孔間距2 m,開孔高度距離頂板1 m,孔深20 m,仰角0°,孔徑75 mm,預計共施工26個孔,總鉆進工程量為520 m,如圖3所示。注漿管由4 根6 分無縫鋼管(2 m/ 根)以及12 m 的PVC 管共同組成,封孔長度4~6 m,采用兩堵一注方式,鋼管兩端包裹棉紗,中部灌漿。
圖3 中深孔布設
采用TXU-200A 型煤礦用全液壓坑道鉆機,鉆頭直徑75 mm,最大鉆進深度150 m。為保證成孔質量及注漿效果,本次鉆孔施工采用三段式分段鉆進。
第一階段:套管安裝及固定。架設好鉆機,調整完鉆進角度后,首先使用Φ113 mm 鉆頭打孔4 m,退出鉆桿和鉆頭,插入套管(套管采用108 mm 直徑鋼管,兩節(jié)之間通過絲扣連接,外端一節(jié)焊法蘭盤,另外一片法蘭盤上焊上直通,用于連接高壓注漿管,如圖4所示),注雙液漿將套管固定牢固。
圖4 套管安裝及固定
第二階段:循環(huán)鉆進及注漿。套管固定完成,打開法蘭盤,將鉆機上的Φ113 mm 鉆頭更換為正常75 mm 鉆頭打鉆,繼續(xù)鉆進10 m,退出鉆桿和鉆頭,采用雙液注漿泵,通過法蘭盤進漿口注漿。
第三階段:鉆進成孔后下鋼管、注漿。打鉆成孔后,退出鉆桿,按要求下鋼管和PVC 管,利用鋼管進行注漿。
雙液注漿材料主要成分為硫鋁酸鹽水泥、石膏,當水灰比為0.8:1 時,在注漿后2 h、1 d、3 d、7 d下的巷道圍巖單軸抗壓強度分別可達10.8 MPa、12.8 MPa、14.7 MPa、17.5 MPa。
單液注漿材料以42.5 硅酸鹽水泥為基料,超細粉磨到1 000 目以上,并加入一定的減水劑、早強劑、分散劑配制而成,具備良好的滲透性和施工特性,該材料水灰比為0.6:1。由于采用較小的水灰比,且超細粉基料提高了材料的活性,巷道圍巖強度增長迅速,1 d 單軸抗壓強度16 MPa 以上,3 d單軸抗壓強度25 MPa 以上,7 d 強度25 MPa 以上,滿足工作面快速推進的時效性要求。
根據(jù)兩類材料的力學性質及不同工藝對初凝時間的要求,頂板淺孔封孔、注漿采用雙液注漿材料,水灰比0.8:1;幫部中深孔套管固定采用雙液注漿材料,水灰比0.8:1;掃孔后一次注漿采用雙液注漿材料,水灰比0.8:1;成孔后注漿采用單液注漿材料,水灰比0.6:1。在注漿過程中,必須注意觀察泵及巷道四周狀況,當煤壁漏漿嚴重時需換注雙液材料,待漏漿通道封堵后再次換注單液注漿材料。
巷道頂板注漿終止壓力設計為4~6 MPa,當達到設計壓力,或者從一處反復漏漿無法封堵時,可以換孔,注漿量過小時應當開孔復注。
巷道幫部注漿終止壓力設計為10~15 MPa,當出現(xiàn)漏漿泄壓,難以達到注漿壓力時,可以換注雙液注漿材料,成功堵漏后換回單液注漿材料,交替注漿達到注漿壓力要求。
本次共設置3 組位移測站,本文以測站1 為例分析注漿區(qū)巷道的變形規(guī)律。如圖5所示巷道頂?shù)装寮皟蓭鸵平吭谧{后的20 d 內遞增速率較大,該時段的累計變形量分別占整個觀測周期總變形值的93%和82%,注漿20 d 后頂?shù)装寮皟蓭偷淖冃瘟恐饾u趨穩(wěn),最大值分別為89 mm、176 mm,巷道變形量整體可控,未見網(wǎng)包等礦壓顯現(xiàn)行為。巷道淺部基點在注漿后的30 d 內位移呈遞增狀態(tài),最終位移量為1.3 mm,深部基點在噴漿10 d 后變形量最終穩(wěn)定在0.5 mm,頂板巖層位移量較小,這表明水泥漿液對斷層影響區(qū)附近的破碎頂板裂隙進行了充分封堵,有效提高了頂板巖層的完整性及強度。
圖5 監(jiān)測斷面位移變化
1)考慮不同區(qū)域巷道對注漿材料力學性能及凝固時間的要求,在頂板淺孔封孔、注漿采用雙液注漿材料,水灰比0.8:1;幫部中深孔套管固定采用雙液注漿材料,水灰比0.8:1,掃孔后一次注漿采用雙液注漿材料,水灰比0.8:1,成孔后注漿采用單液注漿材料,水灰比0.6:1。
2)巷道頂?shù)装寮皟蓭鸵平吭谧{后的20 d內遞增速率較大,注漿20 d 后頂?shù)装寮皟蓭偷淖冃瘟恐饾u趨穩(wěn),最大值分別為89 mm、176 mm,監(jiān)測斷面深部基點、 潛部基點的最終位移量分別僅為0.5 mm、0.3 mm,這表明注漿加固技術能有效提高頂板巖層的完整性,改善破碎區(qū)巖體的力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