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科技廳與浙江省教育廳聯(lián)合發(fā)布《浙江省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準入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準入指引》),首次對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做出嚴格規(guī)范,就組織形式、開辦資金、開辦資質、場地設備、課程設置等內容提出明確的基本要求,并于2022 年2 月15 日開始實施。
比如,培訓對象含有12 周歲以下學生的培訓場所,不得設置在4 層及以上樓層、地下室、半地下室;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教學用房面積應不少于開辦場所建筑面積的2/3,且同一培訓時段內生均面積不低于3 平方米;如果需要較多設備、器材,則不低于5 平方米。
科技類培訓離不開科學實驗,浙江如何確保這一重要課程的安全呢?
浙江省外專局負責人表示,科學實驗應安排在專用教室進行,其場地、設備、安全等要求需與中小學校實驗室要求一致。同時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一體的安全防范體系,實行視頻監(jiān)控全覆蓋。
在師資配備上,《準入指引》明確規(guī)定,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其中聘用師資應持有《教師資格證》或相應的職業(yè)(專業(yè))能力證明?!按送?,我們還要求在線下培訓中,每班次的老師原則上不低于學生人數(shù)的5%,在機構的現(xiàn)實情況與家長的需求當中探索平衡點。”浙江省外專局負責人說。
針對家長最關心的“科技類校外培訓容易打擦邊球”問題,《準入指引》則在制度上抓緊尾巴,明確紅線。《準入指引》在開篇即指出,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是從事中小學編程、機器人、創(chuàng)客、科普知識等旨在培養(yǎng)科學興趣、提升科學素養(yǎng)、拓展思維能力的各類科學技術培訓服務的非學歷培訓機構,厘清適用范圍。
《準入指引》從三方面出發(fā),進一步規(guī)范培訓內容,杜絕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的“擦邊球”行為:
◆ 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借辦科技類培訓之名開設學科類課程內容。
◆ 機構應當建立培訓材料編寫、審核、選用、備案以及編寫研發(fā)人員資質或專業(yè)能力審查等內部全流程管理制度。
◆機構應當對培訓內容的合法性、合規(guī)性、安全性作出書面承諾并自覺接受行政主管部門和社會的監(jiān)督。
浙江省外專局負責人介紹,在《準入指引》附則中提到,各設區(qū)市要按照《準入指引》的要求和當?shù)貙嶋H,研究制訂本地區(qū)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準入的具體設置要求、審批登記辦法和流程,“如此規(guī)定,主要考慮到地區(qū)間的不平衡。地方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擬定的具體設置要求,需按規(guī)范流程進行,公開征求意見,既要守住嚴格審批的底線,又要防止出現(xiàn)‘層層加碼’‘一刀切’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