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 林潔 吉益玎 楚志芬 盧瑞云 王園園
結直腸癌是一種發(fā)病率極高的惡性腫瘤,其臨床特點為起病快、病死率高等,患者極易產(chǎn)生嚴重的疾病負擔以及健康損失,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有研究[2]表明,結直腸癌的男性患者比例較多,且預后的平均生存期為35.54 個月,3年生存率為56.86%,5 年生存率僅達41.83%。近年來,隨著惡性腫瘤早診治的相關知識的普及以及惡性腫瘤診療技術的提高,尋找合適的指標診斷結直腸癌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凝血功能檢測對結直腸癌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且大部分結直腸癌患者均伴隨有較嚴重的血脂異常情況,且血脂異常水平也為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的危險因素。因此,對于結直腸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脂指標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以結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凝血功能以及血脂指標對結直腸癌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2020 年1 月至2022 年2 月收治并確診的106 例結直腸癌患者作為觀察組,并選取同期住院的結直腸良性疾病患者106 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64 例,女42 例,年齡平均(60.37±8.03)歲;對照組男60例,女46 例,年齡平均(62.37±8.01),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jīng)組織病理學確診為結直腸癌[3];②病情以及相關生命體征平穩(wěn);③非哺乳期以及妊娠期患者;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類疾病;②合并血液功能障礙;③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本研究經(jīng)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采集所有受試者空腹靜脈血5 mL,置于含有1/10 體積的0.109 mol/L 的枸櫞酸鈉抗凝液的試管中,于3 000 r/min,離心半徑8 cm 的條件下離心10 min,收集上層血漿后,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廠商: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CX-9000)測定凝血酶原活動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AT)、凝 血 酶 原 時 間(Prothrombin time,P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xiàn)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廠商:貝克曼庫爾特公司,型號:AU5800)對TC、HDL-C、LDL-C 進行檢測[4-5]。根據(jù)國際抗癌聯(lián)盟的TNM 分期標準[6]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分組,分為Ⅰ、Ⅱ、Ⅲ、Ⅳ期。采用多層螺旋CT 顯現(xiàn)評估結直腸癌是否出現(xiàn)轉移[7]。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FIB 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AT、PT 以及APTT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n 106 106 AT(%)83.97±12.41 87.46±11.36 2.136 0.034 PT(s)14.39±2.99 10.08±2.87 10.707<0.001 FIB(g/L)2.57±0.81 4.77±1.30 14.788<0.001 APTT(s)37.26±7.84 26.71±6.39 10.739<0.001
觀察組HDL-C 血脂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且LDL-C、TC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對比[(±s),mmol/L]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ol/L]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對比[(±s),mmol/L]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ol/L]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n 106 106 HDL-C 1.52±0.40 1.06±0.31 9.359<0.001 LDL-C 1.86±0.22 2.37±0.43 10.871<0.001 TC 3.43±0.36 4.33±0.39 17.458<0.001
兩組患者的AT、PT、ATPP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Ⅰ+Ⅱ期結直腸癌患者的FIB、LDL-C、TC 明顯低于Ⅲ+Ⅳ期,而Ⅰ+Ⅱ期的HDL-C 明顯高于Ⅲ+Ⅳ期,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4。
表3 TNM 分期患者凝血功能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NM staging(±s)
表3 TNM 分期患者凝血功能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NM staging(±s)
組別Ⅰ+Ⅱ期Ⅲ+Ⅳ期t 值P 值n 67 39 AT(%)86.01±12.97 89.95±13.12 1.502 0.136 PT(s)10.21±2.17 9.86±2.61 0743 0.460 FIB(g/L)4.57±1.27 5.11±1.16 2.178 0.032 APTT(s)25.71±7.11 28.43±6.30 1.979 0.051
表4 TNM 分期患者血脂指標比較[(±s),mmol/L]Table 4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TNM staging[(±s),mmol/L]
表4 TNM 分期患者血脂指標比較[(±s),mmol/L]Table 4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TNM staging[(±s),mmol/L]
組別轉移組無轉移組t 值P 值n 21 85 HDL-C 0.94±0.17 1.09±0.24 2.697 0.008 LDL-C 2.59±0.36 2.32±0.29 3.636<0.001 TC 4.57±0.34 4.27±0.30 3.996<0.001
兩組患者的AT、PT、APTT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轉移組的FIB、LCL-C、TC 高于無轉移組患者,且轉移組的HDL-C 低于無轉移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6。
表5 結直腸癌有無轉移患者凝血功能比較(±s)Table 5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ith or without metastasis(±s)
表5 結直腸癌有無轉移患者凝血功能比較(±s)Table 5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ith or without metastasis(±s)
組別Ⅰ+Ⅱ期Ⅲ+Ⅳ期t 值P 值n 67 39 HDL-C 1.13±0.23 0.94±0.16 4.553<0.001 LDL-C 2.18±0.21 2.70±0.37 9.243<0.001 TC 4.27±0.31 4.42±0.36 2.263 0.026
表6 結直腸癌有無轉移患者血脂指標比較[(±s),mmol/L]Table 6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ith or without metastasis[(±s),mmol/L]
表6 結直腸癌有無轉移患者血脂指標比較[(±s),mmol/L]Table 6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ith or without metastasis[(±s),mmol/L]
組別轉移組無轉移組t 值P 值n 21 85 AT(%)91.47±12.26 86.47±12.37 1.662 0.100 PT(s)9.95±2.29 10.11±2.43 0.273 0.785 FIB(g/L)6.25±1.59 4.40±0.78 7.678<0.001 APTT(s)24.91±5.24 27.15±5.70 1.637 0.105
繪制FIB、HDL-C、LDL-C、TC 對診斷結直腸癌 的ROC 曲 線,ROC 曲 線 顯 示FIB、HDL-C、LDL-C、TC 以及聯(lián)合檢測診斷結直腸癌對應的AUC 為0.874、0.794、0.786、0.807、0.921,其對應的約 登 系 數(shù) 為0.688、0.621、0.518、0.548、0.836。聯(lián)合檢測的價值高于單獨檢測對結直腸癌的診斷價值。見表7、圖1。
圖1 ROC 曲線Figure 1 ROC curve
表7 FIB、HDL-C、LDL-C、TC 對結直腸癌的診斷價值Table 7 Diagnostic value of FIB,HDL-C,LDL-C and TC for colorectal cancer
結直腸癌作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以及死亡率,自20 世紀90 年代中期以來,其發(fā)生率逐漸呈年輕趨勢。據(jù)有關研究報道,2020 全球預計結直腸癌新發(fā)病例數(shù)為19.32 萬例,我國2004-2018 年死于結直腸癌的患者共有213 513 例。由于惡性腫瘤的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特征可供辨別,大部分確診患者已處于疾病的晚期,病情較難控制,因此惡性腫瘤預防的關鍵為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目前,凝血功能和血脂指標已被分別研究,但目前缺少兩者聯(lián)合診斷結直腸癌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通過比較不同類型患者間的凝血功能以及血脂指標,一起找到能夠為早期診斷結直腸癌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FIB 作為肝臟細胞合成以及分泌的凝血因子,其含量升高可表示機體正處于高凝狀態(tài),當結腸直腸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現(xiàn)異常時,患者的FIB 會出現(xiàn)異常升高,F(xiàn)IB 在血小板的聚集以及血液凝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F(xiàn)IB 還能夠作為血管鈣化的預測指標[8-9]。目前已有研究[10]證實,結直腸癌患者的FIB 水平與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 21-1)的水平呈正相關,且FIB 在原發(fā)腫瘤浸潤程度較高以及區(qū)域淋巴結發(fā)生轉移的情況下水平較高。錢香等[11]研究結果顯示FIB 水平不僅與腫瘤發(fā)生部位、浸潤程度、淋巴結轉移有關,還能夠作為結直腸癌患者預后的預測指標。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產(chǎn)生原因之一可能為血脂代謝紊亂,有相關研究報道,惡性腫瘤的病死率與患者的血脂指標水平存在密切的關系。本研究結果顯示,結直腸癌患者FIB、LDL-C、TC 的表達水平高于結直腸良性患者,且HDL-C水平低于結直腸良性患者;由此可知,結直腸癌患者的血液呈現(xiàn)高凝狀態(tài),并且存在血脂代謝異常的現(xiàn)象,可能是由于惡性腫瘤患者的腫瘤細胞能夠分泌出黏蛋白以及組織因子,使得凝血因子X 激活,升高纖維蛋白原的含量,而血脂代謝異常使得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脂質過氧化反應被促進,從而加速雌激素代謝并損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誘發(fā)結直腸癌。FIB 不僅能夠促進腫瘤細胞形成血管,還能夠增加血管中腫瘤細胞的黏附以及腫瘤基質的形成,并且促進腫瘤細胞生長以及轉移。左麥紅等[12]研究表示,F(xiàn)IB 水平與淋巴結轉移以及血管受侵情況具有一定的關系。Ⅲ+Ⅳ期的結直腸癌患者具有較高水平的消耗性代謝,且吸收功能逐步衰退,導致機體合成的載脂蛋白Apo-A1的數(shù)量下降,從而減少機體HDL-C 的水平,且晚期性或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腫瘤細胞需要的膽固醇增加,使得LDL-C、TC 的含量上升。此外,腫瘤細胞在中晚期結腸癌會出現(xiàn)不斷增生的現(xiàn)象,使得腫瘤壞死因子-α 的水平升高,降低脂蛋白酯酶的活性,使得TC 難以想象組織轉化,機體內(nèi)TC 的水平升高。Jiang 等[13]研究表示HDL-C、LDL-C 能夠作為結直腸癌腫瘤的良惡性以及臨床分期的診斷,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此外,本研究采用ROC 曲線對FIB、HDL-C、LDL-C、TC 以及聯(lián)合檢測診斷結直腸癌的價值進行評估,結果可見FIB、HDL-C、LDL-C、TC 對于結直腸癌均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與王玉穎等[14]研究結果以及何爽[15]的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在獨立檢測的基礎上,聯(lián)合四個指標檢測診斷結直腸癌,發(fā)現(xiàn)四者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價值最高,可能是由于三者聯(lián)合診斷能夠避免一些單獨指標檢測所具有的漏洞。
綜上所述,凝血功能和血脂指標檢測對診斷直腸癌并且檢測腫瘤轉移以及病情進展具有一定的價值,并且采用FIB、HDL-C、LDL-C、TC 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