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慧
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通過充分挖掘教材內容,采取適合小學生認知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可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fā)其思維,發(fā)揮小學語文的人文性,熏陶學生情操,塑造其人文精神。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性;途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比較呆板、機械,總是采用“填鴨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教材知識,卻固化了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無法靈活應用掌握的教材知識,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也無法為社會的發(fā)展提供能力和素質較高的人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較差。鑒于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摒棄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并要用高效課堂的理念來武裝自身,創(chuàng)新高效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從而不斷促進高效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構建。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增強實踐性的意義
(1)提高學生的理解力有利于理解課堂知識
實施語文學科教學活動時,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便是促使學生依據自己對文字的理解,來綜合把握文章的詞句、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基調,形成具有個性化的認知體驗。對閱讀理解能力進行培養(yǎng)可作為學科教學的重點任務,在具體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需持續(xù)提升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促使學生盡量對學習內容進行牢固的掌握,從而能夠準確理解學習的內容??梢?,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解能力可作為參與學習活動的必要前提。
(2)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作者主要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因此引導學生有效開展閱讀活動,不但是為學生提供理解作者情感的渠道,同時也可促使學生總結出自我表達的方法。小學生在理解和表達方面的能力還未達到成熟水平,若想提升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知,便需在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的同時,輔助學生掌握必要的表達技巧,同步提升表達的能力,達到閱讀教學的實踐性目的。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增強實踐性的策略
(1)引導探究學習,激發(fā)個性思維
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由淺入深進行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其具備語文的應用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審美能力,從而為其終身的個性發(fā)展奠定扎實基礎。在素質教育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提升其語文素養(yǎng)成為著眼點,探究性學習并不是簡單識記知識,而是引發(fā)學生主動進入整個探索知識的過程之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則成為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而教師則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的開放式情境以及提供有效途徑,使得學生圍繞某一主題發(fā)揮自我能動性,主動搜索、處理、整合信息,利用已有知識不斷創(chuàng)新信息。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在符合自身特點以及發(fā)展水平的探索活動之中情緒高漲,興趣盎然,利用所學知識認識新知以及提高創(chuàng)新知識的效率。
(2)挖掘素材進行德育,發(fā)揮閱讀價值
在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收錄了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這些文章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導的重要素材,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之時,需要利用這些意蘊深遠的文章對學生進行深刻的教導,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并充分發(fā)揮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素材進行德育滲透,以此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并能夠健全學生的人格,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修養(yǎng)。
(3)組織課堂實踐活動,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教師在規(guī)劃具體的閱讀教學活動時,需先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部分進行明確,積極組織學生開展閱讀實踐活動,從而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閱讀實踐意識。在學生能夠自主調動相關資源開展閱讀活動時,便可結合閱讀內容進行更為準確地表達。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作為交流能力形成的基礎,因此教師需明確學生的具體培養(yǎng)目標,為學生形成綜合性的學科技能奠定基礎。因此教師需先在表達和閱讀技能之間形成清晰的認識。學生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是參與實踐活動的基礎,這樣學生便可在實踐中充分發(fā)揮個人的能力,有效應用儲備的學科知識對文章進行理解。此后學生還可結合實踐體驗對文本進行再認知,形成積極的情感觀念,實現(xiàn)個人階段性能力的鍛煉和提高。教師需為學生設計更為有效的課堂實踐活動,為學生搭建鍛煉閱讀能力的平臺,讓學生得以在實踐中充分發(fā)展自身的學科技能,最終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優(yōu)化提升。
(4)依托媒體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激發(fā)閱讀情趣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高速發(fā)展與不斷普及,利用多媒體進行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營造課堂氛圍,幫助學生獲得高效的情感體驗的有效手段。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之時,需要意識到利用媒體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的重要性,并要利用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呈現(xiàn)教材知識,以此可以激發(fā)學生進行閱讀的情趣,讓學生保持著持續(xù)不斷的閱讀動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能夠對學生旁征博引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依托媒體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以此可以讓多媒體有效服務于語文閱讀教學,從而不斷促進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進程。
(5)課下開拓活動,激發(fā)學生主體性
課堂中的閱讀教學受時間所限,教師還無法充分為學生教授更多的知識,拓展更廣泛的思路,因此課下的活動開展是彌補與延伸,以課堂教學內容為立足點,夯實學生的認知理解,同時借助各種活動拓展學生閱讀的興趣與視野?;谡n堂教學中的文本、詩歌或者小練筆,課外以課本劇創(chuàng)編表演比賽、詩歌朗誦比賽以及征文活動作為有效載體,與課堂內容緊密結合,組織學生參與到各種活動之中,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他們獨特的理解以及情感體驗。
結束語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并不是局限在課堂之中,而是以學校、社會生活為大課堂,不斷地讓學生開闊視野,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相互促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得語文閱讀教學真正有效且高效。
參考文獻
[1]劉雄麗.新課程下小學閱讀教學的幾點感悟[J].文學教育(下),2.19(12):104.
[2]張寶成.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華夏教師,2019(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