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民
(漢中西北有色七一一總隊有限公司,陜西 漢中 723000)
在學習工作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以下簡稱《中圖法》)(第五版)中“財政收入和支出”的下位類從類名概念辨析角度來看,其設置有不合理之處,這影響著類目體系發(fā)展的科學性。就此欲與同行探討。
在《中圖法》中“財政收入和支出”類目設置如下[1]:
……
F810.4 財政收入和支出
政府收支、財政赤字與財政盈余入此。
F810.41 財政收入
總論入此。
F810.42 稅收
稅收體系、稅負、課稅等入此。
F810.422 稅收政策、制度與體制
稅制結(jié)構(gòu)模式、稅目、稅率等入此。
<4版類名:稅收政策、制度>
F810.423 稅收管理
稅收登記、稅收征管、稅收管理信息化等
入此。
F810.424稅收種類
流轉(zhuǎn)稅、增值稅、所得稅、資源稅、個人財
產(chǎn)稅和印花稅等入此。
F810.43 非稅收收入
F810.44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
F810.45 財政支出
……
《中圖法》第五版在第四版的基礎上對F大類中的“F810.4財政收入和支出”的下位類類目做了修訂,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其仍存在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①下位類“F810.41 財政收入”“F810.42 稅收”“F810.43 非稅收收入”“F810.44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F810.45 財政支出”是否均屬于并列關系的同位類目?如果不是,如何修訂?②“F810.41 財政收入”的下位類類目設置是否完善?如果不是,應該怎樣補充?③“F810.424稅收種類”列舉的注釋內(nèi)容的邏輯關系是否合理?若不合理,應該怎樣調(diào)整?
“F810.4財政收入和支出”的類名了包含兩個下位類:①財政收入;②財政支出。但是《中圖法》在該類目下詳細地列舉了5個同位類目“F810.41 財政收入”“F810.42 稅收”“F810.43 非稅收收入”“F810.44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F810.45 財政支出”。這讓初學者或編目人員感覺有點茫然。從類名概念的角度來看,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2]。在我國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后,從全面反映政府收入來源及性質(zhì)的角度來看,財政收入可分為稅收收入、非稅收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貸款轉(zhuǎn)貸回收本金收入、債務收入、轉(zhuǎn)移性收入六大類[2]。其中,稅收收入簡稱稅收,是財政收入最主要的來源[2]。非稅收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是財政收入的兩大重要構(gòu)成部分。貸款轉(zhuǎn)貸回收本金收入、債務收入、轉(zhuǎn)移性收入是財政收入的必要構(gòu)成部分。所以,財政收入包含稅收收入、非稅收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等。稅收收入、非稅收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等是同位并列關系,同屬財政收入的下位類。它們和財政收入構(gòu)成了不可分割的從屬關系,不能與其作為同位類目?!柏斦С鐾ǔJ侵竾覟閷崿F(xiàn)其職能,由財政部門按照預算計劃,將國家集中的財政資金向有關部門和方面進行支付的活動”[3]?!八c財政收入一起構(gòu)成了財政分配的完整體系,是財政收入的歸宿”[3]。二者是互為對立的并列關系,作為同位類目設置在“F810.4 財政收入和支出”的下位類中,能準確全面地反映上位類類目概念的外延。
另外,《中圖法》立類的基本原則之一是類目概念清楚[4]。設置的類目內(nèi)涵、外延、學科屬性與其他類目關系要清楚[4]。而且在類目劃分和排列時主要按照科學知識的邏輯系統(tǒng)來進行。在立類時,如果將知識體系固有的從屬關系和并列關系的類目平行排列作為同位類類目來表達類目概念的外延,這樣的同位類目必然不是同一級類目,怎能清楚表達類目概念的外延和類目之間的關系呢?
總之,“F810.4 財政收入和支出”的下位類不完全是并列關系的同位類目。其設置有欠妥之嫌,建議對其進行修訂。
財政收入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頒布的《政府財政統(tǒng)計手冊》可分為“稅收收入、社會保障繳款、贈予和其他收入”[5]。盡管其分法和我國的形勢有所不同,但其實質(zhì)是相同的,且此分法中的“其他收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使財政收入概念的外延完整、清晰,準確地闡釋了概念的內(nèi)涵。我國的財政收入從全面反映政府收入來源及性質(zhì)的角度來看分為六大類[2]。而從財務科目的角度來看,我國2009年—2020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的收入分類一級科目也分為六大類,分別是“101 稅收收入”“102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03 非稅收收入”“104 貸款轉(zhuǎn)貸回收本金收入”“105債務收入”和“110 轉(zhuǎn)移性收入” 科目[6,7]。這與我國財政收入的六大分類完全一致,充分說明了財政收入這一分法是經(jīng)過實踐檢驗了的正確的分類法。但《中圖法》列舉的與財政收入相關的類目僅有“稅收”“非稅收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未涉及有關“轉(zhuǎn)貸回收本金收入”“債務收入”和“轉(zhuǎn)移性收入”類目,也未設置類名為“其他收入”或“其他”的收入類目來完善“財政收入”類目概念的外延,導致“財政收入”類目概念子項外延之和小于其母項,不能完全表達其內(nèi)涵。所以,“F810.41 財政收入”的下位類類目設置是不完善的,建議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
在“F810.424稅收種類”類目下附有稅種分類的注釋:流轉(zhuǎn)稅、增值稅、所得稅、資源稅、個人財產(chǎn)稅和印花稅等入此。在我國稅收按照課稅對象屬性可分為“流轉(zhuǎn)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chǎn)稅和行為稅”5種[7]。在同一概念的同一劃分標準下這5種稅種是并列關系,且完整表述了稅種的分類?,F(xiàn)參照此分法對“F810.424稅收種類”類目注釋的邏輯關系的不當之處做如下辨析:①“流轉(zhuǎn)稅指以納稅人商品生產(chǎn)、流通環(huán)節(jié)的流轉(zhuǎn)額或數(shù)量及非商品交易的營業(yè)額為征稅對象的一類稅收”[8]。它包含“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等”[9]。從概念外延來看,流轉(zhuǎn)稅包含增值稅,說明后者僅是前者的一種形式。二者是屬種關系,是上位概念與下位概念的關系,不能并列使用。②“財產(chǎn)稅是對法人或自然人在某一時點占有或可支配財產(chǎn)課征的一類稅收的統(tǒng)稱”[9]。從概念分析可知,財產(chǎn)稅的納稅人是法人或自然人?!胺ㄈ耸且环N社會組織”[10]。“自然人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人,在自然狀態(tài)之下作為民事主體存在的人”[11]。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所繳納的財產(chǎn)稅就是個人財產(chǎn)稅。所以,個人財產(chǎn)稅只是財產(chǎn)稅的形式之一。它屬于種概念。財產(chǎn)稅屬于屬概念。同理,與其并列的流轉(zhuǎn)稅、所得稅、資源稅也是屬概念。而種概念和屬概念是真包含關系,一般不能并列使用[11]。但是“F810.424稅收種類”類目注釋把個人財產(chǎn)稅與流轉(zhuǎn)稅、所得稅、資源稅并列起來使用,違背了概念的邏輯劃分原則,顯然是不正確的。③“行為稅是國家為了對某些特定行為進行限制或開辟某些財源而課征的一類稅收”[12]?!拔覈F(xiàn)行的行為稅有印花稅、城建稅和煙葉稅”[12]。由此可見,印花稅是行為稅的稅種之一,是種概念。如果把它和流轉(zhuǎn)稅、所得稅、資源稅并列起來也同樣違背了概念的邏輯劃分原則。
所以,“F810.424稅收種類”類目注釋內(nèi)容間的邏輯關系不合理。其正確的表述應該是:“流轉(zhuǎn)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chǎn)稅、行為稅等入此”。
綜上概念辨析,同時為了確保類目整體框架體系穩(wěn)定以及類目編碼一致性原則[13],建議對“F810.4 財政收入和支出”類目做如下修改:①調(diào)整類目級別:將“F810.42 稅收”“F810.43 非稅收收入”“F810.44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類目調(diào)整為“F810.41財政收入”的下位類類目:“F810.412稅收”“F810.413非稅收收入”“F810.414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以此類推,調(diào)整“稅收”類目下位類的類號,類名及注釋不變。②增設新類目及對應注釋:在“F810.41財政收入”下增設“F810.419其他”類目并增加注釋“貸款轉(zhuǎn)貸回收本金收入、債務收入、轉(zhuǎn)移性收入等入此”。③修改類目注釋:修改“稅收種類”類目的原注釋為“流轉(zhuǎn)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chǎn)稅、行為稅等入此。”于是修訂后的類目如下:
……
F810.4 財政收入和支出
政府收支、財政赤字與財政盈余入此。
F810.41 財政收入
總論入此。
F810.412 稅收
稅收體系、稅負、課稅等入此。
F810.412.2 稅收政策、制度與體制
稅制結(jié)構(gòu)模式、稅目、稅率等入此。
<4版類名:稅收政策、制度>
F810.412.3 稅收管理
稅收登記、稅收征管、稅收管理信息化等入
此。
F810.412.4 稅收種類
流轉(zhuǎn)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chǎn)稅、行為稅等
入此。
F810.413 非稅收收入
F810.414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
F810.419 其他
貸款轉(zhuǎn)貸回收本金收入、債務收入、轉(zhuǎn)移性
收入等入此。
F810.45 財政支出
……
這樣修改后的“F810.4 財政收入和支出”下位類目不僅符合類目概念的邏輯劃分原則和立類的基本原則而且全面清晰地反映了財政收入的相關學科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