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玉婷 劉曉云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愛民區(qū)鼓勵基層黨組織充分利用小區(qū)文化長廊、樓院小廣場等場所,推行“庭院微黨課”,聚焦解決基層黨組織黨員教育集中難、聽不懂、坐不住等問題,開展黨員和群眾聽得懂、坐得住、記得牢的黨史學習教育,打通黨史學習教育“最后一公里”。
愛民區(qū)大力開展“千堂黨課進庭院,紅色教育進萬家”活動,區(qū)級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街道(鎮(zhèn))、社區(qū)(村)黨組織書記、退休老黨員、志愿者紛紛走街串巷入戶,面向廣大黨員和群眾開展分眾化、精準化黨史宣講活動,真正讓“庭院微黨課”這個載體成為廣大黨員和群眾的“精神食堂”。
區(qū)委書記帶頭深入包保社區(qū)、村屯,為黨員和群眾講授題為《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經(jīng)驗,走好愛民新時代長征路》的黨課。街道和社區(qū)邀請或組織各級宣講員進行“菜單式”“點播式”的“庭院微黨課”宣講。
15名退休老黨員自發(fā)組建“夕陽紅志愿宣講團”,引導身邊的黨員和群眾結合自身經(jīng)歷學習黨的歷史。其中李易智老人自制了20多塊宣傳板,并在庭院、公園等地展出13場,帶領老街坊們坐在庭院促膝交流學習體會。
愛民區(qū)“庭院微黨課”牢牢把握“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主基調(diào),不斷活化黨史學習教育形式和載體,將黨史學習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黨員和群眾日常生活中,真正讓“庭院微黨課”這個載體成為他們的“文化講堂”。
愛民區(qū)各基層黨組織精心打造以黨史知識為基本內(nèi)容的“紅色樓道文化”和景觀小品,為黨員和群眾提供了“抬頭看得見,走路記得牢,回家悟得透”的黨史學習教育資源。
愛民區(qū)開展的“跟著電影學黨史”主題展映活動,累計在小區(qū)庭院播放紅色電影160余場。老黨員針對每部影片的特定歷史背景為觀眾講述影片背后的紅色故事及生動細節(jié),讓黨員和群眾能親近黨史、了解黨史,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愛國之情。
“唱紅歌,跳紅舞,展紅旗,表紅心”成為“庭院微黨課”文藝匯演的主旋律,轄區(qū)內(nèi)28個社區(qū)12個村屯及相關部門共開展庭院演出90余次,參與人數(shù)2000余人。錄制的25個“云”展播作品在全區(qū)602個微信群展播,錄制的“鏡泊湖墻縫戰(zhàn)斗”尋紅視頻在全市展播,打通了黨史學習教育“最后一公里”。
把黨的溫暖“送下去”,把群眾的需求“收上來”。在小小的庭院中,黨員干部與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心貼心紓困解難,真正讓“庭院微黨課”這個載體成為黨員和群眾的“議事廳堂”。
區(qū)級領導帶領各職能部門,深入包保社區(qū),心貼心聽民聲、面對面聊民意,著力解決好群眾的“微訴求”。
老舊小區(qū)改造產(chǎn)生的建筑垃圾堆放影響城市環(huán)境;道路中心的排水井篦子塌陷給百姓出行造成不便……懇談會上,相關領導現(xiàn)場辦公,第一時間協(xié)調(diào),第一時間解決。全區(qū)辦小事、管閑事、做暖心事千余件,把共產(chǎn)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形象深深地植入群眾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