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會博士
近幾年,爸爸在育兒中的重要作用被大家關注。如何開啟父親的育兒功能,讓家庭系統(tǒng)更平衡,培養(yǎng)孩子健康健全的人格,是家庭教育中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2022年,本刊邀請育兒專家王中會教授,分析爸爸不參與育兒的危害,講解開啟父親育兒功能的實用方法。
守寡式婚姻,是一種形容婚姻生活不美滿的描述,一般指夫妻一方冷漠對待家庭,無視家庭義務,其中另一方雖然名義上沒有守寡,但是婚姻生活如同守寡。在現今的社會生活中,多數情況是由于家庭經濟壓力大,丈夫的時間越來越多地投入到工作中,把賺錢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家庭與妻子,每天下班回家后寧愿玩手機也不愿與妻子交流,不愿幫忙分擔家務。有研究表明,女性平均每天有16%的時間花在無報酬的家務勞動上,而男性每天只有9%的時間用于家務。丈夫忙于工作而疏于照顧家庭,這樣妻子要承擔大部分家務,可能導致妻子對婚姻不滿,夫妻關系的矛盾則可能對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產生影響。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家庭氛圍、夫妻關系等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當今的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視父親的作用。但受傳統(tǒng)觀念、職業(yè)壓力和自我角色認知不足等原因,很多父親在家庭育兒方面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對兒童的認知和人格產生了一定程度影響。
比如電視劇《我們都要好好的》,男主一心為事業(yè)打拼,一年365天,有300天在酒店、機場、辦公室度過,即使回家陪兒子,也一直在打電話、回微信、回郵件。女主是個全職媽媽,照顧5歲的兒子,年復一年地面對守寡式婚姻,成為一個絕望的家庭主婦,還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經常情緒失控。而男主仍然只顧自己的工作,不管妻子和家庭。身為一個丈夫,在妻子悲傷絕望的時候沒有陪在她的身邊,讓妻子一個人抵抗抑郁癥;身為一個父親,連兒子對百合花過敏都不知道,可見其對孩子和家庭都不上心,最后導致了兩人離婚。
在男主看來,最好的婚姻狀態(tài)就是“男耕女織”,男人在外面打拼,女人相夫教子。但長時間不回家、不顧家庭,家庭的壓力都由女主一個人承擔,最終不得不選擇分開。
往往這樣的家庭,孩子要在單親環(huán)境中長大。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相比正常家庭長大的孩子一般會缺少一方父母的愛,可能導致安全感低,而過度渴望得到別人的愛,但同時又不容易相信別人,導致人際交往能力差,這種矛盾性的心理會影響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家庭破裂對孩子的打擊很大,孩子比父母更敏感脆弱,他們可能會認為是自己的原因才導致了父母離婚,認為自己不如那些完整家庭的孩子好,進而產生自卑心理,做事畏首畏尾,缺乏自信。
就算男女主不離婚,這種家庭相處模式也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母親越來越多地在孩子面前抱怨父親,表達對這段婚姻的不滿,會導致孩子對父親形成不正確的認知,認為父親不顧家、不喜歡自己,從而抗拒與父親溝通,導致父子關系不和諧;同時孩子可能會形成一些錯誤想法,比如自己是母親的累贅,結婚是一件悲哀的事等。
不可否認經濟支持對一個家庭很重要,但父親也應該學會在工作與家庭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不能只顧工作忽略家庭,也不能為了照顧家庭而不去工作。婚姻本來是兩個人的事,家庭的經營也需要兩個人的付出,守寡式婚姻不僅僅傷害了婚姻中的一方,也傷害了孩子。因此,男性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承擔起家庭責任;在夫妻相處上,需要承擔起丈夫責任;在教育子女上,需要承擔起父親責任;兩個人都彼此付出,才能創(chuàng)造幸福美滿的家庭,為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