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德金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fā)動太平洋戰(zhàn)爭。80年后的今天,太平洋仍然波譎云詭。南洋往事歷歷在目,那是慨當以歌的風云歲月,那是共赴國難的烽火歲月,不能忘,不敢忘,不會忘。
01
1938年冬,郁達夫攜妻子王映霞、兒子郁飛在福州登上開往新加坡的客輪,與臺江碼頭上送行的友人、同事揮手作別。望著漸漸遠去的馬尾羅星塔、長樂金剛腿、閩江口五虎礁,郁達夫緊鎖的雙眉舒展開來。海天一色,天幕低垂,海水拍打著船舷,汽笛幾聲長鳴……
10天后,郁達夫抵達新加坡,出任由華僑巨商胡文虎創(chuàng)辦的《星洲日報》副刊編輯,從此開始了他客居南洋將近7年的生活。與郁達夫先后期來到新加坡的有徐悲鴻、胡愈之、沈茲九、王紀元、劉海粟、楊棗、高云覽、洪絲絲等一批文化、藝術、新聞界知名人士,他們或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舉辦畫展,或從事報紙編輯、撰寫文章,或組織抗日社團,與祖國同氣相求。郁達夫也撰寫了大量時政文章,一改既往文風。
彼時,中國的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1939年1月,畫家徐悲鴻到了新加坡。2月,郁達夫在當地華僑黃曼士家“江夏堂”與老朋友徐悲鴻相見,當場題詩:“花中巢許耐寒枝,香滿羅浮小雪時。各記興亡家國恨,悲鴻作畫我題詩。”
同年10月,著名影星王瑩南來新加坡演出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徐悲鴻有感于此,花了將近10天時間創(chuàng)作了同名油畫。
在江夏堂,郁達夫、徐悲鴻、黃曼士及原廈門大學校長林文慶、新加坡崇文學校校長鐘青海等文人雅士常常聚會,賞畫賦詩,討論時事,曾因尊孔、批孔而起爭執(zhí)。
郁達夫、徐悲鴻深陷“家國恨”之中。郁達夫發(fā)表《毀家詩紀》,最終與王映霞離異,王只身回到重慶,落寞的郁達夫結識李筱英并同居。李筱英祖籍福州,在英國殖民政府中做事,喜好郁達夫文章,愛屋及烏。兩人合作翻譯發(fā)表了林語堂作品《瞬息京華》。
徐悲鴻在與蔣碧薇離婚后來到新加坡潛心創(chuàng)作,為陳嘉庚等僑界聞人作畫,《珍妮小姐畫像》《湯姆斯總督畫像》《愚公移山》等佳作迭出,并舉辦了畫展。
02
應南洋商報社邀請出任該報編輯主任的胡愈之于1940年底從香港來到新加坡?!赌涎笊虉蟆酚蓯蹏鴥S領陳嘉庚創(chuàng)辦。胡愈之是受中共領導人周恩來的指派,在廖承志的親自安排下成行的。到新加坡不久,胡愈之與沈茲九結為連理。
郁達夫與王映霞
1940 年,陳嘉庚赴延安考察。
陳嘉庚、陳岳書、李光前等僑領與胡愈之在怡和軒會面。陳嘉庚興奮談起當年歸國觀感,贊揚共產黨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認為中國抗戰(zhàn)的希望在延安。陳對重慶國民政府頗有微詞,持批評態(tài)度。
劉海粟于1940年12月赴新加坡。次年1月中旬的一個晚上,郁達夫告訴劉海粟說,上海已完全淪陷了,劉海粟非常震驚。劉海粟對郁達夫說,真想扛上槍同日本鬼子拼個你死我活。郁達夫安慰他說:“藝術家以藝術報國,不扛槍也是抗日,你在南洋為抗日奔走籌賑,這和扛槍沒有兩樣?!?/p>
1941年2月,劉海粟舉辦畫展,陳嘉庚主持開幕式,郁達夫、胡愈之等出席。劉海粟致辭:“吾人論人格,以氣節(jié)為標準。不論何人,凡背叛民族,不愛國家者,必須反對。氣節(jié)乃中國人之傳統精神!唯有氣節(jié)者,始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有偉大之人格,然后有偉大之藝術。一個國家或民族,其人民如有不屈之人格與豐富之智慧,必能創(chuàng)造一切,必能強盛?!?/p>
胡愈之主持《南洋商報》編務工作,團結了一批進步文化人士、愛國華僑。胡愈之一開始就以戰(zhàn)斗的政論家的姿態(tài)和華僑讀者見面。歲首獻辭題為《南洋的新時代》,是胡愈之正式接任編輯主任后第一篇綱領性的告讀者書,洋洋六千余言,分析戰(zhàn)爭中的世界、戰(zhàn)爭中的祖國、戰(zhàn)爭中的南洋。接著,寫了四篇“保衛(wèi)南洋”的社論,包括《論保衛(wèi)南洋——戰(zhàn)爭是不是還能夠避免?》等。
03
新加坡牛車水,怡和軒。1939年2月7日,陳嘉庚與一眾僑領商議組織華僑子弟回國服務事宜。同日,應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西南運輸公司請求,陳嘉庚領導的南僑總會發(fā)出第六號通告《征募汽車修機駛機人員回國服務》“事關祖國復興大業(yè),逼切需要,望各地僑領僑胞,深切辦理是要”。
當地華僑子弟踴躍響應南僑總會的號召。當時,新加坡徐氏公所歡送徐氏子弟參加南僑機工回國服務,特別舉辦了祭拜祖先神祇儀式,到新加坡募款的國民政府海軍元老薩鎮(zhèn)冰為徐氏公所題詞“望重南州”。
3000多名南僑機工分9批回國在滇緬公路運送抗日物質。在新加坡碼頭送行的人流中響起悲壯的《熱心救國歌》:“熱心救國是應該,做了漢奸臭三代。有錢出錢寄國內,無錢出力殺日寇。最后會勝利,最后會勝利,最后會勝利,咱國的福氣……”離別之時,出現了諸多父母送子、妻子送郎的場面。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次日,日軍入侵馬來半島。英軍海軍艦隊包括航空母艦不屈號、戰(zhàn)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卻敵號及4艘驅逐艦,攔截準備登陸馬來半島東海岸哥打峇魯的日軍。日軍空軍擊沉威爾斯親王號、卻敵號,馬來半島東海岸門戶大開,日軍登陸。
12月8日傍晚,郁達夫趕來找劉海粟,告訴他戰(zhàn)局緊張,英國人在太平洋區(qū)域飛機損失嚴重,不會盡力保衛(wèi)新加坡,勸劉海粟趕快離開。臨別時寫了一首詩贈劉海粟:“生同小草思酬國,志切旺夫敢憶家。張祿有心逃魏辱,文姬無奈咽胡笳?!?/p>
1941年底日本攻占馬來半島后,新加坡華人即組織了“華僑抗日義勇軍”,正式成員人數達到數千。12月30日,新加坡華僑各派人士成立了“新加坡華僑抗敵后援會”,對“華僑抗日義勇軍”的抗日行動進行資助。
日軍侵占新馬地區(qū)。
與此同時,星州華僑文化界戰(zhàn)時工作團成立,在新加坡的一批文化、新聞界人士立即投入了抗日救亡運動,郁達夫任團長,胡愈之任副團長。后陳嘉庚領導的新加坡抗敵動員總會成立,胡愈之任執(zhí)行委員兼宣傳部長。
04
1942年2月1日,日軍陸軍中將山下奉文采用聲東擊西戰(zhàn)術,先派一部隊在新加坡島東北部和近烏敏島一帶水域活動,吸引了駐守在該地區(qū)英軍的注意力,然后在新加坡島西北部的日軍趁機用充氣皮艇渡過馬來西亞柔佛海峽并在莎琳汶、克蘭芝、林厝港和裕廊的海灘登陸,意圖攻占新加坡。
英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白思華指揮駐新加坡的英軍開始與日軍交戰(zhàn),抗日義勇軍也加入戰(zhàn)斗,揭開了新加坡保衛(wèi)戰(zhàn)的序幕。
當年初,徐悲鴻將他在新、馬、印三年中所畫的數百幅作品及其他古玩、珍本一起托給友人,埋入新加坡崇文學校的一口枯井內,其中有徐悲鴻自己認為最珍貴的40幅油畫。隨后徐悲鴻只身攜1000幅作品,登上淪陷前最后一班開往印度的輪船,離開了新加坡。
2月4日,胡愈之、郁達夫、汪金丁、張楚琨、高云覽等一行28人搭乘一艘長僅4米的摩托舢板船,越過布滿水雷的馬六甲海峽,避往印尼蘇門答臘。
2月8日,千余名華僑抗日義勇軍隊員,在“保衛(wèi)星洲”的口號下,由馬來亞共產黨黨員林江石率領開往前線協助英軍作戰(zhàn)。
華僑抗日義勇軍隸屬于馬來半島英軍司令部的“星華義勇軍”。在新加坡裕廊等沿海防線,華僑抗日義勇軍與日軍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激戰(zhàn),多次打退日軍的進攻,義勇軍隊員也有很大傷亡。
新加坡英軍在日軍的猛烈進攻下節(jié)節(jié)敗退。2月13日,英軍下令解散星華義勇軍。2月15日(農歷春節(jié)),新加坡英軍總司令白思華中將在武吉知馬的福特汽車廠親自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正式將新加坡的主權交給日本,多達12萬人的英軍全部被俘。
05
其間,一批僑領逃離新加坡。陳嘉庚出走印尼,隱匿在一個小鎮(zhèn)。劉海粟帶著朋友的兩個孩子寄宿在一家油坊中躲避日軍的搜捕,不幸身份暴露,后來被日本人押上飛往上海的軍用飛機。
林文慶在日本人的威逼下被迫出面組織了“華僑協會”,籌集5000萬元的“奉納金”獻給日軍最高指揮官山下奉文,作為愿意支持日本軍事統治的表示。
由于新加坡保衛(wèi)戰(zhàn)中星華義勇軍堅持抗日,再加上此前新加坡華人對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援助,日軍對新加坡支持抗日的華人進行了大肆報復。
當時,日軍出示一份布告,要求所有新加坡18歲至50歲華人男子到4個地方集中以領取“良民證”,但是到了集中地點,等待著華人的是蒙著面罩的原英國警察、印度警察和馬來亞共產黨的變節(jié)分子對所謂“反日分子”的指認。
被指認出來的華人未經任何審判程序就被日軍捆綁赴海邊,慘遭重機槍掃射。后來為了節(jié)約子彈,干脆把人綁成一串裝上船,到離海岸10公里左右的地方推到海里。
日軍占領新加坡期間,被殺害的華僑華人包括曾經在南洋華僑籌賑會中積極活動的人士、曾經慷慨捐助籌賑會的富裕人士、陳嘉庚的追隨者、抗日義勇軍等,共約5萬人遇難?!靶录悠麓笸罋ⅰ卑l(fā)令者是第25軍司令官山下奉文中將,指揮者是第25軍參謀長鈴木宗作中將,執(zhí)行者是第九旅團團長河村參郎少將。
06
后來,一批底層華僑也紛紛逃離新加坡,其中一部分回到中國。林文慶利用“協會”及其“會長”身份,營救了一些愛國華僑。如“南僑總會”財政李振殿被日本憲兵拘捕后,就是由林文慶簽具保證書而獲釋的。72歲的林文慶郁結在心,常在新加坡碼頭眺望北方,回想與陳嘉庚話別時的悲涼場景。
郁達夫、胡愈之等在印尼蘇門答臘島一個叫巴爺公務的地方落腳。為不暴露身份,胡愈之剃掉胡須,化名張尚福;沈九茲化名張趙氏;郁達夫則成了“妻舅”,化名趙德清,并蓄起了胡須,娶了當地華僑女子何麗有為妻。
胡愈之、郁達夫等開辦“趙豫記”酒廠。胡愈之每天上午都去酒廠,經常穿著一件短袖線襯衣和一條長褲、拖鞋,完全一副商人模樣。
1945年初,郁達夫的身份被告發(fā),他建議胡愈之等趕快離開。后來,胡愈之夫婦去了棉蘭山區(qū),張楚琨等則到了巨港。
當年9月17日,郁達夫被日本憲兵殺害。幾天后,何麗有生下了她與郁達夫的第二個孩子郁美蘭。
1945年9月,英軍重返新加坡。當月,胡愈之一行離開印尼,回到新加坡。10月,陳嘉庚由印尼吧城乘飛機回到新加坡。
10月21日,新加坡數百個社團聯合舉行大會,隆重歡迎陳嘉庚安全歸來。消息傳到重慶后,關心他的人奔走相告,福建旅渝同鄉(xiāng)會,廈門大學、集美學校重慶校友會等團體發(fā)起,于11月18日舉行了“陳嘉庚先生安全慶祝大會”,包括沈鈞儒、黃炎培、陶行知、郭沫若、柳亞子、史良等著名人士在內的500多人出席大會。
毛澤東為大會贈送了條幅,題寫了“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八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