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宏
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委黨史研究室
在中國民間,過年時都是長輩給晚輩“壓歲錢”,而在我們家,卻是晚輩給長輩“敬老壓歲錢”。
老媽今年92歲,生在農(nóng)村,長在鄉(xiāng)下,一生在土里刨食,含辛茹苦地把我們哥五個撫養(yǎng)成人,吃的苦、受的罪數(shù)不勝數(shù)。去年春節(jié),全家21口人在吃團圓飯時,大哥突然提議:老媽年年除夕給孫輩們“壓歲錢”,咱們哥五個能否給老媽一次“壓歲錢”?“壓歲錢”寓意祈福、祛災,作為兒女,我們誰不盼望老媽平安快樂、健康吉祥呢?所以大哥的這一“臨時提議”立刻贏得了滿屋掌聲。于是老媽收到了1萬元的“壓歲錢”。兒子給媽“壓歲錢”,“壓歲錢”出現(xiàn)“逆流現(xiàn)象”,這一消息不脛而走,成為全村的佳話。
別看老媽上了年歲,思想可一點也不落后,她把“壓歲錢”作為自己晚年的“第一桶金”,開始了“大肆揮霍”。
首先,她拿出5000元,設立“家庭獎勵基金”。五個孫輩評上“三好學生”或“優(yōu)秀班干部”,一人發(fā)500元現(xiàn)金或500元圖書作為獎勵。其次,老媽拿出680元,訂了《中國老年報》《遼寧老年》《農(nóng)民日報》等報刊,辦起了“家庭圖書閱覽室”,在自己增見識擴眼界的同時,還免費給鄉(xiāng)親們提供了精神食糧和生產(chǎn)技術。再次,老媽拿出1000元,為村里的老年秧歌隊購置了團扇、鑼鼓、嗩吶,全面“武裝”了行將“歇業(yè)”的老年秧歌隊,為村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農(nóng)閑時節(jié),村里的鑼鼓又敲了起來,鄉(xiāng)親們又扭起了歡快的秧歌。村小學的操場地勢低洼,一到雨季就成了泥塘,孩子們無法做課間操。細心的老媽早就注意到了這件事,她拿出1400元雇車拉土,墊平了村小學的操場,感動得師生派代表登門向老媽致謝。和老媽住在同一條街上的劉姨自老公病逝后,拉扯著兩個孩子生活,日子過得挺緊張。老媽花幾百元給劉姨家買了兩頭豬崽。劉姨和我們家非親非故,我們對老媽的做法有些不解。老媽解釋說:“你劉姨是咱村的特困戶,兩個孩子又都在讀書,日子過得很苦,給她送去兩頭豬崽,養(yǎng)到上秋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可以緩解一下家里的困難。現(xiàn)在中央不是號召‘鄉(xiāng)村振興’嗎?我這也是響應國家的號召呢!”一席話說得大家開懷大笑,同時敬佩老媽有膽識、有愛心、有魄力、有思想。一個92歲的農(nóng)村老太太,能夠想到“鄉(xiāng)村振興”,這真讓我們自愧不如且無比自豪。接著,老媽又買了十幾個評書機,送給了村里85歲以上的老年人??吹嚼先藗兠刻齑еu書機,聽得津津有味,我們打心眼兒里佩服老媽:人老心細,絕對是一位“暖婆”。
萬元“壓歲錢”就這樣在一年當中被老媽“揮霍”了。令我們沒有想到的是,這1萬元在老媽的手中竟魔術般地起了“化學反應”,收到了幾何倍數(shù)的社會效應。鄉(xiāng)親們逢人說項,齊夸老媽是一個有責任心、有愛心、與時俱進的時代“暖婆”。
老媽的揮霍“壓歲錢”之舉,讓我們哥五個內心深受觸動。今年春節(jié),我們哥五個不但照常給老媽發(fā)“壓歲錢”,而且數(shù)額增加了20%。已是一家公司小老板的老媽長孫也參與其中,給奶奶發(fā)了一個大大的紅包,向這位高齡“暖婆”致敬。受老媽的影響,我們整個家族都開始重新規(guī)劃各自小家中的“壓歲錢”,想方設法讓“壓歲錢”花得更有意義。老媽,在整個家族中,掀起了一場喜人的“壓歲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