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麗
“話多瘦人”,這是我在廣東生活,坐月子時,遠在湖北的母親打電話告訴我的,并反復叮囑我要少說話。我當時覺得母親在嘮叨,說話怎么能“瘦人”呢?
母親是個喜靜的人,與喜動的我有代溝。這些日子,因嗓子不適,我開始關注中醫(yī),且覺得母親的話有道理。真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謹言慎行,少串門,不要去人多的地方?!边@是母親經常告誡我的話。尤其在我們來北京之后,母親更是千叮嚀萬囑咐,走到今天不容易,少說多做,避免禍從口出,卻苦了愛說話的我。
母親怕我說話惹事,自己需要時,寧肯找他人,也不找我們。2006年,母親的冤案在申訴時,在我一再堅持下,母親同意我合理合法反映。
人生活在社會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溝溝坎坎。尤其是遠離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我們。在我有困難時,為讓我們少求人,少說話,母親總會大力相助。在廣東買第一套福利房時,母親慷慨解囊。多年后,再買房時,她又毫不猶豫伸出援手。那是她退休開小商店,省吃儉用掙來的辛苦錢啊!我們剛到北京時,兒子處在“幼升小”,舉目無親壓力大,前途未卜。母親為讓我們少“說話”,便讓父親來北京幫忙照看孩子,而她一個人進貨、賣貨,開商店。
母親的一生,命運跌宕起伏。她自小被抱養(yǎng),十五歲時,被評為湖北省“五好青年”,她也是省勞動模范,還被人冤枉過,她要求我少說話,大概基于此。
母親怕惹麻煩,一般不把我的電話告訴別人。但對窮親難友,要我想辦法扶持,這是母親對我的另一囑咐。有一次,我意外接到來自家鄉(xiāng)的電話,是母親二十多年前的同事打來的,說她在部隊服役,在軍校讀書的兒子得了白血病,向我求助,我應承了。事后聽說,她的兒子在親戚、單位、政府等的共同努力下,成功進行了骨髓移植手術,且十多年后,結婚生子了。母親聽到這個消息時,非常高興。
幾年前,妹妹的小姑得了乳腺腫瘤,打電話給母親。母親嘮叨起來,我反問她,妹妹的小姑在哪兒。母親說小姑夫妻倆早已下崗,靠打零工養(yǎng)孩子、持家,沒多少積蓄。現在她既要資助,又要親臨現場服侍。說完,我也去了。小姑在大家的幫襯下,轉危為安,“吉人自有天相”。
“吃不窮,穿不窮,不會劃算一世窮?!边@是母親的口頭禪。她二十多年前的衣服保護得好好的,穿上像新的一樣。母親開店,無論多晚,每晚都要盤底登記,哪怕是一分錢,哪怕是在數九寒冬的深夜。父親常常笑說:“這是你媽幾十年的習慣?!?/p>
少說話、謹言慎行、保護弱勢群體、勤儉持家、勇于承擔責任,以及做事專心等,這些都是母親經常嘮叨并付諸行動的寶貴財富。我們也因此受益終生,獲得黃石“五一勞動獎章”的大弟就是很好的例證。小弟效仿,讀了博士,并熱心公益,積極為貧困地區(qū)兒童捐桌椅和書籍;小妹是老師,是孩子們的良師益友。
感恩母訓!愿母親身體健康,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