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芫琪
摘要:農(nóng)村小學的孩子受到自身、家庭等因素的影響,課外閱讀狀況不佳。本文旨在針對農(nóng)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現(xiàn)狀,提出開展閱讀活動,引領學生閱讀,指導閱讀方法和開展親子閱讀來改善當前農(nóng)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不盡如人意的現(xiàn)狀,以實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yǎng)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培養(yǎng)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的目標。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 低段? 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對農(nóng)村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學習的主陣地雖然是在課內(nèi),但僅只憑課內(nèi)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與課外閱讀相結合。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對渴望知識的強烈欲望,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從小給學生奠定良好的文化知識基礎和情感共鳴基礎。
一、農(nóng)村小學低段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
小學低年級是學生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農(nóng)村低段小學由于受到生長環(huán)境的制約和影響,很多孩子都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本學期初,本人調(diào)查了富陽區(qū)XX小學一至三年級學生上學期課外書的閱讀量,匯總成表如下:
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農(nóng)村小學低段學生大部分課外閱讀量很少。除此之外,通過走訪和談話,本人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小學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對閱讀課外書毫無興趣,不愿讀
許多農(nóng)村幼年孩子不對閱讀課外書沒有興趣,不愿意讀課外書。相比城區(qū),農(nóng)村學生從小生活較為自由,活動空間大,課余生活喜歡走家串戶,集結鄰居好友一起玩樂。父母一般學歷有限,從事的工作強度也比較大,不能陪伴孩子閱讀,也無法激發(fā)出孩子對閱讀的興趣。顯然,“不愿讀”是農(nóng)村孩子課外閱讀面臨的很嚴峻的問題。
(二)學生閱讀無方法,不會讀
農(nóng)村低年級孩子年紀小,識字量較少。他們的課外讀物一般由家長挑選購買,而家長在購買時,往往是以名著為標準,很容易挑選到字量多的課外讀物。這樣的書籍孩子看不懂,對書籍的閱讀僅限于粗略的翻閱。大部分農(nóng)村家庭缺少親子閱讀的意識和方法,長此以往,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更令人堪憂。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巧用閱讀方法,改善課外閱讀狀況
在數(shù)次家訪和調(diào)查中,農(nóng)村小學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不容樂觀。甚至隨著年段的升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使其語文學習也受挫。針對上述現(xiàn)狀及原因,我將提出一些改善以上狀況的建議。
(一)開展閱讀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1.“每周故事日”活動
周三是我們約定的“每周故事日”,活動的內(nèi)容是老師和兩位學生分別給所有同學講一個故事。學生按照學號依次輪流,輪到的同學可以單獨展示,也可以合作展示。講完故事之后,按照五星標準,分別在內(nèi)容、流利度、表現(xiàn)三個方面進行評分,并且凡是參與的同學都可以獲取“一日班長”的機會。低年級的孩子很喜歡聽故事,因此輪到的同學都會精心準備,有的會自己準備道具,有的一人分飾多個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得十分精彩。最重要的是,每周故事日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參與的,他們在準備、講故事、聽故事的過程中都收獲了快樂和成就感。
2.“每月閱讀分享會”活動
每月我會指定學生閱讀一本課外書,到了月末,我們再進行閱讀分享會。學生分享的形式可以是畫讀書小報、表演故事情節(jié)、說感受等,再根據(jù)所分享的內(nèi)容評選出“閱讀之星”。
二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推薦了《小鯉魚跳龍門》、《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飛的貓》、《孤獨的小螃蟹》,指定讀完這幾本書之后,學生在班級內(nèi)合作畫過讀書小報,提交了自己的感悟,也有在家長的幫助下表演過故事中的情節(jié)。每月的“閱讀之星”會得到老師準備的神秘獎品一份,所以準備分享的同學都格外賣力,興趣盎然。
3.“勇攀書山”活動
教室里的后墻上,設置了“一座書山”,學生的名字寫在“山腳”,每看完一本書,學生可以將書名親手依次向上記錄在“書山”上,到了學期末再評比出誰是爬得最高的人。這一活動一推出就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課間總是拿著筆站在“書山”躍躍欲試,也極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
通過“每周故事日”和“每月閱讀分享會”這兩個活動,學生體會到了閱讀和分享的快樂,大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勇攀書山”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并且在無形中也促進學生養(yǎng)成課外時間去看書的習慣。
(二)引領學生閱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
1.創(chuàng)設濃厚的閱讀氛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資助選擇閱讀材料?!鞭r(nóng)村小學低段學生由于所處環(huán)境較為寬松,家長重視度也不是特別高,識字量少,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閱讀難度太大,所以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初期應給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在新生入學之前,我就會在教室后開辟出一塊空地,作為教室的“圖書角”,放置好書架和書籍,并準備好一本《書籍出借記錄》,由圖書管理員負責記錄圖書的出借情況。我還給每個學生下發(fā)一本筆記本,用于自由記錄讀書的感受。低年級的小學生喜歡用圖畫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我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筆記的同時,拿起彩筆,把自己在閱讀中想到的畫到筆記本上,把自己在閱讀中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充分享受閱讀的快樂。一年級一學生,我發(fā)現(xiàn)閱讀課總是沒精神,一頁內(nèi)容盯著看好久,明顯心不在焉。后來我讓他挑選了一種自己喜歡的顏色,送給他一支記號筆,讓他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還能看插圖,在插圖的邊上再畫一些自己的聯(lián)想到的東西。孩子很喜歡這樣的方式,他閱讀的速度加快了不少,并且他的課外書上還會有一些可愛的小記號和小插圖。長此以往,孩子處于濃烈而快樂的閱讀氛圍中,“不愿讀”的現(xiàn)象就會慢慢改變,很多“要我讀”的狀況,慢慢也會變成“我要讀”,孩子們興趣盎然,受益多多。
除了我準備的課外書,我也會布置每個學生帶兩本課外書和同學進行分享。我給學生制定了兩項規(guī)則:第一,課間能夠主動、認真閱讀課外書的同學,每天可以獲得一個大拇指貼紙的獎勵;第二,每晚睡前閱讀30分鐘課外書,家長幫忙打卡記錄,每天堅持的同學,一周可以獲得一次“堅持之星”的喜報。 在這樣的規(guī)則之下,班級里閱讀的氛圍變得更加濃厚,大部分同學課間都可以做到課外書不離手。
2.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目
農(nóng)村家庭的家長在幫助孩子選取課外讀物時偏向于經(jīng)典名著,但十分容易忽視孩子的接受度。例如:我所任教的班級一學生學生剛上小學一年級,我發(fā)現(xiàn)他的課堂知識的學習很好,但是輪到說話和講故事,總是支支吾吾,無法表述完整。我詢問了家長平時孩子在家是否有看書的習慣,家長告訴我家里有許多非常有價值的成語故事、名人名言等,甚至還有插圖版《三國演義》,但是孩子回家做完作業(yè)總是跑出去玩,不愿意給自己“充電”。其實這些書對于剛?cè)雽W的一年級學生而言,太過于無趣且復雜,孩子根本沒有興趣。低段學生識字量較少,更喜歡以繪畫為主,或者含有插圖的讀物。在選取課外讀物的時候要注意挑選符合兒童的認知的書籍。書籍的種類是主要動畫繪本、立體書籍、插圖豐富的兒童故事、童話、連環(huán)畫等。所挑選的書籍一律是多插圖,少文字的,學生自己可以對這些繪本產(chǎn)生不同的解讀。學生喜歡這樣有趣的書,并能夠看懂這些書籍,從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對書產(chǎn)生興趣。上述學生我向家長推薦了帕梅拉系列繪本和《我爸爸》、《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愛你》、《爺爺一定有辦法》等繪本,孩子每天到了學校都會給同學們講故事,后來還把書帶到學校來和同學一起分享閱讀。
另外,在選取課外讀物的時候,也不能忽視男女生之間愛好的不同。由于身心發(fā)育、性格特點的不同,男生和女生對于閱讀興趣的趨向也有較大差異。對于男生,可以選擇一些活潑、稀奇的內(nèi)容;對于女生,可以選擇一些唯美、親切的故事內(nèi)容。也可以選讀側(cè)重經(jīng)典的或者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讀物,現(xiàn)在市面上也出版了不少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插圖簡易版成語故事、寓言等。
(三)巧用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1.延伸閱讀內(nèi)容,增強閱讀記憶,增加閱讀量。
讀書要講究讀書方法。許多孩子的閱讀都是囫圇吞棗似的,甚至看完就忘記了。這樣的孩子在閱讀中沒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因為他對于閱讀沒有方法。一個好的閱讀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效率。對于這一點,在學生學完拼音之后,尤其是進入到二年級,我會通過延伸內(nèi)容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比如上完《丑小鴨》,我就會推薦孩子去閱讀《安徒生童話》。延伸閱讀之后,孩子們對故事的作者、出處,以及相關的故事,都加深了印象。
2.精讀與略讀相結合,上好閱讀課程。
通過觀察學生讀書的速度和效率,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讀書的時候以略讀為主,雖然很快看完了內(nèi)容,但是收獲卻甚少。閱讀一本書不能是一概略讀,也不能是全部精讀。我會在指定學生看的書目中選取重要情節(jié),在閱讀課上和學生一起分析情節(jié),從而體會作者的感情和意圖。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文章開篇寫了小女孩穿了一雙很大的鞋,過馬路時被馬車嚇得跑掉了鞋,一只找不到,一只被小男孩撿起來拿走跑了。我們在課堂上對這一情節(jié)進行賞析,找到了描寫小女孩穿著的句子和她的遭遇的句子,對這里進行精讀,讓學生感受到小女孩的生活、命運都是十分凄苦的。而后面描寫小女孩整天沒有賣出火柴的內(nèi)容,則是可以略讀的。
3.勤動筆墨,讀記結合。
一年級下冊開始,我開始布置孩子們進行摘抄。因為他們接觸的語言材料不多,摘抄的內(nèi)容很容易是一些沒有價值的詞句。因此我教給學生一些選取摘抄材料的方法:第一,摘抄帶有生字的詞語,可以鞏固生字;第二,格言、警句,或者用來概括總結道理的語句,可以讓學生明理;第三,把事物描寫得十分生動形象,語言十分優(yōu)美的詞句,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第四,其他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科學知識,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量。有了這樣的方法,學生在摘抄過程中就有了明確的目標,也有利于學生積累語言,豐富知識量。
(四)親子共讀,促進學生提升
1.陪伴孩子到安靜的書店買書,并讓孩子參與到選書。
書店是一個很好的環(huán)境,孩子們可以在書香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的興趣很大程度上與幼年養(yǎng)成的習慣關系密切,要讓孩子愛上讀書,必須從小培養(yǎng)他的讀書興趣,這也是讓孩子自己去書店挑選想讀的書的好處。書店環(huán)境一般都比較安靜,除了買書的人,還有不少直接在書店看書的人。讓孩子處于安靜的書店里選書,看讀書的人可以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讀書的氛圍。而且在書店可以讓孩子親自觸摸翻閱圖書,這樣能夠加深孩子對書籍的感情。他們會發(fā)現(xiàn)書店里的書要比學校里更加豐富多彩,不僅數(shù)量多,種類更多,里面不乏他們更感興趣的書籍,這里簡直就是“書的天堂”,孩子自然而然也會萌發(fā)想多讀書的愿望。而讓孩子參與到選書的過程中,能夠確保所讀的書是適合他的,是他喜歡的,這樣有利于在親子共讀中能夠真正投入到閱讀內(nèi)容中,讓孩子能夠快樂地閱讀。
2.父母和孩子一起看書。
可以看不同的書,也可以看同一本。幼年兒童的學習源于模仿,如果家長能在自己的空余時間多看看書,孩子自然也會模仿大人看書,長此以往,家庭中的課外閱讀氛圍就形成了。買了書之后,家長不僅自己要看,還要讓孩子能夠感受到你對此時非常重視的,最好的方法當然是父母陪伴孩子看書,給孩子樹立起榜樣。
3.制定讀書計劃,共同快樂閱讀。
家長和孩子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一周計劃表。內(nèi)容包括每日親子閱讀的時間、內(nèi)容。一般家庭制定的時間都在晚飯后,內(nèi)容涉及也較為廣泛,有童話故事、詩歌、動物小說、國內(nèi)外名著等。
三、總結
當我們都能用心幫學生找到好書,培養(yǎng)出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們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閱讀就變得有滋有味了,孩子讀書也就更加自覺了。讓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吸取營養(yǎng),乘著閱讀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參考文獻
[1]方美雪 有效指導讓學生乘著閱讀的翅膀飛翔[J].福建教育研究 2015(1):66~67
[2] 余偉淺談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J].小作家選刊:.201365):54~55.
[3] 張彩紅作文評價,給學生一雙翱翔的翅膀[J].課外閱讀:中下,.2012(11):326