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瀾
2021年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領域最火爆的概念,應該就是“元宇宙”了。2021年3月,有一款沙盒游戲——Roblox,它的公司第一個把元宇宙這個概念寫進了招股書。3月10號,Roblox成功登錄紐交所,并且在上市首日就突破了400億美元的市值,估值一年漲了10倍。
其實,元宇宙的概念很早就有了。1992年,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史蒂芬·森寫了一本科幻小說《雪崩》,小說里邊提到一個數字世界的平行宇宙,每個人在這個數字世界里邊都有一個類似ID的東西。后來,我國引進這本小說時將書名翻譯成為“元界”或者“超元域”。再比如電影《頭號玩家》,其內容也是主人公可以戴著類似VR裝備的眼鏡,進入到虛擬世界里。
元宇宙是不是只有在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中才能存在呢?并不是。早在2003年,美國的林登實驗室就推出了一款游戲——第二人生,你可以在游戲里創(chuàng)建一些主題,創(chuàng)建一些生活,可以干很多很多的事,有業(yè)界人士稱這個標志性的事件就是元宇宙的原型。除了游戲,蘋果公司在它的appstore里也有類似的一套體系,可以交易虛擬商品和虛擬服務。所以,圍繞著元宇宙概念的原形的一些東西,其實早就在互聯(lián)網領域和數字經濟里邊存在了,只不過它的概念還在進一步發(fā)掘或者進一步完善的過程中。
下面,我想從場景、模式和技術這三個方面介紹元宇宙,便于大家理解。
先來說元宇宙的場景。第一個場景是游戲——我們玩的所有線上游戲,幾乎都有元宇宙的特點,尤其是真實感很強的生活狀態(tài)的游戲。第二個場景是社交,人們要在元宇宙里進行活動。同時它也是一個經濟系統(tǒng),不但能在虛擬世界里面干虛擬的事,還可以交易,形成自己的資產。它也能創(chuàng)建一種文明或者文化,比如可以創(chuàng)建國家、城邦,建立一種新的文明等,它的場景其實和人類的發(fā)展過程有非常高的相似性。
元宇宙的模式可以總結為兩點,第一個叫“自創(chuàng)建”。在元宇宙里,無論你的生活、游戲、經濟、文明,都是靠用戶來自創(chuàng)建;第二個是“自組織”,前面設定的場景,無論是文明場景還是經濟系統(tǒng)場景,都需要一個自演進的邏輯在里面,也就是說,整個系統(tǒng)并沒有確定一個發(fā)展的主題和目標,而是靠整個系統(tǒng)自己向前慢慢演進。
關于元宇宙的技術,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虛擬現(xiàn)實技術,一類是區(qū)塊鏈技術。虛擬現(xiàn)實技術提供真實的體驗,在元宇宙環(huán)境下。能夠獲得高度的沉浸感,戴上頭盔或眼鏡就能完全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同時,這個系統(tǒng)還需要流暢度,過程中不能總卡;還需要許多用戶能夠相互協(xié)作。這些其實就是系統(tǒng)所謂的完備性,當然其中也包括要實現(xiàn)點對點的交互操作,這里邊就涉及區(qū)塊鏈技術,區(qū)塊鏈會起到底層技術支撐作用。
元宇宙究竟有什么意義呢?我們知道,其實自從數字技術開始來到人們身邊以后,人類就在進行一次向數字世界的大遷移。在這個數字遷移中,有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實體世界的數字化,這個非常常見,比如電商就是一個實體世界的數字化,因為買東西本身在實體世界就是存在的,只不過是把活動挪到了線上。還有一個方向,可稱為虛擬世界的構建,即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是不相關的。比如網絡游戲,就是典型的虛擬世界構建,因為游戲在實體世界里根本沒有;還有社交軟件,某種程度來說也是構建的一個虛擬世界。我們目前說的元宇宙就是指這第二個方向,即數字平行宇宙方向。
當然,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有關數字平行宇宙的功能,都是一些原型或一些單項的交互,但未來有一天,我們會進入到更加全景化、沉浸感更強的完全虛擬的世界當中。在到達這個世界之前,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因為現(xiàn)在無論是人們對虛擬世界的認識,或是對于整個技術發(fā)展的階段來說,還沒有到達完全把元宇宙大規(guī)模深度結合生活的程度,但無疑,元宇宙的發(fā)展趨勢是非常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