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進進 泉州市泉港區(qū)醫(yī)院 (福建 泉州 362100)
內容提要:目的:分析經陰道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技術在先天性子宮畸形鑒別診斷與分型評估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為前瞻性研究,選取2018年11月~2021年11月本院經腹腔鏡、宮腔鏡臨床結果確診為先天性子宮畸形患者34例為本次研究對象,均進行陰道二維、三維超聲檢測,并采用OmniView成像技術檢查患者子宮外形、宮頸管、宮頸形態(tài)及子宮底部凹陷深度,與臨床結果進行比較。結果:34例先天性子宮畸形患者中,腹腔鏡、宮腔鏡臨床診斷,完全縱膈子宮6例(17.65%),不完全縱膈子宮12例(35.29%),雙子宮2例(58.82%),雙角子宮8例(23.53%),單角子宮5例(14.71%),弓形子宮1例(2.94%);經陰道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技術檢測結果與臨床診斷結果一致,診斷符合率為100%,且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技術檢測臨床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經陰道二維超聲(P<0.05)。結論:先天性子宮畸形患者應用經陰道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技術診斷準確率較高,能夠為臨床確診各種先天性子宮畸形提供科學參考,有助于臨床判斷與評估妊娠風險,具有較高臨床價值。
先天性子宮畸形是指女性子宮發(fā)育異常,生殖器官畸形,是婦科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患者可無明顯異常癥狀,月經、性生活、妊娠、分娩均與常人無異,部分患者終身未知曉。先天性子宮畸形患者可出現為閉經、量少、痛經、出血或伴有第二性特征發(fā)育不良等情況[1,2],此外,先天性子宮畸形是導致女性不孕、流產、早產的罪魁禍首之一,因此,提升先天性子宮畸形診斷準確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二維超聲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診斷子宮畸形方法之一,可用于先天性子宮畸形篩查,但二維超聲具有局限性,無法獲得子宮內部、宮頸冠狀切面圖像,僅可從橫切面、縱切面圖像推測子宮形態(tài),憑借自身經驗得出結論,對臨床醫(yī)師技術水平要求頗高,因此診斷效果、判斷畸形分型效果均不佳,且具有不可重復性。近年來,隨影像學技術逐步發(fā)展,三維超聲成像技術的發(fā)展彌補了二維超聲成像的不足,為臨床診斷、鑒別診斷提供更加精確、直觀的子宮冠狀面成像信息。自由解剖成像技術(free anatomic section imaging technique,OmniView)是一種三維超聲顯像技術,可以獲取任何想要得到的平面圖像,是目前三維超聲已經成為婦產領域臨床診斷的主要方法[3,4]。基于此,本次研究對先天性子宮畸形患者應用經陰道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技術,分析其在鑒別診斷、分型評估中的價值。
收集2018年11月~2021年11月本院經腹腔鏡、宮腔鏡手術確診為子宮畸形患者34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陰道二維、三維超聲檢測?;颊吣挲g20~40歲,平均(25.78±4.32)歲;已婚21例,未婚有性生活13例;反復自然流產病史17例,原發(fā)性不孕10例,死胎3例,無不良生育史4例。
納入標準:①經陰道二維超聲疑似先天性子宮畸形,三維超聲明確診斷為先天性子宮畸形;②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且同意參與。
排除標準:①伴有子宮肌瘤、子宮息肉、內膜息肉者;②拒絕參與本次研究者。
采用三維超聲診斷儀(西門子,ACUSON X300)對所有患者進行宮腔鏡、腹腔鏡檢查,已婚婦女行經陰道掃查,排空膀胱后行膀胱截石位,陰道容積探頭頻率設定為5~10MHz;未婚有性生活者行腹腔鏡檢查,適應充盈膀胱后取平臥位,腹部容積探頭頻率設定為4~9MHz。首先采用二維超聲檢測,觀測患者子宮外形、輪廓、形態(tài)、宮頸管、內膜、回聲等情況,取橫切面,觀測患者子宮情況;確定容積框、掃描角度后固定探頭,啟動三維超聲,以OmniView成像模式對不同方位子宮進行全方位檢查,在2~6s內獲取子宮三維容積數據,同時測量子宮底部凹陷深度,將其儲存并截取3~5次清晰可辨聲像圖,以便獲取最佳圖像。
檢查結束后調取相關數據,將二維、三維超聲結果與宮腔鏡、腹腔鏡臨床結果進行對照,判斷其分型。根據先天性子宮畸形以引導容積超聲分類法進行分析,見表1。
表1.先天性子宮畸形引導容積超聲分類法
①臨床診斷結果:以宮腔鏡、腹腔鏡手術結果對所有患者進行子宮畸形分型;②以臨床結果作為金標準,觀察兩項超聲檢查對患者子宮分型的診斷效果,并觀察兩種超聲檢查對子宮畸形分型的檢查情況,計算其診斷符合率;③分析三維OmniView成像影像學特征。
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例先天性子宮畸形患者中,行宮腔鏡手術20例,行腹腔鏡手術14例,診斷結果如表2所示。
表2.臨床診斷結果
34例患者均先經陰道二維檢查后行三維OmniView成像檢查,獲取高質量清晰子宮冠狀面聲像圖其與臨床診斷結果對照見表3。經陰道二維超聲檢測,單角子宮未診出者1例,不完全縱膈子宮未診出者6例,雙角子宮3例誤診為完全縱膈子宮。三維超聲診斷結果與宮腔鏡、腹腔鏡診斷結果符合率為100%,明顯高于二維超聲診斷符合率,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陰道二維超聲、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結果比較
①雙子宮,具有兩個完整的子宮體與子宮頸,且子宮壁、子宮內膜均完整;②縱膈子宮,完全縱膈子宮,子宮內膜呈V字形,分隔至宮頸內口;不完全縱膈子宮,子宮內膜呈Y字形,分隔未至宮頸內口;子宮內膜中央呈低回聲,分隔兩部分左右對稱;③雙角子宮,子宮外形成Y字形,子宮宮底橫徑明顯增寬,宮底外援凹陷呈分開的兩個子宮角,凹陷深度均≥1cm;雙側子宮角內子宮內膜也呈Y字形,且均有回聲;④單角子宮,子宮呈現梭形,輪廓偏小,宮底橫徑偏??;⑤弓形子宮,子宮底中央內膜呈弧形凹陷,凹陷深度<1cm。
子宮是女性孕育生命、產生月經的重要器官,由兩條副中腎管發(fā)育、融合、吸收演變而來。正常的女性胚胎在6周末兩側副中腎管的中段與尾段融合形成子宮,先天性子宮畸形女性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收到某些因素影響,導致子宮在形成期間出現停滯,因此造成畸形。子宮畸形的種類多種多樣,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多種復雜畸形,不同的診斷方法對不同類型的子宮畸形敏感度、特異度不一,因此,鑒別診斷不同類型子宮畸形是臨床研究的焦點,也是正確診治的前提。受科技因素、成像條件、解剖結構影響,經陰道二維超聲雖可診斷先天性子宮畸形,但難以準確鑒別畸形類型,常出現誤診、錯診現象,需在有創(chuàng)檢查,如:腹腔鏡、宮腔鏡、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等輔助下方能進行準確診斷。經陰道三維超聲與二維超聲相比,其成像技術得到發(fā)展,可獲取清晰度高子宮外部、宮腔內部的不同切面信息,尤其是冠狀切面圖像信息,能夠高質量的展示子宮外形、輪廓、形態(tài)以及結構、宮腔鏡等情況,為臨床鑒別診斷先天性子宮畸形提供準確的影像學信息[5,6]。現代醫(yī)學研究者為探究經陰道三維超聲對診斷先天性子宮畸形的臨床意義,紛紛展開研究,其多數學者研究均表明經陰道三維超聲診斷子宮畸形的敏感度、特異度、診斷符合率顯著較高,部分研究可達100%[7]。本次研究為證實這一觀點,特選擇本院34例先天性子宮畸形患者,分別采用腹腔鏡或宮腔鏡、陰道二維超聲、三維超聲進行檢查,將有創(chuàng)檢查作為金標準,其結果顯示:宮腔鏡20例,其中:完全縱膈子宮6例,不完全縱膈子宮12例,單角子宮1例,弓形子宮1例;腹腔鏡14例,其中:雙子宮2例,單角子宮4例,雙角子宮8例,經陰道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技術與金標準診斷結果一致,診斷符合率高達100%;陰道二維超聲結果中,完全縱膈子宮9例,不完全縱膈子宮6例,雙子宮2例,雙角子宮5例,單角子宮4例,弓形子宮1例,共有7例患者診斷有誤,單角子宮未診出者1例,不完全縱膈子宮未診出者6例,雙角子宮3例誤診為完全縱膈子宮,其診斷符合率為79.41%,遠低于陰道三維超聲,與國內外學者研究結果一致[8]。
根據經陰道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的聲像圖像特征總結,縱膈子宮:完全縱膈子宮內膜以“V”型呈現,縱膈明顯分離直至宮頸內口;不完全縱膈子宮內膜以“Y”型呈現,縱膈分離未達到宮頸內口,子宮內膜被分離為兩部分,左右對稱,子宮內膜可見均勻低回聲,且子宮內膜向下凹陷,角度<90°,子宮外形完整基本正常;雙子宮:能夠清晰看到兩個完整的子宮與子宮頸,且子宮壁與子宮內膜完整;雙角子宮:子宮外形以“Y”型呈現,子宮底部明顯增寬,宮底外援凹陷,有兩個子宮角,子宮內膜回聲均勻,內膜也呈現“Y字形”。單角子宮:子宮呈現梭形且輪廓較小,宮底直徑較小,子宮內膜呈現香蕉狀或現管狀;弓形子宮:子宮底內膜凹陷,宮底肌肉外凸。
綜上所述,經陰道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技術能夠任意切面上顯示子宮形態(tài),能夠更加細節(jié)、直觀的展示子宮輪廓、宮腔結構,是一種科學、高效診斷與鑒別診斷先天性子宮畸形的方式,對各類型子宮畸形均有較高診斷價值,可為臨床診治提供信息,有助于醫(yī)師評估妊娠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