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花都區(qū)新華街第二小學 王素茹
黨的歷史中含有豐富的思想教育素材,若能把黨史有效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中,定能強化思政課鑄魂育人的功能。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強化黨史教育,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從小堅定“跟黨走聽黨話”的決心。為此,筆者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做了實踐嘗試,積極探索把黨史教育有效融入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策略。
百年黨史,光輝的歷程。黨史教育涉及黨和國家事業(yè)的來龍去脈,包括我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中國共產黨在極其復雜的國內外環(huán)境中進行的革命與建設等,黨史教育的內容非常地多,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若把黨史直接用以教育教學,學生學習起來不容易懂,也較難激發(fā)其主動學習的興趣。為此,我們應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選取典型的歷史人物做榜樣,以人物故事的形式幫助學生了解黨史,并適當地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第十課《愛心的傳遞者》,學到這一課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入雷鋒故事,讓孩子們了解雷鋒事跡,學習雷鋒精神。又如:進行五年級《中國有了共產黨》一課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了解李大釗的革命故事,以此幫助學生了解革命先輩的優(yōu)良品質,學習他們的頑強精神,這是在小學生中培育紅色基因的啟蒙之舉,以具體的人物故事引導孩子們了解黨的百年歷程,讓孩子們更加明白,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當下,長大后當好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黨在百年征程中匯聚了豐富的紅色故事,每一個奮斗的征程都呈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和崢嶸歲月,展現(xiàn)了黨的理想信念,彰顯了黨的價值追求。如何能讓這樣的光輝歷程讓孩子們有所了解,心靈有所觸動,思想產生共鳴呢?使用微視頻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例如在五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課《中國有了共產黨》一課中,筆者在課堂的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植入反映共產黨人從一次次的斗爭中走來,由星星之火到星火燎原逐漸壯大起來,走過光輝一百年的過程,幾分鐘的微視頻中,選取了典型的事例與人物,再加上視頻中聲與影的效果,讓聽課學生深受觸動,真切地感受到黨的豐功偉績,感受到黨的偉大,感受到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強大起來的過程,進而激發(fā)其情感共鳴,學生在紅色教育熏陶中增進了愛國主義情懷。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兼具實踐性和生活性的特征,生活是課堂內容的很好素材,生活也是學習效果的道德行為歸途。在融入黨史學習的道德與法治課中,我們也應關注歷史與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注重從生活中取材,課后設計生活中的實踐型作業(yè),不僅能鞏固學習效果,更能提高學生對黨史學習的興趣,在實踐中加深對黨史的了解,激發(fā)愛黨愛國的熱情,從而提高黨史融入的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質量,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7 課第2 課時《請到我的家鄉(xiāng)來》一課時,筆者融入了花都的歷史來上,讓孩子們了解花都的過去和現(xiàn)在,共同憧憬花都的未來。課后,筆者設計了一個實踐活動:去花都紅色基地打卡。孩子在這個實踐活動中,更加明白了我們家鄉(xiāng)的今天,不僅是現(xiàn)代社會中許許多多有心人的共同建設而來的,更是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珍惜,更要學會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小學生的我們,現(xiàn)在最關鍵是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建設好自己的家鄉(xiāng)。實踐活動后,筆者還組織了一場《花都紅色革命故事我來講》活動,孩子們紛紛講述了自己到花都紅色基地打卡的感受和了解到的革命烈士的事跡,進一步提升了孩子們愛黨愛國愛家的熱情,厚植了愛國主義情懷。所以,巧設實踐作業(yè)是提高黨史融入的道德與法治課堂質量的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