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夢飛
【摘要】在互聯(lián)網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傳播信息的方式也在發(fā)生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們更愿意選擇通過網絡來快速獲取更多信息,來滿足資訊新聞性的需求和快速閱讀的快感體驗。由此,也就衍生出碎片化的閱讀現(xiàn)象,形成碎片化閱讀時代,人們更側重簡單、有趣、不需思考的閱讀,缺少深度閱讀思考的意識,導致深度報道的發(fā)展受到阻礙。對此,本文通過剖析碎片化閱讀時代下,新聞媒體網絡深度報道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策略,希望能更好的提升網絡新聞媒體進行深度報道的質量,引導人們深度閱讀思考,提升深度報道的社會性價值。
【關鍵詞】碎片化閱讀時代;新聞媒體網絡深度報道問題;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TN9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1.057
近些年,在網絡化的快速發(fā)展下,信息傳播方式越來越多,微信、微博等各類網絡傳媒方式的問世,帶來了更多層面、更多內容的資訊,贏得了人們對信息多樣、小眾的需求認可,也迎來了社會性碎片化閱讀時代,人們利用互聯(lián)網的便捷和零散時間的自由來進行閱讀,形成了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但其淺表、斷續(xù)、片面的信息質量較差,信息較為分散,導致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也就給深度報道的發(fā)展帶來阻力,需要在新聞媒體網絡深度報道上剖析問題所在,提出改善策略,從而更好的將深度報道推向大眾,更好的引導大眾高質量閱讀。
1. 碎片化閱讀對深度報道工作的沖擊影響
傳統(tǒng)的深度報道就是針對意見新聞事件進行全面、專業(yè)的報道,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深層次的進行研究,進而更真實更深刻的呈現(xiàn)、剖析新聞事件。但碎片化閱讀的推送與其是完全不同的報道方式,而碎片化閱讀所具有的特征,也正是沖擊深度報道工作的主要原因。碎片化閱讀的主要特征有:
1.1 傳播內容分散簡單,贏得大眾對時間的需求
碎片化閱讀利用網絡的發(fā)展,給人們提供了大量的、零散的資訊新聞,通過軟件隨時推送,簡短快捷,人們可充分利用閑散時間進行閱讀瀏覽,滿足了人們消遣業(yè)余時間的需求。這就對長篇大論的閱讀方式形成了較大的沖擊,深度報道缺少了讀者市場,導致新聞媒體網絡的深度報道很難更好的發(fā)展起來,其深層次的社會性價值也無法更好體現(xiàn)出來。
1.2 小眾化、個性化強,受到讀者的熱愛
在互聯(lián)網推動的大數據發(fā)展時代,各類新聞媒體應用軟件利用后臺數據可精確判斷讀者的喜好,結合讀者的個人喜好推送同類型的各種新聞信息,信息內容會根據數據后臺的計算關聯(lián)各個相關內容,更獲得大眾的認可。所關聯(lián)的信息內容吸引了讀者的大量閱讀時間,且使得讀者模糊最初閱讀的目的,牽制讀者大量的閱讀精力,造成讀者缺少閱讀深度報道的耐心,很多讀者看到較長的深度報道,都會選擇放棄閱讀。
1.3 傳播速度快捷,盡快滿足讀者的好奇心
網絡媒體的多元化及新媒體的發(fā)展,與移動客戶端的不斷升級形成了有機結合,資訊已出現(xiàn)去中心化的狀態(tài),各家新聞媒體及自媒體賬號在報道資訊時都會以各方角度來進行傳播,加之傳播內容的分散,造成中心話語權的下沉,大眾讀者在第一時間接收最新零散資訊,之后根據碎片化的內容做出判斷,完成對資訊的閱讀思考。相反,新聞媒體全面反映事實,引導大眾認識思考,深度報道在一整套流程完成后,已經完全失去了吸引讀者的動力。
2. 碎片化閱讀時代深度報道的重要意義
2.1 深度報道肩負引導社會輿論導向和人們價值觀念的重任
深度報道就是通過對新聞資訊的全面梳理,以清晰的邏輯關系呈現(xiàn)出新聞內容的始末,并進行客觀有效的分析,讓報道更加深刻,來引發(fā)人們的思考,引導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在當今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下,人們思想活躍開放,社會價值觀也表現(xiàn)為多元化,尤其是在網絡技術的推動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各傳播平臺發(fā)布多樣化的信息,而信息來源并不一定準確,信息內容也未必真實,真假難辨,需要有專業(yè)的人員通過專業(yè)的視角去挖掘事情的真相,闡明事件的因果,從而引導大眾從客觀角度上去審視新聞事件,辨別是非善惡,傳播推動社會健康發(fā)展的正確價值取向。
2.2 內容深刻,是網絡文化生態(tài)的凈化器
在開放化的網絡背景下,網絡信息來源復雜多樣,網絡空間輿論多元化傳播,為網暴、失德行為和不良價值觀念的傳播提供了生存的空間,空間生態(tài)惡化,不利于人民精神生活的健康發(fā)展。而深度報道通過嚴格選題,深入采訪調查,研究分析,對新聞信息的報道力求還原事實,追尋事實真相,結合專業(yè)的素養(yǎng),深刻而全面的進行報道,對新聞事件的解析更具權威性,是正能量的代表,是對網絡空間生態(tài)環(huán)境起凈化作用的凈化器,更有利于建設健康的網絡空間,傳播正能量,推動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
3. 新聞媒體網絡深度報道存在的問題
3.1 選題內容不夠深刻,流失大量受眾
在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快速傳播,信息量大,更是對深度報道選題的一項挑戰(zhàn)。當前在進行深度報道時,媒體選題呈現(xiàn)出過于膚淺、急躁的現(xiàn)象,選題方向缺少對社會熱點的報道,很多內容都是網絡上大量傳播的內容,缺乏深入的調查、分析、研究等一系列專業(yè)報道,缺少專業(yè)的視角分析,只是流于表面生硬的堆砌材料,在報道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都缺乏深刻的分析,無法滿足人們對熱點信息的深刻理解需求,流失了大量的受眾。
3.2 媒體報道呈現(xiàn)多元化,深度報道市場份額縮水
在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下,網絡上呈現(xiàn)了多元化的媒體報道,其報道內容更加豐富、有趣、輕松,報道方式多樣,報道的資訊時效性高,種種特點吸引了廣大閱讀群體,從而也日漸占領了傳統(tǒng)的主流媒體報道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一篇長篇大論的報道就顯得過于枯燥乏味,牽扯受眾精力,在吸引閱讀群體方面也就顯得黯然失色了,因此,在新聞報道市場上也就失去了大量受眾,市場份額過度縮水。
3.3 碎片化閱讀影響,受眾閱讀習慣改變
在網絡移動客戶端和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注冊自己的賬號來發(fā)布信息,每個人也都可以通過移動客戶端來閱讀最新消息,網絡軟件又提供了快速報道信息的平臺,促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閱讀信息,便利條件下,也催生人們閱讀簡潔的標題、內容的習慣,形成碎片化閱讀習慣,人們已經對過于冗長的信息產生厭煩,閱讀習慣也偏于浮躁、急切,缺少對信息的深度思考,導致深度報道失去了大量市場。
4. 碎片化閱讀時代,新媒體網絡深度報道發(fā)展的解決策略
4.1 整合信息資源,對新聞內容進行單元化報道
當前碎片化閱讀內容過于簡單、單一,缺少對信息的整理、整合,而深度報道就具備專業(yè)整合信息的能力,在開展深度報道時,可以發(fā)揮優(yōu)勢,專業(yè)化的高效整合和深加工新聞,將碎片化的新聞按照新聞類別、發(fā)展順序、新聞事件的層次等方式整合為一個整體,讓事件更具有脈絡條理性,從而發(fā)揮深度報道在網絡新聞報道中的優(yōu)勢。
4.2 改善報道方式,讓新聞故事化吸引受眾
在碎片化閱讀時代,人們閱讀心理日漸浮躁,而深度報道可以結合其故事化新聞的報道方式,來吸引讀者。利用互聯(lián)網的快節(jié)奏,將新聞事件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傳播,把握新聞的整體脈絡,對新聞時間進行梳理,做好分段處理,步步引入,降低讀者閱讀的浮躁心理,從而適應網絡快捷傳播的環(huán)境,完成新聞故事化寫作,爭取網絡閱讀受眾群體,
例如,當前正在進行的東京奧運會,各比賽項目的代表代都在賽場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可以將獲獎運動員的在體育項目上的鍛煉、成長寫成專人故事,也可以將一個團隊的成長歷程寫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展現(xiàn)運動健兒的不懈努力、堅強拼搏的精神,讓受眾更好的體會奧運精神,提升受眾的國家榮譽感。
4.3 利用互聯(lián)網科技,引導受眾的深刻閱讀
不管是在傳統(tǒng)新聞時代,還是在當前的網絡時代,深度報道一直都是受眾所需求的,只是受碎片化閱讀方式的沖擊,深度閱讀的長篇大論失去了一定的優(yōu)勢。在開展深度報道時要利用互聯(lián)網科技,來引導受眾進行適當的深閱讀,逐漸提升市場地位。
例如,在進行深度報道時,可以以新聞爆發(fā)點為中心進行專提報道,然后利用網絡超鏈接的功能,引導受眾閱讀相關聯(lián)的新聞內容,通過引導閱讀將碎片化的內容在大腦中形成網狀化的整體新聞,發(fā)揮深度報道反映客觀事實的作用。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各類新聞媒體為迎合讀者心理需求進而從中獲得利益,促使網絡新聞進入碎片化閱讀時代,這種現(xiàn)象勢必會帶來受眾在認知、辨別、理解新聞時出現(xiàn)偏差障礙,影響網絡和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對于“碎片化”現(xiàn)象,新聞媒體要結合當前網絡深度報道的困境,采取相應的手段和應對策略,改進網絡新聞報道,發(fā)揮主流媒體和深度報道的正確引導作用,營造和諧健康的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推進社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志紅.碎片化閱讀時代網絡媒體深度報道問題及策略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8,(04):77.
[2]楊敏學.媒體融合視野下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信息互動與共享[J].數字傳媒研究,2018(8):99-100.
[3]歐陽春曉.淺析傳統(tǒng)媒體融合新媒體的創(chuàng)新舉措[J].新聞研究導刊,2019(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