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南
《恰逢雨連天》是我心里不可逾越的巔峰之作,是我的滄海和巫山。大約讀到此書的十分之一處,我便被深深震撼了。這本書寫的不是一個簡單的言情故事,可能很多人為看唯美的愛情而去,卻會被其中更深刻的內(nèi)容深深折服。這本書將巍巍山河、王權(quán)更替、社稷江山繪成一幅恢宏壯闊的圖畫,慢慢展開在讀者面前,而它的每個角落里,都繪著最最真實生動的人和事,讓人不得不為之動容。在這本書里,你可以看見滔滔歷史,可以看見赤子丹心,可以看見江南的茫茫煙雨、蜀中的安逸和寧靜,可以看見所有人,都活在你面前……
在它之前,我從沒讀過一本書,能讓我為其中的每個細(xì)節(jié)動容。
我記得蘇時雨為含冤士子奔走,為未卜的前路迷茫,記得柳昀對她說“你可愿來都察院,從此跟著本官,做一名撥亂反正、守心如一的御史”,記得她一身緋袍以命勸諫,記得她為義舍命相搏,為情一往無前。
我記得柳朝明應(yīng)下老御史之求,護蘇時雨一生周全,記得他為她擋下長刀,記得他淡淡道出“我一直是老樣子,沒什么好與不好”,記得他面容沉靜,跨過滿山的亂石與風(fēng)雨,尋向蘇晉,唇邊釋然的笑意,最終化作眼中一抹溫潤的寂寥,記得煙雨朦朧中,他遞給她那把天青色的紙傘。
我記得朱南羨永遠(yuǎn)尊重蘇時雨心懷天下的志向,記得他給她的溫暖懷抱和此生不必再飄零的承諾,記得他永遠(yuǎn)清澈明媚的雙眸,記得他愿為她付出生命的堅定與無悔。
我記得沈青樾對柳昀說的“你對人對事猶如手中棋,分格而置毫不留情,楚河漢界涇渭分明,可你難道不怕有朝一日,有人偏不按你的規(guī)矩來,直接將軍”,記得沈父被誣陷,沈家二姐隨夫而去,他落魄絕望了無生念,承下五十大板致雙腿重傷,記得他仰躺于雪地,說要支個算命攤子,逍遙自在度過余生,也記得他獨立于朝堂,找到真正可以企及的自由。
我記得,這個故事有太多的情義與權(quán)謀,有太多的無奈,有太多的波折。蘇時雨、柳昀、沈青樾、朱南羨,他們都是無比理性的人,所以蘇時雨和朱南羨甘愿分離數(shù)年,以一句“不在朝朝暮暮”聊作安慰;所以柳昀堅定立場,即便與平生最在意的人分道揚鑣,也毫不猶豫與退讓;所以沈青樾怒極離宮,在雪地里躺了一夜,最終還是重返朝堂,放下齟齬,為民生為至交鞠躬盡瘁。
理性之中的感性,無可奈何下的柔情,最最叫人動容。
而這個故事里,我最最偏愛的兩個人,柳昀和沈青樾,都卓爾不群,都清苦寂寥,都孑然一身。
柳昀那般舉世無雙的人,若是從來孤寂也好,偏生遇到了能與之比肩的蘇時雨,同樣的清冷自持,同樣的守心如一,可謂璧人,偏生一路走來他從不曾表露心跡,不做任何爭取。人生難得一知己,何況那是柳昀。我原以為,教條壓制他,萬千鋒芒轉(zhuǎn)化成心里的倒刺,還能有人以愛來溫柔,沒想到,他到底是落得孤身一人。
沈青樾那般聰敏通透、八面玲瓏的人,若是永遠(yuǎn)順風(fēng)順?biāo)擦T,偏生接連與親人離散,幾度沉浮,偌大一個沈府,也落得他孤身一人。
還有文末處,蘇時雨與柳昀終于看清彼此眼中的烈火灼然,卻也明白,雨遇光便歇,火逢水終滅,我心里積累壓抑的悲戚一瞬間迸發(fā)——是啊,柳昀是雨,而朱南羨才是光??墒俏倚睦?,下起了滂沱大雨。
這個故事里有太多不盡人意,有太多心酸悲苦,但故事的末尾,是所有人能得到的最好結(jié)局。百姓有了明君,有了為民生籌謀的臣子,蘇時雨有了朱南羨,朱南羨也有了蘇時雨。而我們,有了這個故事最完整最美好的尾聲。
只是盤亙在我心里,最難以釋懷的,卻還是那風(fēng)雨漸歇的暮春時節(jié),最后一次離開應(yīng)天府時,蘇時雨終沒有等來柳昀的那一面。那一場未至的告別,會不會是他們永生的句點。
文章最后收尾于四人分別在雨中飲酒飲茶飲水的情景,我將這結(jié)尾讀了數(shù)十遍,每讀一遍,都熱淚盈眶。
而訴不盡平生話,便飲在了這水酒里。
這個盛大的故事終于在我眼前落幕,我心里有喜悅,也有不盡的失落,我不知何時才能再逢驚才絕艷的這些人,不知何時才能再逢“雨連天”。
本文節(jié)選自知乎。
責(zé)任編輯 孫海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