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六
泰安市中心醫(yī)院中心實驗室,山東 泰安 271000
乳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許多細胞分子與乳腺癌的發(fā)生和進展相關(guān)[1],但用于診斷和治療乳腺癌效果不佳,需要尋求新的生物標志物。L-型氨基酸轉(zhuǎn)運蛋白1(LAT1)是一種中性氨基酸轉(zhuǎn)運蛋白,是運輸中性氨基酸進入細胞的重要載體[2],LAT1在某些惡性腫瘤細胞中高表達[3]。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質(zhì)所必需,積極增殖的癌細胞比靜態(tài)細胞需要更多的 氨 基 酸[4]。18F-氟 環(huán) 丁 烷 羧 酸(18Ffluorocyclobutane carboxylic acid,18F-FACBC)是一種合成的L-亮氨酸模擬分子,能通過LAT1被癌細胞吸收[5]。本研究旨在探討LAT1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18F-FACBC與LAT1用于小動物正電子斷層掃描儀(micro-PET)示蹤檢測乳腺癌的價值。
總RNA提取Trizol試劑購于ThermoFisher公司;熒光PCR試劑盒購于TaKaRa公司;免疫組化試劑購于博士德生物公司。micro-PET購于美國Sofie Biosciences公司,18F-FACBC購于美國PerkinElmer公司。
選擇惡性MCF-7和非致瘤性MCF-10A細胞株,用添加10%的胎牛血清的RPMI1640液在5%CO2、37℃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液中加入終濃度為50 U/mL青霉素和50μg/mL鏈霉素。
采用Trizol試劑從培養(yǎng)的細胞株提取總RNA。離心收集約5.0×106個培養(yǎng)的乳腺癌細胞,按照Trizol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提取RNA。測定總RNA純度并調(diào)節(jié)其濃度用于熒光定量PCR。引物序列:LAT1上游5'-AGGAGCCTTCCTTTCTCCTG-3'和下游5'-CTGCAAACCCTAAGGCAGAG-3'。內(nèi)參基因β-actin上游5'-AGCGGGAAATCG TGCGTG-3'和下游5'-CAGGGTACATGGTGGTGCC-3'。取500 ng總RNA進行逆轉(zhuǎn)錄,20μL反應(yīng)體系,42℃,45 min生成cDNA。取1μl cDNA液進行熒光定量PCR(20μL反應(yīng)體系):95℃,10 min;35次循環(huán):95℃,30 s;54℃,20 s;72℃,30 s。按2-△△Cq法計算MCF-7和MCF-10A細胞株中LAT1 mRNA表達水平的差異倍數(shù)。每個標本重復(fù)三管檢測3次。
收集培養(yǎng)的兩組乳腺癌細胞,經(jīng)細胞裂解液處理,提取細胞總蛋白,BCA法檢測蛋白濃度。取2 mg蛋白質(zhì)進行SDS-PAGE電泳及免疫印跡分析。使用針對LAT1單克隆抗體(1∶1 000)和針對β肌動蛋白單克隆抗體(1∶1 000),采用酶化學(xué)發(fā)光檢測蛋白相對表達量,蛋白條帶使用Image J軟件分析。
檢測MCF-7和MCF-10A細胞株的氨基酸吸收能力。約2×106個細胞暴露于5μCi18FFACBC,37℃孵育60 min。收集培養(yǎng)的細胞,離心,用冰冷的無血清HBSS培養(yǎng)液漂洗除去上清液中殘留的放射素。用γ放射素自動計數(shù)器測量,計算每2×106個細胞攝取的放射素量。
MCF-7細胞接種于96孔培養(yǎng)板,加入終濃度10 mM的LAT1抑制劑BCH后,作用24 h,以MTT法測定細胞增殖性。
選取泰安市中心醫(yī)院手術(shù)摘取的乳腺癌標本共40例(T1~T4期每期各10例),年齡34~52歲,平均(42.6±7.2)歲?;颊咄鈪⑴c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批準。標本制成石蠟組織切片并免疫組化染色,一抗LAT1單克隆抗體(1∶500稀釋)作用1 h,漂洗后加入HRP標記的二抗,最后加入DAB顯色。染色強度規(guī)定為:++++,非常強;+++,強;++,中等;+,弱。計算陽性腫瘤細胞的百分比(0~100%),兩者之積作為染色強度計分,總的計分范圍為0~400,染色強度≥100被認為是陽性。
建立18F-FACBC-PET檢測乳腺癌動物模型。MCF-7乳腺癌細胞注射到裸鼠乳腺脂肪組織,當腫瘤平均體積達到500 mm3時,裸鼠經(jīng)尾靜脈注射100μL含100μCi18F-FACBC液體,作用1 h后,將小鼠麻醉,固定在micro-PET儀器上。獲得基于CT的衰減掃描數(shù)據(jù),總共獲取30 min的影像,將得到的圖像重建、顯示和分析。荷瘤裸鼠拍攝micro-CT作為對照。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實時熒光定量PCR分析(圖1)顯示,MCF-7細胞株LAT1 mRNA高水平表達,MCF-10A細胞株LAT1 mRNA低水平表達,MCF-7細胞株LAT1 mRNA表達水平為非致瘤性MCF-10A細胞株的4.21倍,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35.570,P<0.001),見表1。
表1 LAT-1基因相對表達(倍數(shù))
圖1 LAT-1基因表達
蛋白質(zhì)電泳轉(zhuǎn)膜后免疫印跡(圖2)顯示,惡性腫瘤細胞MCF-7細胞株表達高水平的LAT1蛋白,而非致瘤MCF-10A細胞株表達水平明顯降低。MCF-7細胞株中LAT1蛋白表達水平是MCF-10A細胞株的(2.62±0.61)倍,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12.450,P<0.001),見表2。
圖2 LAT-1蛋白表達
表2 LAT-1蛋白相對表達(倍數(shù))
惡性乳腺癌細胞株MCF-718F-FACBC細胞攝取率為(36.2±6.4)%,非致瘤MCF-10A細胞株攝取率為(16.4±4.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11.410,P<0.001),見表3。表明乳腺癌細胞通過LAT1對18F-FACBC的攝取率更高。
表3 18F-FACBC細胞攝取率
采用BCH選擇性抑制LAT1,MCF-7細胞培養(yǎng)于含10 mM BCH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24 h,MCF-7細胞存活率(62.4±10.6)%,與未加BCH對照組比較明顯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14.250,P<0.001),見表4。顯示LAT1參與了乳腺癌細胞的增殖。
表4 BCH抑制作用
乳腺腫瘤標本經(jīng)石蠟組織切片免疫組化染色(圖3)后計分,T3+T4期乳腺腫瘤表達高水平LAT1(計分:256±36),而T1+T2期的乳腺腫瘤表達較低水平LAT1(計分:161±23),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9.945,P<0.001),見表5。結(jié)果表明LAT1表達水平與乳腺癌的進展相關(guān)。
表5 乳腺癌臨床分型與LAT-1表達
圖3 乳腺癌組織LAT-1免疫組化染色(×200)
建立乳腺癌裸鼠模型,輸入18F-FACBC液,分別做micro-CT和micro-PET。18F-FACBC micro-PET能精確顯示乳腺腫瘤位置(圖4)。
圖4 荷瘤裸鼠micro-PET示蹤檢測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腫瘤,傳統(tǒng)的乳腺癌手術(shù)治療效果欠佳,早期發(fā)現(xiàn)并進行針對性的靶向治療對患者至關(guān)重要。LAT1在骨肉瘤、腎癌等多種腫瘤中高表達[6],能促進腫瘤細胞攝取氨基酸[7]。LAT1已被證明在某些腫瘤組織中過表達及參與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8]。本研究顯示,LAT1在乳腺癌細胞系MCF-7中高度表達。乳腺癌細胞LAT1活性增強,更易攝取氨基酸。T3和T4期惡性乳腺腫瘤組織LAT1免疫染色評分較高,T1和T2期腫瘤組織評分較低,表明LAT1表達水平與乳腺癌的進展相關(guān)。此外,為了探討LAT1是否參與乳腺癌細胞的增殖,本研究采用選擇性LAT1抑制劑BCH,抑制惡性腫瘤細胞LAT1活性。結(jié)果顯示LAT1抑制劑能抑制乳腺癌細胞的增殖,表明LAT1表達能促進乳腺癌細胞的生長和進展。
18F-FDG-PET被認為是診斷腫瘤有效的臨床影像工具[9],然而很多炎性疾病和某些良性腫瘤也呈現(xiàn)較高的18F-FDG攝取[10],因而限制了18F-FDG-PET的臨床應(yīng)用,所以需尋找新的替代示蹤劑。本研究顯示培養(yǎng)的乳腺腫瘤細胞對18F-FACBC具有高攝取性,乳腺癌裸鼠模型顯示乳腺腫瘤對18F-FACBC具有優(yōu)良的吸收率,因此,18F-FACBC-PET可能是一個潛在的非侵入性診斷乳腺癌的方法。18F-FACBC示蹤劑具有對癌細胞特異性強、半衰期長、制備簡單等優(yōu)點[11],是有潛力的新型PET顯像劑。micro-PET為“活體生化顯像”技術(shù),可以實現(xiàn)對小動物的活體掃描和定量分析[12],它具有空間分辨率高、體積小、造價低等優(yōu)點[13],在疾病診斷、藥物研究等領(lǐng)域有著廣泛的應(yīng)用前景[14]。
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LAT1能促進乳腺癌進展,可能是對乳腺癌診斷和治療的一種潛在生物標志物,18F-FACBC是micro-PET診斷乳腺癌的有效示蹤劑,18F-FACBC-PET可用于精確診斷乳腺癌。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