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樂華
(民勤縣北街小學 甘肅 武威 733000)
STEAM理念主要是借助于跨學科來開展教育活動,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問題解決能力、學科核心素養(yǎng)?;谒刭|教育理念、模式下,學校、教師意識到了學科孤立化問題的重要性,開始在學科教育工作中融入STEAM理念,對傳統(tǒng)教學進行完善和突破,充分解決學科孤立化問題,實現(xiàn)學科教育的整合、融合發(fā)展,這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有著較大的幫助。同時,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基礎教育目標需要實現(xiàn)課程內容和生活的聯(lián)系性,保證課程結構的完善化、均衡化,而STEAM理念下的課程融合較為符合基礎教育的目標導向,通過整合藝術、數(shù)學、工程、技術、科學,實現(xiàn)學科知識之間的融合與交叉,讓學生在跨學科教育活動中,引導學生學會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成為社會將來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在STEAM理念下實現(xiàn)小學課程的融合,屬于社會發(fā)展對于人才的需要。在小學科學、小學數(shù)學學科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學科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運用學科知識,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造力,而學科之間的融合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意識到學科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其知識探究欲望,逐漸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十九大報告表明,要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而科技創(chuàng)新也得到國家、社會的關注,國家發(fā)展需要更多的技術、工程、科技人才,STEAM理念下的小學課程融合,能夠讓學生在探究和知識整合中,感知到科技的重要性,由單科發(fā)展過渡為多科發(fā)展,在親身體驗中,激發(fā)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與探究能力。
STEAM理念下的小學課程融合,能夠實現(xiàn)知識體系的邏輯化與條理化。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和體系中,主要是把學科內容劃分開來,讓學生全部吸收學科知識,但是這樣的課程體系會讓學科之間相互分離與彼此孤立,缺乏一定的橫向聯(lián)系和協(xié)調關系,不利于學生對學科知識由部分過渡到整體的把握與理解,讓教育活動和真實世界缺乏聯(lián)系。而在STEAM理念下的小學課程融合,能夠意識到生活中學科問題的不可控性和復雜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探究能力,感知到學習的快樂,改變以往單科成績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進而有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提升其問題解決能力,真正實現(xiàn)知識體系的邏輯化與條理性。
STEAM理念下的課程融合,能夠實現(xiàn)課程學習的項目化、重構化。課程融合主要是把構建主義學習理念作為核心的導向,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對象,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實踐型學習方式、探究型學習方式,讓學生去探究真實世界中存在的問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STEAM理念下的課程融合,能夠讓學生借助于多門學科知識解決問題,讓課程學習過程更加完整化,實現(xiàn)學科知識的整合、對比,把抽象的學科知識更為直觀化、形象化的展示出來,把工程制作、概念模型、信息收集融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觀察、實踐提升學科綜合素養(yǎng)。
基于STEAM理念下,在小學課程融合工作中,一定要遵循情境化的教學原則,圍繞實際生活元素、素材來開展課程融合活動,這樣小學生更容易理解、理解、認知,取得理想化的課程融合效果。小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比較少,教師只有融合情境來開展課程融合活動,才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實踐、探索、分析,全面體現(xiàn)STEAM理念的教育優(yōu)勢,促使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發(fā)展。同時,小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物之中,教師在整合課程內容過程中,只有體現(xiàn)情境化的教學原則,才能夠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感知到課程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性,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
基于STEAM理念下,在小學課程融合工作中,教師一定要遵循綜合性的教學原則,實現(xiàn)課程知識之間的深度融合,讓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全面落實STEAM理念,引領學生去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實踐。教師要改變以往逐門講解知識,之后再整合知識的現(xiàn)狀,而是要在傳授新課程知識過程中,有計劃性、目的性來融合課程知識,比如,實現(xiàn)信息技術學科、美術學科、科學學科的整合,讓學生從中收獲豐富的收獲、體驗,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基于STEAM理念下,在小學課程融合工作中,教師一定要遵循量力性的教學原則,以此來展示出課程整合的教育作用、優(yōu)勢。教師一定要提出高于學生發(fā)展水平的問題,但是又要引導學生利用已知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從中掌握更多新的學習經驗、生活技能。同時,教師在整合課程知識期間,需要用心、詳細策劃方案,提前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實際學情,鼓勵學生勇于克服學習方面的困難,逐漸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認知水平。
基于STEAM理念下,在小學課程融合工作中,教師要遵循開放性的教學原則,改變以往內容局限、形式局限的現(xiàn)狀,而是要設定開放性的課程整合方案,用學生能夠接受、感興趣的形式來整合課程知識,鍛煉學生的科學探究水平、認知水平,增強學生的知識引用意識,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索的學習空間,促使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基于STEAM理念下,在小學課程融合工作中,教師要遵循合作性的教學原則,改變以往教師主導、學生被動的教育現(xiàn)狀,而是要給予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共同探索、合作之下,強化對課程知識的記憶,通過課程融合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課程問題,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實踐能力,為之后參與學習活動奠定扎實的基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考習慣,全面落實STEAM理念,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責任心,培育學生學科綜合素質。
基于STEAM理念下的小學課程融合,需要引入頂層設計,構建STEAM理念的整體框架,學校設定相應的制度、規(guī)則,把STEAM理念下的課程融合作為學校的特色教學內容,特別是在小學科學、小學數(shù)學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活動中,一定要設定相應的課程融合指標,把STEAM理念作為轉化學生學習模式、課程融合的重要導向,合理規(guī)劃STEAM理念下的課程融合運行機制、工作愿景、師資培訓。同時,基于STEAM理念導向下,要構建校長牽頭、教導處與科研處執(zhí)行的課程整合模式,設定專門的STEMA項目負責人,對于小學科學、數(shù)學等課程融合活動給予相應的支持,讓課程融合活動能夠順利開展下去,嚴格審核STEAM理念下課程融合的要素、執(zhí)行質量,做到合理分配與統(tǒng)籌規(guī)劃,基于教育協(xié)同、教育資源、教育管理來設定課程融合框架。在STEAM理念下的小學課程融合過程中,要注重教育資源建設工作,在硬件設施、空間資源、課程資源方面,要為落實STEAM教育理念提供一定的保障。教師要多多學習STEAM理念實踐理論知識,發(fā)揮家庭、社會、學校等資源,展現(xiàn)出教育協(xié)調效應,提升STEAM課程理念的深度實施。除此之外,在STEAM理念下的課程融合,需要重視教育資源的整合與融入,把問題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再融入一些具備地方特色的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的融入到社會生活中去,服務于社會,利用所學課程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在STEAM理念下的小學課程融合過程中,需要合理規(guī)劃課程時間,設定專門的STEAM課程,STEAM課程更為關注教育過程的實踐性,由此,STEAM課程要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時間限制,把項目式學習作為主要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育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完善方案、構思設計、課程反饋,一周可以安排2課時作為STEAM課程時間,實現(xiàn)學科內容的銜接、拓展、融合,構建高效化、理想化的STEAM課程?;赟TEAM理念下的小學課程融合過程中,需要構建一些特色化的STEAM項目活動,實行教學走班制,讓每一個學段的小學生都能夠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內容,學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這也是融合課程內容的一種方法,把課程融合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可以專門設定一些STEAM互動活動,設定特色化的課程創(chuàng)造競賽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STEAM課程活動中去,在相互協(xié)調與合作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科素養(yǎng),充分利用課程時間,提高STEAM課程教育質量,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除此之外,要想合理規(guī)劃STEAM理念下的課程時間,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全面、綜合的了解,從中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進度、知識水平,以此來科學安排學生參與課程整合的時間,這樣既能夠緩解學生的學業(yè)壓力、課業(yè)壓力,還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全面落實雙減政策,讓學生以最放松的狀態(tài)投入到課程整合活動中,全面落實STEAM理念。
基于STEAM理念下的小學課程融合,需要轉變教學模式、完善教育策略,對原有的教育體系進行革新,由之前的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充分轉化為關注學生實踐能力、學科素養(yǎng)、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課程融合教育活動中真正有所成長與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STEAM理念下的小學課程融合,教師要展現(xiàn)出STEAM課程的實踐性、綜合性特征,構建適合小學生發(fā)展的教學體系、教學策略,這樣才能夠讓STEAM課程順利開展下去。教師可以通過推測與提問來實現(xiàn)課程知識的融合,讓學生在探究與討論過程中整合課程知識,借助于動手操作、教具來進行實踐,增強STEAM課程的趣味性。同時,教師也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合作機會,學會利用多門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鍛煉他們的學科思維能力,構建有效的STEAM課程活動。在STEAM課程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基于項目來開展學習活動,在跨學科學習中來獲得知識,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之外,教師要學會利用智能技術來開展教學活動,也要引導學生利用智能技術來解決問題,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探究性學習,把實際生活和智能技術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具備較強的信息素養(yǎng)。在STEAM課程活動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實際需求,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學生之間分享學習方案與策略,把模型、技術、概念作為學習工具,圍繞STEAM內容來構建探究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STEAM技能。
基于STEAM理念下的小學課程融合活動,教師需要營造“創(chuàng)”和“玩”的教育氛圍,結合小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與興趣愛好,科學規(guī)劃創(chuàng)造、探究、娛樂的時間,讓學生在娛樂中掌握學科知識、融合學習知識,把所學課程知識作為解決問題的重要媒介,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科學精神,無論是在科學課程活動中,還是其它課程活動,教師都要把知識的探究權交給學生,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在實踐活動中學會自主操作,在多種嘗試中體驗成功與失敗,總結相應的學習經驗,培養(yǎng)小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同時,基于STEAM理念的引導之下,在小學課程融合活動中,教師除了要圍繞現(xiàn)有學科知識展開拓展與延伸,而是要圍繞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身心發(fā)展特征,為學生營造“創(chuàng)”和“玩”的教育氛圍,讓學生在實踐、動手操作、趣味探究中,深化對學科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并且實現(xiàn)學科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交叉,利用多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參與活動,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促使學生的綜合化成長、發(fā)展。除此之外,基于STEAM理念引導之下,教師一定要多和學生溝通、互動,以此來消除學生內心的抗拒、抵觸心理,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整合學科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搜集資料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素質。
總之,在STEAM理念下的小學課程融合活動中,教師要保證課程活動的實踐性與綜合性,把知識探究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融合學科知識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STEAM課程活動的有效性。同時,在小學課程融合活動中,教師要合理規(guī)劃課程時間與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認知能力,構建多元化、趣味化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