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政民
終于登上山西都督高位的閻錫山還沒有來得及歡笑就陷入了激烈斗爭的漩渦。十分危險的局面在等待他拿出勇氣、智慧和手段去面對、去化解。
山西起義勝利的這天是閻錫山29歲的生日。他不想回家接受親友的道賀,就回標本部休息。他萬萬沒想到,此時竟有一個黑洞洞的槍口對準自己!
這場驚險過后不久,太原城里又冒起了多處黑煙和巨大火光。只見一群群劫匪竟在大街小巷、倉庫商店里縱火搶掠,根本沒把閻都督的號令放在眼里!
這是要考驗新任都督處理問題的智慧和能力?面對如此危局,閻錫山拿出了怎樣的姿態(tài)?作出了怎樣的回答?還將如何處理今后的突發(fā)事件和危局?
在起義中雖無過人的表現(xiàn),卻出人意料地登上了山西都督的寶座,連閻錫山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就在這天,以他為核心的山西軍政府組成了,安民告示和起義宣言也發(fā)布了,他還決定仿照武昌的做法確定這年為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軍政府門前要懸掛“八卦太極圖”白旗。
忙完這些大事之后,閻錫山突然想起這天是他29歲的生日,這么年輕就登上了都督的高位,卻沒有想到此時自己一下就成了人們注意的焦點和反革命勢力攻擊的靶心,陷入一場危局的中心。
就在這天晚上,閻錫山為回避家人親友的祝賀,悄悄回到第八十六標標本部。在回來的路上,他沒有注意路旁有一個軍人在觀察自己,此人就是仇恨同盟會、反對起義的第八十五標三營管帶熊國斌。他為恢復清廷的統(tǒng)治,帶領全營士兵要來行刺閻錫山。晚8時,他看見閻錫山進了標本部,就詭稱有要事稟報,得到應允進門后,熊即拿出手槍對閻射擊,閻猝然伏地,未被擊中。閻的護兵手疾眼快,一槍便打中了熊的腿部,乘勢奪下手槍,然后將他拖進營門外的灰窯里活埋了。熊的士兵全嚇壞了,閻宣布熊是反革命,命令士兵們愿意的就參加革命,不愿意的就解散回家。結果兩個隊留下,一個隊潰散,一場事變沒造成大的動靜就平息了。
太原城里的那場縱火和搶劫也發(fā)生在起義勝利的當天晚上。貪圖錢財?shù)氖勘?、忠于朝廷的巡防隊、陸軍巡警以及潰散后流落街頭的熊國斌營的士兵,為了發(fā)泄心中的不滿和獲得錢財,就瘋狂地打砸、焚燒和搶劫,先后搶掠了藩庫、官錢局和帽兒巷金店,掃蕩了西羊市、估衣街等多處殷實的商號,給城內(nèi)造成了極大的混亂、破壞和損失。
參加這場縱火搶劫的還有少數(shù)起義的士兵。有一份資料說,省城起義成功后,要分兵去守衛(wèi)娘子關和奪取晉北與晉南,藩庫就需給出發(fā)的部隊發(fā)餉。領餉的士兵到了藩庫,看到有那么多的銀子,眼睛都紅了,便哄搶起來。藩庫里有大哄搶,街頭上有小搶劫。防守新南門的騎兵營左隊排長張劍南就這樣說:“我看見新南門街上許多士兵在商號和老百姓家里出出進進,搶劫財物,不少士兵攜帶搶來的財物要經(jīng)過新南門出城,我命令守衛(wèi)士兵攔阻查詢,那些搶劫人的士兵一擁而上,怒目相向……這時候我看出我排士兵看見別的士兵搶劫財物,由羨慕而眼紅……趁我走后都搶劫去了。我只身回到營房,看見士兵們搶回的東西很多。還有的士兵在廚房里爐火上坐上鐵鍋,熔化他們搶劫來的銀首飾?!庇纱丝梢姡簧偈勘验愬a山的號令當作耳旁風。
見此情景,閻錫山與副都督溫壽泉就帶著執(zhí)法隊四處巡查,槍斃了200多個搶劫放火者,才使縱火與哄搶得到制止。士兵的搗亂給鎮(zhèn)住了,穩(wěn)定局勢、擴大戰(zhàn)果則是軍政府的當務之急。為此,軍政府首先把勸降和留用清廷在山西的官吏當作一件大事,宣布只要投降了就不治罪。布政使王慶平不投降,上吊自殺未亡,被關押了起來。提法使李盛鐸先是匿居,無人敢收留,被找見后讓他理事,他不敢答應,經(jīng)梁善濟多次勸說才答應當了民政長。提學使駱成驤和勸業(yè)道王大員也不投降,就被關在咨議局里,后來被釋放。對太原知府周渤當時沒有過問,李盛鐸后來離職,就由他接任了民政長的職務。對于起義中被槍殺的巡撫陸鐘琦、協(xié)統(tǒng)譚振德的尸體,閻下令“均禮葬之”。對原山西咨議局議長梁善濟相當重用,軍政府的一切計劃及籌款事宜都必須先與之商量,然后開議。
其次,抵御清軍的進攻和革命勢力向晉南與晉北發(fā)展也是軍政府面臨的大事。山西軍政府在成立之初就把軍隊整編為4個標和一個地方武裝“忻代寧公團”,組成了東路軍和南北兩路軍,并分別任命了司令、參謀長等。其一至四標也任命了標統(tǒng),分別是張煌、苗文華、劉漢卿、張瑜。為了鞏固政權和擴大影響,軍政府還派出常樾、劉盥訓到北京活動,南桂馨到西安、武昌去爭取軍援。
山西的東大門娘子關和固關是敵人進攻時的必經(jīng)之地,因而以姚以價為總司令、趙戴文為參謀長、喬煦為前敵司令的東路軍率領步炮全軍4000余人于10月31日開往娘子關。
開往晉南的南路軍并不順利。其司令劉漢卿、副司令李大魁于10月31日率隊向平陽和運城前進。他們帶的兵力不足500人,槍支也不多,這些情況被平遙縣知縣所偵知,就密告給平陽府臨汾縣的知縣武樹善,要他派兵從韓侯嶺出擊。此時,清軍巡防隊統(tǒng)領陳政詩已回到平陽,就按照平遙縣知縣的計策,一面派兵守在韓侯嶺,一面派侯少白和士紳等4人去介休阻攔革命軍南下,他本人則移駐霍州。革命軍雖然遇到了阻力,但還是奪取了韓侯嶺,陳政詩只得從霍州退到趙城,之后又進入臨汾城。在那里,士兵不聽他的指揮,他又逃到絳州。而劉漢卿的革命軍則占領了平陽城,為向運城前進,劉漢卿請求山西軍政府派人來負責平陽。不料在來人未至之時,清軍又一次占領了該城。在南進路上,劉漢卿與清軍激戰(zhàn),不幸獻出了生命。
開往晉北的北路軍進展也不順當。其司令張瑜,會同續(xù)桐溪所率領的“忻代寧公團”決定取道代州奪取雁門關,然后進取大同。張瑜和一等副官張培梅、標副官江廷棟、本標第一營管帶章成格所帶的兵馬僅有步兵500人、炮兵100余人,駐扎在離雁門關不遠處的代州陽明堡。大同巡防馬隊第一旗管帶王國士駐在代州城里,巡防步隊第二旗管帶張華亭主要防守雁門關,清軍之毅軍營務處的米鎮(zhèn)(振)標后來也率毅軍一營來雁門關據(jù)守。陽方口和胡峪口非常重要,清軍也派有馬隊各一哨在防守。他們都受大同鎮(zhèn)總兵王得勝節(jié)制。
為盡快取得成果,張瑜派陽明堡紳士劉雨田到代州城里去做王國士的反正工作。農(nóng)歷十月,他和劉雨田、王國士、代州知州郭拱辰及馮子文、劉季平等在城里開會商討收復代州的事。大家要求王國士反正,王國士卻說:“我為清廷做事多年,不愿落投降之名,只可在民軍攻城之時自動退卻?!睍?,他就做了退卻的準備。十月初七天一亮,張瑜便開始攻城,上午10時攻破東門后,王國士就大開北門帶著30多人向雁門關退卻,該城被民軍占領。王國士退到南口村時,險被雁門關的清軍首領處死。由于有人為他求情,他便被派去防守廣武,之后隨毅軍回到了大同。
民軍占領了代州,但連續(xù)攻了幾次卻沒有拿下雁門關。在此期間,以續(xù)桐溪為團長的“忻代寧公團”增添了不少新人。有從北京陸軍中學歸來的趙承綬擔任該團的教官,后升任隊副;有從太原陸軍小學回來的李生達、王靖國、續(xù)范亭等,分別擔任了排長和隊副等職。該團由此士氣大振,官兵達到3000多人。為攻取大同,續(xù)桐溪請張瑜加強對雁門關的攻勢以吸引更多清軍,而他則于11月29日趕到了繁峙,揚言要東出平型關。當部隊出了繁峙城,他就改變方向,率部北穿茹越口,12月3日奪下應縣城,第二天攻取懷仁城,12月5日下午8時就進入了重鎮(zhèn)大同城。
吳祿貞是湖北云夢人,中國留學日本的第一期士官生,擔任過清軍練兵處監(jiān)督,幫辦延吉邊務。1910年冬調(diào)任袁世凱編練過的陸軍第六鎮(zhèn)統(tǒng)制。他掌握的這支軍隊,正是清末“新軍”中的一支。所謂“新軍”,就是不同于清朝八旗兵、綠營兵、練勇等原有的舊軍,而是按照西方的營制編練出來拿著洋槍洋炮的軍隊。該軍編練于1894年,大規(guī)模編練則在1901年之后。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清軍遭到慘敗,清廷官員由此認識到,必須“以仿用西法創(chuàng)練新兵,為今日當務之急”。當年冬,清廷就命令廣西按察使胡燏芬創(chuàng)練新軍“定武軍”10營5000人。第二年10月,這支新軍被轉到天津小站,12月,胡燏芬被派去督辦津蘆鐵路,李鴻章、榮祿就把當時還只是浙江溫處道的袁世凱保薦出來,到小站接練“定武軍”。袁接任后,將軍隊名稱改為“新建陸軍”并擴大為7000人。1898年12月,榮祿奏準編練“武衛(wèi)軍”時,袁的“新建陸軍”也被編入,更名為“武衛(wèi)右軍”,仍駐小站。第二年,山東興起了義和團,袁被任命為山東巡撫,“武衛(wèi)右軍”也被他帶到了該省。1900年4月,袁奏準朝廷,將山東原有舊軍34營編練成“新軍”20營約14000人,稱作“武衛(wèi)右軍先鋒隊”。他就是用手中的這些武裝殘酷地鎮(zhèn)壓了山東省的義和團運動。
1901年11月,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職務,次年奏準朝廷在直隸編練了一鎮(zhèn)“北洋常備軍”。1903年12月4日,清政府決定設立練兵處,以統(tǒng)一“新軍”的軍制、操法和器械,慶親王奕劻總理練兵事務,袁世凱為會辦練兵大臣。從這年開始到1904年,袁建立了北洋常備軍第一、第二鎮(zhèn)。日俄戰(zhàn)爭于1904年在中國的土地上爆發(fā),從這年起到1905年,袁又編成了北洋常備軍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鎮(zhèn)。1905年6月,“常備軍”被改稱為“陸軍”,袁控制的6鎮(zhèn)“北洋陸軍”達到近7萬人,引起了清廷的恐懼。1906年11月7日,清政府將兵部改為陸軍部,統(tǒng)率指揮全國的“新軍”,讓袁只管理北洋6鎮(zhèn)中的第二和第四鎮(zhèn),這樣就把政府與袁的矛盾公開化了。1909年1月,清廷硬說袁患有足疾,逼迫他回老家彰德養(yǎng)病。袁雖然離開了北洋軍,但該軍的將領馮國璋、段祺瑞等仍不斷來看望他,說明他仍是北洋軍事集團的中心。
武昌起義時,慈禧太后已經(jīng)去世,清廷沒有了主持大計的人。在一片混亂中,清廷決定派無帶兵經(jīng)驗的蔭昌率領兩鎮(zhèn)清兵去湖北剿辦。這兩鎮(zhèn)清兵都是袁世凱編練出來的,加上蔭昌又不會領兵,因而指揮不動、無所作為,清廷只能讓袁世凱出山,出任湖廣總督。但這職位袁看不上,借口“舊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而加以拒絕。那時,不少省份都在準備起義,清廷為盡快撲滅革命的烈火,只好于10月27日將蔭昌調(diào)回,授袁世凱為欽差大臣節(jié)制湖北軍務。這樣,袁的野心滿足后就不再顧及“足疾”問題了,于10月30日趕到湖北孝感指揮馮國璋部第一軍在11月1日攻進了漢口。也在這天,慶親王奕劻辭去內(nèi)閣總理大臣職務,由袁世凱接任,清政府的軍政大權就這樣都落在了袁的手中。
吳祿貞帶兵前往山西正是袁世凱出山之時。武昌起義后,清廷令吳祿貞帶第一鎮(zhèn)(旗兵)的一協(xié)和第六鎮(zhèn)的第十二協(xié)吳鴻昌部開赴石家莊轉往山西,卻沒有想到吳是個堅定的反清人士,在其赴晉途中還任命他為山西巡撫。赴晉之前,吳還和駐灤州的第二十鎮(zhèn)統(tǒng)制張紹曾等密商要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問題。到石家莊后,他既派參謀何遂去山西聯(lián)系,又于11月2日截留了北京開往武漢、滿載德國造大炮械彈的火車,從而引起了身處湖北的袁世凱的注意。袁十分擔心娘子關會殺出一支奇兵,斬斷他回北京的道路。因此,他開始尋找刺客,以3萬金來賄賂被吳撤職的原第六鎮(zhèn)第十二協(xié)統(tǒng)領周符麟,要他設法將吳刺殺。
閻錫山與吳的會晤是11月5日在娘子關正太鐵路車站進行的。吳祿貞在會議上說:“清室授我為山西巡撫,是一種籠絡手段,我決不就任。我們共同站在革命立場上,亟愿與山西攜手。我們眼前事,山西很要緊,可能山西光復,中國就光復,重要在于起義的是時候,能使清廷震動。袁世凱是中國第一個毒東西,他現(xiàn)在湖北孝感指揮作戰(zhàn)。袁如回到北京,掌握大權,革命就有很大危險?!睘榱藙倮?,他和閻錫山商定組織“燕晉聯(lián)軍”,吳為大都督兼總司令,閻與張紹曾為副都督兼副總司令,溫壽泉為聯(lián)軍參謀長。山西出兵兩營到石家莊,由吳指揮。還決定要會師北京,掃除清室,若是袁世凱路經(jīng)石家莊,就把他殺掉。
經(jīng)過以上努力,閻錫山就要走出面臨的危局了。但他沒有想山西的起義、自己與吳祿貞的會晤和燕晉聯(lián)軍的組成,竟深深地刺痛了實力雄厚的袁世凱。這位竊國大盜用兇狠的目光注視著他,設法要把他從高位上弄下來,永遠不得翻身!
閻錫山真的和袁世凱杠上了,起始于燕晉聯(lián)軍組成之時。
商談好燕晉聯(lián)軍組成事宜之后,當天吳祿貞就回到了石家莊。何遂向他報告說,被撤銷了第六鎮(zhèn)第十二協(xié)統(tǒng)領職務的周符麟悄悄到石家莊來了,和衛(wèi)隊長馬惠田及幾個軍官召開了秘密會議,行跡可疑。為防不測,何遂建議吳離開火車站到民房里辦公,請山西派兵來做保衛(wèi)工作。誰知吳生平志大氣豪,不注意防人,說道:“不要緊,馬惠田是靠得住的?!币虼耍蜎]有做應變的準備。
魔刀不安地摸了摸刀把,因為十二高手排名并不意味著修為高低,尤其是十二高手即使相識也基本上沒有交手,而且天問大師雖然在十二高手榜排名第九,但內(nèi)力修為卻是公認的天下第一高手。他認為這很可能是天問大師明知他在場也敢揚言單挑賭勝負的原因。
孫中山
11月7日凌晨零時許,吳祿貞在石家莊車站自己的辦公室里,和幾位參謀、副官圍在一起商量機密大事。不料他的衛(wèi)隊長馬惠田突然闖了進來,說道:“來向大帥賀喜?!痹谛泄虬荻Y時,馬猛地掏出手槍向吳射擊。吳繞桌躲避,并曉以大義,但馬不聽,緊追不舍。吳從窗口跳到小院的墻上,腿部中彈跌到墻外,又被伏兵擊中頭部而亡。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一重大事件呢?原來自軍用火車在石家莊被扣之后,袁世凱仗著對清軍第六鎮(zhèn)的了解,用重金收買了被吳撤職的周符麟,周又找到在東北延吉時就跟隨吳祿貞的同鄉(xiāng)、衛(wèi)隊長馬惠田,于是造成這一驚人大案。吳祿貞死了,兇手馬惠田還殘忍地將他的頭割去,向袁世凱報功去了。
袁世凱于11月13日從漢口回到北京,15日任命張錫鑾為山西巡撫,并派清軍第三鎮(zhèn)曹錕部向山西開進。該鎮(zhèn)盧永祥部就是在12月8日從石家莊前進到井陘,經(jīng)數(shù)日血戰(zhàn)奪取了娘子關,這樣才打開了晉省的東大門。
娘子關的失守一下使山西形勢變得更加嚴峻了。閻錫山召開了兩次軍事會議,提議放棄太原。溫壽泉反對,認為軍心需要穩(wěn)定,省城不該放棄。因有不同的意見,閻就決定各行其是,讓溫坐鎮(zhèn)太原,自己北走。姚以價見此情況,就乘火車輾轉去了漢口。閻帶著趙戴文等人于12月12日向晉北行進,他們沒有與進攻雁門關的張瑜會合,而是經(jīng)靜樂、寧武等縣朝包頭方向進發(fā)。當行到五寨縣時,孔庚趕到了,認為放棄太原是個下策,建議通電全國,說明出走晉北是為了奪雁門、取大同。閻接受這個建議,就發(fā)表了通電,并任命孔為北路軍總司令兼朔方興討使,節(jié)制北進的全部軍隊。
閻錫山一行走過保德縣和河曲縣的古城鎮(zhèn),后又來到距包頭15華里的大茅庵村。待包頭被攻克后,閻錫山一行又進入包頭。1912年1月15日,山西巡撫張錫鑾、山西咨議局副議長杜上化派代表孔繁霨、馬瑞圖來包頭迎接閻錫山回省。因有了包頭這個棲身之所,加上不能因有來人迎接就遽然相信張錫鑾,閻錫山不同意很快南歸。在民軍攻占了薩拉齊、托克托城,又逼近歸綏城時,省民政長李盛鐸和咨議局又派人來催閻返省,閻即停止了進攻歸綏城的計劃,于2月7日下令南返。他們從拓城出發(fā),沿黃河南下,在途經(jīng)河曲、神池、寧武的路上,聽到2月12日隆裕太后帶著6歲的小皇帝溥儀在養(yǎng)心殿宣布退位的喜訊;聽到有關“共和”、孫中山于2月13日向南京臨時參議院辭職,推薦袁世凱為臨時總統(tǒng);聽到15日南京臨時參議院選舉袁為臨時總統(tǒng)以及20日補選黎元洪為副總統(tǒng)等等不少消息。并聽說袁世凱恐怕到南京會受人控制而不愿離開北京,從此開始了讓袁離開北京去南京上任的斗爭。
閻錫山是于2月18日來到忻州的,這天正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他在這里成立了軍政府的臨時機關,正計劃重返太原時卻突然接到了袁世凱的電令:不準擅自行動!這是怎么回事?怎么袁世凱這樣的大人物和新上任的地方都督杠上了呢?“山西有什么錯?我本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問題?”這讓閻錫山一下墜入了五里迷霧,嚇得沒有了主張。
閻錫山急得在地上轉圈,經(jīng)過幾天的琢磨終于明白,袁世凱是個擁護帝制、瘋狂反對革命的頑固派。在湖北前線的時候,他就關注著山西革命軍的動向,害怕娘子關會出兵擋住他回北京任職的道路,為此精心策劃殺了吳祿貞,使成立燕晉聯(lián)軍的計劃夭折,并開始注意閻錫山。1911年11月13日袁回到北京后,意外地接待了山西民政長李盛鐸派來的一個化裝成叫花子模樣的鄭老六(名鄭景福)。此人報告說,太原局勢不穩(wěn),內(nèi)部矛盾很多。袁認為這是掌握山西的一個機會,就于第二天即11月14日將渠本翹派為山西宣撫使。11月15日又籌劃派兵進攻山西,把張錫鑾任命為山西巡撫,率曹錕第三鎮(zhèn)經(jīng)石家莊、過娘子關,進入山西。他又借口閻錫山出走后省垣無人負責便不承認山西是起義的省份。就在閻錫山從包頭回到忻州,準備再回太原時,他發(fā)出電報,令閻:“不準前進,聽候指示,如違令擅動,即以軍法從事?!痹母蓪⒍戊魅鹨搽姼骈愓f:“在忻州小住,勿攻太原,俟議和后,再回太原?!?/p>
面對如此大的難題,著實讓閻錫山頭疼。好在他有經(jīng)商練就的靈活腦瓜、眼睛向上的習慣和不輕易服輸?shù)谋绢I,就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北京,瞄準高層。他想到去年10月31日派往北京負責接洽事務的常樾、劉盥訓,想到派往西安、武昌,如今已到南京進行聯(lián)絡的南桂馨。于是,閻錫山就要求他們多想辦法,特別急電南桂馨向孫中山先生求援。
孫中山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偉大領袖和旗幟,是非常支持山西起義的。這位革命領袖在日本東京的時候就對閻錫山有較深刻的印象。當?shù)弥绖P要取消山西為革命省份的消息后,就兩三次致電袁世凱,要求承認山西為起義省份,“如不承認山西為起義省份,即使南北和議破裂,在所不惜”。孫還電告袁說:“山西屢電請轉知撤退太原兵,召還晉省都督。查前清兵在晉確有野蠻之舉動,大拂輿情?,F(xiàn)在中國一家,清兵既肯退出潼關,何獨薄于晉???若晉督還晉,李盛鐸仍為民政長,則是一安謐矣?!庇捎趯O中山的堅持,袁不得不讓步,他通過段祺瑞復電閻錫山說:“已令山西巡撫張錫鑾離晉回京,望維持和平?!?/p>
袁世凱明確同意閻錫山回太原,但沒有明示他為山西省都督,閻于是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發(fā)表通電說:“山才力綿薄,手執(zhí)革鞭百無一成,汗顏曷極。幸賴全國上下勠力一心,民國統(tǒng)一,共和目的完全達到,于愿已足,夫復何求?況破壞局終,建設方始,自顧駑駘,實非其才??桃央姂x民公會及咨議局另選賢能,來忻接任,一俟繼承得人,山即解除公柄,長揖歸田,與四百兆同胞共享自由幸福?!?/p>
臨時政府得此消息,特派宣慰使狄樓海前來調(diào)處,提出閻督顧全大局、毋固言辭職,取消河東軍政分府、以定統(tǒng)一機關,消滅咨議局、組織省議會,分撥兵械于各地方、以資震懾,調(diào)和舊日意見,急收各屬人望、以期一致通過等建議。閻在3月初復電說:“條示政見,具見我公關懷桑梓,顧全大局。惟山一節(jié),則自審才力薄弱,絕不敢肩此重寄,只以接管無人,未便遽行脫卸,切望尊駕速旋,極力主持,倘三晉同胞早離水火,實受公賜。”
閻錫山
閻錫山就是這樣毫不退讓,加上各方面人士的強烈呼吁,袁世凱只得答應從山西撤走盧永祥和王汝賢的部隊,同意閻回太原仍任都督。1912年3月10日,袁在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15日在令改各省督撫為都督時,又對閻錫山的都督職務作了明確的委任。在孫中山于4月1日宣布解職后,閻于4月4日從忻州回到太原,很快發(fā)表《通告全國電文》,接受都督的任命。他說道:“今奉大總統(tǒng)命令率軍回省,睹此民凋物敝之形,乃臥薪嘗膽之際,諸凡統(tǒng)一軍權,保衛(wèi)地方,一切建設事宜,在均關緊要,自顧菲材,時虞隕越,所望桑梓俊人,海內(nèi)英杰,勤攻吾短,匡予不逮,雖圮橋納黃石之履,西向隆左車之座,其何敢辭?!?/p>
南北議和告成了,南京參議院于4月5日通過了臨時政府遷往北京的決議。在這樣的形勢下,閻錫山挑起了建設山西的重擔。他首先抓軍政方面的統(tǒng)一,因無成規(guī)可循,就仿照日本的軍事設置,把軍令和軍政分為兩個司,即參謀司和軍政司。參謀司掌管軍隊教育和作戰(zhàn)計劃,孔繁霨為司長,軍政司負責軍隊補充、編制和裝備,黃國梁為司長。軍政府設有秘書廳,趙戴文為廳長,后為劉錦訓,另以李德懋為副官長。同時設有糧服局,南桂馨為局長。
其次,通過削山頭來加強軍政的統(tǒng)一。在他輾轉晉北時,副都督溫壽泉在晉南成立了河東軍政分府。南北議和告成后,溫即致電袁世凱,請求撤銷他副都督的職務和河東軍政分府。閻回到太原后,就派人到運城迎接溫回太原擔任軍政司司長,調(diào)黃國梁為都督府參謀長,而把掌握實權的河東軍政分府旅長李鳴鳳、觀察使張士秀抓了起來。他還設法解散了擁有數(shù)千人的“忻代寧公團”,讓其團長續(xù)桐溪當了巡警道。
再次,整理好軍隊,為今后的發(fā)展服務。太原光復后,原有的兩標軍隊被擴大為四標。閻返太原后,又按中央政府的要求將其整編為一個師,孔庚為師長,下轄兩個步兵旅。其4個團(標)由張培梅、倪普祥、趙守鈺、臺壽民分別擔任團長。師下有張樹幟任團長的一個騎兵團,高樹勛任團長的一個炮兵團,此外還有一個工兵營和一個輜重營。正規(guī)軍大部分駐在太原,臨汾和大同設有晉南鎮(zhèn)守使與晉北鎮(zhèn)守使,各轄一個步兵團。駐長治的鎮(zhèn)守使,轄一個步兵營。此外,還成立有將校研究所,以趙戴文為所長,內(nèi)有大多為編余軍官構成的100余人,分為4隊。后來又成立了軍事教育團,以培養(yǎng)正副班長。成立了有百余人的精武社,招收有小學文化程度的青年學習武術,學成后部分人進了軍隊,其余人組建成了閻的馬弁連和衛(wèi)隊營。
閻錫山的工作越有成效,袁世凱就越不放心,就任命原山西的提法使李盛鐸為民政長來分散閻手中的權力。李離職后又任命周渤為民政長,讓他和閻共掌政權。即使如此,袁還是心存疑慮,要調(diào)虎離山,派閻去黑龍江省任都督。這消息傳來,真把閻嚇壞了,立即派人常駐北京去疏通關系,用40萬重金賄賂總統(tǒng)府的秘書長梁士詒,通過梁向袁表示恭順,從而打消了袁調(diào)閻去黑龍江的想法。
為使袁世凱不再對自己有不好的想法,閻錫山就努力討好袁。他得知山西定襄縣的董崇仁從小就隨父親在北京出入宮廷,與內(nèi)侍很熟悉,得勢后的袁世凱與董結拜為把兄弟,董就成了袁的耳目,直到清政府垮臺,董才回定襄縣居住。董與袁的這層關系對閻太有用了,他立即派谷如墉和師長孔庚前往定襄縣,陪董到北京向袁示忠。為籠絡董,閻還薦請把董任命為晉南鎮(zhèn)守使。閻得知袁世凱家族還有一個親戚陳鈺,清末時任宣化知府,就又請求將此人任命為山西民政長。有了上述表現(xiàn),袁世凱就開始對閻另眼相看了。
自己能穩(wěn)坐都督的寶座,全靠了孫中山的堅持,閻錫山對此銘記難忘。因而當孫中山應袁之邀于1912年8月到北京接受全國鐵路督辦職務的時候,閻就以“此間鐵路實業(yè)及諸要政,俱待先生解決,請速示行期,以便通告各處”為由,熱情電邀孫早日赴晉。之后又派邢殿元和溫壽泉等到北京去歡迎。當孫中山于9月17日離京來晉時,閻又于18日趕到巖會火車站,親自陪孫一起來到太原。19日上午,閻在文瀛湖畔主持召開了各界數(shù)千人的歡迎大會。孫在會上發(fā)表演說道:“去歲武昌起義,不半載竟告成功,此實山西之力,閻君百川之功,不惟山西人當感戴閻君,即十八行省亦當致謝。何也?廣東為革命之原初省份,然屢次失敗,滿清政府防衛(wèi)甚嚴,不能稍有施展,其他可想而知。使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孫站在這樣的高度來評價山西起義的作用,真是慧眼獨具。特別又提到自己的名字,讓閻感動萬分、興奮不已。孫中山的太原之行共兩天三夜,出席了五個大會,發(fā)表了五篇演說,極大地教育和鼓舞了山西人民。
這將近一年的時間,真是危機四伏,世事多變!但經(jīng)過努力,終于在幽長隧道的奔波中望見了盡頭的光亮,在高聳山峰的攀援中到達了草木覆蓋的坡頂,特別是得到了偉人孫中山的高度評價,閻錫山開心地笑了。他知道前面的路還很長,困難和曲折還很多,但他決心永不退縮,他將以更大的勁頭堅定地朝前走去……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