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5G 邊緣計算組網關鍵技術研究馮征 周維 卜忠貴 馬洪源 楊小樂
10 5G 接入與移動性管理策略增強的應用探索龍彪 陳卓怡 張鈺瀅
15 5G-Advanced 網絡及服務演進需求探討夏旭 齊文 王恒 梅承力
20 5G 雙域專網解決方案淺析趙際洲 周欣 谷群 都晨輝 黎丹
27 聯(lián)邦學習在移動通信網絡智能化的應用吳墨翰 馬麗萌 楊愛東 王達 葉曉舟 歐陽曄
34 支持5G LAN 的UPF 轉發(fā)模型王立文 張雪貝 楊文強 楊文聰 黃蓉 王友祥 唐雄燕
41 5G 在工業(yè)互聯(lián)網領域的應用進展黃穎 于青民 李宗祥 王哲
46 面向5G Advanced 網絡的話音業(yè)務演進研究吳濱 張劍寅 周越 魏彬
51 5G 與衛(wèi)星網絡融合演進研究尼凌飛 胡博 王辰 谷尚銘 孟萌 張劍寅
58 5G-Advanced 核心網技術綜述秦鵬太 李愛華 姜怡 張昊 王瑋
67 基于AI 算法的5G 多接入協(xié)同方案及關鍵技術牛嬌紅 方琰崴 鄭興明 陸光輝 馬馳容
72 基于5G 智慧園區(qū)的車聯(lián)網系統(tǒng)應用示范劉琪 洪高風 梁鵬 夏俊杰 許幸榮 宋蒙 曾傳鑫
78 通信行業(yè)2021 年回顧及2022 年展望李進良
84 兩步隨機接入機制的深度解析和未來增強魏浩 張夢潔 楊立
91 運營商IMS 網間互聯(lián)互通組網關鍵技術研究翟振輝 邱巍 吳倩 李心恬 馬洪源
96 5G 移動通信網的定位技術發(fā)展趨勢李健翔
101 基于原子能力平臺的5G 專屬切片客戶自助管理方案池煒成 劉開開 伍運珍 張金娟
2 面向5G-Advanced 演進的移動性增強技術張夢潔 楊立 黃河 魏浩
9 基于5G-A 通信感知融合的能力開放技術林琳 朱斌 王光全
13 無線接入回傳一體化關鍵技術及標準化進展焦慧穎 張莉 李紅陽
19 NR 覆蓋增強方案及標準化進展李南希 朱劍馳 郭婧 尹航 佘小明
26 NR 系統(tǒng)雙連接和移動性增強技術劉勝楠 林佩 蔣崢 佘小明 樊渭
32 5G 小數據傳輸增強技術徐霞艷 張宏莉
38 4.9 GHz 異幀隔離間距研究劉吉寧 劉少聰 劉大洋 唐國順
43 5G 端到端網絡切片進展與挑戰(zhàn)分析張雪貝 黃倩 楊文聰 黃蓉 王立文 李沸樂
49 5G 鄰近服務關鍵技術賈靖 聶衡
55 5G URLLC 技術應用劉珊 黃蓉 王友祥
61 AI 在5G 行業(yè)專網的應用場景和使能技術牛嬌紅 方琰崴 何偉 馬馳容
67 5G 移動性增強關鍵技術及應用分析劉獻玲 李鐵鈞 張大鈞 王志鵬
75 基于廣角漏纜的5G 室內低成本覆蓋分析周亮 金明陽 萬俊青 李益鋒
80 基于I/Q 數據的5G 控制信道盲檢姜國凱 魏貴明 李雷 楊業(yè)鑫
85 5G 建網初期SSB 波束設置策略孫怡婷 丁杰 范凌
89 基于HMM-Viterbi 的通信網絡資源數據處理方法及應用吳茜 李堯輝 朱青侖
95 基于軟件無線電平臺的電磁信號數據表征方法黃璐瑩 陳潤豐 石亮 徐逸凡
101 用戶自動簽約5G SA 方案謝沛榮
100 《移動通信》編輯部2021 年度新聞記者證核驗公示
2 基于人工表面等離激元周期調制的漏波天線設計王萌 彭玉婷 馬慧鋒
8 W 波段雙圓極化天線研究與設計修韜 詹學豐 姜航 程瀟鶴 姚遠
13 高性能的5G 毫米波天線(陣列)實現與性能評估呂思涵 何宇奇 趙魯豫 張璐 凡澤興
21 基站天線效率相關技術研究劉旭
26 多探頭球面近場天線測試效率提升方法陳雷 丁明玲 魯帆 姜華 樊勇
31 基站天線交叉極化比測量的不確定度評定王恩釗 李勇 王世琦 于衛(wèi)東 趙騰飛
36 低軌衛(wèi)星傳播特性仿真與分析喬艷麗 田磊 李志軍 張建華
42 高效線性氮化鎵射頻功放芯片模組研究狄皓月 陳文華 呂關勝
49 國外ATG 網絡進展及余割平方波束ATG 地面天線設計李立忠 王程 王來軍 陳偉
55 一種適用于FDD+TDD 基站天線陣列的多天線共存方式熊英健 劉木林 岳彩龍 高永杰 付聰
62 基于天線波束形態(tài)設計的5G 高鐵沿線覆蓋方案董佳 曹景陽 王桂珍 鄧偉
67 5G 高鐵網絡新架構及天饋發(fā)展趨勢研究楊艷 張濤 李福昌
73 VoNR 無線覆蓋能力研究胡春雷 侯佳
80 5G 室分智慧化融合技術李聰 劉旭 劉佳 劉云峰
87 多頻多波束龍伯透鏡天線在海域覆蓋場景下的應用鄭洪振 高黎明
93 雙碳目標達成與移動通信基站節(jié)能減排技術的探索安濤 何明憲
99 “雙碳戰(zhàn)略”給移動通信天線產業(yè)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孫善球 林學進 王昊 趙娜
2 面向智能反射面輔助通信的深度學習信號檢測霍浩淼 許威 陳棟
7 遷移學習在6G 無線通信中的應用綜述 王美玉 林云 司光振
14 面向遠距離目標感知通信一體化的OFDM 信號波形設計宋佳 趙藝帆 昌碩 黃賽
22 基于遷移學習的小樣本SAR 船只目標識別王程麗 趙靜 楊攀攀 李姍
28 半監(jiān)督學習在惡意軟件流量檢測中的應用桂冠 寧金輝 王禹
33 基于信道狀態(tài)信息的Wi-Fi 感知技術與實踐張寧
38 面向6G 承載網的路由優(yōu)化算法研究張冬月 韓賽 王光全 王澤林 劉暢
42 基于AI 智能關聯(lián)技術的5G 網絡切片研究與實現耶旭立 曾強 康萌
50 自動駕駛出租車遠程遙控駕駛研究葛雨明 廖臻 康陳 林琳 劉晉
55 一種基于Grubbs 和孤立森林的多維序列異常檢測方法王銳
60 基于軍用互聯(lián)網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標準探索謝俊彤
65 面向6G 的智能反射面無線通信綜述齊峰 岳殿武 孫玉
74 基于機器學習技術的無線小區(qū)負載均衡自優(yōu)化郭華 張東林 徐維華 張航 陳超
80 多點漸變饋電雙極化微帶輻射單元的研究李驚生 詹敏峰 李俊
85 一種5G 空口單向時延及其可靠性的測量方法林高全 鄭海彤 陳嘉敏
91 5G 專網在智慧醫(yī)療中的應用劉虹
2 通信感知一體化應用場景、關鍵技術和網絡架構徐曉東 李巖 葉威 王飛 劉亮 胡南
9 基于CSI 的通信感知一體化設計:問題、挑戰(zhàn)和展望張大慶 張扶桑 吳丹 牛凱 王炫之 姚健 姜大潔 秦飛
17 通感一體去蜂窩超大規(guī)模MIMO 與高頻段無線接入技術徐友云 許魁
26 感通融合系統(tǒng)中保障公平度的時間與功率分配方法張勐 唐勐 粟欣 呂鐵軍
33 基于移動終端的MIMO 陣列三維成像技術曾昭赫 楊明磊 曾昆 劉楠 梁之昱 王曉冉 陳曉玲 王光健
38 雷達通信一體化波形設計綜述李國琳 郭文彬
45 通感一體化融合的研究及其挑戰(zhàn)高飛 王文劍 劉建國 徐朝軍 許文怡 徐夏剛 蔡立羽
52 通感一體化融合架構及關鍵技術楊艷 張忠皓 李福昌
56 6G 通感一體化組網融合技術劉家祥 蔣崢 孫震強 田文莎
62 一種通感一體化的信號設計與性能分析吉靜 陳偉 盧紅洋 李昌振 杜路遙
69 通信感知一體化關鍵技術與挑戰(zhàn)姜大潔 姚健 李健之 丁圣利 楊坤 袁雁南 陳保龍 秦飛
78 通感一體化系統(tǒng)的下行功率分配技術趙喆 夏樹強 馬一華 韓志強 楊立 孟驍
84 面向擴展現實的通信感知計算一體化視頻傳輸及QoE 評價王文博 侯躍峰 田峰 楊震
89 移動智能終端人工智能芯片算力評測方法龐濤 沙通 崔思靜 楊婷婷
94 5G 移動大數據在新冠流調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王建斌 蘇效東 劉東升
101 4G/5G 頻譜資源協(xié)同關鍵技術何文林 劉建華 李新 江天明
106 邊云協(xié)同環(huán)境下智能家居物聯(lián)網入侵檢測方法呂正林 段煉 朱龍 岳巖巖 劉斌 吳正坤
113 北斗導航干擾監(jiān)測網定位覆蓋分析與驗證林榮鼎 馮曉超
2 6G 時代新用戶面設計和關鍵技術薛妍 楊立 謝峰
8 面向6G 的通信感知一體化架構與關鍵技術劉光毅 樓夢婷 王啟星 金婧 張小舟 王亞娟
17 面向6G 的大規(guī)模MIMO 通信感知一體化:現狀與展望張若愚 袁偉杰 崔原豪 劉凡 吳文
24 空地協(xié)同車聯(lián)網V2I 與V2V 混合傳輸機制設計何亦昕 王大偉 黃方慧 張若南
31 面向6G 的欠采樣相移鍵控可見光調制方案包榮珍 彭朗 賈松霖 馮春燕 朱志宇 楊洋
38 基于光通信的6G 水下信道建模綜述易湘 劉歡歡 班堃
45 面向6G 網絡的水下光通信系統(tǒng)王林寧 劉鵬展 胡芳仁 王永進
52 智能反射面輔助的物理層安全技術綜述王榮 賈少波 張迪 蘇昱瑋
60 6G 物理層安全技術綜述厲東明 楊旋
64 6G 極化碼低時延譯碼方案魏浩 張夢潔 王東明
72 基于6G 的聯(lián)邦學習部署和應用牛煜霞 趙嵩
77 智能反射面輔助的海洋物聯(lián)網技術綜述徐涴砯 姜勝明
82 基于毫米波感知的手勢識別技術研究進展羅朗娟 王勇 何維
86 水下無線光通信關鍵技術與未來展望褚馨怡 袁仁智 彭木根
91 基于特征融合和自注意力機制的水下目標識別徐承 李勇 張夢 汪小斌 方磊
99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空地無源干擾技術彭玲 徐以濤 王海超 谷江春 丁國如
105 帶內全雙工水聲通信系統(tǒng)自干擾抵消技術研究框架與思路趙云江
111 水聲信號調制方式智能識別技術張威龍 王景景
117 一種基于雙MCU 協(xié)同的多功能押解腳環(huán)王杰 鄒志強 李雪峰 劉世龍 張曙輝 苗偉根
2 基于數據增強與集成學習的小樣本識別技術王滿喜 陸科宇 王佳保 林云
10 基于知識表示學習的通信輻射源威脅評估方法劉毓 李京華 孫佳琛 丁國如
17 面向頻譜監(jiān)測的無人機感知數據回傳方法劉仕杰 董超 朱小軍 劉青昕 張磊
23 基于深度學習的FDD 大規(guī)模MIMO 系統(tǒng)下行CSI 反饋技術華敏妤 張逸彬 孫金龍 楊潔
29 分布式場景仿真中的空間坐標轉換研究熊天意 甘德國 齊佩漢
34 基于復數卷積神經網絡的輻射源識別方法陶夢圓 張茜茜 王禹 楊潔
40 Wi-Fi 環(huán)境下基于注意力機制及深度學習的魯棒被動感知技術何正燃 張茜茜 王禹 楊潔
46 基于蟻群優(yōu)化的大規(guī)模自組網MPR 選擇算法朱天林 王傲 楊錦彬 李大鵬
51 基于自適應形態(tài)學的探月雷達噪聲壓制方法張建民 艾偉 張學軍 陳路路 杜楚 員建廈 周云 杜丹
57 基于小波分析的手勢無線感知方法魏玉婷 王森 逄德明 陳穎文
62 基于自適應學習的5G 通信系統(tǒng)信道估計方法王昊
66 基于機器學習的5G 精準營銷模型周露露 鐘玲 思永坤
72 基于MR 采樣用戶定位的高負荷扇區(qū)優(yōu)化黃嫚嫚 黃翔 劉慶雅 張海廷
77 Massive MIMO PRB 利用率評估何文林 李新 陳寧宇 范雯 鄧偉
82 復雜海洋環(huán)境下運動目標回波信號建模及仿真趙顯文 陳洲 王正偉 劉志剛 胡鵬鵬 王夢馨
88 5G 700 MHz 覆蓋分析高松
2 5G 行業(yè)虛擬專網驅動應用規(guī)?;l(fā)展杜加懂 王志勤
8 5G 工業(yè)專網架構和關鍵技術探討黃蓉 唐雄燕 裴郁杉 范斌 王友祥
15 5G 專網技術研究及其行業(yè)應用秦小飛 張勍 馮毅 曹亢
19 5G 專網技術實現與演進分析吳俊卿
25 面向行業(yè)數字化的5G ToB 宏觀發(fā)展之路:回顧與展望邱永生
30 5G 專網融合時間敏感網絡架構技術李鶴 張恒升 朱瑾瑜 段世惠 許方敏 趙成林
36 5G 專網大上行帶寬技術設計與實現張松軼 孫發(fā)帥 付楠楠
41 5G 專網TSN 總體架構及關鍵技術李立平 陸威 王夢曉 張強 史庭祥
47 基于IPv6 的5G 專網終端身份認證技術與應用李聰 孫吉斌 解沖鋒
53 基于時間觸發(fā)機制的5G 應用確定性方案探索李晶林 劉克彬 萬曉蘭
60 基于車聯(lián)網的網絡切片GBR 動態(tài)專載觸發(fā)方案劉惜吾 邢劍卿 王篤炎 陳華旺
67 基于NPN 公專網互通的智慧交通專網方案和關鍵技術葉建陽 蔡建楠 劉西亮 方琰崴
73 發(fā)電行業(yè)中的5G 組網模式分析馬麗萌 王志剛 曾港 楊愛東 王達 歐陽曄
81 5G 專網在工業(yè)場景中的應用及仿真張 昕 程 敏
86 基于車聯(lián)網的車輛編隊標準現狀及展望鄧輝 張學艷 胡金玲 房家奕
92 5G+智慧礦山中的上行關鍵技術孔磊 周雷 吳頻 褚軍 劉道宏
99 5G RB 資源管理及QoS 調度策略在方艙應用的驗證與建議鄭潔瑩 張麗偉 鄧超
106 電力通信網與運營商5G 網絡融合方案王海洋 王玉東 劉晗 孫海蓬 李正浩 劉明剛 蘇俊浩
113 基于移動云服務的車聯(lián)網任務卸載策略彭科 黃燾 程旭 李強 李陶然
120 基于DPI 大數據分析的視頻感知滿意度優(yōu)化歐陽恩山 方云根
126 移動邊緣網絡環(huán)境中的數據同步方法羅濤 王宏波 黃旸珉 胡金龍
2 面向6G 的意圖驅動邊緣智能網絡宋延博 張靜雯 彌欣汝 歐陽穎 楊春剛
8 6G 無人機邊緣計算場景下智能分組機制楊思遠 梁微 李立欣
14 基于脈沖神經網絡的無線空中聯(lián)邦學習楊瀚哲 游家偉 文鼎柱 石遠明
20 基于邊緣計算的按需優(yōu)化的深度學習模型單博煒 張榮濤
24 分布式場景下基于拍賣算法的邊緣智能節(jié)點任務分配李浩 陳迪 李林 王莉
30 基于機器學習的網絡狀態(tài)感知分析方法任育峰
35 GMSK 通信系統(tǒng)中頻偏估計改進算法田成富 解嘉宇 周音 朱博
39 NR-V2X 覆蓋能力綜合分析萬俊青 何華偉 芮杰 張建國
45 空天地一體化網絡運營方法分析與挑戰(zhàn)劉家祥 彭碩 蔣崢 佘小明
51 一種高密度4G/5G 無線組網容量模型研究及應用胡曉春 白小平 李納
58 邊緣計算下物聯(lián)網終端的可信評估安全技術趙研
65 UHF 頻段衛(wèi)星通信地球站電磁環(huán)境測試探討李勇 王世琦 趙騰飛 于衛(wèi)東 王海
71 移動通信新空口接入信號偵察與協(xié)議應用對比吳聰 石榮 鄧科 陳俊豪
80 面向5G Massive MIMO 性能評估的無線信道驗證及測試方法孟令同 曠婧華 江天明 鄧偉 曹蕾
87 基于共建共享提升高鐵網絡覆蓋和感知的研究朱賀 廖祖鵬 賈東亮 陳潮賢
92 基于客戶感知的樓宇問題定位方法研究與實踐張璐巖 賈磊 杜犇
2 面向6G 的衛(wèi)星通感一體化吳曉文 焦偵豐 劉冰 凌翔
12 5G-A 空天地融合核心網方案及關鍵技術牛嬌紅 方琰崴 章璐
20 空天地海一體化網絡切片研究綜述管瑩瑩 宋靜 宋清洋 郭磊
26 面向5G-Advanced 的天地一體化網絡移動性管理研究徐珉
35 基于隨機接入的空天地海一體化網絡性能分析陳浩 郭佳妮 宋姍姍 劉軍 崔軍紅
41 空間算力網絡初探丁文慧 高吉星 虞志剛 馮旭 陸洲
47 空天地一體化應急通信研究劉振
53 空天海一體化網絡關鍵技術徐艷麗 張倩倩 姜勝明 李倩
59 基于北斗短報文的可信遠程控制模型設計與驗證吳上 李姍 張凱娜 劉益辰 趙辰乾
65 面向多層無線網絡的基站協(xié)同節(jié)能劉通 田波 袁振宇
71 稀疏多徑下基于PASR 的渦旋電磁波傳輸特性李嘉欣 趙恒凱
77 應急管理場景中的手機信令數據應用探索許致遠 張慧
82 4G/5G 上行動態(tài)頻譜共享算法驗證與測試竇中兆 馮穗力
88 LTE 與NR 動態(tài)頻譜共享關鍵技術與性能梁健生 王月珍 陳曉冬
94 基于AI 的基站驗收圖像審核系統(tǒng)庾錫昌 詹寶容 方瑋 梁惠康
2 NR-V2X 直通鏈路定位技術標準研究鄭石磊 習一凡 趙銳 胡金玲 房家奕 趙麗
8 車聯(lián)網多級平臺體系架構與關鍵技術余冰雁 雷凱茹 毛琦祺
14 B5G/6G 蜂窩車聯(lián)網智能接入與資源管理關鍵技術及展望焦欏方 許云霆 張?zhí)祆?劉婷婷 周海波
20 面向邊緣智能的車聯(lián)網通信和計算資源聯(lián)合管理策略趙庶源 佘鋒 李道勛 朱永東 馮遠靜
27 無人機輔助車聯(lián)網中基于車輛動態(tài)聚類的協(xié)作卸載策略姜宇晴 李曦 紀紅 張鶴立
34 車聯(lián)網中面向時效信息的動態(tài)內容推送策略孫養(yǎng)龍 唐余亮 張建鑫
47 基于直連通信與移動網絡協(xié)作的車聯(lián)網信息服務技術李儼 封翔
52 基于交通信號燈信息的車聯(lián)網應用與系統(tǒng)架構余冰雁 毛祺琦
58 C-V2X 直連通信安全機制和測試體系房驥 于潤東 葛雨明 林琳
64 V2X 系統(tǒng)感知參數優(yōu)先級的分析與探索王子宜 褚景堯 林鴻英 陳音
71 車聯(lián)網建設推廣路線與場景應用模式研究康陳 葛雨明 侯世偉 王晶
76 泛V2X 的理念、框架、應用及實踐研究劉思楊 張云飛
84 5G-Advanced 上行能力提升研究王建斌 陳鑒鋒 蔡旭東
90 算力網絡業(yè)務安全技術研究張逸然 耿慧拯 粟栗 陸黎 楊亭亭
97 特殊室分場景“宏分布”覆蓋思路探討鄭伯鋒
2 無人機毫米波信道測量與建模研究綜述朱秋明 倪浩然 華博宇 毛開 江浩 那振宇 陳小敏
12 智能反射面輔助的毫米波大規(guī)模MIMO 技術綜述信科 金思年 陳藝靈 岳殿武 鞠默然
19 5G 毫米波規(guī)劃及應用增強技術研究于一鳴 高松濤 馬向辰 曹陽陽 潘都
25 5G 毫米波移動終端測試關鍵OTA 技術研究周宇 劉媛媛
31 空間飛行器太赫茲天線指向誤差補償算法曹冬平 井慶豐 仲偉志
39 面向密集毫米波蜂窩網絡的休眠策略設計與分析羅斯昱 衛(wèi)海超
46 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的室內波束選擇方法王俊智 仲偉志 王鑫 肖麗君
52 毫米波D2D 通信網絡拓撲演化建模孫穎 李旭杰
56 室內毫米波信道路徑功率測量建模研究邱彥衡 毛開 陳小敏 馮瑞瑞 宋李新 馬健
62 艦船內部60 GHz 毫米波信道特性研究丁同禹 王孟于 張諒
69 基于神經網絡的毫米波跨場景路徑損耗預測研究雷泰雅 毛開 鄭永豐 宋茂忠 朱秋明
75 對稱平面天線振子陣列技術研究張長青
82 創(chuàng)新引領中國移動通信發(fā)展李曉明
88 上海市中心城區(qū)射頻電磁輻射環(huán)境風險研究劉寒 謝平展 李家偉 王海超
94 融合生成式神經網絡和深度神經網絡的流量異常檢測顧健華 文成江 高澤芳
102 業(yè)務網云化的資源池容量規(guī)劃方法楊敏 徐磊
108 融合多源告警信息的安全態(tài)勢感知方法石鎮(zhèn)宇
114 基于頻繁模式挖掘的網絡安全防護劉 懿
120 5G 支撐網告警數據的故障定位方法楊敏
I 2022 年總目次
(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