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橋
在沈陽,許多人聽到“西塔大冷面”這5個字,就會條件反射般聯(lián)想到那狂野的味道,江湖的氣氛,還有那些仗義的人。
西塔大冷面據(jù)說至今已經(jīng)有70多年歷史了。沈陽解放后,只保留了兩個國營的民族飯店,一個是回民飯店,另一個是朝鮮族飯店,后者就是西塔大冷面的前身。
20世紀(jì)60年代有段時期,糧食稀缺,糖更是奢侈品,這讓做慣了酸甜口冷面的朝鮮族廚師一籌莫展。無奈之下,漢族廚師走上前臺,他們以東北人的習(xí)慣口味做基礎(chǔ),愣是用醬油湯為主料,調(diào)制出了沈陽特色的咸口冷面。
特殊年代的無奈之舉,成就了一款歷久彌新的美食,滋養(yǎng)了幾代沈陽人的豪情,借助于歲月的力量,西塔大冷面也成為無數(shù)沈陽人的心靈地標(biāo),乃至靈魂深處的名勝。
/一/
如果僅僅以菜品、服務(wù)而論,西塔大冷面簡直乏善可陳。永遠(yuǎn)就那么十幾種涼拌菜。盡管也有一些燉菜和炒菜,但很少有人知道。如果誰在這里點了熱菜,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形同在大排檔喝紅酒,不倫不類。
很難想象,在精細(xì)擺盤的當(dāng)下,西塔大冷面依然我行我素,不為所動,配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江湖氣氛,常常讓人想起那句“仗義總是屠狗輩,負(fù)心常是讀書人?!?/p>
店里的服務(wù),也保留了早年國營飯店的生冷作風(fēng),沒有民營飯店服務(wù)員的滿臉堆笑,巧語逢迎,總是一副沒好氣的樣子。
也難怪,改革開放初期,這里有一個別名叫作“窮鬼樂園”。那些先富起來的老板,把自己的奔馳車停在樓下,興致勃勃擠到窗口開票,然后規(guī)規(guī)矩矩地排隊,在服務(wù)員的白眼和呵斥下,像鴨子一樣蹣跚著在隊伍中慢慢地前行,不時地抬頭張望,憂心忡忡于自己心儀的菜品被前人買走……終于心愿得償后,他們甚至在人滿為患時,蹲在地上,旁若無人般,狼吞虎咽地享受自己的美食,然后心滿意足地起身,斗志昂揚地下樓,開上自己的奔馳,匯入都市茫茫的人流之中。
能讓幾代人牽腸掛肚,一定不是因為低廉的價格(事實上今天的西塔大冷面,其菜品價格已經(jīng)悄悄地貴了起來),肯定也不是因為冷硬的服務(wù),甚至也不可能僅僅因為那“粗俗”的味道。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魔力讓沈陽人魂牽夢縈?又是怎樣的魅力讓沈陽人情根深種?
或許是應(yīng)該上述種種不可言傳的因素加在一起,形成了只可意會的暢快感覺,那種感覺想也想不清,忘又忘不掉——那是物資匱乏的童年里,在陽光下無憂無慮地奔跑;那是夜晚來臨時,頂著窗口父母的惡罵,與小伙伴們笑逐顏開地嬉鬧;那是跳出教室的窗戶,逃課踢了一場球;那是因為暗戀的姑娘轉(zhuǎn)學(xué)而去,才第一次偷偷喝多了酒,在深夜里發(fā)起了高燒……
多少人曾與西塔大冷面一起,走出了貧寒的命運,卻走不出貧寒而執(zhí)著的性格。
/二/
每天早上9點鐘開門的西塔大冷面,最先迎接的總是幾十位熟悉的客人。
他們占領(lǐng)熟悉的桌臺,點齊最熟悉的廉價拌菜,要上一瓶老龍口和一箱老雪花,等候幾位約好的伙伴的到來。他們大多都是下崗工人,年華老去,時光不再,在西塔大冷面喝酒成為他們共同的熱愛。因為只有在這里,曾經(jīng)同在一個工廠,現(xiàn)在又處于同一種境遇,擁有著同樣回憶的他們,才能喚醒心中最想敞開的話題。
酒到杯干地喝著,粗喉大嗓地聊著,他們共同回到了那方無所不能的車間,共同變身為無所畏懼的青年,直到夕陽西下,他們才匆匆忙忙告別,紅著臉急急地往家里趕,趕回去給妻子做飯。他們的妻子大多也是下崗職工,找到保潔一類的工作,從每月千八百的收入中,拿出幾百塊給自己的丈夫喝酒,于是這些丈夫湊到了一起,每周輪流坐莊請客,一頓酒變成了一場簡樸的宴席,一個人變成了滿桌的真心兄弟。
總是那幾個菜,總是那幾個人,甚至總是那些話語,就像是過節(jié)一樣,程序總是固定的,他們卻永遠(yuǎn)樂此不疲,因為那就是他們的節(jié)日。節(jié)日里他們可以約會知己,也可以找到自己。
西塔大冷面有兩種著名的佐料,一個是白醋,一個是辣椒面。白醋是醋精勾兌的,不知道是因為怎樣神奇的比例,讓它的酸爽無法復(fù)制,就像是第一次鬼鬼祟祟地爬樹摘到了青杏,那偷吃禁果般的第一口,滋味終身難忘,讓人相信青梅竹馬的美好。辣椒面同樣簡單到粗俗,沒有膩歪歪的油,也沒有紅燦燦的艷,而是仿佛摻了沙子,紅黃相間,粗糲奔放,但是嘗過的人,只要再看到它,就忍不住流汗,仿佛心里燃起了火焰。免費盛一碗當(dāng)年漢族廚師配置的咸口冷面湯,再倒上那幾滴神秘的白醋,撒上一層爐火正旺的辣椒面,每一次夾起那幾種涼拌菜都在這里邊涮一涮,入口,五臟肺腑,萬山紅遍!
西塔大冷面營業(yè)的高峰期是從下午開始,持續(xù)到晚上。除了無所歸依的下崗職工,江河日盡的老人,正值當(dāng)打之年的職場悍將也慨然加入,孤注一擲投身這場嘈雜的狂歡。
整個一樓、二樓數(shù)百個座位座無虛席,相同的菜、相同的酒、相同的話題,真正達(dá)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境界。在語言極度嘈雜的環(huán)境中,為了讓對方聽清你的話語,必須加大音量,于是環(huán)境更為嘈雜,逼迫你把音量繼續(xù)加大。巨大的聲浪在兩層大廳里徘徊不去,每一個推門而入的后來人下意識的反應(yīng),就是自己簡直要被這聲浪掀出門外,必須堅定信心,皺起眉頭迎著聲浪才能走進(jìn)來,然后很快又變身為制造聲浪的新生力量。
在這里,所謂的風(fēng)度翩翩、溫文爾雅是沒有生存空間的。許多衣冠楚楚的人士,一開始還努力保持矜持,轉(zhuǎn)眼他們就會松開領(lǐng)結(jié),挽起袖子,摘掉假發(fā),融入到江湖好漢的洪流。
這里肯定不是談生意、說事情的好地方,當(dāng)然,如果你原本就想拒絕對方的請求,而又難以啟齒,那么你大可以來這里,一番勾肩搭背、稱兄道弟、豪情萬丈之后的第二天,你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推說,自己當(dāng)時沒有聽清……
這里出現(xiàn)的女性,也大多會顯示出江湖兒女的本色,服飾潦草,笑聲夸張,即使偶爾出現(xiàn)幾位淑女,幾杯酒下肚,在巨大的聲浪中也會紅起臉,擺出一副看破紅塵,舍我其誰的樣子。
但毋庸置疑的是,這里的愛情,相濡以沫;這里的友情,生死與共。
/三/
曾經(jīng)有一種說法,南北經(jīng)濟差距巨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北方人愛喝酒,南方人愛喝茶。喝酒的人容易吹牛誤事,喝茶的人理性妥帖。甚至因此還誕生了一副對聯(lián):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yè)一壺茶。
萬丈紅塵三杯酒,無疑是西塔大冷面最傳神的寫照,問題的關(guān)鍵是,這里的人們不想,也不能開創(chuàng)什么千秋大業(yè)了。早在幾十年前,甚至100年前,他們所在的城市,就擁有了工業(yè),也進(jìn)入了現(xiàn)代化,于是他們今天的生活,就可以用“后現(xiàn)代”命名。
曾國藩送給自己兄弟的那副著名的對聯(lián),在此刻可以改成“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zhàn)歸來再干杯”。
走過輝煌,看淡云天,青春在回憶中,肉身在酒杯里。
晚上9點鐘之后,西塔大冷面閉店。聲浪停歇,繁華散盡,人去樓空,大幕垂落,曲終人散,昏沉的孤獨開始籠罩整個城市。
西塔大冷面靜靜地佇立在暗夜里,那是過去的沈陽,那是夢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