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勇,劉麗莉
(1.滕州市大數據中心,山東 滕州 277599;2.棗莊科技職業(yè)學院,山東 滕州 277599)
智慧城市建設速度不斷提升,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合理應用,我國很多城市已從起初的工業(yè)城市逐步發(fā)展為數字城市及智慧城市。當前我國智慧城市規(guī)劃及建設數量已超過500個,而智慧城市標準化則是指導及規(guī)劃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保障措施及基礎支持。同時,人工智能技術日趨成熟,能夠基于技術、數據以及應用場景等諸多方面提升智慧城市建設質量及運行水平,使之逐漸轉變?yōu)锳I智能城市。但基于當前智慧城市發(fā)展現狀,對于人工智能技術需求較為迫切,所以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已成為今后智慧城市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而AI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的順利實施,可明顯提升后續(xù)AI智能城市建設質量,以及縮短實際建設時間,因此針對這種情況,開展智慧城市背景下AI智能城市標準化研究工作意義重大。
2014年我國出臺《中國智慧城市標準化白皮書》,系統(tǒng)性闡述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框架,并且框架內容涉及范圍較廣。目前我國關于智慧城市的標準達到38項,標準內容涉及總體、支撐技術及平臺、建設與宜居等諸多內容。但現階段我國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框架理論性較強,而實際可操作性較差,很難有效指導各個地區(qū)智慧城市建設,現有體系框架內容主要是在術語及參考模型等宏觀標準,難以有效解決相關領域及業(yè)務交叉沖突等實操問題,而且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很多分項指標尚待細化,并且該評價指標體系并未在國內形成廣泛共識,因此基于上述原因,我國現有的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框架有待繼續(xù)完善。
根據當前AI智能城市標準化情況來看,實際標準化工作覆蓋人工智能技術標準體系以及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等,其中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立基礎是人工智能技術,而AI智能城市建設重點在于AI智能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合理應用,而不是過度研究該技術本身,所以AI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開展,應重點以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框架為理論支撐,進而研究促進AI智能城市發(fā)展的相關措施。
根據我國相關報告內容,智慧城市標準框架體系內容豐富且結構嚴謹,其框架內容涉及數據、感知、計算、平臺以及評價等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均可作為今后我國AI智能城市的重要因素,因此依據已有的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框架內容,以及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成果及經驗,參照相關典型案例,這樣可明確AI智能城市標準化的具體需求,這便于后續(xù)AI 智能城市建設工作順利實施。
目前很多城市正在開展智慧城市建設,而人工智能技術的合理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AI 智能服務應用質量,而AI 智能場景也會對于智能應用場景實施優(yōu)化升級。當前城市應用場景中人工智能技術具體應用包括政務、安防、交通、能源、農業(yè)等諸多環(huán)節(jié),各種應用環(huán)節(jié)富含大量的商業(yè)價值,需后續(xù)進行深入挖掘。而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應用,對于大眾生活及工作帶來明顯的便利條件。
根據《中國人工智能城市發(fā)展白皮書 (2018)》報告內容,現階段我國人工智能企業(yè)數量及就業(yè)人數明顯增加,并且依據 AI 智能城市指標評價報告顯示,根據科研、產業(yè)及資本等諸多因素評估,目前北京已成為AI智能城市領頭城市,而上海、杭州、深圳及合肥AI智能城市發(fā)展較快,在全國AI智能城市排名中位居前列。
北京作為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已出臺各種政策用于發(fā)展人工智能產業(yè),并且其人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及人工智能企業(yè)數量均在國內屬于龍頭地位,特別是在硬件制造、算法研究、智能終端以及應用平臺等諸多方面技術優(yōu)勢較為突出,因此現階段北京AI智能城市建設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深圳作為我國典型的創(chuàng)新型城市之一,整個城市AI智能城市建設水平較高,究其原因在于人工智能企業(yè)數量較多,其已成為該城市主導產業(yè),而AI產業(yè)可為該城市提供視覺、聽覺等方面的AI智能技術支持,因此該城市人工智能技術已在金融業(yè)、物流業(yè)、交通、醫(yī)療以及無人機等諸多領域均有應用。
現階段,我國AI智能城市標準設計及制定工作應用性較為顯著,其工作開展需依據城市發(fā)展新動向以及新需要。當前我國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框架內容涉及數據標準、感知標準、計算標準等諸多環(huán)節(jié)內容,根據這些環(huán)節(jié)內容能夠為今后我國AI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提供理論支持。但實際AI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開展過程中問題較多,雖然我國AI智能城市已處于建設階段,但行業(yè)內部對于AI 智能城市的概念、內涵、應用模式及運行評估等諸多方面分歧較大,并且已有的智慧城市標準化內容直接指導AI智能城市建設效果不佳。同時,AI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設計內容較大,諸如企業(yè)、政府部門及居民等,所以相關人員應重點做好AI 智能城市標準化頂層設計工作,并且相關工作實施基礎是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組的標準化工作內容,因此實際標準化工作開展時,工作內容盡量避免與標準化總體組沖突。另外,現階段我國AI智能城市領域實際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很多城市照搬國內外經驗,導致實際AI智能城市發(fā)展質量較差,所以需及時開展相關標準化工作。
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成果較多,并且標準內容包括參考模型、公共應用支撐平臺、領域知識模型、物聯網感知等,這種標準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效率及建設質量。而AI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開展,則可充分利用現階段的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成果,能夠為AI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在理論基礎、工作基礎以及組織經驗等諸多方面提供有效支撐。因此,基于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的基礎上,根據AI 智能城市概念、目的等內容,參考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成果,建立及完善AI智能城市標準,可顯著提升AI 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效率,以及減少人力及物力資源浪費。
為了順利開展AI 智能城市標準化研究工作,我國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組建AI 智能城市標準化研究團隊,并結合當前各地區(qū)主要的產學研單位資源,重點研究AI智能城市標準化發(fā)展目的、方向、策略及各種潛在問題,明確AI 智能城市今后發(fā)展的側重點以及標準化需求,并通過多種形式盡可能將現有的AI智能城市實踐經驗整理總結及推廣,從而構建涉及AI智能城市建設各個方面的標準體系,并加強AI智能城市標準的可操作性,避免過于理論影響城市建設。
對于AI智能城市來說,作為人工智能技術及智慧城市融合應用,對于當前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要求更高,所以實際標準化工作開展時,相關工作人員需重點確定AI 智能城市的研究范圍,在此基礎上實施AI智能城市內涵、外延以及需求研究,這樣可確保AI 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頂層設計質量。同時,工作人員還應掌握AI智能城市規(guī)劃設計相關方法,通過多種形式促使大眾增加 AI智能城市的認知程度,再利用標準化工作加強AI智能城市整體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化以及科學化,進而促進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及發(fā)展。
當前AI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也是國際標準化組織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建議提升國際交流及合作力度,保證國內外AI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同步實施。同時,基于國際交流及合作的基礎上,我國相關機構可參與國際AI 智能城市的標準化活動,通過實地調研,引入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理念以及模式。另外,通過國際間合作平臺及交流渠道,充分了解當前AI智能城市建設的成果以及相關經驗教訓,這樣可糾正我國在AI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方面存在的偏差及不足,并將我國AI智能城市標準化成果進行分享。
當前在全球范圍內,AI智能城市相關標準制定工作已逐步開展,特別在網絡安全、環(huán)境保護、建筑及交通系統(tǒng)等方面已制定一些標準。但這種標準設計及制定工作由其行業(yè)機構獨立完成,由于其缺少共同的主線,導致整個標準化工作與AI智能城市建設相脫節(jié),因此我國政府部門及相關機構應當重點加強標準體系建設質量。這些部門及機構應當采用新的管理模式,脫離現有管理模式干擾,并依據實際應用作為基礎導向實施統(tǒng)籌規(guī)劃、協同制定,從而建立健全層級分明、內容詳實、操作性強的AI智能城市標準體系,這樣能夠對于AI智能城市建設工作進行全面指導,確保AI智能城市建設質量及建設效率。同時,這些部門及機構應依據標準作用的制定具體實施計劃,確定近期、中期及遠期標準化工作內容,從而確保標準化工作內容滿足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另外,雖然AI智能城市建設工作需要各種先進技術應用,但建設過程中不可單獨重視技術方面,而是應重點調動城市建設參與方共同參與AI智能城市標準制定工作,尤其注重城市決策者、管理者以及居民的參與度,從而將AI智能城市建設由單獨的技術層面轉變?yōu)榧夹g、管理協調的系統(tǒng)層面。
3.6.1 建立AI智能城市要素體系
AI智能城市概念內涵較為豐富,并且理論性知識較多,大眾對于AI智能城市概念相對片面,如何從理論概念轉變?yōu)榭筛兄⒖蓽y量及可比較的城市硬件或功能,已成為當前工作人員AI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的核心任務之一。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采用標準化形式將AI智能城市概念形成具有一定指導意識的智慧城市要素體系,其體系覆蓋從AI智能城市理想建設目標到實際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及服務操作方法,這樣可為城市管理者根據城市實際情況開展AI智能城市提供理論及方法支持。
3.6.2 建立AI智能城市評估診斷標準
AI智能城市作為新的城市發(fā)展概念,其城市建設過程無法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其整個城市系統(tǒng)復雜性高,因此AI智能城市建設目標及過程控制已成為實際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性內容,雖然當前國內外學者提出AI智能城市模型及評估指標體系,但其缺少充足的理論作為有效支撐,大多局限于通過一些試驗數據進行研究,且試驗方法在重復性及穩(wěn)定性等諸多方面尚有不足。因此我國政府應依據AI智能城市核心概念為基礎,制定科學合理的城市規(guī)劃以及建設目標,然后建立相應的AI智能城市評估診斷標準,這樣能夠對于AI智能城市建設及運行軌跡實施科學評估,從而及時準確查找城市發(fā)展過程中的不足,及時進行糾正處理,這樣才可確保整體AI智能城市發(fā)展水平。
3.6.3 建立數據利用及共享標準
由于當前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及相關設備的配套應用,建立AI智能城市已成現實,根據安全、交通、市容、環(huán)保等各種城市管理需求,通過大數據采集處理,并利用AI智能為城市管理者進行城市管理決策提供可靠結論。但目前關于AI智能城市實踐工作較少,尚未形成成熟的工作體系,致使大量數據存在浪費閑置情況,并且有時過于注重數據及AI智能,導致其難以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根據這種情況,我國相關部門、機構應建立數據利用及共享標準,實現多來源數據的歸并共享,這樣可有效減少數據采集及處理成本,并提升數據利用效率,而該標準則可采取團體標準、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形式進行制定及使用。
綜上所述,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日趨成熟,其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機遇,使之逐漸發(fā)展成AI 智能城市,這樣便要求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機構重點做好AI智能城市標準化工作,建立參考模型、公共應用支撐平臺、領域知識模型等各種AI 智能城市國家標準,并依據當前已有的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框架,建立及完善AI 智能城市標準化框架,并制定各種政策幫助地方城市做好AI 智能城市建設工作,這樣才可從根本上促進我國AI智能城市標準化高效、穩(wěn)定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