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嵩溪中心小學莢婧瑞
對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而言,數學這門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會明顯感覺到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抽象性,但在學生學習這門學科的初期階段就為其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則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奠定良好的數學思維基礎,使其在后續(xù)學習過程中發(fā)自內心地感受到數學這門學科的魅力。
小學低年級學生受年齡限制,其普遍傾向于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而過于沉悶壓抑的學習氛圍不但不能滿足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傳統(tǒng)生硬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也無法有效集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注意力。與此同時,小學低年級學生主要通過形象思維來看待事物的變化,而過于抽象的數學學習內容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的理解難度。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嚴格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結合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直觀立體的教學情境,促使小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逐漸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學習很難產生興趣,且在學習活動中保持的注意力時間有限,這就需要教師抓住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興趣激發(fā),精心設計并引入學生感興趣的數學元素,引導學生在濃厚學習興趣驅動下集中注意力,促使其快速融入到課堂學習狀態(tài)。接續(xù)學生課堂起始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后續(xù)的教學中再側重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方法來引導學生樂學。例如,在講解“簡單推理”一課內容時,結合低年級小學生主要以直觀順勢思維思考問題的實際特點,教師可將抽象的“推理”知識融入到精心設計的實踐活動中,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開展直觀的互動活動,運用交流活動來呈現推理的思維過程,為本節(jié)課后續(xù)深入講解和開展實際應用問題解答教學提供支撐。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問學生:“現有三個小朋友,他們怎樣做才能快速成為好朋友?”這時學生紛紛回答:“可以互相握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xù)追問學生:“若每兩個小朋友握一次手,那么三個小朋友一共需要握幾次手?”學生在猜測過程中給出的答案各不相同,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每三人為一小組參與握手活動,要求學生在此過程中做好握手記錄。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學生感興趣的握手活動情境,不但有效激發(fā)了學生深入探究、推理的興趣,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推理能力,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的思維意識,可以說抓住了課堂導入這一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即為高質高效的整堂課教學目標順利實現提供了強力支撐。
對于初步接觸校園生活的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其對校園環(huán)境及相關教師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陌生感,使其對未知學習生活充滿喜悅之情的同時還伴隨著一定的恐懼情緒,而小學數學教師更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者角色的作用,有意識地為其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以此從心理層面降低數學知識的抽象難學程度,同時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身看法和見解,基于平等交流原則構建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盡可能幫助低年級學生消除其在數學表達過程中產生的緊張情緒。另外,小學數學教師還應始終保持耐心溫和的態(tài)度,對學生一時難以理解回答的問題,以包容的教學心理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從而以平易近人的形象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例如,教學“認位置”這部分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位置”這一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以下例題:“同學們結合自身在班級中的座位位置,想一想()在我的()面?”面對這道開放性問題,學生將會在積極思考的基礎上靈活運用課堂中學習的位置知識,而教師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在班級中抽取一名性格內向、學習基礎薄弱的女同學回答問題。被點名的同學很可能存在一定的畏懼情緒,教師需要耐心安撫這名同學,運用正面積極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身看法,如告訴學生“放心大膽地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回答正確?!痹诮處煹募钜龑?,學生的緊張焦慮情緒將會得到有效緩解,其在表達自身看法時也能保持良好的思維水平,樹立回答正確的自信心。通過教師有意識地保持開放包容的教學心理,從而真正為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奠定了良好基礎,促使學生在后續(xù)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樹立起學好數學的足夠自信心。
數學這門學科與生活存在密不可分的關聯,其中蘊含著大量生活知識和客觀規(guī)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結構,圍繞著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和任務創(chuàng)設趣味性生活情境,要求學生在直觀立體的教學情境下深入挖掘數學中蘊含的客觀規(guī)律。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視頻、音頻以及圖文等教學資源,或者通過講故事、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開展游戲活動等方式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其在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中深刻感受到數學這門學科的魅力。例如,學習“認識人民幣的票面”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拿出備課過程中準備的不同面額的人民幣,并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文具采買的視頻,促使學生感受到采購的樂趣。其次,在班級中選取一名學生表演購買“兩塊橡皮擦和一支鉛筆”的過程,并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觀摩這一表演情境,確保每位同學都能正確識別人民幣的票面。又如,教師帶領學生計算“10+11-3”這個公式時,還可以將其轉化為問題情境:“現有一堆桃子,媽媽讓小明將桃子拿到奶奶家,先給小明10個,后面又給了11個,但小明在路上悄悄吃掉了3個,那么小明最后拿到奶奶家的桃子還剩多少個?”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學生可以保持較高的熱情,還能結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正確梳理其中蘊含的數理關系。
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需要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應該從娃娃抓起。創(chuàng)新意識和精神培養(yǎng),是數學課堂肩負的重要責任,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從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對數學問題進行解答,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因此,從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和學生數學能力提升兩方面考量,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應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深入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和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tǒng)過時的教育觀念,盡可能打破傳統(tǒng)教學常規(guī),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建相對自由的自主學習平臺,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思考過程中大膽提出質疑,并以耐心溫和的態(tài)度傾聽學生提出的看法和見解,以鼓勵性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帶領學生共同分析問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此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輔導。例如,引導學生學習“連加”相關知識后,可以組織學生自由完成以下兩道數學練習題“3+2+8=?4+5+6=?”待學生計算完畢后,教師深入學生中去檢查學生計算結果,鼓勵按順序計算的學生思考探尋更為便捷的解答方法,對大部分學生皆以順時次序計算的情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和交流,共同尋找最簡單、快捷的計算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將會保持良好的自主思考意識,還能嘗試發(fā)揮自主探究思維對兩道數學計算問題進行創(chuàng)新解答,從而借助小組合作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創(chuàng)新思維。另外,教師對學生有針對性的鼓勵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小組成員進行探討交流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通過鼓勵學生探究,引導其相互合作,切實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更傾向于利用形象思維看待問題,因此其在接受新知識時仍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面。這意味著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既需要幫助學生強化與鞏固所學知識,又需要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有機融合?;诖耍趯嵺`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新知識點轉換為充滿趣味性的課堂練習題。以蘇教版一年級教材為例,其中涵蓋了大量枯燥乏味的口算、筆算練習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可能對各種簡單、重復的練習題產生抵觸情緒,而教師可以將其設計成“開火車”“摘蘋果”等趣味性練習活動,使學生鍛煉口算能力的同時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又如,教師在講授《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內容時,還可以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我是小判官”的游戲活動,鼓勵學生利用“火眼金睛”識別對錯,以此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角的基本特征,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角的特征的基礎上正確識別角的個數,進而有效提高學生解答問題的正確率。
引導低年級小學生快速掌握某個數學知識點的最佳途徑在于為其創(chuàng)建良好的動手實踐平臺。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普遍有著良好的動手操作興趣,而這種表現可以幫助小學生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立體的具象情境。例如,引導小學生學習《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三角尺,要求學生摸一摸三角尺的三個角,并與同桌互相分享摸完之后的感受。其次,教師可以正式引入角的頂點與角的邊相關概念,告訴學生“三角尺中尖尖的部位就是角的頂點,而那兩條直直的邊就是角的邊?!碑攲W生對這一概念有基本了解和認知后,教師還需要將三角尺中的角抽象為數學概念中的角,同時提問學生:“這些脫去外表的角與數學中的角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你能正確區(qū)分出這些角的頂點和邊嗎?”最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圖1中的填空題,借此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角的特征,即“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直觀清晰地展示了構成角的表象,還運用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描述了角的特征:要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感受三角尺中的三個角,帶領學生摸到角尖尖的頂點、直直的邊后,鼓勵學生將摸完后的感受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并在此基礎上將抽象概念下的角進行形象化處理,促使學生通過實物體驗的方式對角的表象有更深層次地認知。再次,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實物中的角抽象為數學概念,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角的特征——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在某種程度上可將游戲視為想象與現實結合后形成的產物,其本質上更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身心成長規(guī)律,并且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還能獲得更充實的體驗感和滿足感?;诖?,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將游戲情境與數學教學活動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創(chuàng)設游戲化情境來吸引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維感知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設計“開火車”的游戲情境:首先,在班級中選取兩名同學上臺組成一個小組,也就是所謂的1個2;其次,再邀請另外兩名同學上臺組成一個小組,并提問學生這是幾個2?一共有多少名同學?按照這種方式進行依次類推,當講臺上站滿5組學生時,學生可以很快發(fā)現5個2相加的和為10。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圍繞著講臺開火車,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將教材中的課本例題設計成游戲素材,要求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完成數一數的學習任務,進而有效鍛煉學生的連加計算能力,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快速回答出“幾個幾相加的和是多少?”這方面的問題。
總之,以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為主體開展數學教學時,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制定科學可行的教學方案,側重抓住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學、創(chuàng)建和諧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鼓勵學生勇于探究、利用趣味性課堂練習、組織學生動手實踐學習、創(chuàng)設游戲化數學情境等多種教學策略并舉,進而有目的、有計劃地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真正意義上達到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