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薛平貴和王寶釧故事中的一折。
丞相王允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和二女兒嫁給了當官的,三女兒寶釧不顧父親反對,看中了乞丐薛平貴,搬出相府,跟所愛的人住到了寒窯。后來薛平貴當兵去了,王寶釧就在寒窯等他回來。
這出戲先出場的是陳氏老夫人。她想念三女兒,就派家院(男仆)去寒窯看看寶釧過得怎樣。
家院回來稟告:“三姑娘在窯中身染重病?!?/p>
這可把老太太急壞了,家院勸道:“何不帶銀米衣裳去探望三姑娘?”
老夫人便讓家院速速備車。車夫來了,拿了兩面畫著車輪的旗。老太太往兩面旗中間一站,就算上車了。在臺上繞了一圈兒,家院說:“寒窯已到。”
老夫人吩咐:“前去叫門。”
王寶釧以為是鄰居來慰問,沒想到是母親來了,母女抱頭痛哭。
寶釧要行大禮,母親攔阻:“你病得不輕,就不要拜了?!?/p>
寶釧還是強撐著跪了下去。老夫人攙起女兒,寶釧問:“母親來到寒窯做甚?”
老夫人說:“家院告訴我,說我兒病重?!?/p>
寶釧說:“魏虎從寒窯經(jīng)過,說我丈夫命喪西涼,不知真假。爹爹又差人前來勸我改嫁。兒聞此言,因此病重。今日母親到此,兒的病已好了一半了?!?/p>
老夫人說:“為娘要進窯看看我兒是如何度日的?!?/p>
寶釧忙道:“寒窯窄小,不看也罷?!?/p>
但老夫人堅持要看。老夫人打量著破敗的窯內(nèi),傷感地唱道:“雕梁畫閣兒不住,寒窯怎存我兒身?”
寶釧端來盛在瓦罐里的稀粥:“母親請用?!?/p>
老夫人又唱:“山珍海味兒不用,罐內(nèi)稀飯照人形!”
老夫人決心要勸女兒回家,可是王寶釧也很堅決:“兒與爹爹三擊掌,餓死寒窯不進相府門。”跟小孩子“拉鉤”一樣,“三擊掌”也有發(fā)誓的作用。
娘兒倆就坐下敘家常。王寶釧有一大段回憶往事的唱詞,提到了父親反對她嫁給薛平貴的經(jīng)過:“夫妻二人相府進,老爹爹一見怒氣升。前門趕出薛平貴,后門趕出女兒身。夫妻二人無投奔,破瓦寒窯把身存。渠江河內(nèi)妖魔顯,紅鬃烈馬亂傷人。平貴擒了紅鬃馬,唐王駕前去討封?!?/p>
原來,河里出了一匹紅色鬃毛的妖馬,四處傷人,皇帝懸賞捉拿,最后論功行賞,封了擒妖的薛平貴“后軍都督”的官職??赏踉什辉钙蜇こ錾淼难ζ劫F跟他女兒在一起,就對皇帝說,西涼國造反,讓薛平貴當個先行官吧。薛平貴只得告別妻子去打仗。
所以王寶釧對母親唱道:“倘若老娘身亡故,兒是披麻戴孝人。倘若爹爹身亡故,女兒不去哭半聲。非是女兒不孝順,他把兒夫不當人?!?/p>
老夫人吩咐家院:“將銀米衣裳,交與你三姑娘。”
寶釧拒絕:“相府之物,一概不要?!?/p>
老夫人說:“你不收下,豈不辜負為娘一片好心?”
寶釧便收下東西:“多謝母親?!?/p>
老夫人對家院說:“你暫且回去,老身在此陪你三姑娘一宵,明日回府。”
寶釧忙道:“寒窯如此骯臟,母親焉能住得?”
老夫人問:“我兒住得,為娘就住不得嗎?”
母親不回相府,這便如何是好?寶釧非常為難。想了想,她念道:“啊,母親,女兒情愿回轉(zhuǎn)相府?!?/p>
一聽這話,老夫人高興壞了。寶釧開了窯門,讓母親和家院出去。然后,她把窯門關上了。在戲臺上,是用一把椅子代替窯門的。
老夫人大驚:“兒啊,為何將窯門緊閉?”
“哎呀,母親哪!”寶釧說,“兒與爹爹三擊掌,我就是餓死在寒窯……也是不回去的了!”
老夫人哭道:“狠心的兒,不把娘來送!”
寶釧跪下道:“兒跪寒窯送娘親?!?/p>
“娘哭兒來天地震。”
“兒哭娘來淚成冰?!?/p>
“我那狠心的王三姐!”
“我那疼兒的老娘親……”
母女倆在窯里窯外哭成淚人。
最后,老夫人只得拭淚回府。
這出戲的場面挺悲的,但人物卻是喜劇的結(jié)局——薛平貴帶兵回來粉碎了王允篡位的政變,自己做了皇帝,還殺了一直要害他的魏虎。不過,看在妻子的面上,他饒恕了王允。
周銳說戲
據(jù)說有個剛出科(在科班學戲期滿)的少年,在這出戲里演家院一角,臨上場想不起該戴什么樣的胡子了。有人就朝“紅扎”指了指。少年忘記了家院該戴白胡子,紅胡子是孟良、竇爾敦之類的勇猛大漢戴的。結(jié)果,少年一出場就遭到觀眾的哄笑。捉弄人自然不對,可少年學藝不精,這次捉弄也算是給他些教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