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南海外國語學校 梁詩梅 蔣利偉
孩子本身是通過真實的體驗而快速成長起來的,家長要在給予孩子們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加以引導他們。而疫情時期是對孩子開展感恩教育的最佳時期,從家庭教育角度出發(fā),與生活實際相連,拒絕空洞的說教,通過疫情期間發(fā)生的事情讓孩子心懷感恩之心,不僅是對家庭、父母、學校、老師,還包括對社會產(chǎn)生感恩之心。由此可見,在后疫情時代下,怎樣在家庭教育中開展感恩教育是重要課題。
感恩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的自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通過感恩教育可以讓孩子們克服自我中心主義,培養(yǎng)他們換位思考的思維方式,學會體諒他人。感恩教育包括識恩、知恩、報恩、施恩四個部分,且均需要通過教育的手段才能對學生加以培養(yǎng)。識恩是最為基礎(chǔ)的教育,只有孩子能夠了解什么是恩情才能對其進行后續(xù)的教育。知恩顧名思義便是能夠意識到他人給予自己的幫助,且認為這類幫助“我”應該感謝,而不是當成理所當然。報恩則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給予他們幫助,而這一行為則是主動的。施恩則是將幫助他人的行為與精神傳遞下去,由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創(chuàng)建一個文明、友愛的社會氛圍。
在家庭教育中,許多家長認為對孩子進行學習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因疫情原因,許多學生耽誤了課業(yè),于是家長便產(chǎn)生焦慮情緒,進而將這一情緒施加到孩子身上。尤其是對于初中生而言,課業(yè)開始繁重,且面臨中考的壓力,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時對于感恩教育意識缺乏,重視程度不足。對待孩子的要求僅僅是要其考試分數(shù)高即可,只要孩子不惹事,對于家長而言,這便是良好教育,而忽略了感恩教育缺失的后果,便是孩子對家長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甚至還會變本加厲的要求家長。
我國的家長經(jīng)常會存在“映射”的情況,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投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讓孩子幫助自己完成理想,而孩子則淪為了父母實現(xiàn)理想的工具。許多家長都在向孩子傳遞一種觀念,那便是“只有你學習好,才是對我們最大的孝順”,導致孩子急功近利,學習壓力逐漸增大,對于孩子的感恩教育缺失,孩子也變得越來越自私,將父母的一切關(guān)愛視作“正?,F(xiàn)象”,認為自己就應該受到他們的關(guān)心與照顧。在疫情期間,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效的,在與父母長期相處中,家長并未利用好這一絕佳時期。
對于家庭教育而言,許多家長對于感恩教育的理解有所偏頗,孩子的成績好,其他一切便好。而在疫情期間,初中生待在家中,與家長長期相處,父母或者家中老人對孩子極為溺愛,孩子的需求會立刻滿足,疫情期間需要在線上上課,家長也不過多詢問,只保障了孩子的生活,忽略了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部分初中生在自己的臥室里上網(wǎng)課,家長則忙前忙后為孩子準備水果、零食,當家長退出屋內(nèi)后,學生可能出現(xiàn)“放養(yǎng)”的狀態(tài)。長此以往,學生會認為自己學習是為家長學的,父母對我的關(guān)愛只是因為我在學習而言,因此他們的關(guān)愛則是理所應然的事情。一旦學生認為父母理應為孩子學習忙前忙后,感恩則蕩然無存。而且疫情在家期間,多數(shù)家長是孩子要求什么,父母便提供什么,孩子缺乏鍛煉的機會,也很少體會挫折,逐漸內(nèi)心變得更加自私,缺乏關(guān)愛、尊重他人的觀念。
家庭教育對于初中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尤其對孩子的品德方面起到了深刻的影響。在后疫情時代下,家長應當意識到自身榜樣的作用,家長要給予孩子更多正確的關(guān)愛,讓孩子學會“感恩”,在一個具有濃厚親情的家庭氛圍中,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當家長要做家務時,可以鼓勵孩子一起勞作,通過勞作時互助和聊天的親子時光建立和經(jīng)營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當孩子面對學業(yè)方面的壓力時,家長也要及時疏導,并鼓勵孩子繼續(xù)努力,家長的心胸開闊會使得孩子也會具有樂觀的特質(zhì)。同時家長還需要通過自身的語言與行為感染和感化孩子。
1.以生日為依托進行感恩教育
生日對我們而言,無論是從生活儀式感的角度還是從成長的過程,都是十分看重和特別在乎的,這個切入點比較容易找到我們在家庭系統(tǒng)內(nèi)擁有的支持的力量;對于初中生而言,生日是一種期盼,最開始可能是期盼能夠“吃喝玩樂”,之后便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為父母在生日當天送上祝福。在孩子們開心的同時,也要他學會關(guān)注如何為其他家庭成員表達祝福獻上心意。
在孩子過生日時,父母可以向孩子講述與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之間的故事,讓愛意在家里回蕩;也可以和孩子說說他們出生時的故事,讓孩子了解到自己的出生是多么的不易,家里的每一個成員都關(guān)心和愛護他。同時還可以和孩子探討在疫情期間出生的孩子的遭遇,通過話題的形式引導孩子產(chǎn)生感恩之心。
2.以節(jié)日為依托進行感恩教育
一年四季都有節(jié)日,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兒童節(jié)、教師節(jié)等等,這些節(jié)日本身都是對孩子開展感恩教育的良好機會。而且這些節(jié)日還可以將孩子的感恩之心擴充到對于陌生人、集體甚至是國家層面。
比如:在母親節(jié)的時候,引導孩子把最愛他的人寵成“女王”,可以動手為媽媽做一頓早餐,或者為媽媽寫一首歌或者詩歌,或者用媽媽、外婆、奶奶過往的照片制作成一個小視頻或者美篇,又或者找一張自己小時候和媽媽的合照,在相同的地點以相同的姿勢和媽媽再拍一張。在這樣的互動中,父母肯定和賞識孩子的行為會讓兩者愛的鏈接更加緊密,孩子也會朝著我們所期待的方向發(fā)展。
比如:在國慶節(jié)時,家長便可以以電影《長津湖》為切入點,為孩子講述新中國的由來。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對這些故事已經(jīng)有所了解,但卻對當時的實際生活缺乏認知??梢宰尃敔斈棠虨楹⒆雍喪霎敃r他們所經(jīng)歷或者發(fā)生的故事,讓他們對于新中國的由來有個更加具體的認知,切身體會到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引導孩子要懂得珍惜。
3.以校園節(jié)日為依托進行感恩教育
以我們學校的仁孝節(jié)為例。去年的仁孝節(jié),年級布置了一個親子活動:周末讓父母陪著孩子去市場買兩餐的菜,然后回到家要孩子動手做菜給父母,晚上的時候,計算一家人一天的大概消費,加上家里的房貸或者車貸,算出一個月的支出,最后一步,讓孩子上求職網(wǎng)查找工作的薪酬,看看要維持現(xiàn)在的生活或者需要過得更好,需要什么條件。最后寫一篇總結(jié),講講經(jīng)歷和感受。很多孩子能從這個活動中換位思考,清楚地意識到父母日復一日的付出的不容易,從而學會珍惜。
日常生活對于孩子的影響是極為深刻的,家長可以通過生活事件對孩子開展感恩教育。平時我們要利用好吃飯時間,放下手機面對面聊天,大家都說說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情,也可以和孩子說說家里發(fā)生的事情,讓孩子參與到當中給建議和做決定。在這個過程當中建立情感鏈接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責任感。比如:我們可以在年底的時候,找個時間,所有家庭成員坐下來回憶和梳理家庭在過去一年里一些親情故事,先列出來,然后在A4 紙上設(shè)計一份類似月歷的東西,并標注出一年的12 個月,把一些值得紀念的事情寫在對應的月份框架里,也可以寫下那個月孩子出現(xiàn)的閃光點或者在學校拿到的獎勵,孩子們會切實地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員間的親情就在自己身邊,也會反思自己與家庭成員間的關(guān)系,并強化彼此間的聯(lián)結(jié)。又比如:家長也可以和孩子聊聊疫情爆發(fā)以來,無數(shù)的醫(yī)務人員和小區(qū)防疫志愿者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也讓孩子知道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負重前行。而家長在做這些時,孩子還可以從家長的行為中學會如何感恩。
綜上所述,在后疫情時代下,家長在與孩子長期相處的過程中,應當轉(zhuǎn)變固有的家庭教育思維,意識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還可以通過生日、節(jié)日、生活事件等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這一教育方式更能夠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由此達到感恩教育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