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開蓉,劉媛,張旭旭,蘇芮,楊永秀
患者,女,27歲,月經規(guī)律,G2P0,2019年人工流產時超聲提示完全縱隔子宮。末次月經:2020年3月22日,自然受孕,定期產檢。2020年6月9日主因“陰道少量流血10 h”就診于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超聲示(如圖1):1.子宮形態(tài)異常(考慮完全縱隔子宮);2.宮內早孕,胚囊大小74 mm×41 mm;3.孕囊周圍低回聲,約42 mm×12 mm,考慮血腫。診斷為“先兆流產”,予保胎治療2天后好轉。2020年12月1日產檢:胎心監(jiān)測可,超聲示:雙頂徑89 mm,股骨長66 mm,胎位右骶前胎盤定位左側壁,胎盤成熟度I~II級,羊水58 mm,S/D值:2.3,胎心率130次/分。當日下午主因“陰道流液1 h”再次就診,孕婦生命體征平穩(wěn),心肺(-),無下腹疼痛、陰道流血等不適。陰道檢查:宮頸已消,容1指,膜已破,先露部棘上2 cm,陰道內見較多清亮液體流出,無臍帶脫垂。胎心監(jiān)測可,抬高臀部,急查C反應蛋白4.15 mg/L,降鈣素原、血常規(guī)、肝腎及凝血功能等無異常,立即在腰麻下行剖宮產:做子宮下段橫切口,刺破羊膜囊后無羊水,以右骶前助娩一活女嬰,清理呼吸道后哭聲可,無臍帶繞頸,胎盤胎膜自娩完整,為帆狀胎盤(velamentous cord insertion,VCI)(如下頁圖2)。手探宮腔,子宮縱隔長一指節(jié)(約2 cm),為不完全縱隔子宮,未行特殊處理。胎盤后壁大部分位于宮底左后壁,小部分位于縱隔左側壁,術中出血不多。術后診斷:① 未足月胎膜早破;② 早產;③ 不完全縱隔子宮;④ VCI;⑤ 妊娠36+2周,G2P1,臀位,已產一活女嬰。新生兒重2 520 g,1 min Apgar評分:8分(肌張力、膚色各減1分),出生后5 min Apgar評分:9分(膚色減1分)。術后第2天復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 13.32×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86.3%,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1.50×109/L,余項無異常,無畏寒發(fā)熱等不適。產后42天隨訪:母女均體健。
圖1 停經79天時超聲提示有子宮縱隔
圖2 臍帶附著點位于游離胎膜內,臍帶血管呈扇形發(fā)散,穿行于羊膜和絨毛膜間,最終到達胎盤
縱隔子宮是指胚胎發(fā)育期間雙側副中腎管受內外因素[1]影響導致隔膜退化受阻所形成的一種先天性子宮發(fā)育異常。根據是否將宮腔完全分隔,分為完全縱隔和不全縱隔[2]。縱隔子宮是最常見的子宮畸形類型,妊娠結局也最差[3-6]:縱隔纖維組織多而血管少,血流狀況相對較差,可影響胚胎著床,導致生育能力受損甚至不孕;即使懷孕,縱隔上所附內膜發(fā)育不健全及其對雌激素反應較差等可致胎盤形成不良,影響胚胎發(fā)育,引發(fā)早期流產;或因宮腔相對較小及子宮軸向失常等造成宮腔壓力相對增高,宮頸機能相對不全,發(fā)生晚期流產;縱隔子宮肌壁張力差,胎兒活動受限,易發(fā)生臍帶纏繞和胎位異常,胎位回轉困難;神經分布不均、肌肉發(fā)育不良等使子宮收縮時極性和對稱性改變,易引發(fā)胎盤早剝、胎膜早破及早產,分娩時宮縮乏力、產程延長、胎兒宮內窘迫以及急診剖宮產的發(fā)生率也明顯升高;內膜發(fā)育不良以及多次流產史等導致胎盤前置、粘連甚至植入的可能性偏高,如分娩時胎盤胎膜滯留,可增加產后出血和感染概率??v隔子宮妊娠者產前可無特異性臨床癥狀和體征,極易漏診和誤診,本例患者就是人工流產時偶然發(fā)現的。經陰道三維超聲能清晰顯示宮腔內部形態(tài)和宮底外部輪廓,可于冠狀面精確測量宮角和宮底凹陷寬度及深度等,可用作篩查縱隔子宮的首選影像工具[7]。本例患者此次孕前即發(fā)現有縱隔子宮,臨床醫(yī)師未進一步行經陰道超聲對其進行準確分型,導致誤診;隨著妊娠進展,超聲科醫(yī)師忽略了對母體器官的探查,未對子宮縱隔的孕期情況進行監(jiān)測報告;縱隔較短、胎盤部分附著于縱隔等影響了對縱隔的觀察也是漏診誤診原因之一。
VCI是指臍帶血管直接插入胎膜,最后到達胎盤的一種臍帶異常疾病,其病因不清,在單胎妊娠中的發(fā)病率為0.4%~11%[8]。VCI與許多圍生兒不良結局有關[9-10]:部分臍帶血管缺乏華凝膠保護,易受壓形成血栓,阻斷母胎血供,使胎兒生長受限、畸形;臍帶附著于胎膜,胎兒活動時可直接牽拉,引發(fā)胎膜早破、早產;胎盤下段延展時如胎盤絨毛灌注異?;蚬K?,可出現胎盤早剝;子宮收縮及胎頭下降期間,膜狀血管的異常壓迫可引發(fā)頻繁的胎心率異常;當血管受壓嚴重甚至破裂時,可出現急性胎兒宮內窘迫甚至猝死,故產程中急診剖宮產率較高,新生兒Apgar評分較低;VCI易發(fā)生臍帶撕脫,使胎盤滯留、產后出血和感染發(fā)生率升高。VCI孕婦產前也可無特殊表現,具有一定隱蔽性,彩色多普勒超聲可顯示臍帶附著點、臍血管的分布及走向,是診斷VCI的有效手段[11]。本例患者雖定期產檢,多次行超聲檢查卻均未報告有胎盤附著異常,僅術中發(fā)現為VCI,考慮漏診原因如下:① 行超聲檢查時超聲科醫(yī)師多關注胎兒情況,忽略了對臍帶、胎盤等胎兒附屬物的探查;② 孕婦此次妊娠經過較順利,加之VCI少見且臨床表現不突出,許多超聲科醫(yī)師未對該病引起重視;③ 胎盤位于宮底后壁和縱隔側壁,經腹超聲難以穿過胎兒觀察到臍帶附著點、臍血管的分布及走向等。盡管此病例母嬰結局良好,但仍應強調產前診斷的重要性,超聲科醫(yī)師在行產科超聲檢查時除了關注胎兒本身情況之外,還應重視對子宮、臍帶和胎盤等影響妊娠結局的重要部位進行常規(guī)探查,因各種客觀因素不能探及時,應在報告中指出,引起臨床醫(yī)師注意。
縱隔子宮常合并有胎盤前置、粘連及植入等胎盤異常情況,合并VCI者無相關文獻報道,兩者可能存在一定內部聯系??v隔子宮和VCI妊娠均屬高危妊娠,均可導致胎兒生長受限、宮內窘迫、胎盤早剝、胎膜早破、早產、剖宮產、產后出血和感染等母嬰并發(fā)癥,使孕婦及胎兒面臨的風險加倍,需引起臨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