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穎
摘 要:育人模式本質在于回歸人的全面發(fā)展,育人模式無論進行何種變革,都要始終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育人模式指向的實踐主體主要是學校,因此在倡導教師要講好學科背后故事的同時,學校管理者也可以以“教育故事”的應用為切入點,將故事教育法融入學校管理,進行學校管理模式的探索。文章從學生的故事文化、教師的故事文化、校長的故事文化三個方面,探討“故事教育法”在學校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學校管理;育人模式;故事教育法;教育故事
中圖分類號:G65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4-0040-03
近年來,故事教育法不僅在常見的教育培訓活動中得到應用,也在學校管理中得到應用。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院長鮑傳友說過:“三流學??啃iL,二流學??恐贫?,一流學??课幕?。”有人說過類似的一句話:“三流學校講管理,二流學校講文化,一流學校講故事。”一個好校長要善于講故事,應該更多地學習和了解故事教育法,懂得故事文化對學校建設究竟有什么影響和作用。故事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觀念,在學校,每一個故事都浸潤著學校的文化,每一個故事都是教育人對學校文化的真實表達,是對學校文化的點滴沉淀。下面,從三個方面探討“故事教育法”在學校管理中的應用。
一、學生的故事文化
“每個孩子都有泛靈心理”,這是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一個觀點。而泛靈心理是指“孩子把事物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傾向”。在孩子的認知里,很多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他們更喜歡用生命與生命對話的方式接受一些事物。因此,如果把道理以擬人化的方式變成故事講給孩子聽,就比單純灌輸?shù)览砀行Ч菀鬃尯⒆釉诶斫夂徒邮艿幕A上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那些成年人很容易明白的道理,到了孩子那里往往理解不了,面對紛繁復雜的教育情境,教育者巧妙地用故事說話,讓孩子在聆聽中有所感悟,會比講解那些條條框框的道理有用得多。因此,有人說“故事是開啟孩子智慧之門的鑰匙”。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冰心曾經(jīng)說過,講故事的方式是孩子最為喜聞樂見也最容易接受的一種教育形式。兒童教育家孫云曉說過:“講好一則故事,勝過給孩子上一百堂課;一位優(yōu)秀的故事講述者,強于一萬個空洞的說教者?!彼?,故事的力量很神奇,運用很廣泛,作用也很大。
1.用故事教育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教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培根也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p>
故事1:有一個蝎子想過河,就求一只青蛙背它過去。青蛙說,你咬我一口怎么辦?蝎子說,如果我咬你一口,自己不也就沉下去了嘛。青蛙一想對呀,就背著蝎子往河對岸游。游到河中央時蝎子咬了青蛙一口,它們一塊沉到水里去了。在往下沉的過程中,青蛙痛苦地問蝎子,你為什么要咬我???蝎子內疚地說,對不起,我習慣了。
習慣有時會成為一種慣性,就像轉動起來的輪子,順著選定的方向不斷轉動。而良好的習慣,能夠成為走向美好未來的捷徑,能讓學生朝著健康成長的方向前進。
2.用故事教育法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行
故事2:有一位獵人帶著一只獵狗去森林里打獵。他打中了一只野兔,野兔被打中后腿后帶著傷拼命逃跑,獵狗馬上追了過去,結果沒有追上,垂頭喪氣地回到主人身邊。獵人非常生氣,忍不住責備獵狗:這么強壯,卻連一只受傷的兔子都追不上。獵狗委屈地望著主人,覺得自己很忠心,也的確努力去追了,就是沒追上。小兔子逃回自家的山洞之后,它的母親問道:你已經(jīng)受傷了,怎么還能跑得過那么強壯的獵犬呢?小兔子說:因為獵犬是在為主人盡力,為生活奔跑,而我卻是在為生命奔跑,我當然要拼盡全力??!
孩子的心靈是一片神奇的沃土,教育者在那里種下優(yōu)良的種子,將來就會收獲豐碩的果實。如果播下的是良好品行的種子,將來就會成長為參天大樹,為孩子的一生遮風擋雨。所以,教育是播種希望、孕育未來的工作,教育者要學會用故事播下優(yōu)良的種子。
3.用故事教育法引導學生做好情緒管理
講故事還具有調控學生的情緒,提高學生的情商,讓學生好學上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鼓勵學生不畏艱難和挫折等神奇的力量。
故事3: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放著一塊石頭,寬度大約四十公分,高度十公分。到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踢到那一塊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兒子問:爸爸,那塊討厭的石頭,為什么不把它挖走?爸爸這樣回答:你說那塊石頭?從你爺爺時代起就一直放在那里,它的體積那么大,要搬走的話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
控制情緒的故事還有很多,它們可以在教育過程中被廣泛應用。清代思想家魏源曾說過:“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教人。”這就要求教育者必須全面了解學生,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故事。
英國研究人員曾經(jīng)調查了八千多名兒童,研究結果顯示,那些經(jīng)常聽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后出現(xiàn)行為問題的風險更低。研究結果還顯示,如果孩子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聽故事,長大之后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就比其他孩子強。芬蘭這個被公認為教育水平全球第一的國家也在學校中廣泛應用故事教育法,而且這種教育方法還被列入“芬蘭一百個社會創(chuàng)新”。可見,故事教育法正逐漸成為備受全球教育專家推崇的教育方法。
二、教師的故事文化
如果說一說“教師發(fā)展”問題,肯定是一個十分寬泛的話題,它涉及教師生活和工作的多個方面,假如從“故事”這一角度來說一說教師的發(fā)展,筆者認為應該是培養(yǎng)教師做一個會講故事的教育人。筆者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想要告訴別人些什么,講故事比講道理說得更明白。它既有趣又有方法,真正愛教育懂教育的人,用對教育良好的感悟,可以炒出一盤色香味俱佳的營養(yǎng)菜,細細品味,慢慢消化。
比如語文教師馬德,他五年間出版了《請原諒生活對你的所有刁難》《在安靜中盛享人生的清涼》《當我放過自己的時候》《允許自己虛度時光》《心向美好 慢慢修行》等五本書。他總是認真地記錄他的獨有故事,對人心人性思考的心靈感悟故事、心靈成長故事等。
比如曾經(jīng)的職場新人、如今的光線影業(yè)副總裁劉同,六年間出版了《誰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我在未來等你》《別做那只迷途的候鳥》等四本書,講述了他逐夢青春、逆襲人生的故事。
再回到教育領域。在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今天,教師進行案例研究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見的教育研究方式。通過進行案例研究,教師可以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發(fā)生的教育故事進行分析、研究、梳理、總結。這些教育故事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智慧,更帶有教師和學生鮮活生動的生命氣息。
比如上海教師萬瑋,結合七年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總結寫了第一本書《班主任兵法》,后來又寫了第二本書《班主任兵法2》。里面記錄的是他的教育手記,也是他的教育反思,還有他將班主任管理與兵法相融合的教育案例,或者說是一個教師和教育對象斗智斗勇的故事。如今,他已成為上海平和學校的校長。
故事4:一個關于油燈的故事。班級里有一名學生,因為擔心過于麻煩老師,總是不好意思向老師問問題。好在老師非常細心,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注意到這一點,并且和這名學生進行了交流。這名學生開誠布公地和老師說出她的顧慮和擔心,因為覺得自己接受能力不強,聽的時候明白過后又忘記,所以特別不好意思麻煩老師再為自己講一遍。老師沒有急于開解學生,而是讓學生先去點一盞油燈。學生照做之后,老師對她說:你再去多拿幾盞油燈過來,然后用第一盞燈去點燃其他的油燈。當學生都做完之后,老師笑著問:你看,第一盞油燈的光芒會因為它去點燃其他油燈而有損失嗎?學生回答“沒有”。老師說:能和你們分享我所擁有的知識,不僅不會讓我有所損失,還會讓我因為能夠幫助你們而感到更大的快樂和滿足。所以,我很歡迎你能隨時來找我問問題。
這個故事闡述了師生之間的一種關系,呈現(xiàn)了教書育人的本質內涵。故事中的學生在與老師對話中,把學會請教、敢于請教、善于請教的學問逐一習得。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有限的,在和別人討論、向他人請教的過程中,知識能夠不斷豐富。所以,故事里老師告訴學生要學會遇到問題敢于請教,可以向書本請教,也可以向同學和老師請教。而老師一定是學生最直接、最信任的請教對象,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也必然會讓老師積極為學生答疑解惑。
故事不僅是一種語言,還是一種情感,一種智慧。以前曾看到一句話: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心理工作者。那么似乎也可以這樣說: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還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故事講述者。
三、校長的故事文化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笨梢姡瑢τ谝凰鶎W校來說,沒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的了;而對于學校文化來說,沒有人比校長更具有影響力了。
晉江一中陳燎原校長在建校60周年校慶特刊總序言中寫道:“文化故事,是生命永恒的普遍形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文化故事要講述,每個人也都需要傾聽別人的文化故事,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紛繁的世界和獲得生活的體驗。文化故事是生活的故事,也是生命的故事。只有生命可以走進另一個人的生命。透過文化故事,我們重新理解自己,也理解彼此,去體驗同學的友誼、師生的真情和母校的博愛?!?/p>
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協(xié)作。學校通過故事這一載體,可以拉近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心理距離,促進學校工作的有序開展。
故事5:催生大師的一份書單。故事發(fā)生在1930年,當時的清華大學教授劉文典到北大圖書館去借參考書。他把一張寫著??惫偶玫膮⒖紩鴷鴨芜f給管理員。那位年輕的管理員看到書單上列的都是一些珍貴的古書,就趕緊去請示館長。但是館長因為擔心這些珍貴的古書外借后被遺失,便讓管理員找借口回絕了劉教授的請求。劉教授走后,年輕的管理員憑記憶把書單默寫了下來。之后,他一有時間,就找來書單上的書學習。這位年輕的管理員叫金克木,本來只有小學學歷的他,靠著自學后來成為著名學者。多年之后,金克木遇到劉教授時不禁感慨,正是這張書單為他指明了學習的方向。
這個故事的哲理是“管理就是借力”。“管理之道在于借力”,借力的載體和“把手”很多,而優(yōu)秀和平庸,可能就在敏銳識別和把握“把手”的過程中拉開差距。
哲學家薩特曾指出:“人永遠是講故事者:人的生活包圍在他自己的故事和別人的故事中,他通過故事看待周圍發(fā)生的一切,他自己過日子像是在講故事?!惫适挛幕幕适禄?。每一位校長都應該成為一個會講故事的教育人,要靈活運用“故事教育法”開展學校管理工作,把故事文化融入學校文化建設中,應用到教師隊伍文化建設中,以及班級管理文化建設中。要通過“故事教育法”的運用,引領和指導教師學會做心理輔導的工作者,做道德教育的思考者,做教學工作的研究者,指導學校用故事去構建學校文化,建設師生成長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李碧靜.解讀立德樹人視域下教師的仁愛之心[J].教育觀察,2021(02).
[2]房紹娟,趙一梅.無須說教,講故事就行[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2.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tory Education Method" in School Management
Xu Huiying
(Nangang District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Harbi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00, China)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mode is to return to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no matter what kind of reform is carried out, education mode should always focus on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e practice subject pointed by the education mode is mainly the school. Therefore, while advocating that teachers should tell the story behind the discipline, school managers can also take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 story" as the starting point, integrate the story education method into school management and explore the school management mod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story education method" in school management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s' story culture, teachers' story culture and principals' story culture.
Key words: school management; educational mode; story education method; educational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