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霞 韋小蓮 洪生標 張佳霞 張鍇濱 陳森鵬 修 敏
(汕頭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廣東汕頭 515041)
蝴蝶蘭是蘭科蝴蝶蘭屬植物,因花朵形狀與蝴蝶相似而得名,有著“洋蘭王后”的美稱。蝴蝶蘭起源于亞洲,自然分布在緬甸、印度洋、馬來半島、南大洋島嶼、菲律賓和我國臺灣南部、海南、云南等地。蝴蝶蘭是一種高潔、優(yōu)雅、色彩多樣的花卉,且花期較長,是我國優(yōu)秀的室內觀賞花卉和園林造景用花。大花型紅色蝴蝶蘭花色艷麗喜慶,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田旭平等[1]研究表明,在高密度種植條件下,鳳仙花通過增加一級分枝數來增加花朵數;在低密度條件下,鳳仙花通過增加冠幅來獲得更多花朵。馬偉寶等[2]研究表明,銀柴胡千粒重越大,單株種子產量越高。 在農作物中,玉米[3-4]、燕麥[5]、大豆[6-7]、水稻[8-10]、小麥[11-12]的產量、品質或元素含量等均與其農藝性狀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已有研究對蝴蝶蘭的重要性狀進行相關性分析,如何荊洲等[13]研究大、中、小型花的15個蝴蝶蘭品種,認為中萼片長影響蝴蝶蘭花徑大小。花朵數量是評價蝴蝶蘭成花品質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選育種需要考慮的重點因素。開展大花型紅色蝴蝶蘭花朵數與其他性狀的相關性分析,對大花型紅色蝴蝶蘭選育種具有重要意義。
試驗在汕頭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蝴蝶蘭標準化示范區(qū)標準化栽培大棚中進行,25個供試品系均為規(guī)格為11 cm×12 cm×8 cm種植塑料杯種植的開花株。大花型紅色蝴蝶蘭指依據廣東省農業(yè)地方標準 《蝴蝶蘭盆花質量》(DB44/T 347—2006)選擇的花橫徑>9.5 cm的紅色系蝴蝶蘭品系。
于品種盛花期(花朵開放50%以上)觀察并記錄性狀數據,包括花朵數(Y)、葉長(X1)、葉寬(X2)、葉片厚(X3)、葉片數(X4)、株幅(X5)、花梗長度(X6)、花梗高(X7)、花序長(X8)、花序梗直徑(X9)、花橫徑(X10)、花縱徑(X11)、花朵間距(X12)、大花瓣橫徑(X13)、大花瓣縱徑(X14)、萼片長(X15)、萼片寬(X16)、唇瓣寬(X17)、唇瓣長(X18),性狀觀測參考農業(yè)部行業(yè)標準《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試指南蝴蝶蘭》(NY/T 2230—2012),各品種隨機選取 16株測定,取測定結果的平均值。
利用SPSS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相關分析與通徑分析[14-15],計算相關系數、直接通徑系數、間接通徑系數和剩余因子等參數。
以蝴蝶蘭花朵數為因變量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結果表明,在S-W測驗下,花朵數的統計量為0.955,P=0.325>0.05;在K-S檢驗下,花朵數的統計量為0.131,P=0.200>0.05。由此可知,花朵數分布接近正態(tài)分布。
從表1可以看出,花朵數和花序長極顯著正相關,而花序長、花朵間距都與株幅顯著正相關。由此可知,株幅與花朵數間接正相關?,F實中有品種不符合,有待以后進一步深入研究。
表1 蝴蝶蘭19個性狀的相關性
表1 (續(xù))
隨著自變量被逐步引入回歸方程,回歸方程的相關系數(R)和決策系數(R2)逐步增大,說明引入的自變量對花朵數的作用在增加。花朵數與各因子的線性回歸方程:
式中,Y為花朵數,X8為花序長,X12為花朵間距,X7為花梗高,X6為花梗長度。
從顯著性檢驗結果來看,花序長、花朵間距、花梗高、花梗長度的顯著性均小于0.05,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應留在方程中。
回歸分析可知,相關系數(R)和決策系數(R2)分別為 0.937、0.879,剩余因子,該值較大,說明花朵數并非只由所研究的性狀決定,其他決定花朵數的因子有待進一步挖掘分析。
由表 1 可知,花序長(X8)、花朵間距(X12)、花梗高(X7)、花梗長度(X6)與花朵數(Y)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776、0.293、0.057、0.220。 計算可知,花序長、花朵間距、花梗高、花梗長度直接通徑系數分別為1.318、-0.618、-0.639、0.457。相關計算結果詳見表2。
表2 花朵數與相關因子的簡單相關系數分解
從表2可以看出,花序長對花朵數的直接通徑系數(直接作用)最大,為1.318;花朵間距對花朵數的間接通徑系數合計最大,為0.902,而直接通徑系數為-0.618。
宮子惠等[16]研究表明,蝴蝶蘭金公主葉片厚度與花朵數、花瓣厚度顯著相關,可利用葉片厚度預判其未來的開花品質。李 奧等[17]研究發(fā)現,V3蝴蝶蘭前3片成熟葉片越長,可預期未來花朵數較多、花直徑較大。李 奧等[18]還發(fā)現,朵麗蝶蘭第1~3片葉片越長,開花后植株不僅花朵數較多、花朵直徑較大,而且其花瓣厚度較大、花梗直徑較粗,這與蝴蝶蘭第3片葉一般為動能葉有關。
本研究相關性分析表明,花朵數與花序長極顯著正相關。由回歸方程可知,花朵數主要受花序長、花間距、花梗高、花梗長度的影響,而花序長和花朵間距極顯著相關,且株幅與花序長和花朵間距都顯著正相關,所以可以通過株幅來間接影響植株花朵數。營養(yǎng)生長量是影響植株是否具有開花能力的重要因素[19],育種目標是選育出花朵數多、花序長的紅色大花,兼顧葉形短圓,便于密植,所以應根據株幅的間接相關性來選擇。但是,由于蝴蝶蘭生長還受到溫度[20]、營養(yǎng)、光照等其他因素[21]的影響,準確率無法得到保障,且蝴蝶蘭品種繁多,本試驗選擇的樣本不多,僅作為參考借鑒。由此可知,株幅可以作為推測花朵品質的參考因素。
受權衡關系的影響,資源總量分配給植物不同特征的資源量有限。當某一特征獲得收益時,必定會以另一特征相應減少收益為代價[17,22],所以可以通過選育長花序、花朵間距小來增加花朵數量,以使選育出的品種開花品質更優(yōu)。然而,花朵數多的蝴蝶蘭,花徑一般較小,所以想選出花朵數多的大花蝴蝶蘭,考慮到花徑大小,且現實多為間距大的花序易拉伸而出現多花,應選擇適當長的花序、適當小的花朵間距。若無法觀察到花序,則可通過株幅簡單篩選,避免花徑過小、間距過大或葉片過于碩大等影響盆花整體品質。
蝴蝶蘭遺傳基礎復雜,本試驗所用材料均為蝴蝶蘭屬植物與五唇蘭屬植物雜交后代,僅以大花型紅色蝴蝶蘭來探索規(guī)律,而大花型紅色蝴蝶蘭品種較多,僅本試驗的品種難以定論,僅總結為選取長花序與間距適當小來增加花朵數,以選育優(yōu)質盆花。
花朵數和花序長極顯著正相關,花序長、花朵間距都與株幅顯著正相關。花序長對花朵數的直接通徑系數最大,為1.318,達到顯著水平(t=0.05)。各數量性狀對花朵數的多元回歸方程分別為:Y=6.709+0.314X8-0.793X12-0.125X7+0.075X6(Y 為花朵數,X8為花序長,X12為花朵間距,X7為花梗高,X6為花梗長度)。由此可知,花序長是直接影響花朵數的主要因素,而花朵間距是間接影響花朵數的主要因素。綜合相關分析和通徑分析的結果,為選育花朵數多的品種,可選擇長花序、適當小的花朵間距,且株幅可為簡單快速篩選提供參考。本研究結果僅為大花型紅色蝴蝶蘭的選育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