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富,余慧,薛澤華
福祉設計視野下的老年生活輔具設計研究
孔祥富,余慧,薛澤華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沈陽 110136)
以老齡化為背景,從福祉設計視野出發(fā),通過對老年生活輔具設計研究,推動實現老年人獨立自主參與社會活動來提升其福祉。方法以60歲以上、可生活自理的老年人為目標人群,采用訪談、現場觀察等調研方式針對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進行梳理,結合文獻及對經典設計的分析,總結老年生活輔具設計方法,并以后疫情下的地攤經濟現象為例,進行多功能手推車的設計實證。提出福祉設計視野下老年生活輔具設計方法,設計出老年人多功能手推車方案。通過對老年生活輔具的設計,可以推動老年人獨立自主參與社會活動進而提升其福祉;生活輔具設計應以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行為特征為依歸,結合產品設計規(guī)律,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老年手推車的設計可以幫助老年人在后疫情語境下獨立自主地參與社會活動。
福祉設計;老年人;獨立參與;設計策略
關注老年群體,提升老年人福祉,使老年人在參與社會活動的過程中,更充分地發(fā)揮其知識與能力,對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保障老年人個人尊嚴、促進家庭和睦等方面都能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從福祉設計視野出發(fā),對老年生活輔具進行設計研究,探討以設計手段增進老年福祉的路徑。
福祉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議題。正如前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曾表示的:在老齡化社會趨勢中,老年人的社會福祉應具有更高的目標和追求,使老年人能夠通過國家的權利或公共權力獲得物質保障,同時精神上更能充分地展示其自由參與社會各項活動的能力,在生活中得到安心感,滿足感,擁有自由、獨立,參與,尊嚴的保障權利[1-2]。福祉的本質是人們的需要得到滿足以及實現個人價值后獲得的幸福和快樂[3]。
國內關于福祉設計的研究處于基礎階段,與“福祉設計”相關的文獻并不多。從分布情況來看,關于福祉的設計理論方法研究主要從設計心理學、設計倫理和設計價值3方面出發(fā);從設計應用方面分析,多以建筑空間設計為主,其次是產品設計。宗明明的《中國老齡化社會的福祉服務設計》《福祉·文化·設計》《關愛公平與老年福祉服務設計》等文獻為老年人福祉設計研究提供了較好的參考[4-5]。2018年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邀請德稻建筑設計大師龍百渡開展了為期五天的國際課程演講,探討老年人福祉文化背景下的設計理念,通過研究老年人的生活模式和居住建筑,提出了“可易接性”“可連接性”“可持續(xù)性”“身份”“人文科學”五大設計理念。
國外對福祉設計研究相對成熟。日本作為世界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時間較早,各類老年產品設計都非常重視福祉設計理念,從老年人特征出發(fā),開發(fā)出人性化的老年產品,以此增加老年人福祉?!案l碥嚒本褪菓獙淆g化社會在設計領域做出的設計嘗試[1]。
福祉設計是“以增加福祉為目標的設計”。本文的老年人福祉設計可歸納為以增加老年人生活福祉為基礎,以保障老年人自由、獨立參與的權利,實現自身價值為目標。滿足老年人參與社會生活的愿望,享受生活上的安心感、滿足感,為此目的而進行的設計即為老年福祉設計。設計中以通用化與包容性為基礎,在確保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礎上,以老年人為中心,在社會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提高老年人在社會活動中的活力,增加老年人的生活福祉[6]。
本文以60歲以上且可生活自理的老年人為研究對象,通過訪談和觀察等方法進行用戶調研。對老年人特征進行分析總結,為老年人生活輔具設計提供依據。
由于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采用了個別訪談法、觀察法、雙重身份體驗法進行調研。調研地點為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qū)和金水區(qū)、開封市龍亭區(qū),以及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qū)、沈河區(qū);調研對象為60歲以上可生活自理的老年人,調研時間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
1)觀察用戶。實地觀察老年人日常行為,探究行為背后的主觀需求,挖掘老年人在參與活動中的潛在問題。場景為小區(qū)樓下休憩區(qū)、公園、街道、購物等場所,時間為早上7:00—10:00、中午16:00—20:00,內容為外出活動的目的、頻率、時間及所用輔具等。老年人日常外出活動見圖1。
2)個別訪談。訪談對象分為老年人、老年人家屬兩部分,本次訪談共邀請10名老年人,4名家屬。
以用戶檔案形式進行整理,見表1,獲得老年人出行的動機因素及其背后的行為需求,見表2。
通過實地調研考察,結合相關文獻,總結出了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并進行了需求分析。
2.2.1 生理和心理特征
1)生理特征。結果表明,多數老年人幫助子女照顧孩子、打理家務,但其身體機能出現不斷退化的現象,表現為視覺和聽覺能力減弱、對周圍環(huán)境的信息接受能力下降以及行為動作緩慢等。
圖1 老年人日常外出活動
表1 老年人調研中簡單用戶檔案樣本
表2 老年人行為動機及其需求
2)心理特征。身體變化對老年人的心理會產生影響。部分老年人退休后,生活方式、習慣被迫改變。這種改變會引發(fā)老年人的孤獨感和失落感,產生悲觀的負面情緒,影響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7],老年人因此會出現“回歸心理”,懷念過往,產生懷舊情緒。
2.2.2 行為特征
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環(huán)境、天氣條件、季節(jié)變化等潛在變量直接影響老年人的活動時間、活動內容及范圍。
1)活動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活動易受季節(jié)變化的影響。夏季晝長夜短,白天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冬季晝短夜長,氣溫較低,限制了老年人外出活動時間;春秋季相對舒適,老年人生活較規(guī)律。由于身體機能下降,老年人的動作變緩,也間接增加了老年人的活動時間。
2)活動內容以及范圍。多數老年人會選擇較近的地方進行活動,活動包括娛樂活動和任務型活動。娛樂活動主要依意愿進行,如逛公園、跳廣場舞、打太極等,這些活動能夠使老年人精神上得到滿足。任務型活動是需要老年人分擔的事情,如:購物買菜、接送孩子等。
采取訪談與觀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用戶研究,根據老年人的各項特征,結合老年人的行為動機,從客觀生理需求、主觀情感需求、學習需求、價值再現需求4個方面對老年人的需求進行總結,提出設計應對方法。
1)客觀生理需求。調查發(fā)現,老年人的生理機能變化主要表現在:視覺上,對色彩和光線的感知能力下降;聽覺上,對聲音的敏感度降低;觸覺上,對物體表面的溫度變化反應遲緩;本體感覺上對溫度的變化相對比較敏感,較高或較低的溫度都會導致老年人的身體不適,從而產生冬天怕冷夏天怕熱的現象;行為能力上動作緩慢,這些生理上的變化使老年人的反應和應變能力減弱。因此,設計生活輔具時,宜采用明度較高或對比鮮明的色彩方案;形式上需突出語義引導和拆分結構的呼應設計等方法。
2)主觀情感需求。多數老年人由于缺乏個人的歸屬感和安全感,需要陪伴的渴望加強,對子女的依賴性會增加。加之懷舊心理,在設計產品時,保障老年人基本需求的同時應減少其孤獨感與陌生感,增加老年人的滿足感;可以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嘗試傳統(tǒng)自然的材料及富含年代特色的因素融入產品,采用熟悉的產品形式以及操作手法,增加老年人的歸屬感,使他們更加自由、獨立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并獲得應有的尊重。
3)學習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學習能力也受到影響,面對新鮮事物的沖擊,往往難以接受,需要較長時間來認知和適應。多數老年人在面對新事物時,是愿意去學習和接受的,只是缺少正確合理的指導,他們在使用和操作產品時,經常會遇到很多困難和障礙[8]。因此,產品設計時盡量簡化老年產品的操作程序,以符合老年人熟悉和習慣的操作方法來實現老年產品的易用性。
4)價值再現需求。實現老年人的價值再現需求要重視人文關懷,需要社會和家庭的支持。通過社會和家庭給予老年人物質和精神支持,幫助老年人在參與社會活動、建立社會關系等過程中發(fā)揮作用,實現自身價值,使老年人重拾信心;通過老年人再就業(yè),滿足老年人受人尊重和重新投入社會的渴望,從而實現老年人的價值再現需求。
依據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調研和需求分析,在老年人的生活輔具設計中應遵循以下策略。
伴隨老年人成長的物品讓他們記憶猶新,那些物品的功能及形態(tài)特征已經牢牢刻在老年人的記憶中,他們會非常熟悉這些物品并熟練地使用它們。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各種材料、技術不斷更新,那些伴隨老年人成長的物品在人們的視線中慢慢消失,在面對社會、技術的進步帶來的沖擊時,老年人會變得迷茫、無所適從,需要用他們熟悉的物品來緩解。對老年人用品的設計不一定非要以全新的形態(tài)展現出來,放大被人們常常忽視的細節(jié)、積累各方面的設計元素、實現產品肌理的熟悉性和傳統(tǒng)連續(xù)性[9],也是有效的設計手段。在現代產品中增加老年人所熟悉的傳統(tǒng)元素,或者對傳統(tǒng)產品保留其核心,增加一些現代元素,保留老年人對產品的熟悉性,這樣老年人就更加容易使用該產品。為老年人設計的水龍頭瓶蓋,見圖2(圖片摘自設計癖),此款水龍頭瓶蓋利用杠桿原理,整體外觀似老年人都很熟悉的十字水龍頭,通過依附在普通瓶蓋上,幫助老年人輕松打開瓶蓋[10]。
自主參與性是指在社會活動中用戶有獨立、自愿的決定權,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意愿決定是否參與其中。在為老年人設計相關產品時,需要尊重老年人的個人意愿,使老年人能夠通過設計自主參與其中,從而獲得尊重。浙江非常道樓道電梯有限公司針對老年人在上下樓梯時行動不便作為核心痛點,并以此為設計的出發(fā)點,設計了一款新型電梯,見圖3(圖片摘自設計癖),考慮到大多數老年人生活在老舊小區(qū),從而將老舊小區(qū)的樓梯進行了改造設計,在保證節(jié)約成本又不破壞樓梯原有的結構和布局的前提下,將新型電梯依附在原有的樓梯靠墻的一側,用戶使用費用也非常實惠,每月每戶1元至2元,非常節(jié)能環(huán)保,在保障老年人上下樓梯權利的同時,又激發(fā)了他們自主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
圖2 水龍頭瓶蓋
圖3 非常道樓道電梯
對于老年人生活輔具產品設計來說,最基礎且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及產品帶給老年人的舒適性。這就要求深入老年人的生活細節(jié)中,研究老年人特征,從老年人的真實需求出發(fā),以產品設計的安全性為前提,結合多學科理論知識,以科學的方式,通過設計給予老年人舒適性。將設計的美學元素充分運用到產品設計的整個環(huán)節(jié),包括:造型、材質、色彩、功能等方面,從而做出合理的設計表達,傳遞給用戶視覺和體驗上的產品安全性與舒適性。
與時俱進性指的是研究和設計與時代同步,時刻關注社會、經濟、科技的發(fā)展,以及出臺的相關政策。緊密與當下社會實際相結合,為研究與設計營造更加完善、可靠的社會環(huán)境,使研究成果更加真實、設計產品更加符合用戶實際需要。福祉設計和與時俱進性策略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兩者共同保障了老年人自由獨立參與社會活動的權利,使老年人更容易融入社會生活。
從福祉設計視野出發(fā),以60歲以上、生活可自理的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結合社會現狀進行設計分析。2020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席卷全球,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逐步得到控制,各行各業(yè)全面復工復產,為推動我國經濟恢復,國家推出地攤經濟政策[11]。地攤經濟成為當下的一種“社會潮流”,人們紛紛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參與。
圖4 設計思路
圖5 老年人擺攤場景
擺地攤是人們經常見到的現象,老年人也是擺地攤的主要人群之一,同時也是地攤的消費者,老年人作為家中的長輩,經常承擔置辦蔬菜、水果、生活用品等義務。因此,老年人對擺地攤的現象是相對熟悉、易接受的。擺地攤可以幫助老年人自由獨立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老年人參與到地攤經濟中不僅響應了國家號召,還能與時俱進,實現價值再現,見圖4。
通過考察發(fā)現,在城市中,老年人擺攤售賣主要以體積較小方便攜帶的襪子、玩具、日雜用品等的物品為主,形式上,大多選擇在地面鋪上一層布,然后把商品擺放在布上進行售賣。工具上,運貨工具主要以平板車、購物袋、電動車等工具為主;休息工具上,大多老人會自帶小凳子或小馬扎,還有一部分老人就地取材,在地面上墊點東西后,直接坐在地上,見圖5。由于擺地攤時間段大多在晚上,因此照明工具也十分必要,大多數老年人會自帶臺燈進行照明。
通過研究分析,老年人在參與地攤經濟過程中,在用具使用上,一般會選擇日常代步工具或購物工具。老年人代步工具以三輪電動車為主,主要對老年人的日常出行起到代步作用,避免老年人長期步行造成的身體損耗,但是,現有的代步車體積較大,到達目的地后存放經常受到限制,上路的安全性不高,而且部分地區(qū)城市出臺了限制三輪車上路的政策,見圖6(圖片摘自百度圖片)。購物作為老年人的日?;顒樱l(fā)生頻率高,購物工具的使用率也隨之變高。其主要功能就是購物時,儲納物品,解放雙手,一般的購物工具體較小,但是功能比較單一,見圖7(圖片摘自百度圖片)。
圖6 老年人代步工具
圖7 老年人購物工具
表3 設計定位
根據以上研究分析,結合老年人的特征及需求進行設計定位。產品定位為老年人出行輔具,避免老年人出行時,負重、夜路行走等帶來的安全隱患。主要針對超市、街道等家庭以外的環(huán)境,老年人能夠自主操作、為老年人減輕負擔(包括活動負擔和經濟負擔)。根據對老年人需求的分析確定產品功能,擺脫單一的購物功能,以多功能的形式使購物、擺攤一體化,使老年人在消費的同時,也能通過擺地攤獲得收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經濟負擔。同時增加輔助功能,確保老年人自由獨立參與社會活動,實現老年價值再現,使老年人更容易融入社會生活環(huán)境,見表3。
5.5.1 總體設計
靈感來源于常見的老年人蹲坐在路旁進行商品售賣的場景。目標為保障老年人自由、獨立、參與、獲得尊重的權利,讓老年人以熟悉方式自由獨立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實現自身價值的再現。根據老年人的外出需求,此款多功能手推車提供了3種移動模式:出行輔助模式、購物運貨模式和擺攤售賣模式。通過收縮、拉伸的簡單方式實現多種模式間的轉換。攤面距地面有一定的距離,減少了老年人由于彎腰、蹲坐等行為造成的身體不適感。在把手上設計有照明燈,保障老年人出門夜行安全的同時,還為老年人夜晚擺攤提供照明,見圖8。
圖8 產品效果
圖9 功能示意
5.5.2 功能設計
置物功能。購物狀態(tài),通過收縮方式打開置物筐,置物筐分大小兩個尺寸,使用者可以根據個人需要打開置物筐。減輕使用者的購物負擔,避免因負重行走給老年人帶來的傷害。置物筐可壓縮為平面插入手推車的上方卡槽,作為手推車的靠背,節(jié)省空間。
擺攤功能。老年人將自己的商品存放置物筐里,運往擺地攤的目的地。到達目的地后通過調整手推車,使手推車本身成為一個攤位,他們將自己的商品擺放上去直接進行售賣。臺面距地面高43 cm,降低老年人彎腰的幅度,減少老年人彎腰的頻率,高出地面一定高度也保障了攤面的衛(wèi)生。
休息功能。出行時,手推車可以輔助老人行走,前段座椅方便老年人坐下休息;同時手推車的置物筐可以反過來作為一個臨時座椅,在購物途中、擺攤過程中都可用作老年人休息的工具,見圖9。
照明功能。在可調節(jié)的把手上設置了照明燈。夜晚老年人出行時,照亮老年人前面的道路,保障老年人的出行安全;在擺攤時,可代替臺燈使用,方便老年人的地攤商品售賣。
5.5.3 尺寸設計
以通用、無障礙設計準則為基礎,根據國家標準GB 1000-1988的人體數據分析,提取人體主要尺寸,確保產品設計的標準化與合理化。根據研究分析,本設計對尺寸的定義為:產品總高度870 mm,長度876 mm,寬度502 mm;擺攤狀態(tài)下產品總長度為1 212 mm,臺面面積為740 mm×434 mm,臺面離地高度為430 mm,前端座椅的面積為434 mm×428 mm,上下置物筐長寬高分別為427 mm×350 mm×310 mm和254 mm× 350 mm×310 mm,見圖10。
5.5.4 配色設計
配色設計上以直白的方式進行表達,車身主體以亮色作為其結構框架,從而達到醒目的效果,在避免沉悶的同時,可以方便外界更快地注意到老年人,避免發(fā)生危險。配件和小的結構上采用不同層次的金屬灰色進行調和,增加產品的活力,在色彩搭配上以方便老年人認知為出發(fā)點,主要結構突出亮色;上下置物筐的底部為不同程度的灰色,在產品主體對應的放置位置上有同色的邊框相呼應,在視覺認知方面達到統(tǒng)一,方便老人認知和操作,見圖11。
福祉設計視野下的老年人生活輔具設計應該在實現產品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過研究老年人的各項特征,對其客觀生理、主觀情感、學習、價值再現等方面進行需求分析;采取科學的設計策略方法,使之定位準確、用戶使用上熟悉易用,保障產品安全舒適,增強用戶自主參與性;簡化使用流程,使產品成為老年人自由獨立參與社會活動的載體,凸顯老年價值,使老年人更容易融入社會,豐富老年人生活,提升老年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設計實證從地攤經濟出發(fā),結合老年人出行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模式,以滿足老年人出行、購物、擺攤等需要,實現老年人生活福祉的訴求。
圖10 產品尺寸
圖11 配色設計
[1] 宗明明, 王永志, 李辰. 中國老齡化社會的福祉服務設計[J]. 設計, 2015(11): 31-37.
ZONG Ming-ming, WANG Yong-zhi, LI Chen. China’s aging social welfare service design[J]. Design, 2015 (11): 31-37.
[2] 陳嘉嘉, 周劍, 朱軼靈. 基于社會福祉的廣場舞機器人服務系統(tǒng)設計[J]. 包裝工程, 2017, 38(10): 48-54.
CHEN jia-jia, ZHOU jian, ZHU yi-ling. Service System of Square Dancing Robot Based on Social Welfar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7, 38(10): 48-54.
[3] 秦永超. 福祉、福利與社會福利的概念內涵及關系辨析[J]. 河南社會科學, 2015, 23(9): 112-116.
QIN Yong-chao. The Conceptual Connotation and Relationship Analysis of Well-being, Welfare and Social Welfare[J]. Henan Social Sciences, 2015, 23(9): 112-116.
[4] 宗明明. 福祉·文化·設計[J]. 設計, 2015(11): 30.
ZONG Ming-ming. Well-being, Culture and Design[J]. Design, 2015(11): 30.
[5] 宗明明. 關愛公平與老年福祉服務設計[J]. 設計, 2015(11): 8.
ZONG Ming-ming. Care and Equity and Service Design for the Well-being of the Aged[J]. Design, 2015(11): 8.
[6] 羅京艷. 面向老年用戶的家居類福祉產品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14, 35(10): 42-45.
LUO Jing-yan. Home Welfare Products Design for Older User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4, 35(10): 42-45.
[7] 郭蔚, 鄧霞, 曹陽. 基于獨居老年人的產品設計[J]. 包裝工程, 2018, 39(2): 166-169.
GUO Wei, DENG Xia, CAO Yang.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Solitary Elderly Peopl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08, 39(2): 166-169.
[8] 李雪亮, 鞏淼森. 移動互聯(lián)網視角下老年人智能產品服務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16, 37(2): 57-60.
LI Xue-liang, GONG Miao-sen. Intellectual Product Service Design for the Elde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bile Internet[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6, 37(2): 57-60.
[9] 熊興福, 羅悅平. 基于前意識理念的老年人用品設計探析[J]. 包裝工程, 2018, 39(8): 223-227.
XIONG Xing-fu, LUO Yue-ping. Elderly Supplies Design Based on the Idea of Pre-consciousnes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8): 223-227.
[10] 工業(yè)設計編輯部. 比吃藥更貼心那些關注老年人的創(chuàng)意產品設計[J]. 工業(yè)設計, 2016(1): 48-49.
Industrial Design Editorial Department. More Intimate than Medicine,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for the elderly[J]. Industrial Design, 2016 (1): 48-49.
[11] 江加貝, 李亦文, 王祥. 基于疫情的互聯(lián)網+背景下老年人居家養(yǎng)老服務系統(tǒng)設計思考[J]. 設計, 2020, 33(11): 78-81.
JIANG Jia-bei, LI Yi-wen, WANG Xiang. Considerations on the Design of Home Care Service System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the Internet + Background of the Epidemic[J]. Design, 2020, 33(11): 78-81.
Design of Living Assistive Products for the Elde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ll-being Design
KONG Xiang-fu, YU Hui, XUE Ze-hua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 China)
Taking aging as the backgrou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ll-being design,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living assistive products for the elderly, this paper promot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lderly’s independent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ir well-being. Taking the elderly over 60 who can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as the target population, the special needs of the elderly by means of interview, on-site observation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re sort out, and the design methods of life aids for the elderly are summari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iterature and the analysis of classical design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phenomenon of stall economy in the in post-pandemic era as an example, an empirical design of multi-functional trolleys is made. Finally, the design method of life aids for the elde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ll-being design is put forward, and the multi-functional trolley scheme for the elderly is designed. Through the design of living assistive products for the elderly, they can be promoted to independently participate in social activities and improve their well-being. The design of living assistive product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combined with product design rules,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solutions. The design of the trolley for the elderly can help them participate in social life independent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post-pandemic era.
well-being design; the elderly; independent participation; design strategy
TB472
A
1001-3563(2022)02-0042-08
10.19554/j.cnki.1001-3563.2022.02.006
2021-10-24
孔祥富(1974—),男,黑龍江人,碩士,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工業(yè)設計。
余慧(1994—),女,河南人,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碩士生,主攻工業(y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