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杰
上世紀50年代初,臺灣當局為破壞大陸經濟,在美國的支持下實施“閉港政策”,大肆攔截、搶奪駛往中國大陸的外國船只,引發(fā)了多起國際糾紛。其中,搶奪蘇聯油船“圖阿普斯”號就釀成了重大國際事件。
1954年5月25日,蘇聯黑海航運公司的遠洋油船“圖阿普斯”號,裝載著1.1萬噸照明用煤油,從烏克蘭敖德薩港出發(fā),駛往中國上海。6月21日,美國情報組織“西方公司”安插在香港的眼線薩姆索諾夫從“圖阿普斯”號一名炊事員口中得知油船“還要去上海,然后回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痹讷@悉了“圖阿普斯”號的行蹤后,“西方公司”駐臺北總部頭目狄倫馬上通報蔣介石。
6月22日,“圖阿普斯”號離開香港,準備繞過臺灣島,經巴士海峽,駛往上海。此時,美間諜飛機早已出動,在空中密切監(jiān)視“圖阿普斯”號的行蹤,并將該油船的情況及時通報臺灣海軍。臺海軍“總司令”馬紀壯接到蔣介石的命令后,立即指派多艘艦艇,對“圖阿普斯”號進行包抄和攔截。在驅逐艦機關炮的威脅下,“圖阿普斯”號被迫停航。
事件發(fā)生后的第二天,蘇聯外交部副部長瓦·佐林就拜會美國駐蘇聯大使查爾斯·波倫,對美國支持臺灣海軍扣留蘇聯油船提出嚴正抗議。美國駐蘇使館矢口否認美國參與非法劫走蘇聯油船事件。在隨后的一年多時間里,蘇聯政府又與美國政府進行了多次交涉。蘇聯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也向瑞典的紅十字會提出釋放蘇聯船員的要求。與此同時,蘇聯海軍派出強大艦隊,在臺灣海峽附近游弋,試圖奪回油船。
臺當局在美國情報部門的授意下,一方面決定把“圖阿普斯”號據為己有,將船重新命名為“會稽”號,編入臺灣海軍;另一方面對蘇聯船員進行分別關押,采取威逼、利誘、拉攏等手段,企圖使他們投奔“自由世界”。美國情報部門甚至以“政治避難”為借口,將部分蘇聯船員挾持到美國。
在以后的一年多時間里,臺當局把船長關進四周包著鋁皮的房子里,企圖用亞熱帶的高溫烘烤使他屈服。他們甚至把一些年輕船員長期關進妓院,企圖用美色摧垮蘇聯人的意志。
經過蘇聯政府和船員們的共同努力,“圖阿普斯”號第一批29名船員在被關押了13個月后于1955年7月獲釋。隨后,又有一部分船員,幾經周折,從美國回到蘇聯。只有少數船員受臺灣當局蒙蔽,留在臺灣,集中居住在宜蘭和桃園等地,經歷了一段痛苦的時光。其中一人不堪忍受心靈的折磨而上吊自殺,其他人于上世紀80年代陸續(xù)離開臺灣。
作為臺灣海軍“戰(zhàn)利品”的“圖阿普斯”號,在服役期間因懼怕蘇聯海軍搶回,很少出海,無法發(fā)揮作用,于1965年10月退出現役。
(摘自《環(huán)球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