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方榮
紫砂壺藝術經過五百余年的發(fā)展,在制壺匠人的努力下,誕生了大量的作品,這些作品雖都有自己的個性,但歸結起來可分為光器、花器與筋紋器三大類型,體現(xiàn)了紫砂壺藝術的基本審美特征?;ㄆ魇亲仙皦厮囆g中以自然美著稱的類型,創(chuàng)作者或是將整體造型打造成植物形態(tài),或是運用各種裝飾工藝將植物造型裝飾于壺中,總能體現(xiàn)出生動、形象的自然美。此件“蟠桃盛宴”便是一件典型的紫砂壺花器作品,創(chuàng)作者選擇蟠桃進行表現(xiàn)不僅體現(xiàn)了中國獨特的審美理念,更有文化精神在其中,通過自然美傳達了美好的情感,深入到中國吉祥文化的層面,體現(xiàn)了紫砂壺藝術“內外兼修”的優(yōu)秀品質。
紫砂泥雖然是比較珍稀的泥料,但種類是比較豐富的,所以紫砂壺作品顏色多樣,隨著工藝技術的提高,一些制壺匠人在原生泥的基礎上進行人工合成,使紫砂壺作品的色彩更加豐富,凸顯了創(chuàng)新意識。
此壺所用的是紫砂壺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泥料,燒制后呈貴氣、古典的紫檀色,紫、紅色調完美融合,在光線明亮處,作品會顯得紅光滿面,有喜慶的氛圍,令人感覺十分溫暖和熱情;在光線較暗處,神秘的紫色將作品襯托得沉穩(wěn)、低調,靜如處子,是紫砂壺藝術高雅氣質的體現(xiàn)。壺的表面光滑細致,如凝脂一般細膩,又有玉的溫潤,初期呈啞光的朦朧效果,隨著茶水的滋養(yǎng),壺的表面會愈發(fā)明亮起來,養(yǎng)壺的趣味便在其中。
紫砂泥自帶泥香,茶則是另一種香氣,兩種香味相互交融,便令人感覺嗅到了桃子的甜香,提供給人視覺、嗅覺、味覺與觸覺的多樣化享受。
此壺的造型設計簡約且形象,整體體積較小,靈活可愛。壺身為圓球形,筒身的弧度十分飽滿,由弧線當中可見力度美。壺的頂面與底面是比較平整的,這樣設計一來可以增強作品的穩(wěn)定感,二來則可以襯托出筒身的弧度,使作品更具飽滿感,模仿出桃子成熟時的模樣。為了增強作品的穩(wěn)定性,也為了將作品襯托得更加端莊和嬌俏,創(chuàng)作者在壺身底部鑲嵌了一個圓形底座,與壺蓋部分也能形成對應。圓形壺蓋簡單利落,頂面微微凸起帶有明顯弧度,與壺身的飽滿效果相一致。壺蓋邊緣與頸部邊緣相接具有線條美,使作品富于結構變化。
壺身左右兩側對稱鑲嵌著彎彎的壺嘴與耳狀環(huán)形端把,線條均為曲線,展現(xiàn)了線條美。創(chuàng)作者在壺嘴與把手上進行了裝飾,點綴了一些立體的枝節(jié),將兩者變成了桃枝,烘托壺身的桃子形象,使作品更加生動。
在造型設計上,創(chuàng)作者主要運用圓器造型表現(xiàn)出成熟的桃子形象,又通過壺嘴與把手的設計進一步襯托出作品的自然美。作品造型不僅形象地表現(xiàn)了蟠桃之美,也體現(xiàn)出紫砂壺圓器的基本特征與紫砂壺結構的基本要求。
創(chuàng)作者通過裝飾具體表現(xiàn)了作品的主題,進一步提升作品的自然效果與工藝效果,體現(xiàn)了紫砂壺裝飾工藝的特征。
首先,創(chuàng)作者用色澤較為紅潤的泥料雕刻了一只圓圓的桃子作為的子鑲嵌在壺蓋中央,桃子的子紅黃相間,似熟未熟,十分生動。在的子右側延伸出兩條纖細的短枝,前端分別連接著兩只小小的桃子果實,貼附在壺蓋上,旁邊還有翠綠的葉子,這一的子熱鬧非常,充滿桃子的甜美氣息和生命力。
其次是壺身上的裝飾,從壺嘴上延伸出一條纖細、曲折的小枝條,兩側有邊緣卷起的翠綠樹葉,樹葉的脈絡清晰,在樹枝根部兩側各有一只鮮嫩的小桃子,圓潤可愛,樹枝上還有小朵的桃花,使這一幅畫面豐滿立體。
這些裝飾都是具有立體效果的,創(chuàng)作者結合了捏塑、雕刻等多種工藝,塑造出不同形態(tài)的桃子,效果逼真,打造出充滿自然氣息和生命力的蟠桃盛宴。
蟠桃是中國古典神話中的仙果,人們認為食蟠桃便可身體健康,長命百歲,這反映了中國人的生命觀與吉祥文化思想。創(chuàng)作者通過塑造蟠桃表達了美好的祝福,讓人們在作品中不僅能獲得審美享受,還能感受到幸福、吉祥。有了吉祥文化做內在支撐,作品就獲得了豐厚的情感,在工藝美感之外獲得了文化價值,彰顯了紫砂壺花器所擁有的美好品質。
結語:“蟠桃盛宴”這件紫砂壺作品清秀又精致,尤其是蟠桃的雕刻最為精湛,體現(xiàn)了花器制作工藝的水準。本文分別對作品的泥料、造型與裝飾進行了分析,進而說明了創(chuàng)作者選擇蟠桃進行表現(xiàn)的文化原因,從工藝與文化兩個方面說明了作品的特征與紫砂壺花器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