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鋒
是年,鈞州地面先是夏澇,十月初,忽又落下一場大雪,河山素裹,木石肅立。夏澇不奇,十月飛雪于此間實屬罕見。眾皆忐忑,議論紛紛。
或言,此雪莫非與劉生有關(guān)?
尋至河邊,果見劉生玉立雪中,正大聲誦讀《孝經(jīng)》,而積雪已沒其膝。
原來,劉母在河邊漿洗衣物,不慎失足落水。家徒四壁,身無余財,劉生無力為亡母收殮,不禁悲從中來,潸然淚下,只好大聲誦讀《孝經(jīng)》,為慈母超度亡魂。
上天竟紛紛揚(yáng)揚(yáng)落下一場大雪來,將劉母尸身素裹,蓋了個嚴(yán)嚴(yán)實實。莫非,劉生感動了上蒼?眾人覺得此事蹊蹺,遂緊急商討,由村里一大戶出面,為劉母置辦棺槨,入土為安。
只是,大戶開出條件,劉生須為他家做牧童放羊三載,但允他遍覽家中藏書。
劉生愛書,盡人皆知。當(dāng)年,劉生抓周,單單抓起了書。劉父想起一游鄉(xiāng)瞎子的話來,憂思萬千。瞎子對劉父說,汝子雖聰慧,心恒亦志堅,而命途多舛,幸耶悲耶?劉父乃一小吏,清廉如水,不意得罪上司,屢遭排擠,憤而歸隱山林,不久竟郁郁而終。
寡母謹(jǐn)記劉父遺愿,定要劉生好好讀書。自己為人漿洗衣物,守幾畝薄田,與劉生相依為命。寡母又頗識得幾個字,遂在家中教他識文斷字。漸至大了,教得吃力,方送進(jìn)私塾。劉生喜讀,如魚得水,手不釋卷,每晚必至夜深人靜。
有時,皓月如玉,流瀉一地銀白,劉生攜書立于院中,默默捧讀。
未料,寡母又喪,劉生成了孤兒。
大戶家藏書頗豐。劉生白天放羊,晚上摟著羊睡,不忘讀書,三年期滿,藏書遍覽。臨別,大戶送他銀兩若干,囑他重入私塾攻讀,又私攜手曰:“知汝乃好書之人,吾以三年期為限,欲磨礪汝,而汝不改堅志,感佩至極,日后必有大成。”
劉生重入私塾,愈加勤奮。
他愛誦讀,晨起薄霧之中,河邊山腳之下,皆可見劉生高聲誦讀的身影。人言,劉生讀書時,每至佳處,河里的魚會停止游動,水邊的羊忘了吃草,樹間的雀斂聲屏息,山上的兔側(cè)耳靜臥于草叢之中……
日久年深,劉生終成遠(yuǎn)近聞名的大儒。
他沒有入仕,而是開館授徒,執(zhí)教為業(yè)。因館舍在鈞州城西南三峰山之陽,遂名曰三峰書院。附近孩童,無論窮富,皆可入館就學(xué)。富者捐資助學(xué),貧者不取分文,且供應(yīng)一日兩餐。劉生聲名日隆,入書院者眾。
一日,劉生牽毛驢為書院馱書,翻越三峰山之時,遇一伙外地流竄來的土匪,寧愿將毛驢及薄銀奉上,自己掮書而回,一時傳為佳話。
后來,土匪聽說被劫的居然是當(dāng)?shù)氐拇笕鍎⑸?,連夜下山在書院門口再三跪拜,將毛驢與銀兩悉數(shù)歸還。
是夜,原本想盤踞于此的土匪散伙而去,不知所終。
劉生愛書,亦愛藏書。晚年,劉生傾力在當(dāng)?shù)亟ㄆ鹨蛔貢鴺?,遍搜奇書異志,藏書達(dá)十萬冊之巨。彌留之際,劉生將藏書樓捐贈予周邊子弟,任其閱讀。
只給開悟遲緩的兒子留下一句話,說自己一輩子喜愛讀書,要是兒子不忘孝道,守孝三年間,只需一早一晚拿書到他墳前高聲誦讀即可。
已成飽學(xué)之士的劉兒后來徹悟,父親用心良苦,臨終之際仍以獨特的方式在教導(dǎo)自己讀書。
這一天,恰逢劉生忌日,天降一場瑞雪。劉兒立于雪中,抬眼望去,藏書樓巍然肅立,飛雪之下,愈見其身姿挺拔,玉樹風(fēng)骨。樓體銀裝素裹,如披孝衣。
而雪花紛紛揚(yáng)揚(yáng),漫天揮灑,似無數(shù)舞動的文字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