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央蘇區(qū)時期中共對蘇聯形象的建構
      ——基于《紅色中華》相關報道的分析

      2022-02-28 07:15:36寧敘通
      傳媒論壇 2022年22期
      關鍵詞:紅色中華蘇維埃帝國主義

      寧敘通

      研究中國革命,蘇聯是繞不開的一個方面。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學習列寧在蘇聯建立蘇維埃及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的政權形式,選舉產生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1],宣布成立臨時中央政府,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2],中國共產黨人就此開始治國理政的“偉大預演”。1931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創(chuàng)辦了《紅色中華》,將其作為蘇維埃紅色政權的喉舌?;诟锩F實需要,中國共產黨通過官方媒體《紅色中華》努力建構正面的蘇聯形象,為蘇維埃民眾擘畫社會主義藍圖,將蘇聯塑造為反帝國主義的盟友、社會主義國家的標桿與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領導者,激起廣大工農群眾對“未來世界”的向往,以增強人民群眾對共產黨的認同感。

      考察現有的相關研究成果,很少有涉及中央蘇區(qū)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蘇聯形象建構的研究,而多集中在其他歷史時期。①因此,本文嘗試以《紅色中華》為獨特的研究視角和重要的歷史資料,深入探析中央蘇區(qū)時期中共對蘇聯形象的建構歷程,以期豐富中共黨報黨刊史研究。

      一、反帝國主義的盟友

      中國共產黨在建黨之初就明確提出了反帝主張,1922年7月,黨的二大強調:“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保?]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蘇區(qū)開始局部執(zhí)政之時,“九一八”事變剛剛過去一個多月。此時,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不斷上升并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這重大歷史關頭,進一步強化反帝立場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極為必要。身處中央蘇區(qū)的中國共產黨就利用其“喉舌”——《紅色中華》將蘇聯塑造成自己反帝國主義的盟友,在表明自身堅定的反帝立場的同時也有利于加深與蘇聯的關系。

      《紅色中華》在《發(fā)刊詞》中便指明自身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要盡量揭破帝國主義國民黨軍閥及一切反動政治派別進攻革命欺騙工農的陰謀”,“使工農勞苦群眾,懂得國際國內的政治形勢,與必要采取的斗爭的方法”。[4]1932年2月17日,《紅色中華》刊登《蘇聯政府又揭破帝國主義謠言》一文,其中指出:“蘇聯對于一切協(xié)定承認日本或以其在構成中國領土一部分之東三省地區(qū)優(yōu)越勢力看,從未加入,此后亦決不愿加入。”[5]3月9日,《蘇聯防止帝國主義進攻》講道:“任何資本主義國家之行動,危及蘇聯人民之利益,蘇聯決不坐視,全國人民將以愿戰(zhàn)到底?!保?]鮮明地表示了蘇聯反侵略斗爭的決心。6月2日,《紅色中華》 轉引路透社莫斯科消息:蘇聯“因日本帝國主義公開宣傳日俄(蘇聯)戰(zhàn)爭,特對日提出警告”。[7]這一系列報道,使蘇聯的反帝形象日益鮮明。

      “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命運危在旦夕,可蔣介石還在堅持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對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幻想通過英、美等國的出面干涉來制止日寇的侵略行為,期望國際聯盟能“主持公道”。然而,國聯調查團最終發(fā)布的調查報告書不主張恢復事變之前東北的原狀,主張以“自治”的名義對東北地區(qū)實行國際共管。這份調查報告“實際上是削弱甚至肢解中國、承認日本侵略行為的方案”[8]。蘇維埃政權對此報告表示明確反對,同時嚴厲斥責國民政府的“軟弱外交”。1932年11月14日,《紅色中華》第40期登載了《中國共產黨反對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宣言》,直指“國聯調查團的聲明書是帝國主義強盜共管中國的具體計劃”,在直接戳破帝國主義企圖瓜分中國的陰謀的同時,號召全民族“自動武裝起來打倒投降帝國主義出賣中國的國民黨”“反對帝國主義與國民黨四次‘圍剿’蘇區(qū)與紅軍”。[9]與此同時,《紅色中華》還披露了蘇聯對李頓報告書的反對態(tài)度,即“李頓報告,乃世界帝國主義與日本帝國主義之妥協(xié)以圖合謀進攻蘇聯及中國”[10],蘇聯作為中共“反帝國主義盟友”的形象躍然紙上。并且,由于“國際聯盟的主張和政策與蘇聯的恰正完全相反,所以蘇聯為了保障和平政策的勝利,反對帝國主義強盜的侵略行為,堅決拒絕參加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國際顧問委員會這一個強盜機關”。[11]

      1933年3月,據莫斯科消息,“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以帝國主義加緊進攻蘇聯的準備,警告全國工農勞動群眾”。此外,“斯達林同志勉勵紅軍練習最新戰(zhàn)斗法,準備消滅帝國主義者對于蘇聯的武裝干涉”。[12]11月17日,《紅色中華》轉發(fā)馬德里美聯社消息:“在國際報界大會上,蘇聯代表羅森堡提出抗議,反對報紙造謠污蔑蘇聯。”嚴厲抨擊帝國主義的新聞政策。[13]1934年9月,蘇聯作出與之前相反的決定,加入了國聯?!都t色中華》專門刊登了謝然之撰寫的文章《蘇聯為什么加入國際聯盟?》,向革命根據地的工農群眾進行了詳細解釋。該文提出:“自從德日兩國退出國聯之后,國聯幾乎到了‘危機’的階段”“這兩國退出國聯以后,留于國聯中的東西,已經不能起著反蘇聯的國際行動的組織者的作用了”“于是,國際聯盟在歷史的辯證法的發(fā)展中,便逐漸地從反蘇聯的急進者地位而轉變成為法意等國保持歐洲現狀的一個組織了”,“蘇聯加入國聯,無疑,表示著蘇聯的偉大力量與蘇聯的一貫的和平政策的勝利”,絕不是“蘇聯與帝國主義者‘妥協(xié)’了,或者和列強‘聯合一起’了”,而是“他要利用國聯,來保障世界的和平,阻止帝國主義強盜戰(zhàn)爭的爆發(fā),并且揭破一切帝國主義者破壞和平的陰謀”。[14]謝然之的這篇文章,向廣大群眾講清了蘇聯加入國聯的緣由以及蘇聯反帝的堅定立場,有利于民眾厘清這一大國的外交脈絡,進一步增強自身的革命信心。

      另外,在革命語境下,中央蘇區(qū)時期的中國共產黨還將反帝國主義、反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話語體系與武裝保護蘇聯相結合。1934年7月14日,《紅色中華》刊登《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進攻蘇聯》一文。文章首先指出,“蘇聯是世界真正和平的支柱,蘇聯偉大的國防力,足以擊破帝國主義者冒險的進攻”“全世界的無產階級與被壓迫民眾,正在開展反帝國主義的斗爭,武裝保護蘇聯”,繼而號召蘇區(qū)民眾:“我們的任務,在于進行一切戰(zhàn)爭動員工作,開展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及一切帝國主義的斗爭,粉碎五次‘圍剿’與日本帝國主義直接作戰(zhàn),摧毀帝國主義進攻蘇聯的東方陣地,消滅帝國主義?!保?5]不難想到,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國共產黨將爭取蘇聯支持與反帝反國民黨相結合,具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能為自身在中央蘇區(qū)的局部執(zhí)政增加一份大國背書的“底氣”。

      二、社會主義國家的標桿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在很長時間內都被中國共產黨視為“燈塔”。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南方偏遠鄉(xiāng)村建政之時,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已進入收尾階段,即將實現“由一個任憑資本主義國家擺布的軟弱的農業(yè)國家變?yōu)椴皇苁澜缳Y本主義擺布而完全獨立的強盛的工業(yè)國家”[16]的偉大任務。而當時的中央革命根據地,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工業(yè)基礎極為薄弱?;谶@種現實差距,《紅色中華》廣泛報道同時期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其中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等多重領域,在中央蘇區(qū)范圍內樹立起一個蘇維埃建設的范本,建構了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標桿的形象,從而引起工農群眾對社會主義的向往,激起他們參與蘇維埃建設的熱情。

      在政治方面,《紅色中華》勾勒了蘇聯多民族和睦相處的美好畫卷。1933年底,“蘇聯各報根據最近調查結果,稱蘇聯現有一百十九種不同之民族”“有幾種民族人數僅數百,但大小民族絕無不同待遇,都可以享受同樣權利,并且都以同樣的熱情參加社會主義建設”。[17]除此之外,《紅色中華》還大量報道了蘇聯無產階級對紅色政權的熱烈擁護,以突顯蘇聯政治建設之成功。在1932年的“五一”勞動節(jié),“蘇聯無產階級更興奮、更熱烈地舉行偉大的‘五一’示威,在紀念節(jié)的前數日,即在各工廠,企業(yè)內舉行盛大莊嚴的晚會紀念‘五一’!”[18]《蘇聯工農為保護無產階級祖國而奮斗》(1932年6月9日第三版)提到,由于“日本帝國主義繼續(xù)不斷的向蘇聯挑釁,蘇聯的無產階級廣大的農民及一切勞動群眾”奮起抗爭,“航空化學會一千一百萬萬會員及各工廠工人、學校學生,非常熱烈地加入軍事訓練的組織,加緊軍事學習,提高軍事技術,鞏固無產階級的國防”。[19]在十月革命十五周年之際,蘇聯舉行了盛大的紀念活動?!凹o念之熱烈,實際使全體民群興奮,達于極點。全國各地舉行示威,各地方蘇維埃及共產黨各級黨部準備舉行空前之慶祝,天方破曉,莫斯科各街市各馬路滿坑滿谷皆放假之群眾,男女皆持旗幟、標語,紅場周圍,排列步、騎、炮各兵等候前進之號令,鐵甲車、坦克車及其他軍備,舉行異常大規(guī)模之檢閱”[20]。在《紅色中華》的視角下,蘇聯人民尤其是無產階級這一群體,對紅色政權的擁護是極其熱烈的。而這種報道傾向,對于中央蘇區(qū)的工農群眾來說,具有非常明顯的指向性和激勵性。

      在20世紀30年代前期的蘇聯,經濟建設更是高歌猛進,原計劃于1928年到1933年進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一年就已完成?!都t色中華》對此有非常翔實的宣傳介紹,向蘇維埃民眾展現了一個經濟強國形象。1932年1月13日,據《紅色中華》報道,蘇聯的列寧格勒,“最近有很迅速的發(fā)展,人口亦有大大的增加”“已算全世界人口最多的第七城,其中有一百萬為四百所工廠的工人,其出產品占蘇聯工業(yè)出產總額的六分之一”。[21]“蘇聯麥尼篤哥斯克煉鋼廠,是世界上空前的偉大建筑,也是蘇聯五年建設計劃中,一個偉大的成績”,將其“與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煉鋼廠比較,不論德國魯爾的大煉鋼廠,或是法比英三國偉大的冶金廠,儼同高偉的洋樓與小屋之比一樣”。[22]道出資本主義國家與蘇聯的巨大差距,可以向蘇區(qū)民眾展示更為立體的社會主義標桿形象,對工農群眾造成更為強烈的視覺沖擊。

      此外,在文化教育方面,蘇聯的成就也極為顯著。1933年11月14日,《紅色中華》第125期第四版轉引了莫斯科塔斯社11月2日的消息,介紹了蘇聯文教戰(zhàn)線上的成績:“十六年來,蘇聯文化教育造成極大進展,蘇聯創(chuàng)辦了三百五十所機械工程專科大學,可是沙皇政府在二百年中只辦了十六所,俄國革命前只有八百萬兒童進小學,但現在蘇聯入學兒童已達到二千五百六十五人了,同時今年有九百萬兒童享受了夏季的野營生活?!痹谙麥缥拿み\動方面,“在第一五年計劃中,教五千八百萬人懂得了寫讀,一九三三年已經完全消滅文盲”[23]“蘇聯每年出版的刊物、書籍等相較他國發(fā)達,一九三二年莫斯科國家出版局出版書籍達四萬種,銷路達六萬萬冊,依照計劃一九三三年的出版物數量,平均每一蘇聯人民都可得七冊”[24]。

      在科技方面,隨著一五計劃的逐漸完成,蘇聯的科技實現了重大突破,成績斐然。據《蘇聯全國電氣化的大成績》(1932年9月27日第二版)介紹,蘇聯“全國電化事業(yè)已達到驚人的成績,本年蘇聯發(fā)電總量為一百五十萬華脫,而美國今年的發(fā)電總量尚不足八十萬華特”。[25]1932年10月10日,“蘇聯五年計劃中的中心事業(yè),舉世所矚目的特聶泊水電廠”正式落成,“水電廠每年可供給八十一萬匹馬力,三十萬萬啟羅華德小時之電力,新實業(yè)區(qū)域內之全部工業(yè)及交通上用電,以及南烏克蘭之冶金業(yè)所用電力,全仰給于是,實為世界最大水力電工程之一”,而“美國尼加拉瀑布發(fā)電廠,僅能供給四十三萬匹馬力,北美最大之臺尼西河水電站,亦僅供給六十二萬匹馬力”。[26]橫向對比之明顯, 更加突出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條件下技術增長之迅速。在農業(yè)科學化方面,“蘇聯春耕運動的播種有許多地方都是利用飛機來播種”,1933年“用飛機播種的面積比去年又大了四倍,飛機每小時能播五十海克脫(公頃),比電耕機要快十倍”,“除了播種以外, 飛機又參加了消滅害蟲的斗爭”。[27]不難想象,在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蘇區(qū),當廣大群眾了解到蘇聯的農業(yè)現代化已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們對社會主義當然是“心向往之”,蘇聯科技強國的形象呼之欲出。

      當然,更能激起革命根據地廣大民眾對社會主義產生向往的,或許就是蘇聯民眾美好的日常生活,畢竟這涉及到革命獲得感的問題。《紅色中華》對蘇聯的社會建設成就進行了廣泛宣傳,向蘇維埃群眾展示蘇聯民眾的美好生活。關于蘇聯工人的情況,“帝國主義國家失業(yè)工人是一天天增加,而蘇聯已經沒有一個失業(yè)工人,而且還嫌工人缺乏”“在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帝國主義國家工人的工資,平均是一般的減少百分之三二、一,而蘇聯工人的工資是平均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二,有些重工業(yè)部門的工人是增加到百分之三十六到五十”。[28]此外,《社會主義勝利的蘇聯》(1933年10月24日第四版)還介紹了蘇聯農民所享受的優(yōu)質生活:“農民也同工人一樣享?!薄懊總€農民家里不會缺乏一切日常必需品”“從前鄉(xiāng)間的地主,貴族的皇宮,洋房子,多做了農民的休養(yǎng)所,養(yǎng)病所,和工人一樣的,每個農民都好去享?!?。[29]

      《紅色中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中央蘇區(qū)民眾勾勒出了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標桿的強國形象,建構了“未來世界”的美好藍圖,從而激起工農群眾對社會主義的憧憬,促使民眾以火熱的激情投身于蘇維埃運動之中。

      三、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領導者

      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早期的成長離不開蘇聯的幫助和引導,“其思想、行動自然都要受到莫斯科的影響和制約”[30],而這種影響在中央蘇區(qū)時期表現得非常明顯。作為蘇維?!昂砩唷钡摹都t色中華》在對蘇聯的宣傳報道中,難免受到輿論風向的熏陶,自然地將蘇聯形象建構成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領導者,將中央蘇區(qū)革命與蘇聯的領導緊密地聯系起來。

      1932年1月6日,《紅色中華》第4期頭版頭條刊發(fā)了中央蘇區(qū)領導人項英撰寫的文章《一九三一年的總結與一九三二年的開始》。文章指出,“帝國主義武裝進攻蘇聯,壓迫殖民地革命更成為一九三二年的最主要危險,全世界的工人階級的革命斗爭和殖民地的革命運動”必然愈發(fā)激烈,“更加引起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勞動群眾圍繞在蘇聯的周圍,以武裝擁護蘇聯,以國內戰(zhàn)爭來消滅帝國主義戰(zhàn)爭”。[31]蘇聯作為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領導者的形象在項英的這篇長文中表現得非常明顯。1月20日,正值列寧逝世八周年紀念日之際,項英又在《紅色中華》發(fā)文,緬懷列寧的偉大功勛。他首先回顧了列寧的重大貢獻,“列寧創(chuàng)造了十月革命,創(chuàng)造了無產階級祖國——蘇聯,他創(chuàng)造了布爾什維克的共產黨,創(chuàng)造了世界革命的武器——列寧主義”,接下來又講道,“世界革命日益高漲,中國蘇維埃運動,在列寧主義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已建立了第二個蘇維埃共和國。列寧主義是世界革命的唯一武器,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的勞動群眾,正高舉著列寧主義的旗幟,為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勞動群眾的解放而斗爭”。[32]《紅色中華》通過刊發(fā)項英的文章,向中央蘇區(qū)民眾講述了列寧主義的重要性,甚至直接將其定位為“世界革命的唯一武器”,并特別強調中國的蘇維埃運動也是列寧主義領導下的革命產物,這更能增強工農群眾對列寧主義繼而對蘇聯的認同感。

      此外,每逢十月革命紀念日,《紅色中華》還通過刊登專題文章對此進行紀念。1933年10月24日,潘漢年撰寫的《十月革命紀念與社會主義的勝利》一文被《紅色中華》刊發(fā)。該文深刻點明了十月革命的偉大意義,認為十月革命的成功“推動了世界革命,迅速的向前發(fā)展”“同時鼓勵了,世界無產階級及一切勞苦群眾革命斗爭的發(fā)展”“十月革命的勝利,是列寧主義理論的實踐。十月革命的歷史,是給全世界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光榮豐富的教訓與經驗,中國無產階級為著完成將來偉大的歷史任務,應當學習十月革命的理論與實際!”[33]

      在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之際,《紅色中華》登載《馬克斯逝世五十周年紀念》一文,文章提出,馬克思這個“最早喊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人“指示給全人類最后的解放的大道——共產主義社會!”而列寧是馬克思偉大事業(yè)的繼承人,“蘇聯無產階級專政的鞏固和勝利,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偉大成功以及在共產國際的正確領導下的世界革命運動的發(fā)展,正是馬克斯列寧主義的光榮偉大勝利!”同時號召蘇區(qū)人民“為實現共產國際的政綱與中華蘇維埃的全部勝利而奮斗到底!”[34]此時在中共眼中,中國的蘇維埃革命與共產國際的政綱是完全分不開的,而且世界革命運動的快速發(fā)展也與共產國際的正確領導緊密相連。

      在重要革命事件的紀念日到來之際,《紅色中華》通常會刊登專題論文以表紀念,而在這些紀念文章中,蘇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領導者的形象多會出現。在廣州暴動五周年之時,《紅色中華》登載吳亮平的文章《馬克思列寧論武裝暴動》,指出“馬克思列寧在武裝暴動的問題上給了我們以非常豐富的寶貴的教訓”“俄國布爾塞維克黨,把這些寶貴的指示,正確地切實地應用于俄國革命的暴動中而獲得偉大的勝利。我們中國革命者應該更深刻地了解馬克思列寧關于暴動藝術的指示”。吳亮平的言外之意即號召中國蘇維埃政權要認真學習蘇聯的正確革命經驗,以求得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35]在1932年的“二七”紀念日,周恩來在《紅色中華》發(fā)表題為《今年的“二七”紀念與中國工人階級的中心任務》的文章,強調“只有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在世界革命大本營蘇聯領導下一致起來,才能根本消滅帝國主義的世界統(tǒng)治!”“必須聯合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尤其是無產階級的國家——蘇聯才能根本推翻帝國主義強盜及其走狗國民黨的統(tǒng)治”。[36]

      中央蘇區(qū)時期中國共產黨將蘇聯塑造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領導者,其中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革命戰(zhàn)爭語境下,對于并不算強大的蘇維埃政權來說,生存是第一要位的。將中央蘇區(qū)革命視為蘇聯領導下的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提升革命的“合法性”,在群眾中擊破國民黨將中國共產黨視為“共匪”的形象建構,另一方面則可以增強自身革命的“底氣”,為中國革命增強支撐力。

      四、結語

      作為“全蘇人民的喉舌”,《紅色中華》努力建構蘇聯形象。其通過廣泛、連續(xù)、深入的宣傳報道,將蘇聯刻畫為反帝國主義的盟友、社會主義國家的標桿與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領導者,將中國蘇維埃革命與蘇聯緊密聯系起來,為革命根據地的廣大工農群眾展示了積極、立體的蘇聯形象,從而激發(fā)了民眾投身蘇維埃運動的熱情,起到了革命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凝聚人心的關鍵作用,深刻踐行了黨報的歷史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保?7]黨報黨刊與百年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緊密相連,其為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都t色中華》這段獨特的報道歷史,是中共黨報黨刊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從黨的“喉舌”角度探尋中央蘇區(qū)時期中共對蘇聯形象的建構來說意義重大,值得學術界關注和思考。此外,深入研究中共黨報黨刊的百年發(fā)展及其價值,為新時代黨報黨刊的發(fā)展提供歷史的借鑒和參考,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38]

      注釋:

      ①具有代表性的相關研究成果有:郭輝、秦勤:《抗戰(zhàn)時期中共紀念話語中的蘇聯形象》,《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3期;陳金龍:《毛澤東與蘇聯形象建構:以1949—1957年為中心的考察》,《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6年第7期;官瑞雪:《解放戰(zhàn)爭時期〈大公報〉對蘇聯的媒介呈現》,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21年;張小雨:《1930年代〈申報〉視野中的蘇聯形象研究》,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8年;晁寧:《抗戰(zhàn)時期的蘇聯形象——基于《新華日報》的報道分析(1938~1945)》,南京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李新建:《全面抗戰(zhàn)時期中共的蘇聯形象研究——以《新華日報》(1938—1945)為例》,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等等。

      猜你喜歡
      紅色中華蘇維埃帝國主義
      漫畫中的革命
      蘇維埃運動在湖南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fā)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托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國主義寓言
      《紅色中華》與中央蘇區(qū)經濟動員
      財稅月刊(2017年11期)2018-02-12 15:34:27
      帝國主義教唆國民黨軍發(fā)動第四次“圍剿”
      黨史文苑(2016年21期)2016-12-01 10:50:26
      太行山第一個蘇維埃政權
      公民與法治(2016年9期)2016-05-17 04:12:21
      中國錢幣(2015年5期)2015-09-01 01:33:56
      人民廣播事業(yè)的雛形——紅色中華新聞臺
      聲屏世界(2014年11期)2014-02-28 15:18:46
      冀州市| 玛纳斯县| 柏乡县| 定兴县| 沙洋县| 微山县| 西宁市| 剑阁县| 昂仁县| 聂拉木县| 军事| 双桥区| 三门县| 新余市| 出国| 莱芜市| 望谟县| 孙吴县| 嘉峪关市| 于都县| 措勤县| 建德市| 色达县| 乌鲁木齐县| 阿坝县| 岳普湖县| 泗阳县| 临桂县| 广安市| 包头市| 樟树市| 龙山县| 寿光市| 巫山县| 玛多县| 禄劝| 台北市| 南皮县| 竹山县| 南通市| 尚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