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雪飛,宋靜,趙亞男,王婷,李巧,羅敏,趙連山,劉小慧
心力衰竭(心衰)是當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2]。心衰患者常伴有腎功能不全,與不良預后相關[3-4]。目前臨床常用的腎功能指標血肌酐及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評價早期腎損傷不夠敏感。研究顯示,蛋白尿,尤其是微量白蛋白尿(MAU)可作為評價早期腎損傷的指標,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5]及心功能變化[6]相關,也是心衰不良預后的預測因素[7-11]。評價MAU 的金標準是24 h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但臨床檢測不方便。目前主要采用隨機尿或晨尿檢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或尿白蛋白水平(UAC)來評價MAU,而且后者檢測更方便,費用更低。然而,目前關于UAC 用于心衰患者預后評價的研究很少。此外,糖尿病是導致MAU 的重要病因,目前研究均納入了合并糖尿病的心衰患者,鮮有在非糖尿病的心衰患者中的相關研究報道。本研究入選射血分數(shù)降低的心衰(HFrEF)住院患者,排除有糖尿病病史或符合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歐洲糖尿病研究協(xié)會(EASD)的最新糖尿病診斷標準[12]的患者,旨在評價UAC 升高對于不合并糖尿病的HFrEF 患者的預后評價價值,同時結合eGFR 水平,探索UAC 升高的預測價值是否受腎功能水平影響。
入選2013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間于北京水利醫(yī)院內(nèi)科住院且存活出院的HFrEF 患者364 例(首次入院時年齡≥18 歲)。入選標準:(1)入院時具有典型心衰癥狀或體征,NYHA 心功能分級Ⅱ~Ⅳ級;(2)超聲心動圖檢查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40%;(3)入院后次日晨起留取首次中段尿檢測UAC;(4)存活出院。排除標準:(1)有糖尿病史或目前應用降糖藥物,或入院后次日空腹血糖≥7.0 mmol/L 或糖化血紅蛋白≥6.5%[12];(2)未檢測UAC;(3)院內(nèi)死亡;(4)出院后失訪。最終212 例患者納入分析。
收集患者首次住院期間的基線資料,出院后通過門診或電話隨訪至2020 年12 月,以全因死亡為主要研究終點。以UAC ≥30 mg/L 定義為UAC 升高。根據(jù)UAC 水平將患者分為UAC 升高組(n=69)和UAC 正常組(n=143),比較兩組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率的差異,評價UAC 升高對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預測價值。此外,采用我國改良簡化的MDRD公式計算eGFR[13],評價UAC 升高的預測價值在eGFR<90 ml/(min·1.73 m2)患者(n=87)和eGFR ≥90 ml/(min·1.73 m2)患者(n=125)中的差異。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中位數(shù)(P25,P75)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差異性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Mann-Whitney U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性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 確切概率法。全因死亡影響因素判定采用多因素Cox 回歸分析方法。采用Kaplan-Meier 生存曲線法比較不同分組患者生存率差異,組間比較采用log-rank 檢驗。所有檢驗均為雙側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對象中UAC 升高(UAC ≥30 mg/L)患者69 例(32.5%),其中,MAU(UAC 30~300 mg/L)患者62 例(29.2%),顯性蛋白尿(UAC ≥300 mg/L)患者7 例(3.3%)。
與UAC 正常組比較,UAC 升高組女性比例更高,血白蛋白水平、血鈉水平及eGFR 更低(P均<0.05)。兩組患者在年齡、體重指數(shù)、入院時NYHA 心功能分級、收縮壓、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N 末端B 型利鈉肽原(NT-proBNP)水平及出院時口服抗心衰藥物比例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212 例射血分數(shù)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線特征()
表1 212 例射血分數(shù)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線特征()
注:UAC:尿白蛋白水平;eGFR:估算腎小球濾過率;NT-proBNP:N 末端B 型利鈉肽原;ACE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RB: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1 mmHg=0.133 kPa。*:以中位數(shù)(P25,P75)表示
212 例患者出院后中位隨訪時間為28(10,54)個月,共有66 例全因死亡,全因死亡率為31.1%。UAC 升高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UAC 正常組患者(42.0% vs.25.9%,P=0.017)。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圖1)結果顯示,UAC升高組患者出院后生存率低于UAC 正常組患者(P=0.028)。
圖1 Kaplan-Meier 生存曲線分析
表2 射血分數(shù)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影響因素分析
單因素Cox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與HFrEF 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相關的因素包括入院時NYHA 心功能分級、收縮壓、LVEDd、血白蛋白、NT-proBNP、UAC ≥30 mg/L 及出院時口服ACEI 或ARB(P均<0.05)。
多因素Cox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除入院時NYHA 心功能分級、收縮壓、LVEDd 及出院時口服ACEI 或ARB 之外,UAC ≥30 mg/L 也是HFrEF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HR=2.424,95%CI:1.455~4.039,P=0.001)。
212例患者的平均eGFR為(98.2±25.8)ml/(min·1.73m2),其中eGFR≥90ml/(min·1.73m2)及<90ml/(min·1.73m2)的患者分別為125例和87例,前者全因死亡率低于后者,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6.4% vs.37.9%,P=0.074)。
對于eGFR≥90ml/(min·1.73m2)的患者,Kaplan-Meier生存分析(圖2A)結果顯示,UAC升高患者(n=33)出院后生存率低于UAC正?;颊撸╪=92)(P=0.032)。多變量Cox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校正其他臨床變量后,UAC升高仍是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校正HR=2.757,95%CI:1.339~5.675,P=0.006)。對于eGFR<90ml/(min·1.73m2)患者,Kaplan-Meier生存分析(圖2B)結果顯示,UAC升高患者(n=36)與UAC正?;颊撸╪=51)的生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04)。
圖2 不同eGFR 患者中UAC 正?;颊吲cUAC 升高患者的Kaplan-Meier 生存曲線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發(fā)現(xiàn)是在不合并糖尿病的HFrEF住院患者中證實了UAC 升高(≥30 mg/L)是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且這種預測價值可能與腎功能有關。
既往研究顯示,作為評價早期腎損傷的指標,MAU 與心衰患者的不良預后獨立相關[7-11]。目前臨床主要采用ACR 和UAC 來評價MAU。雖然國外研究ACR 應用更多,但UAC 檢測費用較ACR 低,影響因素相對較少,臨床使用可能更方便。因此,本研究采用UAC 升高來評價MAU。
糖尿病是心衰的重要合并癥,是導致MAU 的重要病因,是否合并糖尿病對于MAU 的預后評價價值可能產(chǎn)生影響。既往相關研究包含了合并糖尿病的心衰患者,盡管亞組分析顯示,無論是否合并糖尿病,UAC 升高均是心衰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11]。但為了更好地排除糖尿病對UAC升高預后評價價值的影響,本研究只入選了非糖尿病患者,不僅排除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而且排除目前可能新診斷糖尿病(ADA/EASD 2019 診斷標準)的患者。因此,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UAC 升高對心衰患者預后評價價值不受糖尿病影響,是對既往相關研究的有力補充。
MAU 的產(chǎn)生可能涉及多種機制,大致可以分為腎性和腎外性。UAC 的預后評價價值是否受腎功能影響,目前研究較少。既往研究亞組分析顯示,UAC 升高對心衰預后評價價值主要在eGFR ≥60 ml/(min·1.73 m2)的患者中[11]。而我們的亞組分析結果顯示,UAC 升高對HFrEF 預后評價價值只在eGFR ≥90 ml/(min·1.73 m2)的患者中存在。這提示在腎功能損傷早期,UAC 升高即與心衰不良預后相關,表明UAC 升高可能比eGFR 降低對心衰預后的評價更敏感。此外,有研究顯示[14],在腎功能損傷早期,UAC 升高(尤其MAU)的機制可能與血管內(nèi)皮功能障礙有關,而既往研究已經(jīng)證實,內(nèi)皮功能障礙與心衰患者不良預后相關[15]。因此,在腎功能損傷早期階段,可能主要通過血管內(nèi)皮功能障礙等腎外機制引起UAC 升高,導致心衰不良預后;而在腎功能損傷嚴重階段,可能主要通過腎性機制引起UAC 升高,此時,腎功能損傷本身(如eGFR 降低等)對心衰預后的評價價值已經(jīng)超過了UAC 升高的評價價值,因此,在eGFR<90 ml/(min·1.73 m2)的患者中,UAC 升高不再是心衰預后的獨立預測因素。上述研究結果表明,在腎功能損傷早期階段應重視UAC 升高對心衰預后的評價價值,及時篩查,及時治療,可能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預后。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包括:(1)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研究對象可能存在選擇偏移;(2)本研究只入選了HFrEF 患者,無法評價不同類型心衰中UAC 升高對預后的評價價值;(3)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存在無法避免的混雜因素。(4)本研究只檢測了入院時UAC,無法評價治療后UAC 變化對心衰預后的評價價值。因此,需要進一步開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深入評價UAC 升高的臨床意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