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陽
摘要:任務單是教師設計的幫助學生在課前明確自主學習內容、目標和方法,并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以表單為呈現(xiàn)方式的學習路徑文件包。使用任務單,能讓學生根據(jù)個人需要有一個自定進度的學習,即讓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步驟學習,取得自主學習實效。簡化設計任務單的步驟,分別設計預習型任務單、第1課時任務單、第2-3課時任務單、大任務學習單,讓任務單走進“尋常百姓家”。
關鍵詞:任務單;公開課;自主學習;簡化
一、用了任務單的一節(jié)習作課,讓人驚艷
2021年末,聽了一節(jié)五年級《漫畫老師》習作課。課上,教師出示了如下任務單內容:
任務1:大聲朗讀例1、例2中的片段,以兩個例子描寫人物的亮點。
【例1】 楊老師的眼睛像機關槍。上課時,這“機關槍”就在不停掃射,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連根頭發(fā)絲都能看見。真是百發(fā)百中,見誰殺誰。誰都不敢跟她對視,否則立馬“魂飛魄散”。更不能在她的課上開小差,不然,那帶火的眼神立馬朝你射擊,瞬間就能把你送走。
(1)外貌描寫單寫眼睛,這是本事。
(2)夸張手法,寫出了楊老師的“眼神犀利”。
【例2】 第一次見到數(shù)學老師,我就被他逆天的大長腿給驚到了!這哪是腿呀,分明是兩根“金箍棒”!遠遠看到他,他就像一座山聳立在大地上。走到他面前,我?guī)缀跏蔷攀妊鐾?,才能看到他的臉。一年下來,脖子就快骨折了?/p>
(1)外貌描寫單寫身高,這是本事。
(2)夸張手法,寫出了數(shù)學老師的“個子高”。
任務2:寫片段(8分鐘完成)。
先寫出一個老師的外貌特點,然后用夸張手法把老師的這個外貌特點寫具體。
任務3:大聲朗讀例3、例4中的片段,以主兩個例子描寫人物的亮點。
【例3】 我沒有認真做廣播操,想著排在后排偷個懶也沒那么容易被發(fā)現(xiàn)。不經(jīng)意間抬頭,楊老師正直勾勾地看著我,眼睛里冒著一團熊熊烈火。我整個人都在發(fā)燙,仿佛下一秒就能被融化!我腸子都悔青了,為什么要偷懶?我趕緊認真踢腿,認真彎腰,楊老師的眼神還是沒離開我,一直在朝我“射箭”。短短幾分鐘,我已經(jīng)被射得體無完膚。
故事+夸張,寫出了楊老師眼神“犀利”的特點。
【例4】 下課鈴響了?!拔以僦v一分鐘!”施老師大吼一聲,眼睛瞪得大大的。那些蠢蠢欲動的小兵們立即像被點了穴,不能動彈。施老師扯著嗓子,提高音量,好似一頭獅子在吼叫。我的耳朵漸漸感到刺痛,受不了了,耳朵就快炸了!一個轉身,他撲向黑板,在黑板前張牙舞爪地畫著我看不懂的“鬼符”。施老師果然是傳說中的“獅老師”。
故事+夸張,寫出來了施老師“獅老師”的特點。
任務4:寫片段(8分鐘完成)。
先寫出老師的一個個性特點,然后用夸張手法寫一個故事,凸顯老師的這一個性特點。
(1)寫外貌單寫一個特點是本事。
(2)夸張手法能寫出一個人的特點。
(3)用“故事+夸張”寫好一個故事。
執(zhí)教教師是怎么使用這個任務單的?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大致分了十步:
第一步:課始,直接請學生讀任務1中的例1,時間2分鐘。要求是“時間不到,讀書不?!薄>瓦@么簡單,與眾多公開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游戲導入等完全不一樣。學生讀完一遍例子就伸出一根手指。學生讀片段,教師在干什么?教師手里拿著印章,一字不說地行走于學生中間,彎下腰傾聽。學生讀得過關,就給他(她)蓋個表揚章;一路走,一路聽,一路蓋章。2分鐘時間到,80%以上的學生大聲地把例1讀了5遍,其他學生讀完4遍。教師立即從不同角度給予評價,尤其表揚兩個讀得好的學生。之后,師生合作讀例1。教師對例1中的句子做了劃分,部分畫線。教師讀非畫線部分,學生讀畫線部分。師生合作讀完2遍,教師向學生強調“外貌描寫單寫眼睛,這是本事”“夸張手法,寫出了楊老師的‘眼神犀利’”是這個片段的核心。這一步的操作有個亮點——這兩句話不是以教學中慣用的教師提問、個別學生回答再出示的方式呈現(xiàn)的,而是以任務單“直接告訴”的方式呈現(xiàn),直接讓學生讀。讀的過程中,學生就把握了例1的核心要義。聯(lián)系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對這個環(huán)節(jié)做了些思考。竊以為,一些公開課中,如果教師不做假,類似的話語學生很難說出來。既然學生一下子說不出來,那何不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一讀就懂,一聽就明白,也是很好的專業(yè)化教學呀!
第二步:讀任務1中的例2,跟前面一樣,學生先讀2分鐘。教師傾聽、蓋章、表揚。師生合作讀,之后教師強調“外貌描寫單寫身高,這是本事”“夸張手法,寫出了數(shù)學老師的‘個子高’”。例1、例2提供的兩個片段,兩次提到了“本事”。細細閱讀教師提供給學生的片段示例,寫作水平很高,用“本事”來形容,不過分。不是夸張,就是事實。讓學生大聲多遍朗讀,學生讀得明明白白。接下來就是訓練,要借助訓練讓每個學生也有這種本事。只有有了這本事,學生樂意完成習作才有可能。另外,例1、例2兩次提到夸張,說明要想寫好“漫畫老師”,夸張一定要會,文中一定要有,否則何談“漫畫老師”?而抓住“夸張”來訓練本次習作,也是習作教學專業(yè)化的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夸張”不難,難的是把夸張訓練到位。接下來,教師直接進入任務2的教學。從任務1至任務2,中間沒有過渡語,就是告訴學生拿出任務單,提起筆,一心一意寫片段,時間8分鐘。要求埋頭寫8分鐘,鈴聲不響,習作不停。學生在任務單的表格里寫片段,教師在干什么?巡視看學生寫,沒有說話,沒有告訴學生怎么寫。鈴聲響,學生放下筆。教師立即找了兩位學生到前面讀自己寫的片段。學生讀完,再讓他們帶著全班學生讀自己寫的最精彩的夸張部分。全體學生大聲跟讀,讀的過程中就會思考自己寫的片段有沒有合理運用夸張的手段,思考自己寫的片段還存在什么樣的問題。部分沒寫完的學生,這會兒也知道接下來該怎么寫了。教師在這里沒有過多的評價,因為大家都聽得到精彩。
第三步:閱讀任務3例3、例4中的片段,方法同前面讀例1、例2。讀熟了例3,學生讀一句話的點撥“故事+夸張,寫出了楊老師眼神‘犀利’的特點”;讀熟了例4,學生讀一句話的點撥“故事+夸張,寫出了施老師‘獅老師’的特點”。
第四步:完成任務4,要求學生一心一意寫故事,時間8分鐘。時間到,學生停下筆。教師讓兩位學生讀讀自己寫的故事。下課鈴聲響前,課堂小結,就是讓學生大聲讀三句話“寫外貌單寫一個特點是本事”“夸張手法能寫出一個人的特點”“用‘故事+夸張’寫好一個故事”。
整個教學,行如流水,非常高效。學生所寫,100%做到了“有夸張”“有故事”。二三十年來,我聽過不少作文課,這般形式的常態(tài)作文課,還真是第一次聽到。對我來說,沖擊力很大,甚至可以用“驚艷”來形容?!绑@艷”在哪里?這樣的課,任務明確、步驟清晰、簡潔高效、形式靈活,還具有支架作用,幾乎可以拿來就用。
聽完這堂課,“任務單”這個詞一直縈繞于我耳際。以前,在閱讀公開課中經(jīng)常見到學習任務單。現(xiàn)在,習作課也用任務單的方式開展教學了,效果還挺明顯。
二、任務單,想說愛你并不容易
我觀察過近五年的小學語文公開課、常態(tài)課,發(fā)現(xiàn)公開課上,尤其是中高年級的公開課上使用任務單較多,但在常態(tài)課上,基本見不到教師使用任務單。
關于任務單,我最早是從翻轉課堂中知道的。翻轉課堂可以說是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班級集體教學的傳統(tǒng)教學流程做了顛覆性變革,是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最終實現(xiàn)學習成績提升的教學大智慧型理論。前幾年,翻轉課堂在我國挺熱門的,現(xiàn)在卻不見了蹤影,為什么呢?主要是因為其中的主要抓手——任務單,教師設計不好,更用不好。
任務單是教師設計的幫助學生在課前明確自主學習的內容、目標和方法,并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以表單為呈現(xiàn)方式的學習路徑文件包。使用任務單的好處是,能讓學生根據(jù)個人需要有一個自定進度的學習,即讓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步驟學習,取得自主學習實效。有了任務單,教師能夠有效組織翻轉課堂,提高教學質量,變革教學方式。而任務單一般會包含學習指南、學習任務、問題設計、建構性學習資源、學習測試、學習檔案和學習反思等數(shù)項內容。對于一門門學科來說,這是非常繁雜、極為專業(yè)、耗時較多的大工程。插個“花絮”——有位教師要參加賽課,賽前反復試上。該教師所在的學校有12個平行班級,每班拆成2個班。該教師上了24遍,24遍的任務單,單單有調整。該教師最終在比賽中拿到了大獎,評委大加贊賞任務單設計得好。當然好!24遍的錘煉呀!如果整冊教材所有內容都以翻轉課堂的思維來上,教師就要根據(jù)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很多任務單。這,絕大多數(shù)教師做不到,所以,任務單也自然成了公開課的專利。
為什么公開課上教師愿意用任務單呢?一是執(zhí)教教師知道任務單的價值——代表了一種較為先進的理念,會獲得聽課專家、學者的認可和青睞;二是有了任務單,教學方向明確、任務明確、流程簡單高效。
常態(tài)課教學,誰有精力一改再改一張任務單達到幾十遍?相當難。不過,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來看,將任務單引入常態(tài)教學還是值得提倡的。我的設想是,一所學校如果科科重視任務單的設計和使用,利用幾年時間來打造每門學科的任務單,就一定能形成一套套屬于學校知識產(chǎn)權的學科任務單。這所學校如果每節(jié)課都用任務單來執(zhí)行教學,所有學科的教育教學成績,一定會連續(xù)多年在當?shù)剡_到優(yōu)秀,成為一流學校也不是沒有可能。
再回到前面介紹的《漫畫老師》那節(jié)課。聽課結束,我與該教師聊天得知,他們學校的全體語文教師已經(jīng)把統(tǒng)編小學語文12冊教材中每課的任務單都設計完成了。這所學校是城鄉(xiāng)接合部學校,連續(xù)三年使用任務單,學生成績已經(jīng)擠入全市優(yōu)秀行列。
三、簡化的任務單,拿來就可用
理論上來看,任務單的設計要求很復雜。其實,很多東西是可以簡化或優(yōu)化的。下面以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課任務單的設計為例,闡釋簡化設計任務單的步驟,方便教師拿來就用。
(一)預習型任務單
預習型任務單,即安排在預習環(huán)節(jié)用的學習單。預習型任務單的設計需要觀照哪些層面?
一是讀。什么是讀?《說文解字》中說:“讀,見字知意?!币簿褪且姷阶种湟馑?,才算真的讀,才能真的讀懂。面對一篇篇新課文,讀一兩遍,學生是無法完全領會所有字、詞、句的意思的,需順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之理,多讀幾遍。這是首要任務。
二是查閱工具書。預習,要求學生老老實實地把所有的生字詞查一遍,這是精準理解字、詞、句乃至文本內容的必由之路。養(yǎng)成遇到障礙就查字典的習慣,是形成語文素養(yǎng)的捷徑。
三是高層次的認知目標。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法影響深遠,其中認知領域的目標包括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等六層水平。實踐表明,從最高層次出發(fā)設計教學,最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此,閱讀之后,讓學生立即從自己認為的好詞、好句、好段出發(fā)思考、評述,能讓學生的認知水平站位更高。
四是閱讀策略。閱讀策略有很多,提問及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提問,被認為是初讀課文的最佳策略。
下頁圖1是《草船借箭》一課的預習型任務單。
任務1,讓學生在初讀課文中養(yǎng)成朗讀能力。任務2,夯實遇到生字查字典的能力。從多年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識字教學中教師不查字典教生字、學生不查字典學生字的問題很嚴重,導致識字教學嚴重缺少活性。小學6年,學生要學會2500個漢字,要經(jīng)歷2000多次的字典翻閱,才能養(yǎng)成查字典的習慣,才能精準識字,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一個字的多種意思。任務3,重在借助評價,檢測學生通過尋找、思考,對課文的關鍵詞句段能達到的理解水平。教師把每位學生對任務3作出的答案整合起來,就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作出基本的預估。任務4,重在訓練學生提問與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3與任務4融入了美國中小學語言學科“3+2”課文的學習法,是非常高效的自導型課文學習法。每位學生完成自己的“3+2”任務后,回到班級,在小組中進行“3+2”匯報;匯報結束,選出小組的“3+2”成果進行班級匯報,然后通過表決找到最高水平的“3+2”。最后,教師要講出不同于學生的“3+2”結束教學。一篇篇課文如此累積學習,學生“3+2”課文學習的水平也會逐漸提高,深度學習就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在一節(jié)節(jié)課中了。
這樣的預習型任務單模式,適合所有三至六年級的課文。
(二)第1課時任務單
我國教材一冊的課文量較多(27篇左右),一篇課文的教學時間一般被限制在1-3課時。另外,我們的班級人數(shù)較多,無法進行長時間的分組學習。高效的“3+2”課文學習法,需要變通才能適合我們。所以,第1課時,我建議以學生為中心,在有限的時間里,借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全面展示每位學生的預習成果。圖2是《草船借箭》第1課時的任務單設計。
第1課時的這一教法與傳統(tǒng)所教有較大轉變,是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上,教師不需要講,只需要讓學生整體、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每位學生所學的成果不一樣,相互影響,他們很快就能受到啟發(fā),從多個角度理解課文。完成這4個任務,學生定能形成對文本內容的整體認知。
(三)第2—3課時任務單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與以前任何一個版本都不一樣,特別是三至六年級的每個單元,均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為主線編寫,各種素材包括課后練習都是對這兩條主線涵蓋要素的具體落實。前面的預習與第1課時任務單是以自主學習為主。第2—3課時的任務單內容就要落到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上來。下頁圖3是《草船借箭》第2—3課時的任務單設計。
任務1、任務2是根據(jù)課后習題擬定的,比原來的習題設計更加明確。其中任務三為學生提供十多個故事,敦促學生在課堂中讀起來、寫起來。由此,他們對《三國演義》的喜愛程度會快速增加。統(tǒng)編教材的每篇課文課后都編有二三個習題,如果第一題涉及朗讀、背誦任務,可以放在第一課時,涉及理解感悟的就可以放到第2—3課時。
(四)大任務學習單
大任務學習單主要涉及大閱讀、習作等內容。為什么課文已經(jīng)學完,還要做個大任務學習單呢?這是從課程的角度考慮設計的。課程原義是“跑道”,從課程出發(fā),意味著一篇課文1-3課時不是結束,而是剛剛奔跑起來。如果剛剛奔跑就停止了,學生就不能把這篇課文學通透,無法真正抵達課文學習的終點。此時,如果能趁熱打鐵,讓學生把相關的書讀了,讀了之后還能寫一篇相關的文章,這樣的學習,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學習。圖4是《草船借箭》一課的任務單。
傳統(tǒng)的課文學習,往往是一課學完接著學下一課,大閱讀、大寫作并沒有跟進,會留下不少遺憾。其實,課文是語文學習的起點,不是終點。一篇課文學習之后,學生如果能走進圖書館,讀相關的書,并能寫下一點感想和收獲,讓學習更有寬度、深度和厚度,這篇課文的學習任務才算結束。
把上面的任務單整合起來,印成幾張紙,一項項完成,學生收獲到什么,清清楚楚!每篇課文、每次習作都如此簡單地做,專業(yè)地做,肯定比反復做題目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